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劉氏舉兵
- 東漢故事
- 林漢達
- 2634字
- 2018-06-01 20:17:30
南陽舂陵縣住著漢朝的一個遠房宗室叫劉欽。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叫劉老諷刺劉秀,笑他沒有多大出息。劉秀聽了也無所謂。他覺得要成大事,非得跟那些當官的結交一下。他就到了長安,進了太學,拜了老師,結識了一些名人。后來從太學回來,就做起糧食買賣,成了個大商人。
有一天,劉秀運著一些谷子到宛縣(在南陽市)去賣,在街上碰到了好朋友李通和李軼(yì)。李通和李軼把劉秀請到家里,跟他說:“現在四方亂糟糟的,王莽眼看著不行了,咱們南陽地方就數你們哥兒倆最能干,你們又是宗室,何不趁此機會,召集人馬,奪取天下,也好恢復漢室?!眲⑿阋宦牐狭俗约旱男脑?。三個人談得挺對勁兒,就約定在南陽發兵。李通在宛縣很有勢力,他一發動,召集幾百個人并不困難。李軼就叫李通留在宛縣,自己跟著劉秀到舂陵去見劉。
劉有了李通和李軼兩人做助手,就召集了一百來個豪強,對他們說:“王莽暴虐,老百姓都起兵了。這是上天叫新朝滅亡的時候,也是我們平定天下,恢復高帝事業的時候了?!贝蠡飪憾己苜澇桑R上分頭到附近的各縣去發動自己的親戚、朋友,一同起兵。
劉在舂陵公開號召南陽豪強們起兵反抗王莽。有幾家害怕了,有的干脆躲著他,還說:“造反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跟著劉莽里莽撞地出去,豁出一條命還是小事,弄不好了還得滅門吶!”后來他們瞧見那個一向小心謹慎的劉秀也穿上軍裝,拿著刀,不由得改變了主意,一下子就來了七八千人,就等著李通那一邊到這兒來會齊了。
等了幾天,李通那邊還沒有人來,劉只好派人去打聽。派去的那個人到了宛縣城里,在大街上就聽見有人嘁嘁喳喳地議論。他擠在中間探問了一下,才知道李通還沒發動,就給官府發覺了。李通逃了,李家一門來不及逃的全都給抓了去,一共死了六十四個人。
李通那一頭吹了。劉這兒只有七八千人,成不了大事。正好新市兵和平林兵已經到了南陽。劉就派人去見新市兵的首領王鳳和平林兵的首領陳牧,勸他們共同去進攻長聚,他們同意了。三路人馬聯合起來往西打去,這第一仗,旗開得勝,長聚打下來了。接著又打下了棘陽(在河南省新野縣東北),就把軍隊駐扎下來。
劉又打算進攻宛縣,半道上碰上了王莽的大將甄阜(zhēn fù)和梁邱賜的大軍。劉他們都是步兵,連刀槍也不齊全,簡直沒法對打。這第二仗,南陽兵敗了,還敗得挺慘,只得退到棘陽,守在那兒。甄阜和梁邱賜不肯放松,他們把糧食和軍用物資留在蘭鄉(在泌陽縣),率領著十萬大軍過了沘水(即泌陽河),把橋都毀了,放出話來說,不消滅“綠林盜賊”決不回頭。
新市兵和平林兵的兩個首領來見劉和劉秀。他們說:“甄阜和梁邱賜有十萬兵馬,叫我們怎么抵擋得了?還不如扔了棘陽,暫時退到別處去吧!”劉嘴上叫他們不要怕,心里可也挺著急的。正在為難的時候,忽然進來一個人,說:“下江兵到了宜秋(在河南省唐河縣西南)。我們聯合起來,一定能夠打敗敵人?!眲⒏鐑簜z一看,原來是李通。劉秀高興地說:“這就好了!你怎么到了這兒?”李通說:“我從家里逃出來,四處奔波。聽說你們在這兒很為難,棘陽也許守不住,剛巧下江兵到了宜秋,我才趕來報信。下江兵的首領王常挺了不起,你們去請他幫助,他準肯出力。”
劉馬上帶著劉秀和李通親自跑到宜秋去見王常。劉跟他說明兩路人馬聯合起來的好處。王常挺痛快地說:“王莽暴虐,失了民心。現在你們起來,我愿意做個助手。”劉說:“如果大事成功,難道我劉家獨享富貴嗎?”劉跟王常當下就訂了盟約。
王常送走了劉他們,回來就把這件事跟另外兩個首領成丹和張卬(áng)說了一遍。成丹和張卬不大同意,說:“大丈夫起兵,就該自己做主,何必去依靠別人,受人家的節制?”可是,他們一向佩服王常,最后還是聽了他的話。打這兒起,農民起義軍跟地主武裝就混合在一起了。
王常、成丹、張卬他們帶著下江兵趕到棘陽。跟南陽兵、新市兵、平林兵合在一起,準備跟甄阜他們干一下子。劉跟各路將士訂了盟約,大擺酒席,休息三天。到了十二月三十那天,劉提出他的作戰計劃。就在當天晚上先去襲擊蘭鄉,斷了官兵的糧草。
把守蘭鄉的官兵怎么也不會想到蘭鄉會遭到襲擊,他們大吃大喝地過除夕,大伙兒都醉了,睡得死死的。半夜里人家已經偷偷地到了跟前,他們還沒醒,怎么還能抵抗吶?四路起義人馬殺散了蘭鄉的士兵,把甄阜、梁邱賜留在那兒的糧草能搬的都搬到棘陽去,來不及搬的,放一把火,全都燒了。
第二天就是元旦,起義軍進攻沘水。沘水那邊,甄阜和梁邱賜聽說丟了蘭鄉,早就慌了神,想不到起義軍已經到了跟前。大伙兒手忙腳亂地抵擋了一陣,死的死,逃的逃,甄阜和梁邱賜都給殺了,士兵死傷了兩萬多。王莽另一路大軍趕來救援,也給打得一敗涂地。起義軍趁勢把宛縣團團圍住。
這時候,四路人馬合起來已經有十多萬人了,該有個最高首領,才能夠統一號令。四路起義軍的首領們這就商量開了。貴族、地主出身的一些將士利用農民的正統觀念,提出了一個口號,叫“人心思漢”。他們說:“人心思漢,已經不是一天了。必須立個姓劉的人做皇帝,才符合人們的愿望。”可是軍隊里姓劉的人多著吶,立哪一個好吶?南陽兵和下江兵的首領王常主張立劉。新市兵和平林兵的首領怕劉的勢力大,主張立沒有實權的劉玄,連下江兵的張卬也同意。最后,立劉玄這一派占了多數。
劉不服氣,可他的兵力不夠,只好繞著彎兒反對。他說:“諸君要立漢朝的后代,我們劉家的子孫萬分感激?,F在赤眉軍也有十多萬人在青州和徐州,要是他們聽到南陽立了個宗室做皇帝,他們也立個宗室做皇帝,那怎么辦吶?王莽還沒消滅,宗室跟宗室倒先對立起來,叫天下人懷疑,又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咱們不如先立個王。有了王,也可以統一號令了。如果赤眉立了個賢明的天子,咱們就去歸附他,他決不會廢去咱們的爵位。要是他們沒立,咱們先消滅了王莽,再回到東邊去收服赤眉。到那時候再立天子,也不晚吶。”
別人誰也不說話。張卬拔出寶劍來往地下一剁,大聲地說:“三心二意的,不能成大事。今天已經這么決定了,不應該再有第二句話!”劉不敢再反對。這么著,當時就決定立劉玄為皇帝。
公元23年二月初一日,在清水(就是河南省白河)舉行了皇帝登基儀式,改元為“更始”。劉玄拜王匡、王鳳為“上公”,朱鮪(wěi)為“大司馬”,劉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就是以前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總稱“三公”,三公之上還有個名位更高、沒有實權的“上公”)。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其余的將士各有各的職位。打這兒起,綠林起義軍稱為“漢軍”。漢軍的大權掌握在新市和平林將士們的手里,舂陵的劉家軍很失望,表面上不說什么,心里已另作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