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文藝復興
- 波瀾壯闊的世界近代史(話說世界)
- 林之滿 蕭楓主編
- 3773字
- 2016-10-09 10:00:09
為什么歐洲能夠在近代以來的世界競爭中占居優(yōu)勢地位,很多學者把它歸功于歐洲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場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藝復興”革命。這場“文藝復興”風潮席卷歐洲大陸后,為世人留下偉大的文學、繪畫、雕塑藝術作品,及悠揚豐盛的樂章,滋潤人們的性靈。最終使歐洲走到了世界的前面。
概況
這場14—17世紀上半期文化運動的得名,是因為16世紀50年代的人文主義者認為這次運動是繼希臘、羅馬之后歐洲文化史上的第二個高峰,史學家們認為它是古代文化的復興,所以稱它為“文藝復興”。
關于文藝復興的起源,史學界基本傾向于“文藝復興多重起源說”,也就是說,文藝復興是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下產(chǎn)生的。
從經(jīng)濟因素考慮,14—16世紀,西歐各國封建社會內(nèi)部先后產(chǎn)生了資本主義關系,新的資本主義要求為自己的發(fā)展掃清道路,正在形成的資產(chǎn)階級為了取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首先向教會神學統(tǒng)治和封建意識形態(tài)發(fā)起了沖擊,文藝復興是在資本主義關系和人文主義倡導下產(chǎn)生的。文藝復興最早濫觴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佛羅倫薩工場手工業(yè)發(fā)達,商業(yè)貿(mào)易規(guī)模大,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新文化的發(fā)展必然要沖破教會的桎梏和擺脫經(jīng)院哲學的世界觀,于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就從文化的各個方面向封建制度和教會展開了斗爭。
從政治因素考慮,意大利之所以成為文藝復興的搖籃,和某些城市政權(quán)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當政時期是佛羅倫薩的黃金時代,其中羅倫佐·美第奇不但是“文學家的保護人”,他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學者,對建筑、音樂、詩歌都十分愛好,他統(tǒng)治期間,佛羅倫薩的文化達到最高峰。有些統(tǒng)治者出于統(tǒng)治的需要,重用人文主義者,到15世紀中葉,人文主義者已大量充斥于各地的政府機構(gòu)中,對推動文藝復興運動無疑起了積極作用。
從文化因素考慮,若干世紀以來,這里一直是古羅馬文化的中心;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使意大利在對古希臘文化吸收方面在西歐各國獨占鰲頭,從古代繼承下來的文明還繼續(xù)居于領導地位;它們有豐富的古典藏書和完備的圖書館系統(tǒng),獨步全歇的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系列文化效應——文化的世俗化和非閉鎖型傾向、注重文化教育投資的城市觀念、物質(zhì)歸向于文化型的幣民消費特征等,都成為意大利文藝復興起源的原因。
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的社會思潮為人文主義。
所謂人文主義,從原意講,是從拉丁文“Humanue”深化而來的,又譯成“人道主義”。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起源于14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人文主義的思想核心是“人乃萬物之本”,主張以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文主義者重視人的價值,提倡個性與人權(quán),主張個性自由,反對大主教的神權(quán);主張享樂主義,反對禁欲主義;提倡科學和文化,反對迷信。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否定人性,否定現(xiàn)實,認為人生來就有罪。人文主義者認為主宰世界的不是上帝,而是人。天堂不在來世,而在現(xiàn)世。現(xiàn)在,人文主義已泛化成——種強調(diào)人的作用、地位的世界觀或意識形態(tài)。
人文主義自14世紀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興起以后,一直是西方思想史發(fā)展的一條主線,比如馬克斯·韋伯,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人文主義社會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韋伯承認西方資本主義一直依賴于技術因素,同時,韋伯也認為某種社會精神氣質(zhì)(ethos)對于資本主義精神的發(fā)展,尤其是對于它的起源是至關重要的。而這種社會精神氣質(zhì),無疑是文藝復興的產(chǎn)物。
吹響文藝復興號角的是偉大的詩人但丁,他的作品《神曲》閃耀著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把矛頭指向了封建教會,對教會的黑暗、腐敗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斥責教皇、主教和僧侶“用基督的名義做買賣”,“使世界陷入悲慘的境地”,他咒罵羅馬教廷是“垃圾堆”。在地獄里,他專門給當時活著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留下了一個空位,預言這個惡人注定是要下地獄的。《神曲》也表達了但丁對人類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獄是現(xiàn)實世界的實際情況,天堂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煉獄則是人類從現(xiàn)實到理想須經(jīng)過的苦難歷程。但丁希望人們認識罪惡,悔過自新,去認識最高真理,達到最理想的境界,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思想,顯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按時間順序和發(fā)展過程,人們習慣將文藝復興分為四個階段:
14世紀初是一個“原始文藝復興”階段,又稱開端期。這一時期,在思想領域方面受到圣方濟各會激進主義的影響,沖破了當時封建、保守、壓抑的神權(quán)思想的制約,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價值。這一時期突出的代表人物是佛羅倫薩的彼特拉克、薄伽丘和畫家喬托。其中彼特拉克、薄伽丘以及但丁被譽為文藝復興的“前三杰”,喬托則被稱頌為“歐洲繪畫之父”。
14世紀末至15世紀上半期為文藝復興的早期階段。這個時期,人文主義和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為后來文藝復興的鼎盛發(fā)展打下了基礎。此間,意大利產(chǎn)生了許多第一流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筑家。如著名畫家馬薩喬、雕刻家多納太羅和建筑家布魯內(nèi)萊斯基等。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期為文藝復興的盛期,又稱成熟期、高峰期。這一時期歷經(jīng)37年,主要代表人物是文藝復興的“后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他們的藝術達到了的所未有的高度。蒙娜麗莎已經(jīng)微笑了五百多年,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還是有人專程到巴黎盧浮宮去一睹佳人的笑容。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世紀》的觸指畫面是經(jīng)典之作,現(xiàn)在連廣告商都要借來打廣告。拉斐爾的《雅典學派》將古代哲人畫得栩栩如生,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這些藝術大師也具有非常的人格魅力,一直到現(xiàn)在還為人們所稱道。據(jù)說達·芬奇是個“怪人”,有人看到他在刑場給吊死的囚犯作素描,或深夜在燭光搖曳中解剖尸體。更有人看見他跟蹤一個長得極其丑陋的人,他說,奇丑的人跟極美的人一樣不平凡。他不僅是個畫家,也是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及人體學家。坊間都傳說他是個反基督分子,說他不信神,還要把他燒死。拉斐爾并不相信這一說法。而另一位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曾對別人夸耀:“拉斐爾對藝術的所有知識,都是從我這里學來的。”米開朗基羅跟達·芬奇一樣,是個多元藝術家,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大都有這樣的特質(zhì)。他對人體的研究非常細膩,還獲得修道院特準,到醫(yī)院解剖尸體及作畫。拉斐爾也曾不屑地說:“米開朗基羅就像個行刑者,孤獨而憂郁。”
16世紀下半期至17世紀上半期為文藝復興晚期。1527年,羅馬遭受洗劫成了文藝復興宜告結(jié)束的標志。文藝復興晚期的杰出代表有威尼斯畫派的四大名家:喬爾喬內(nèi)、提香、委羅奈斯和丁托列托;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布魯諾、伽利略和康帕內(nèi)拉。
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界的發(fā)展階段大致上與上述四個時期雷同。但因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期、地點和條件的變化,在繪畫方面形成了不同的藝術流派,當時藝術家們稱其為三大畫派:第一、二兩個時期為佛羅倫薩畫派;第三個時期為羅馬畫派;第四個時期為威尼斯畫派。但是跟中古時代不同,文藝復興的畫家更關注人類存在的意義。所謂的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精神核心,繪畫內(nèi)容不再純粹為宗教服務,而是描摹更接近現(xiàn)實的事物。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變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具有斗爭性。當時的小說家、詩人、畫家、建筑家、音樂家都以人文主義為思想武器,矛頭指向封建主義的精神支柱——教會和宗教神學,向統(tǒng)治中世紀的神權(quán)政治進行了英勇的挑戰(zhàn)。其次,樹立了注重現(xiàn)實和實際的務實精神。文藝復興肯定現(xiàn)實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肯定人的偉大,相信人類的發(fā)展。他們以人為本,突出人的作用,認為人有改變現(xiàn)實世界的能力,認為血肉之軀并不是什么污濁罪惡的東西,人應享受人間的幸福與愛情。意大利偉大的人文主義作家薄伽丘在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一書中,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把人的聰明、才智和思想感情從神的禁錮和封建枷鎖中解放出來,強烈地反對禁欲主義,熱情地歌頌現(xiàn)實生活。他的這部巨著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描寫了人的世俗生活。深刻地刻畫了活靈活現(xiàn)的“人”,不再著筆于那些夢幻般的虛無飄渺的“神”。著名的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不朽名言。當時意大利有著濃厚的學習風氣,佛羅倫薩新成立了美術學校、雕刻園、畫院以及研究古典文化的中心等。隨著新文化迅速向西歐各國傳播,歐洲人把意大利視為“歐洲的學校”,紛紛派遣留學生前往學習,從中汲取新文化的養(yǎng)分。
具有科學性,在這一時期,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用科學真理給幾千年來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神學以毀滅性打擊。航海家哥倫布和麥哲倫等在地理上的偉大發(fā)現(xiàn),為地圓說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jù)。意大利科學家、思想家布魯諾(1548—1600年),在天主教反動時期堅持科學真理,寫了《論原因、本原和統(tǒng)一》、《論無限性、宇宙和世界》等專著,抨擊宗教黑暗統(tǒng)治,最后為此犧牲于火刑柱上。像這樣的成果文藝復興中可以說是舉不勝舉,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文藝復興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zhuǎn)變時期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quán)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代表歐洲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最初發(fā)展階段,是“人類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其光彩奪目的成果影響深遠。文藝復興意義不僅在于天才輩出,燦若群星,出現(xiàn)大量美不勝收的各類著作,更因為它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價值觀念,改變了人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喚醒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勝利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