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兩漢

與摯峻①書

(西漢)司馬遷

【題解】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摯峻是司馬遷的朋友,品德高尚、才華橫溢,但他終生隱居,不愿出仕。當時司馬遷剛任太史令,壯志滿懷,于是寫信勸摯峻出仕。文中“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這三個人生準則,成為后來文人普遍追求的人生境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建功立業,著書立說,勇攀道德的最高峰。

【原文】

遷聞君子所貴乎道者②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③。

伏惟④伯陵:材德絕人,高尚其志。以善厥⑤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荷累其名,固已貴矣。然未盡太上之所繇⑥也,愿先生少致意⑦焉!

【注釋】

①摯峻:字伯陵,長安人,隱居在岍山。

②君子所貴乎道者:德行高尚、有修養的人所看重的人生準則。

③此三句:“太上”即最上,最上等的是樹立崇高的道德風范,其次是著書立說,確立自己的一家之言,再次是建立功勛。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④伏惟:敬辭。

⑤厥:其。

⑥繇(yóu):通“由”。

⑦少致意:稍微把心思放在這里。傳世勵志經典

戒子歆①書

(西漢)劉 向

【題解】

劉向(約前77~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江蘇徐州)人,漢朝著名政治家、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所著《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代表作有《列女傳》《新序》等。

這封家書是劉向在兒子初登仕途、出任黃門侍郎職位時寫的,旨在提醒兒子福禍相依的道理,作者還列舉了春秋時期齊頃公的典故,告誡他務必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低調自守,做好本職工作,以免遭受禍端。

【原文】

告歆無忽②:若未有異德,蒙恩甚厚,將何以報?董生③有云:“吊者在門,賀者在閭。”言有憂則恐懼敬事,敬事則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賀者在門,吊者在閭。”④言受福則驕奢,驕奢則禍至,故吊隨而來。齊頃公之始,藉霸者之余威,輕侮諸侯,跂蹇之容,故被鞍之禍,遁服而亡,所謂“賀者在門,吊者在閭”也⑤。兵敗師破,人皆吊之,恐懼自新,百姓愛之,諸侯皆歸其所奪邑,所謂“吊者在門,賀者在閭”也⑥。今若⑦年少,得黃門侍郎⑧,要顯處也。新拜皆謝,貴人叩頭⑨,謹戰戰栗栗,乃可必免。

【注釋】

①歆:即劉歆(約前50~23年),劉向之子,字子駿,經學家、數學家,最初充任黃門侍郎,后來因得罪權貴而被貶為地方太守,王莽時期為國師,后來因為謀誅王莽事發而自殺。

②無忽:不可疏忽大意。

③董生:即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漢著名思想家、儒學家。武帝時倡“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開封建社會儒學正統之先河。

④“賀者”句:意即賀喜的人登臨家門之時,吊哀的人也已經到巷口了。吊:慰問。閭:里巷。

⑤“齊頃公”數句:春秋時期,齊國太夫人曾譏笑晉國使者卻克跛足,后卻克率晉軍攻齊,戰于鞍地,齊軍大敗,齊頃公只好易服下車而逃。跂蹇:足跛,瘸腿。

⑥“兵敗”句:齊頃公遭受失敗,人們感到悲傷,他恐懼之后改過自新,從而受到百姓擁戴,諸侯們也都把掠奪來的齊國城鎮歸還給了他。

⑦若:你。

⑧黃門侍郎:官名,又稱黃門郎,始于秦代,東漢時成為專職,是皇帝的近侍之臣,負責傳達詔命。

⑨“新拜”句:那些剛剛就職的官員都要向你道賀,地位高貴的人也向你叩頭禮拜。

遺公孫弘書

(西漢)鄒長倩

【題解】

公孫弘(前200~前121年),西漢菑川(今山東壽光)人,字季,晚年時做過漢武帝的丞相,為官清廉,史有佳譽,受封平津侯。鄒長倩,約公元前140年前后在世,是公孫弘故人。元光五年(前130)公孫弘再次被舉為賢良,但家境貧寒,鄒長倩曾在物質上給予他大力扶持。

這封信的原標題為“遺公孫賢良書”,主要寫作者贈生芻一束,相許人格;次贈素絲一襚,勉勵他從小處著手,建立功勛;三贈撲滿一枚,誡其聚而不散以致敗。以喻理于所贈之物,文筆精致,寓意深刻,耐人品味。

【原文】

夫人無幽顯,道在則尊。雖生芻①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芻一束,《詩》所謂:“生芻一束,其人如玉②。”五絲為(纟聶),倍(纟聶)為升,倍升為緎,倍緎為紀,倍紀為緵,倍緵為襚③。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士之立功勛,效名節,亦復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也。故贈君素絲一襚。撲滿④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⑤,可不誡歟?故贈君撲滿一枚。猗嗟!盛歟!山川阻修,加以風露,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竊在下風,以俟⑥嘉譽。

【注釋】

①生芻:新割的嫩草。

②“生芻”句:見《詩·小雅·白駒》。意為無論外表高貴還是貧賤,內在的品質才最重要。

③“五絲”句:絲、(纟聶)(niè)、升、緎(yù)、紀、緵(zōng)、禭(suì),皆絲之度量單位。倍,一倍。

④撲滿:儲蓄錢幣的瓦器。

⑤敗:失敗,指因聚斂錢財而招致的敗落。

⑥俟:等候。

上武帝書

(西漢)東方朔

【題解】

東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德州)人,西漢文學家,以幽默風趣且才華橫溢稱雄。

這是一封自薦信。東方朔精通兵法,才華橫溢,充滿智慧,但由于為人過于自負,一直得不到重用。這封上書漢武帝的信中,翔實陳述了自己的身世以及學識程度,不卑不亢,毫無諂媚之相。

【原文】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①,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②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③,齒若編貝④,勇若孟賁⑤,捷若慶忌⑥,廉若鮑叔⑦,信若尾生⑧,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注釋】

①“戰陣”二句:鉦:古代行軍時用的打擊樂器。這里是指兵器和指揮方法。

②子路:孔子的大弟子,以勇武忠心著稱。

③懸珠:指珍珠,這里極言眼睛明亮。

④編貝:是排列整體的貝殼,這里極言牙齒的整齊潔白。

⑤孟賁:相傳為戰國時勇士,力大無窮,能生拔牛角。

⑥慶忌:吳王僚的兒子,戰國時代的勇士。

⑦鮑叔:指鮑叔牙,春秋時代齊襄公大夫,善舉賢任能。

⑧尾生:相傳為春秋時魯國人,十分講信用。

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東漢)蔡 邕

【題解】

蔡邕(yōng)(133~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開封)人,東漢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蔡文姬之父。董卓專權時,曾被迫出任侍御史,官至左中郎將,封高陽鄉侯。董卓死,邕聞訊嘆息,被以“懷卓”罪下獄死。當時蔡邕被州郡舉薦為孝廉,但蔡邕認為自己不如申屠蟠,于是他極力推薦申屠蟠。這封信從若干方面對申屠蟠加以贊譽,而蔡邕的讓賢之舉則體現了他情操之高潔。

【原文】

申屠蟠稟氣①玄妙,心敏性通。喪親盡禮,幾于毀滅②。至行美誼③,人所鮮能。安貧樂潛④,味道守真⑤。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飾⑥。方之于邕,以齒則長,以德則賢⑦。

【注釋】

①稟氣:稟賦和氣質。

②毀滅:形容非常哀傷,面容都變了樣。

③至行美誼:品行高尚,情誼美好。

④樂潛:樂于潛沉,甘居下位。

⑤味道守真:體察道理,保持自然本性。

⑥“不為”二句:意即不受環境影響而改變自身。

⑦“以齒”二句:若論年齡,則他居長;若論德行,則他比我優秀。

與子陵書

(東漢)劉 秀

【題解】

劉秀(前6~57年),漢光武帝。東漢王朝的建立者。

這是漢光武帝劉秀做了皇帝后寫給故交嚴子陵的信,也是一位帝王寫給一位隱士的信,內容措辭婉轉謙卑,看似客氣,實則透露了帝王的不滿之處,但又不失帝王身份,耐人尋味。王符曾在《古文小品咀華》稱贊道:“字字精悍,奇哉!曰‘何敢’,恭敬得妙。曰‘奈何’,埋怨得妙。曰‘非所敢’,決絕得妙。搬運虛字,出神入化,不可思議。”

【原文】

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①哉!惟此鴻業,若涉春冰,譬之瘡痏,須杖而行②。若綺里不少高皇③,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潁水④之風,非朕之所敢望。

【注釋】

①子陵:嚴光,字子陵。原姓莊,為避漢明帝劉莊之諱而改姓嚴。會稽余姚人。與劉秀為故交,劉秀即位后,他更名隱居。后被召到京師洛陽,任諫議大夫,他不肯受,歸隱于浙江杭州桐廬富春山。

②“惟此”句:惟:考慮到。鴻業:大業。春冰:薄冰。痏(wěi):瘡傷,瘢痕。杖而行:杖之而行。這里是指天下剛定,百廢待興,大業需要扶助。

③綺里:“綺里”是復姓,此指綺里季。漢初劉邦聽說綺里季是位隱士,招納他時,他沒接受。高皇:指漢高祖劉邦。

④箕山潁水:相傳唐堯治理天下的時候,隱士許由躲到箕山隱居、巢父在潁水邊棄名洗耳。后以“箕山潁水”代指隱居。

手詔東平王①歸國

(東漢)劉 莊

【題解】

劉莊(28~75年),漢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東漢顯宗孝明皇帝。在位期間,廣招名儒,執經問難,建立學校,培養人才。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間出現的繁榮局面,史稱“明章之治”。

這是一則皇帝的手詔,是送別之后所寫的抒懷短文。作者信筆寫來,不拘泥于文辭篇章,但真情卻躍然紙上。文章的前半部分以“辭別不樂”為統領,書寫自己內心的感受,使“伏軾而吟,瞻望永懷”等四句籠罩在一種感傷之中。行文在此一轉,寫及自己與東平王的對話。兄弟間只言片語都讓他回味無窮,可見其思念之深。劉莊貴為皇帝,對其弟深愛不減,在帝王中極其難得。文章完全采取白描手法,毫無矯飾,凝練緊湊,流暢自然。

【原文】

辭別之后,獨坐不樂。因就車②歸,伏軾③而吟,瞻望永懷④,實勞⑤吾心,誦及采菽⑥,以增嘆息。日者⑦,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要腹⑧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已上能趨拜者,皆令帶之。

【注釋】

①東平王:即東平憲王劉蒼,光武帝和陰麗華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明帝同母弟。建武十五年(39)封東平公,十七年(41)晉爵為王。劉蒼少年時喜讀經書,雅有智思,為人美須髯,腰帶八圍,明帝非常喜愛,又很器重,拜為驃騎將軍,位在三公之上。明帝還經常讓劉蒼在朝輔政。劉蒼勤于王室事務,而且十分嚴謹,不越禮數。因以至親輔政,聲望日高,所以,內心常常感到不安,請求回歸蕃國,到皇太后駕崩,明帝才允許回蕃國。永平十一年,劉蒼與諸王上京師朝見,一個多月后返回,回到宮里,凄然懷思,寫了這篇短文。

②就車:乘車。

③軾:古代車廂前用作扶手的橫木。

④永懷:吟詠胸懷,抒發情感。

⑤勞:憂愁。

⑥采菽:出自《詩經·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與之?”本為贊美諸侯來朝以諷刺周幽王無禮無信于諸侯。明帝不忍與弟分別,故吟誦之。

⑦日者:白天。

⑧副是要腹:剛好達到王的腰和腹。副,符合,達到。要,同腰。東平王品德高尚,善舉很多,深受明帝愛重,東平王狀貌偉岸,所以有這樣的戲言。

報秦嘉書

(東漢)徐 淑

【題解】

徐淑(約147年前后在世),東漢女詩人,隴西(今甘肅東南)人,有詩集傳世。秦嘉為其丈夫,夫婦都好詩文,秦嘉生病死后,徐淑的哥哥逼迫其改嫁,徐氏便自毀面貌以表決心,守寡而終。這篇美文是徐淑收到丈夫秦嘉的詩(《留郡贈婦詩》)、書(《重報妻書》)及鏡、釵、香、鞋、琴等珍貴贈物后,非常感動,于是寫了這封信。先說蒙此厚贈,喜出望外,深知丈夫情深義重,而睹物思人,更加懷念。后面說丈夫真不懂妻子的心:你遠出在外,我哪有心情裝飾打扮自己呢?所以你要我每日“芳香馥身”、“明鏡鑒形”是沒真正理解我。接著表示只有等你回來,我才有好心情用這些珍物梳妝打扮,彈琴歌唱,來陪伴自己的情郎。這篇尺牘引經據典,語言優美動人,讀來讓人頗為享受。

【原文】

既惠令音①,兼賜諸物,厚顧殷勤,出于非望②!鏡有文彩之麗,釵有殊異之觀,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異物于鄙陋③,割所珍以相賜,非豐厚之恩,孰肯若斯④?

覽鏡執釵,情想仿佛;操琴詠詩,思心成結。敕⑤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鏡鑒形,此言過矣⑥,未獲我心也!昔詩人有“飛蓬”之感⑦,班婕妤有“誰榮”之嘆⑧。

素琴之作,當須君歸;明鏡之鑒,當待君還。未奉光儀,則寶釵不設也⑨;未侍帷帳,則芳香不發也⑩。

【注釋】

①既惠令音:惠,惠賜。令音,美好的言語。

②非望:猶言未曾期望。

③鄙陋:自謙之詞。

④孰肯若斯:誰肯這樣呢?

⑤敕:上命下之辭,猶言“命令”。

⑥過矣:錯了。

⑦昔詩人有“飛蓬”之感:《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意謂丈夫遠出,就懶得梳妝以致頭發如蓬草。

⑧班婕妤有“誰榮”之嘆:婕妤為漢時后妃名號。班婕妤(前48~2年)為班固的祖姑姑,西漢成帝初即位時入宮立為婕妤,后來趙飛燕姐妹得寵,她害怕時間長了會有危險,就請求親自供養皇太后。曾作《自悼賦》,有“君不御兮誰為榮”之嘆。

⑨“未奉光儀”句:光儀:對人的儀表的敬稱。這里說如果不是丈夫你站在面前,那么寶釵絕不戴在頭上。

⑩“未侍帷帳”句:如果不是侍奉你于床榻之上,那么好香絕不使用。

與辜端①書

(東漢)孔 融

【題解】

孔融(153~208年),字文舉,魯國魯縣(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這封信是孔融寫給友人辜端的,信的前部分列舉并肯定了友人兩個兒子的才德,下文又用“抑其父而揚其子”的方法,對他們盡力贊美。對友稱贊其子,如果太正經就顯得有些奉承阿諛,“不意雙珠,近出老蚌”,在調侃中蘊含羨慕,使這種夸贊親切、隨便而又誠懇,語言優雅詼諧。

【原文】

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②。昨日仲將又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③,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④,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注釋】

①辜端:東漢末年名士。信中的“元將”、“仲將”均為辜端之子名。

②淵才亮茂:指學識淵博,德才兼備。雅度:度量寬宏。偉世之器:世上杰出的人才。

③懿性貞實:天性美好而堅貞。文敏篤誠:文思敏捷,為人篤實誠懇。

④雙珠:兩顆珍珠。因珍珠是蚌殼內分泌物的結晶,這里比喻兒子的出色是父母辛苦培養的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江达县| 淮滨县| 敦化市| 凤凰县| 牡丹江市| 天全县| 马公市| 张北县| 武夷山市| 昭苏县| 蒲江县| 嘉义市| 桂林市| 丽江市| 陈巴尔虎旗| 玉龙| 韶山市| 普格县| 运城市| 汉沽区| 新安县| 武隆县| 阜城县| 时尚| 巴彦淖尔市| 云梦县| 丰县| 甘泉县| 莲花县| 元氏县| 黄平县| 襄垣县| 浏阳市| 永宁县| 同江市| 金门县| 林周县| 灌南县| 瑞金市|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