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奇聞點滴
·蜘蛛的血壓和人一樣高。
·蒼蠅、蝸牛、海星和蛇都是聾子。
·蝙蝠是一種特技“飛行員”,它能作圓形轉彎、急“剎車”和快速變換飛行速度等多種飛行動作。
·海獅的胡須比它的耳朵還靈敏,它能辨別出數十公里以外的聲音。
·受傷的鯉魚能向水中分泌出一種腺液,以暗示同伴及早逃避險境。
·海豹和駝鹿“婚戀”前斗得最厲害。雄海豹在求偶時,見到同性就展開惡斗,一直咬到一方敗陣為止。雄駝鹿為爭配偶,不斗到一方殞命是絕不肯罷休的。
·海蟹旅行結婚。在旅途中彼此不斷向對方暗送“秋波”,一旦踏入海中,雄蟹就迫不及待地追逐雌蟹。
無翼鳥
大家知道,凡是鳥類均有翅膀。可是,在新西蘭卻生息著一種獨特的無翼鳥——基維鳥。這種鳥既無雙翼,又無尾巴,不能飛,只會走,長著一身頭發式的羽毛,還長著一只與身體極不相稱的長喙,形體與雞相似。
基維鳥在新西蘭被稱作“國鳥”,作為國家的象征,新西蘭人常稱自己是“基維人”。
無翼鳥怎么會選擇新西蘭“安家落戶”呢?很久以前,在新西蘭還沒有哺乳動物和蛇之前,新西蘭就已從澳洲大陸分離出來。在當地的野生動物中,既沒有走獸,也不存在野獸和蛇的威脅,從而使這種鳥的雙翼逐漸退化,以至完全消失。
四翼鳥
在非洲的塞內加爾共和國和岡比亞共和國西部地區,棲息著一種奇特的鳥。它體長20厘米,長著4只翅膀,其中兩翼長17厘米。奇怪的是,在它的兩翼之上又各長出一只長43厘米的羽翼。它在空中飛翔時,羽翼展開,就象在一只鳥的兩個翅膀上打著兩面小旗,迎風招展,威武壯麗。
褪色鳥
非洲西部生活著一種毛色古怪的鳥。它的外形長得跟鵓鴣差不多,羽毛艷麗多彩,使人賞心悅目。但是,只要一下雨,它那身美麗的裝束就會立刻褪色。一旦雨過天晴,它那褪了色的羽毛又會很快恢復本色,仍象原來一樣美麗。
會笑的鳥
澳大利亞的山林中有一種“笑驢鳥”。它的叫聲就象人的笑聲。當這種鳥隨人到山林中棲息時,會“咯!咯!咯!”地整夜“笑”個不停。鳥類學家認為,這種鳥的叫聲就是笑。
食鐵鳥
世界上有一種食鐵鳥,茂密的沙特阿拉伯叢林就是它們的家園。有一天,一個鐵匠背著一袋鐵釘從樹林旁經過,他想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但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醒來時,他發現袋子里的鐵釘少了一半。他又發現袋子周圍有許多鳥糞。這時,他才恍然大悟:鐵釘是讓鳥吃了。鳥類學家經過研究后發現:這種食鐵鳥長年生活在森林里,很少吃到體內需要的鐵等礦物質;這種鳥的胃能分泌一種強酸性溶液,可以將金屬鐵溶解。
向導鳥
非洲的大森林里生活著一種蜜蜂向導鳥。這種鳥能充當人的向導,在林中尋找藏蜜的地方。奇怪的是,當人們在它的帶領下找到蜂蜜所在地并打開蜂巢時,它會在一旁靜靜地等候著,不過,取完蜜后必須得給它留點,作為獎賞,否則下次它就會把人帶到可怕的地方去。
縫紉鳥
印度洋沿岸生息著一種縫紉鳥,它們個個都是編窩造巢的“能工巧匠”。它們居住的房子不是用草泥的混合物“建筑”的,而是用十分結實的嫩草編織而成。
它們先從草叢中銜來一根1米來長的嫩草,艱難地把它打成幾道草環,然后象織布一樣,按照經緯的方向把嫩草編織到一起。一只縫紉鳥要辛辛苦苦地干上2~3天,才能編織好一個鳥窩。“房子”蓋好后,它們便在里面歡樂地生活,繁衍后代。
本領高強的守門鳥
在非洲中部的布隆迪,常有野狼成群結隊偷襲農民家畜。為了對付這些不速之客,當地農民飼養一種叫“斯本大”的鳥,用來驅狼。
這種鳥的舌頭有很大的彈性,它能把100多克重的石頭彈出50~60米遠,而且迅速準確。野狼身上有一股臭氣,“斯本大”一聞到這股臭味,就會被惡心得彈射出石頭,彈出的石頭打得野狼抱頭亂竄。所以,人們都稱這種鳥叫“守門鳥”。
牙簽鳥
當飽餐后的鱷魚爬到沙灘上沐浴陽光時,常常有許多千鳥在它的背上飛來飛去,好象在跟鱷魚親切交談。當鱷魚酣酣入睡時,千鳥卻毫不客氣地拍打著翅膀,將它從甜夢中驚醒。鱷魚醒來見到千鳥,便百依百順地張開大嘴,讓千鳥飛到口腔里,去啄食它牙縫中的殘食剩飯。
鱷魚對待其他弱小動物兇惡殘忍,但對待千鳥卻是那樣仁慈和謙讓。因為,千鳥是一種非常機敏的鳥類,它在啄食鱷魚牙縫中的殘食時,格外警惕周圍的一切,充當著鱷魚的義務“警衛員”。一旦發現“敵情”,便驚叫幾聲向鱷魚報警,鱷魚得到報警信號后,便潛入水底避難。
可見,千鳥不僅是鱷魚的活牙簽,還是它的忠實朋友。
植樹鳥
南美洲的秘魯生息著一種植樹鳥。當地生長的一種甜柳樹的葉子就是植樹鳥的主食。植樹鳥用餐前,總是從甜柳樹上叼走一根嫩枝,然后飛到遠處僻靜的曠野地帶去品嚼。
植樹鳥吃樹葉時,總習慣用它那又尖又長的嘴在地上挖一個洞,然后把銜來的樹枝插到洞里,再一點一點地摘食葉子。這種甜柳樹的生命力極強,成活率也很高,雖然葉子被吃掉了,可是插入泥土的枝條幾天就會生根發芽。不久,一片柳林便會拔地而起。
會發光的鳥
在非洲的基爾森林中,生活著一種會發光的螢鳥。這種鳥形似雞蛋,呈杏黃色。全身除頭部和翅膀長有羽毛外,其余部位均長有夜間能發光的硬殼。
當夜幕降臨時,遙遙望去,螢鳥宛如一個橢圓形的燈籠。人們夜行時,常把這種鳥裝在籠子里帶上,用來照路。
用泡沫壘窩造巢
每逢春暖花開,燕子——這些飛行“建筑者們”便開始在樓房的陽臺或屋檐下,以及窗框的墻角處壘窩造巢,在這里“安居樂業”。燕子用自己體內分泌出來的泡沫狀唾液把一根根小草秸同潮濕的泥土攪拌在一起,用這些建筑材料為自己建造“別墅”。
可是,有些昆蟲專門用泡沫來建造自己的“住房”。想必大家都有如此相同的感受:天氣晴空萬里,但是河岸上的翠柳枝頭卻滴水淋淋。這是什么緣故呢?我們只要仔細觀察一下河邊的柳樹便不難發現,枝條上的滴滴流水原來是從固著在樹葉上的泡沫團中流出來的。在草莖和灌樹上同樣能發現這種泡沫團,這種泡沫團人們都叫它“杜鵑唾液”。
自然界中有一種極小的昆蟲叫沫蟬,它是動物學中蟬科的親緣。沫蟬能用泡沫為自己“建造”泡沫育子囊。成熟后的沫蟬能飛善蹦,但沫蟬的幼體卻很少運動,正是這種沫蟬的幼蟲能分泌泡沫,用自己分泌出來的泡沫團“建造”住房。
會說10種外語的鳥
美國著名鳥類專家杰納,采用特殊方法馴養一只羽毛艷麗的鸚鵡。這只鸚鵡不僅身著一套冠冕堂皇的羽飾,而且長著一副伶俐超群的口齒。它能用英語、法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說“您好!”、“晚安!”;還能用漢語說“熱烈歡迎!”;用日語說“該死!”;用阿拉伯語說“真主保佑!”,此外還能用印第安人的語言詛咒。
同生共死的封建鳥
在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里,棲息著一種美麗的珍禽——犀鳥。這種鳥性情奇特,雄雌朝夕和睦相處,它們的家庭“習俗”還帶有一定的“封建”色彩。
這種鳥在樹枝上營巢,開始產卵時,雄鳥就在外邊護巢,不讓雌鳥從巢里出來。巢內的雌鳥用自己的排泄物連同泥土摻混的朽木等,將巢口堵起來。守護在外面的雄鳥也用濕土和果實的渣皮,把入口封上,只留出雌鳥能伸出嘴的小孔。在孵卵期間,雌鳥是靠雄鳥捉來的食餌生活的,一旦孵出幼鳥,雄鳥便破門而出。在孵卵期間,如果雄鳥在外面發生了意外遇難,雌鳥便和它們未出世的雛鳥一同餓死在巢里。雄雌犀鳥間的這種同生共死的“夫妻之情”與封建時代的男女之情十分相似,故得名“封建鳥”。
變成電視迷的鳥
在離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卡里雅高村,村里的一個教師宿舍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每當夜幕降臨,宿舍里的電視機一打開,就有一對貓頭鷹飛到宿舍窗前的樹枝上看電視。只要電視里出現有趣的節目,這兩只貓頭鷹便相互“耳語”幾句,好象在議論電視節目的內容。
按照迷信的說法:“貓頭鷹出頭,災難臨頭”。于是,教師們便用石塊將兩只看電視的貓頭鷹驅走并拉上窗簾。可是,一旦打開電視,這兩只貓頭鷹便又飛到窗前,并用翅膀拍打著窗戶的玻璃,高聲鳴叫著,以示抗議。教師們無奈,最后只好屈從了這對“電視迷”,把窗簾打開,讓它們看個夠。
使航船拋錨的蚊子
“捷林斯基”號輪在從赫爾松港駛向黑海的敖德薩港的航行途中,突然遭遇大批蚊子的攔擊而被迫拋錨,一時成為國際航海史上的特大奇聞。
在幾分鐘內,鋪天蓋地的蚊子從天而降,把整個輪船死死地包住,蚊子的厚度足有10厘米,從遠處向輪船望去,猶如一座巨大的蚊子山,絲毫看不出輪船的模樣。蚊子占領了各個船艙,封鎖了全部舷窗。在輪船行駛的前方海面,蚊子更是密如霧氣,降低了能見度,從而迫使輪船拋錨。船員們對此情景手足無措。
船長命令用煙火驅散蚊子。可是,盡管動用了大量煙火,也無濟于事。次日凌晨,海上寒流襲來,才使蚊子大傷元氣,一敗而退。甲板上凍死的蚊子足有1米厚。蚊子為什么攔截船只而且如此之多?人們至今尚不明白。
大鬧宴席的蜜蜂
1984年3月的一天,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在她那鮮花盛開、萬紫千紅的花園里,大擺酒席宴請賓客。突然,成群的蜜蜂闖入席間,在賓客和餐桌飯菜之間橫沖直撞,蜇傷許多來賓,嚇得客人四處逃散。甘地夫人親自指揮在場擔任警衛任務的保安人員點火驅散這些不速之客。出乎意料的是,蜂群不僅未被驅散,反而招來更多的“援軍”。它們逢人便蜇,遇人就刺,迫使在場的印度高級官員紛紛逃離,一場盛宴就此作罷。
歷時45分鐘的人蜂大戰使整個花園被蜂群占領。甘地夫人只好將盛宴改期舉行。
濟世瑰寶——存活800載的石蛉蟲
不久前,在山東省安丘縣,一個農民從一塊青石中劈出一對舉世罕見的瑰寶——石蛉蟲。這對石蛉蟲一雌一雄,體長1.4米,無爪透明,生活在一個橢圓形封閉的石穴里,劈出后仍然活著。據有關專家鑒定,這對石蛉蟲已在青石中存活并生長了700~800年,實屬罕見之寶。
石蛉蟲、狗寶和牛黃被稱為“世間三寶”,它們能治療多種疑難病癥。又因石蛉蟲更難獲得,所以分外珍貴。
吃人的蝴蝶
1986年的一天,一支10人科學考察隊從巴黎去巴西北部山區進行動物習性考察。在一個雨過天晴的下午,考察隊隊員哈爾德因故中途掉隊,另外9名隊員于晚飯后在路邊的草地上發現了他的尸體,一群群美麗的蝴蝶在尸體周圍飛來飛去。醫生對尸體檢查后認定,哈爾德是被蝴蝶咬死的。原來,這種美麗的蝴蝶為巴西北部山區所特有,以食動物肉為生,遇上兔子、山鼠就三五成群地追啃蠶食,碰到牛羊,它們就聯合起來圍攻叮咬,直至咬死獵物分食為止。這一帶山民,如果不穿防護服就不敢進山。
考察隊員們捕捉到幾只蝴蝶,并把它們同一只老鼠關在一起。考察隊員對被蝴蝶咬死的老鼠的皮進行化驗后發現,這種蝴蝶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劇毒物,當它們在叮咬老鼠時,把毒汁注入鼠體內,使其失去知覺。被叮咬的動物不久就會死去,然后這些蝴蝶蜂擁而上,飽飽地美餐一頓。
會計算的螞蟻
螞蟻雖小,可是它的本領和才能卻十分高強。它不僅會建筑,預報天氣,播種和收獲小蘑菇,還會放牧它們飼養的“奶牛”——蚜蟲。
具有計算天才也是螞蟻的一大本領。不久前,科學家們曾做過一次有趣的實驗:把3塊大小不等的食餌放在螞蟻經常經過的小徑上,一只偵察螞蟻發現了食餌,便用自己的觸角測量了這3塊食餌的大小,然后急急忙忙趕回蟻穴,調兵遣將。半小時后,3群螞蟻出動并分別圍上了3塊食餌。這3個蟻群的螞蟻數量分別為26只、44只和89只。這3個數字的比例同3塊食餌大小的比例幾乎相同。這說明,偵察螞蟻在調兵遣將之前,對搬運這3塊食餌的運輸量已作了周密細致的計算。
會栽種蘑菇的螞蟻
拉丁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有一種切葉螞蟻。這些螞蟻能成群結隊地用自身的剪刀把葉子切成小片,頂在頭上搬運到自己的家中,然后由工蟻咀嚼成漿狀,作為培養菌的原料。在螞蟻住宅的頂上,有一片精心耕作的菜園,菜園上有許多小氣孔,這是螞蟻專門為菜苗的生長準備的氣窗。用不多久,這個菜園就長出許多香菇來。這些螞蟻培育的香菇,一年可收獲幾次。它們可謂是動物界中的種植能手。
工蟻用自己親手栽種的香菇去喂養剛剛出生的小螞蟻。螞蟻很重視對香菇的種植,有時甚至奉獻出自己的蟻卵做肥料,以確保香菇繁茂生長。切葉螞蟻管理的菜園相當龐大,有的長1米,寬0.3米。這種螞蟻的菜園,還配備有專門的警工蟻,用以捍衛自己的勞動成果,以防外來螞蟻偷吃。
螞蟻放牧
在非洲的許多地方,有一種螞蟻,專門靠飼養和放牧蚜蟲為生。蚜蟲喜歡群居在植物的葉子上,靠汲取植物葉莖中的汁液生活。這些汁液被蚜蟲喝下和消化后,就會變成螞蟻最得意的食糧——蜜露。螞蟻餓了,只要用它的觸角拍一拍蚜蟲,蚜蟲便會排出蜜露,供螞蟻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