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霸業(yè)的迭興
- 浪漫優(yōu)雅的古巴比倫文明(話說世界)
- 林之滿 蕭楓主編
- 6614字
- 2016-11-17 21:42:17
1.古巴比倫王國的稱霸
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后,埃蘭人不久又退回東方山地,但入侵的阿摩利人卻在兩河流域定居下來。阿摩利人說的是塞姆語,與阿卡德人語言相近。他們初到時,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但他們很快接受了蘇美爾-阿卡德文化,進入了階級社會。這時期,在兩河流域興起了一些阿摩利人的國家,如蘇美爾地區(qū)的拉爾薩,阿卡德地區(qū)的伊新,伊新以北幼發(fā)拉底河中游的馬里,底格里斯河中游迪亞拉河流域的埃什努那,等等。這些國家為爭奪兩河流域的統(tǒng)治權展開長期混戰(zhàn),最后統(tǒng)一兩河流域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又稱巴比倫第一王朝。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的首領蘇姆·阿布姆(前1894~前1881年在位)建立了一個重要王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或稱巴比倫第一王朝(前1894~前1595)。古巴比倫的崛起標志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進入了第二個重要階段。巴比倫人繼承并發(fā)展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帶到了頂峰。
巴比倫位于兩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帶,是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最接近之處,最初不過是幼發(fā)拉底河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建國初期也不甚強大,后因出現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逐漸強大起來,他就是古巴比倫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漢謨拉比(前1792~前1750年在位)是巴比倫歷代國王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漢謨拉比登上王位后平靜地度過了他所統(tǒng)治的前30年。在這30年中,他沒有把王國的力量過多地用于戰(zhàn)事,而是更多地投入到修建神廟、防御城墻和灌溉渠上。然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諸邦割據、連年戰(zhàn)事的局面使這位巴比倫王在30年后看到了統(tǒng)一的必要性。
公元前1765年左右,漢漠拉比終于向同時代的其他王權發(fā)動了進攻。他采取了比較靈活的外交政策,首先與拉爾撒結盟,滅亡伊新;接著又與馬里聯合,征服拉爾撒;然后掉轉槍口,迫使馬里俯首稱臣。
漢謨拉比一個接一個地擊敗他的仇敵還有近鄰,到他于公元前1775年放下手中的劍時,兩河流域基本實現了空前的統(tǒng)一,創(chuàng)建了一個從波斯灣至地中海的奴隸制大帝國,漢謨拉比自稱“強大之王、巴比倫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
漢漠拉比時期以后,巴比倫王國由盛而衰,公元前1595年左右被一支赫梯軍隊攻陷。赫梯是一個神秘的民族,《圣經·舊約全書》中有好幾處提到過赫梯人,但僅此而已,他們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其他任何痕跡。赫梯人喜愛征戰(zhàn),他們將自己的國土擴展到了安納托利亞中部(今土耳其東部)的大部分地區(qū),留下了大量廢墟遺址。赫梯人勇于軍事擴張冒險,并且樂此不疲。一個赫梯國王先征服了安納托利亞以南的敘利亞,后又帶領軍隊南下500英里,閃電般地襲擊并洗劫了巴比倫,攻陷了曾經征服過眾多城邦的強大的巴比倫城,結束了古巴比倫王國的歷史。但后院失火,一場宮廷政變使赫梯人得勝后不得不旋風般地班師回朝,放棄了本可以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戰(zhàn)果。這讓居住在扎格羅斯山中部的加喜特人撿了一個大便宜,在赫梯人回朝后,他們乘虛而人,沒動用一兵一卒,就在巴比倫建立起加喜特王朝,亦稱巴比倫第三王朝,即歷史上的“新巴比倫王國”。雖然勝利者赫梯人再也沒有回來,但是他們對名城巴比倫的破壞十分嚴重,已經達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巴比倫王朝的統(tǒng)治者的命運也因此宣告終止。
2.金戈鐵馬的亞述王朝
亞述人是居住在兩河流域北部的一支閃族人,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比其他游牧民族更崇尚武力,他們對人類的最大貢獻也許就是發(fā)展了戰(zhàn)爭的藝術。亞述在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活動的時間約有一千多年,大致可分為早期亞述、中期亞述和亞述帝國3個時期。
早期亞述 公元前21世紀~前20世紀,亞述城邦國家處于烏爾第三王朝國王們的統(tǒng)治之下。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后,亞述伊路舒馬在公元前20世紀時曾一度占領過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和底格里斯河以東的一些地區(qū)。在亞述的第一次興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的是沙希姆亞達德一世。他出身于蘇巴列亞氏族,靠政變奪取了政權。上臺之后,他自稱為“宇宙之王”。沙希姆亞達德一世把亞述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向西直達地中海東岸。亞述第一次成為亞洲西部的強大國家。
沙希姆亞達德一世的兒子統(tǒng)治時期,亞述受到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的沉重打擊。巴比倫衰落之后,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幼發(fā)拉底東岸的米坦尼王國崛起,又成了亞述的勁敵。約在公元前17世紀,米坦尼征服了亞洲西部許多地區(qū),打敗了亞述。米坦尼王沙烏沙塔爾占領亞述爾城后,大肆掠奪,連城門都拆下來運回首都。隨著米坦尼王國稱霸兩河流域,早期亞述的歷史結束了。
亞述擴張 公元前15世紀亞述再次崛起,在幾位強有力的國王的領導下,亞述的版圖不斷得到擴充。
讓亞述走上大規(guī)模的征服之路的統(tǒng)治者是于公元前1350年登上王位的亞述魯巴力特一世。這位亞述國王設法從崩潰的米坦尼王國中吞并了位于亞述爾城以北和以西的肥沃農田,這些農田在接下去的7百年中一直是亞述帝國的心臟地帶。在公元前1328年去世之前,亞述魯巴力特已經將亞述建成了該地區(qū)的一個強國,在影響力上僅次于赫梯王國,從此亞述進入輝煌的帝國時代。
初露端倪的殘忍 亞述人可以說是恐怖主義的始作俑者。亞述士兵兇猛殘暴,殺人如麻,手段殘忍。在亞述人看來,亞述人的這種殘忍性格體現了亞述士兵的英勇,是一種無上的榮耀。到公元前12世紀時,具有軍事天才的提格拉帕拉薩一世帶領整個王國擊退了來自外部的威脅,并從此開始了他富有進攻性的統(tǒng)治。他奪回了那些有爭議的領土,砍下敵人首領的頭顱,掛在尼尼微的城門上以慶祝他的勝利。接下來,他襲擊了扎格羅斯山脈中聯合起來反對他的23個部落。這一次他又大獲全勝,迫使敵人每年向他交納2000頭牛和102萬匹馬作為貢品,因為他迫切需要大量的牛和馬拉亞述的戰(zhàn)車。最后,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發(fā)動了大約28次討伐阿拉米人的遠征,他躊躇滿志地拜訪了埃及法老,法老送給他一條活鱷魚作為禮物,還安排他去捕獵“雄獅”。法老選擇的消遣方式很適合提格拉帕拉薩一世的口味,因為狩獵是他主要的娛樂方式。據文獻記載,提格拉帕拉薩至少殺死了920頭獅子、10頭大象、6頭野牛。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象和野牛的滅絕,也許同亞述國王們肆無忌憚的狩獵活動有關。
即使如此,比起后來亞述國王的暴虐行徑,提格拉帕拉薩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亞述人在屠殺戰(zhàn)俘時,首先迫使戰(zhàn)俘跪成一排,劊子手在背后揮舞狼牙棒,一個一個地砸碎俘虜的頭顱。亞述人每次作戰(zhàn)回來,都把斬獲的人頭扔到人頭堆上,有專人在旁把戰(zhàn)士的姓名和帶血的人頭數目記錄下來,以此作為行賞的根據。亞述國王時常親臨觀賞,并給殺人最多的戰(zhàn)士頒獎。國王不能來時,亞述將領要把敵人首領的人頭給他送去。凡是敵人主要首領的頭顱,都要先在軍營示眾,然后進行防腐處理,保存起來,或是做成裝飾品,懸掛在國王花園里的樹上。有一個亞述國王曾親自把短槍刺進被俘敵人首領的眼睛里,同時用繩子穿透這個敵國國王的身子,并將他活活剝皮,然后拋進燒得通紅的火爐里。這個亞述國王下令,把俘虜中的敵國顯貴們剁成肉塊,說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國王是特別會懲罰自己敵人的”。
亞述人用了一千年左右的時間,屢次試圖稱霸世界而未果。不過亞述人所特有的征服者文化使其注定不會成為萬人景仰的統(tǒng)治者,因為在其征服之途上留下了太多的血腥。
納西爾帕二世時代 亞述帝國是亞述人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稱雄的時間從公元前8世紀中葉到公元前621年,雄距亞洲一個多世紀。從亞述納西帕爾二世(前883年~前859年在位)統(tǒng)治時代,亞述開始了它的對外征服事業(yè)。
作為一個征服者,納西帕爾二世的殘酷也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在一片銘文中,他不無驕傲地敘述道:“在我捕獲的俘虜中,有些被付之于火,有些我放他們生路。放生的人有的被砍掉雙手,有的被割掉鼻子、耳朵或手指。我還挖去許多士兵的眼睛。他們中年輕的男女被我統(tǒng)統(tǒng)燒死?!痹诹硗庖粋€被消滅的城市,有人拒絕臣服,于是這位亞述王給了他們一個教訓。他命人將戰(zhàn)場上的尸首堆放在兩道城門口,宣稱:“貴人們要造反,我就剝他們的皮,有多少剝多少,然后把皮鋪在這個人堆上?!?
公元前877年,亞述納西爾帕率軍遠征,從卡爾齊美什渡過幼發(fā)拉底河,穿越安提俄克平原,渡過奧蘭提斯河,到達黎巴嫩山下。此時,亞述納西爾帕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踏上了地中海的土地:“我用海水清洗我的武器,拿羊來祭祀者神。”亞述王國再一次凱旋而歸。
提格拉—帕拉薩三世 提格拉—帕拉薩三世于公元前745年~前727年在位。他統(tǒng)治時期,打敗了亞述的勁敵烏拉圖,征服了整個敘利亞地區(qū),兼并了巴比倫,他的擴張奠定了亞述在西亞的霸主地位。歷史學家認為,正是他將強大的亞述王國轉變?yōu)槿⒌膩喪龅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實際上是亞述帝國的真正創(chuàng)立者。在一塊石碑的銘文中,提格拉—帕拉薩三世也以征服者的口吻這樣記載道:
我率勇士,遠征居赫姆。陷城池,獲珍寶,無可計數。敢反抗者,我必焚其城,使成灰燼。
薩爾貢二世時代 薩爾貢二世(前722年~前705年在位)原是一名因戰(zhàn)功顯赫而得到提升的下級軍官,他利用迅速攀升的權勢篡奪了王位,被后世稱為“亞述的拿破侖”。他統(tǒng)治時期打敗了以色列、埃及,鎮(zhèn)壓了埃及支持的敘利亞和腓尼基等地的起義。
薩爾貢二世是亞述帝國最有名的征服者。在他流傳后世的《遠征記》中記載了他消滅勁敵烏拉圖的輝煌事跡。
公元前714年,薩爾貢二世親自率領大軍進攻亞述最強大的敵人烏拉圖。大軍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烏拉圖國王兵敗自殺。亞述王描寫他的龐大軍隊行軍揚起的灰塵,像天邊的烏云,遮天蔽日;他的軍隊士氣高昂,好像怒吼的雄獅,威震群獸;他的軍隊英勇殺敵,好像飛蝗吞噬莊稼,干凈徹底。然而作戰(zhàn)者總也逃脫不了戰(zhàn)死沙場的命運,公元前705年,薩爾貢在遠征伊朗的戰(zhàn)爭中被殺。由此不幸,杜爾沙魯金成為不祥之地,在尚未完全建成前,眾人就遺棄了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城市。一直醞釀著某種不安情緒的巴比淪發(fā)生了騷亂,薩爾貢二世的繼承人西拿基立采取了相當殘忍的方式鎮(zhèn)壓了這次騷亂。
巴比倫叛亂平定之后,西拿基立又將注意力轉向西方,接著,敘利亞、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和猶太國都遭受了同樣的浩劫。在狂暴的亞述人所到之處,城市相繼淪陷。
獅城尼尼微 亞述國王辛那赫里布(前705~前681年)統(tǒng)治時期,亞述帝國的征服活動達到了頂點。據史載,他的輝煌戰(zhàn)績包括89座城鎮(zhèn),820個鄉(xiāng)村,俘獲了7200匹馬、11.1萬頭驢、8萬頭牛、80萬頭羊以及20.8萬個俘虜。為了紀念他的軍事勝利,辛那赫里布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建造了一座華麗的新都城尼尼微,在那里傾力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宮殿,作為他輝煌成就的“紀念碑”。尼尼微城城墻周長7.5英里,城內存許多壯觀的神廟和至少包括71個房間的王宮。辛那赫里布的王宮建在城市西部,占地25英畝,底格里斯河支流從宮廷附近流過。宮殿建筑在人工平臺之上,宮墻用云石建成,外部飾以精美的浮雕。建造宮殿用的黎巴嫩雪松,是古代西亞最名貴的木材。亞述宮廷建筑高大雄偉,極盡壯麗,遠非巴比倫王宮可比。宮殿設計裝飾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說明西拿基立的偉大、統(tǒng)治地域之遼闊以及穩(wěn)固的權力。
亞述衰落 亞述王伊薩爾哈東(前680~前669年在位)統(tǒng)治期間,繼續(xù)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版圖幾乎囊括整個文明世界的亞述帝國。在他之后,亞述帝國逐漸走向衰落。
公元前612年,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與伊朗高原的米底人聯合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05年,曾在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稱雄一時的亞述帝國滅亡。
關于龐大的亞述帝國戲劇性的滅亡,史學家提出了種種解釋。據說在亞述最后一代國王巴尼拔統(tǒng)治時期,就已經顯示了種種征兆。這位亞述王得了一種怪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每天都向神祈禱:“神啊,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使我重見天日吧!”但是神并沒憐憫他,不久他便死去了。有人說,亞述巴尼拔的死,預示著亞述帝國的崩潰。
其實,亞述的滅亡有其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可以說,這是亞述黷武主義的悲劇。首先,亞述是靠武力和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很多地區(qū)鞭長莫及,無法行使有效的統(tǒng)治,其帝國大廈的根基是極不穩(wěn)固的。其次,亞述人的殘暴統(tǒng)治必然激起被征服地區(qū)人民的強烈反抗,因而危及帝國統(tǒng)治。另外,亞述王室內部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也是帝國崩潰的一個重要因素。
亞述的敵人在亞述強盛時曾經是他的犧牲品,而今對于亞述的滅亡他們倒是正中下懷。無疑,他們同意希伯來先知的看法:“這是素來歡樂黯然居住的城,它心里說,惟有我,除了我之外再沒有別的。現在何等荒涼,成為野獸躺臥之處。凡經過的人都必須搖手笑它?!?
3.新巴比倫帝國
新巴比倫帝國的崛起 迦勒底人奏響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的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樂章。公元前7世紀末,西部沙漠的又一支閃族人遷入巴比倫,他們就是迦勒底人。公元前626年,他們的首領波帕拉薩爾在巴比倫自立為王,建立了新巴比倫王朝,演繹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的最后一段輝煌。
從公元前605年~前539年,這個城市短暫的繁榮還不足70年。在這個時期一半以上的時間里,巴比倫都是在強大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統(tǒng)治之下的。他制訂了雄心勃勃的建設計劃,將他的都城建成了眾神賜福之都巴比倫。
尼布甲尼撒二世 公元前7世紀后半期,亞述帝國由于內亂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倫地區(qū)南部的迦勒底人,在首領那波帕拉沙爾的領導下,聯合北方的米底人,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了亞述的都城尼尼微,滅亡了亞述。那波帕拉沙爾成為新巴比倫王國的第一位國王。公元前605年8月,老國王那波帕拉沙爾去世,尼布甲尼撒(前605~前555)即位。
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倫王國最偉大的皇帝,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最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聲名可與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相提并論,在《圣經》中也有關于他的事跡的記載。尼布甲尼撒統(tǒng)治的40余年間,他的統(tǒng)治力及千里,威震四方。他的軍隊攻陷了腓尼基商港,打敗了埃及,洗劫了耶路撒冷,把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淪為“巴比倫之囚”,使巴比倫的勢力擴展到地中海之濱。在他統(tǒng)治時期,巴比倫的軍事、政治、文化都發(fā)展到頂峰。尤其使尼布甲尼撒聞名于世的,是他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他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重建了毀于戰(zhàn)火的巴比倫城;重建了鶴立雞群的馬爾杜克神廟和聞名遐爾的伊什塔爾門;建造的巴比倫空中花園被希臘人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在尼布甲尼撒統(tǒng)治時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達到了空前的鼎盛階段。在他死后不久,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輝煌樂章逐漸走向尾聲,從此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巴比倫之囚 公元前601年,3年來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猶太國王約雅敬,脫離了巴比倫,投向了埃及的“懷抱”。尼布甲尼撒在聽到猶太國王反叛的消息之后,大發(fā)雷霆,發(fā)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約雅敬死去,他的兒子約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認為進攻猶太王國的時機已到,親自率領大軍攻向耶路撒冷。經過兩個多月的圍攻,在猶太內部親巴比倫派的推動下,猶太國王帶著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廢黜了約雅斤,封約雅斤的叔叔為猶太王,并為其改名西底家,讓他宣誓效忠新巴比倫王國,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將猶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員和猶太的能工巧匠一齊押往巴比倫。臨行前,又下令部下對耶路撒冷的神廟進行洗劫。
公元前588年,埃及又向巴勒斯坦地區(qū)發(fā)動了新的進攻。猶太國王西底家和這一地區(qū)其他臣服于新巴比倫的小國,這時紛紛起來響應埃及人。先知耶利米和一些親巴比倫的猶太大臣,不同意西底家向埃及靠攏的做法,勸他不要反對尼布甲尼撒。但是,這一次猶太反對新巴比倫的力量顯然占了上風。不久,暴怒的尼布甲尼撒又率巴比倫軍隊對耶路撒冷發(fā)動了第二次圍攻。這次圍攻歷時18個月,雖然猶太王國的人民進行了殊死抵抗,但由于饑荒和內部分裂,耶路撒冷終于在公元前586年被攻陷。
尼布甲尼撒對反復無常的猶太國王無比痛恨,下令在猶太國王西底家的面前殺死了他的幾個兒子,然后又剜去了西底家的眼睛。耶路撒冷全城被掠一空、城墻被拆毀,神廟、王宮和許多民宅被焚燒,耶路撒冷成了一片血與火的海洋。最后,尼布甲尼撒下令將國王與其他被俘的顯貴和百姓一起全部流放到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巴比倫之囚”。
這場苦難成了猶太人永遠揮之不去的慘痛記憶。當時,在猶太難民中有一首《被擄于巴比倫者之哀歌》,抒發(fā)了猶太人家破國亡的痛苦心情,令人潸然淚下: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一想到錫安就哭了。
我們把琴掛在那里的柳樹上,
因為在那里的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
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
“給我們唱一首錫安的歌罷?!?
我們怎么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