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然界奇花異草(1)
- 中外奇聞薈萃
- 傅民杰編譯
- 4282字
- 2016-08-26 17:04:42
有情感和語言的植物
人和某些動物具有情感和語言,可是從未有人聽說過植物也有情感和語言。然而,不久前,美國和英國的植物學家,通過對某些植物的各種大量試驗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植物也有情感和語言。
1966年,美國植物學家把測謊器和電極等儀器綁在天南星科植物的葉片上,使植物和測謊器構成一個電路。試驗中發現,植物有“感知”禍福,產生“恐懼”和“識別”兇手等能力。
英國植物學家也用儀器測知,植物不僅有情感,而且還有“語言”。在正常情況下,植物發出的聲音是有節奏的輕微的音樂曲調,當受到一些危害或變天刮風時,發出的聲音則是低沉的、可怕的和混亂的。
世界上最甜的植物
常言道:“甘蔗從根到梢節節甜,唯獨老根最最甜。”可是,最早產于拉丁美洲巴拉圭的一種叫甜葉菊的植物,其糖度卻是甘蔗望塵莫及的。從甜葉菊的葉片中能提煉出一種叫“糖甙”的結晶體,其糖度是蔗糖的300倍。
甜葉菊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甜的植物。人們又稱它“甜草”。
甜葉菊甜味濃郁、純正,糖度高,含熱量少,對治療高血壓、低血糖、糖尿病療效顯著。
甜葉菊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都很強。可用種子播種,但是發芽率極低。若采用扦插、壓條等無性繁殖的方法,則成活率較高,但繁殖系數低,耗工時。目前,正應用植物學上的新技術——組織培養法,以解決甜葉菊的良種培育和大量出苗的問題。這項技術的應用已獲得成功。
能變“球”滾動的植物
北美洲西部和近東地區,生長著一種被稱作“蘇醒樹”的植物。這種樹雖然不足1米高,生命力卻很強。當地下供水充足時,它便長得枝繁葉茂。一旦缺水少雨,它就會把自己的根須從地里拔出來,變成一個球狀體,在地上滾來滾去。當它找到水源充足、適合生長的地方時,便再將自己的根須插入土里,重新生根、開花、結果。若再遇干旱,就再拔“腿”變球,滾到它的理想之地安家落戶。
會“自焚”的植物
天山之巔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植物叫白蘚,每當它進入火紅年華之時,便“自焚”而亡。
在早春時節,白蘚不畏春寒,第一個拉開春天的序幕。夏季到來,它碩果累累,討人喜歡。就在它即將“兒孫滿堂”之時,如果正值烈日炎炎的盛夏,白蘚就會“自焚”身亡,頓時化為灰燼。
這種植物為什么能“自焚”呢?植物學家通過觀察和研究終于揭開這個謎團。原來,白蘚的葉片里含有豐富的易燃物質——醚。在它結果時,體內的醚含量達到飽和度。所以,烈日一照,溫度高達醚的燃點,白蘚便會自燃。
植物“獵槍”
蘇聯和非洲的一些地區生長著一種叫噴瓜的植物。每當秋季到來,噴瓜的果實成熟,果實內充滿果漿和種子,它一旦落到地上,里面的漿液和種子就會象獵槍中射出的槍砂,“嘭”地一聲,射出20多米遠。它射出的“槍彈”若擊中山雞、松鼠、鴿子等小動物,就會使其傷亡。
植物“地雷”
在拉丁美洲熱帶叢林中,隱生著一種叫“馬勃菌”的植物。其形狀很象地雷,個頭也很大,重約5公斤。如果進入林中的人或動物一不小心踏上了它,它就會發出“轟隆”一聲巨響,爆炸的同時散發出一種濃烈的刺激性氣味,使人眼淚汪汪,直打噴嚏,刺激得眼睛疼痛,猶如催淚彈的威力。當地居民都稱它“植物地雷”。
能預報火山爆發的花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的國家,那里生長著一種能預報火山爆發的花。每當這種花開放最盛之后,當地一定會發生火山爆發。所以,當地居民一見到這種花開放,就預知即將有火山爆發,便立刻搬遷到安全地帶,以躲過滅頂之災。
報時花
我國新疆地區生長著一些會向人們報告時間的花:淡黃色的花是在早晨8點左右開,橙紅色的蝶花在中午開,灰色的燭狀花則在下午6點開放。當地居民往往根據這些報時花來判斷時間。
花王
自然界中開花的植物多達20~30萬種,花開得最大的是哪一種植物呢?
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熱帶森林中,可以找到世界花王的發源地。那里生長著一種叫“納夫希亞”的花,人們也稱它“大花草”。這種花的直徑足有1.4米,僅一朵花的重量就有6~7公斤,每一個花瓣的長度為30~40厘米,花芯的直徑也有30~40厘米。花呈紅色,上面有許多淡黃色或淡紫色的斑點。開花期為1個月,花盛開后兩三天便凋謝。
大花草不僅稱得上世界花王,而且更有一點奇妙絕倫:這種花沒有根、莖、葉,一生只開一朵花。它是一種寄生的草本植物,靠寄生方式維持生命。它那早已退化的根莖,今天已變成菌絲狀,寄生在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根莖上,靠它的菌絲汲取寄主的營養和水分。
“午夜皇后”
加勒比海的島國——古巴生長著一種美麗奇特的植物,它總喜歡在盛夏的夜晚開花,天一亮就凋謝。它的花朵能放射出點點磷光,夜里遠遠望去,宛如無數只螢火蟲圍在一起“跳舞”。于是,人們送它個娓娓動聽的名字——“午夜皇后”。
荷花吹奏笛子
凡是到非洲扎伊爾惹馬湖畔旅游觀光的人,無不被那湖中傳出的清脆悅耳的笛聲所打動。悠揚的笛聲隨風蕩漾,宛如笛樂隊在演奏。
其實,那里哪有什么樂隊,那是湖中的荷花在為游人表演“大合奏”。湖里生長著一種叫“水笛荷”的荷花,花盤大如斗。在花莖下面長著4個氣孔,氣孔內有一層薄膜。陽光一曬,薄膜失水枯干變成干膜,就象沾在笛孔上的蘆衣。湖風一起,吹入氣孔,在干膜的作用下發出笛聲。因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笛聲抑揚頓挫,令人心曠神怡。
會走的仙人掌
秘魯的大沙漠里生長著一種會行走的仙人掌。只要它生活的地方水分和養分缺乏,它就會變根系為“腿”和“腳”,一步一步地遷移到能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地方去,以維持其生存。
“長壽百歲”的葉片
1853年,捷克生物學家凡爾維奇在安哥拉沙漠地帶考察野生植物時,在多石的卡拉哈里地區,意外地發現了當時無人知曉的一種奇特植物——百歲蘭。
百歲蘭的莖部雖短卻很粗壯,它的莖長不足20厘米,其直徑卻足有4米。它那又寬又長的葉子恰似大皮帶,波浪式地躺在地上。葉片是從莖部長出來的,對生,末端散成細縷狀。它的葉片有3米長,幾乎能活100年而不枯萎,可稱得起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葉片。
能使牲畜發瘋的草
一天,在澳大利亞大草原上,突然有一些牛和羊發起狂來,它們有的狂奔亂跑,橫沖直撞,有的亂踢亂咬,滿地翻滾。放牧人見此情景大驚失色,呆若木雞。
生物學家對此很感興趣,并進行了研究。原來,草原牧場上長著許多紫云英草,這種草能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硒元素。當牲畜吃的硒在體內達到使其中毒的劑量時,牲畜就發會瘋。
會捉昆蟲的草
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一些地區,生長著一種專門捕食昆蟲的植物,人們叫它豬籠草。
每棵豬籠草都長有一個捕獲昆蟲的工具——捕蟲囊,其形狀各異,或短粗,或細長。平時,捕蟲囊的蓋敞開著,里面盛有無色透明、略帶芳香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不揮發的酸性物質。當昆蟲或小鳥鉆進捕蟲囊來偷喝“飲料”時,囊蓋就會立刻關上,將獵物捕獲。這時,囊內的汁液便開始發揮消化酶的作用,將獵物溶解、消化變成養料吸收。
食蟲草
在美洲的一些林間沼澤地帶,長年生長著一種叫“孔雀捕蠅草”的奇特植物。它的葉片很長,每個葉片的邊緣都長有十幾個輪齒,葉面布滿了尖尖的絨毛,這絨毛能分泌一種美似孔雀尾羽的晶瑩的粘液。許多蠅蟲常為其“迷人”的風姿所“傾倒”。但是只要蠅蟲一撲上去“親吻”,它的葉片就會立刻卷起來,蠅蟲便會被葉片上的輪齒咬死,成了“花下鬼”,變為它的“美餐”。
自然界中類似這種捕食動物的植物多達500余種。這種食蟲植物雖不具備咀嚼和消化器官,卻能吃“肉”,這是什么道理呢?其實,這種食蟲草分泌的粘液跟動物體內分泌的消化液十分類似,它含有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快速分解昆蟲體內的蛋白質,其消化能力幾乎可同動物的消化器官等量齊觀。
為什么食蟲草要捕食昆蟲?植物學家通過大量觀察和研究,終于揭開了這個謎:植物的生命過程離不開氮、磷、鉀,植物的葉綠素和蛋白質就是由氮構成的。植物所需的氮主要來自土壤中動植物遺體的化合物。可是,在酸性沼澤地的土壤中氮肥貧瘠。食蟲草為了在缺氮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而不被大自然淘汰,就得適應這個環境。于是,它那無用的器官功能逐漸演化成捕食昆蟲的功能。
愛跳舞的草
在我國南方有一種奇怪的草。在風和日暖的天氣里,只要有太陽做“舞伴”,這種草就會搖搖擺擺地“翩翩起舞”,舞姿是那樣瀟灑大方。人們都叫它“跳舞草”。
這種跳舞草高約30厘米,長有3片葉子,前面的一片較大,后面的兩片較小。太陽是它最好的“舞伴”,只要陽光一照,后面的兩片小葉就會迎著太陽舞動,宛如彩蝶飛舞,從早到晚跳個不停。
跳舞草為什么愛跳舞?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這種植物最怕炎熱缺水,所以,當陽光照射時,它就拿那兩片小葉當扇子頻頻舞動以驅走酷暑,減少其周圍的熱空氣對水分的蒸發。
跳舞草不僅是一種有趣的植物,更是一種療效甚佳的中草藥,它有清熱、消腫、散毒之功效。中醫常用它治療風熱感冒、毒蛇咬傷和癰瘡等疾患。
五彩稻
1978年,我國水稻專家陳國揚在田間作業時,偶然發現一棵紫紅色的水稻。他把這棵水稻上的9只稻穗剪下來,種在地里,結果長出五彩稻——有褐色的、灰色的、紫色的、紫黃色的、紫紅色的。科學家們通過調查和研究認為,出現這種五彩稻的原因,可能是從天空中飛來一種花粉,使水稻的母體受孕而形成。這種天然雜交的品種有色澤,抗病能力強。
無殼燕麥
前不久,英國農藝學家經過潛心研究和實驗,培育成功一種叫“禿粒”的無堅硬外殼的燕麥新品種。對這種禿粒燕麥試種的結果表明,收獲量不亞于一般燕麥,其能量和優質蛋白質的含量均高于大麥、小麥和玉米,而且省掉了脫殼的工作量。
7000年前的種子萌發新芽
不久前,科學家們在瑞典斯莫蘭高原的一個泥炭沼澤地中,發現了幾顆數千年前的種子發了芽。這一重大發現使植物學家們欣喜若狂。據科學家們鑒定,這些已萌發新芽的種子距今已有3000~7000年的歷史。它們屬于石南屬和沼苔屬植物。這些古老的種子為什么能發芽,科學家們目前尚不清楚。
會造酒的樹
日本國繁生著一種會造酒的老杉樹,每到一定季節,就會從樹干里淌出含大量酒精的汁液。汁液呈白色,很渾濁,酒味十分濃郁。凡有飲酒嗜好的日本人,常在自己的院內栽上這種老杉樹。
這種樹之所以能造出酒來,是因為樹的汁液中富含糖分,糖分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酒精。
會產奶的樹
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有一種能產奶的樹。這種樹表皮平滑,葉子很光潔,結出的果實不大,但不能食用。如果用刀子把樹皮割開個小口,潔白濃稠的“奶汁”就會從割口中一股一股地流出來。剛流出的“奶汁”不能喝,因為有一股難聞的氣味。不過,若用清水將其沖淡并燒沸后,難聞的氣味就消失了,變成了奶味濃郁的飲料。據化驗分析,這種樹產出的奶,其營養價值可同牛奶相媲美。
產鹽樹
在我國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交界處,發現一種7米多高的怪樹。每逢夏季,它的樹干表面就會出現厚厚的一層鹽霜,把它刮下后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