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天

晨讀任務:歷史常識框架

學習時間:1小時

考點 歷史常識框架

真題再現>>>

1.(單選)北宋前期,我國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

A.飛錢

B.白金幣

C.交子

D.會子

【答案】C

視頻解析

【解析】A項飛錢始于唐憲宗元和初年(806年)。B項白金幣非真實貨幣。C項交子是發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貨幣,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D項會子是南宋于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辦、戶部發行的貨幣,會子是宋朝發行量最大的紙幣。

2.(單選)唐太宗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 )。

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答案】C

視頻解析

【解析】歷史常識。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并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后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題答案為C。

上午學習任務:哲學概述、唯物論

學習時間:3小時

考點1 哲學概述

一、哲學概述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這二者有無統一性的問題。

兩對關系

二、哲學的基本形態

(一)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用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物質形態(金木水火土)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例如:

哲學基本派別

①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

②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王充)

③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④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范縝)

⑤水是萬物的本原。(泰勒斯)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例如:

①原子是“宇宙之磚”。

②承認物質決定意識,但否認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3.辯證唯物主義

馬恩批判地吸取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論的“基本內核”,在總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上創立的一套系統科學的邏輯理論思維形式。用運動、聯系、發展的觀點看世界。例如:

①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被人的頭腦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

②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毛澤東)

(二)唯心主義

1.主觀唯心主義

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例如:

①“萬物皆備于我”。(孟子)

②“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即理”。(陸九淵)

④“萬物皆在吾心中”, “心包萬物,心包萬理”, “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王陽明)

⑤“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⑥“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⑦“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質是觀念的集合體”。(貝克萊)

⑧“物是感覺的復合。”(馬赫)

⑨“自由選擇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

2.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例如: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老子)

②“萬物皆是一理”, “有理則有氣”, “天者,理也”。(程頤)

③“有是理,后生是氣”, “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

④“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 “物質世界是絕對精神的外化”, “絕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源”。(黑格爾)

⑤“理念世界”, “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圖)

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于德國的古典哲學(費爾巴哈唯物主義、黑格爾辯證法);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于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來源于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考點2 唯物論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物質觀

(一)物質

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物質是對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二)意識

1.意識與人腦

意識是高度完善的物質即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表明在意識觀念的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堅持的是能動反映論的觀點。簡言之,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意識與客觀存在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意識體現了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兩大原理:唯物主義一元論、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1)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

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世界的統一性在于物質性;物質世界的統一,是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具有物質統一性。

(2)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意識能動性原理)。

①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的原理。

②意識的能動作用,亦稱為主觀能動性,指意識能動地反映世界和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意識對于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是人之所以區別于物的特點。具體三方面表現:認識世界;指導實踐、改變世界;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和調節。也就是說,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

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和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間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簡單的位置移動到復雜的人類思維活動乃至社會運動,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

物質是運動的載體;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這一觀點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運動觀

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無一不是處在運動中,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

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運動必定是物質的運動。主張不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的觀點;主張無物質的運動則是唯心主義的觀點。1.(單選)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真題再現>>>

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B.聯系和發展的關系問題

C.質變和量變的關系問題

D.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問題

【答案】A

視頻解析

【解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即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該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哲學基本派別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的唯一標準;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維能否認識現實世界或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把哲學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本題選A。

2.(單選)下列體現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的是( )。

A.心外無物質,心外無理念

B.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C.世界源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D.世界是自我意識的產物

【答案】B

視頻解析

【解析】A項和D項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主觀唯心主義把本體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中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C項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將物質歸結為具體的、有形的物質形體。故本題選B。

下午學習任務:政治經濟學

學習時間:3小時

考點1 商品與貨幣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比較勞動和交換勞動的經濟關系。

二、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

(一)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

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價值的量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數量,是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重要指標,商品的價值量只能決定于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商品價值量

商品的使用價值指的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特性。

(二)使用價值和價值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沒有價值,因而也就不能成為商品。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沒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總之,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然有使用價值。

另一方面,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對立的,二者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生產者出賣商品,獲得了商品的價值,而失去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使用者購買商品,失去了商品的價值,而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所以,商品的生產者和使用者無法同時擁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三、貨幣的概念

貨幣的產生

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貨幣的發展經歷了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最終當一般等價物出現,并且固定在金銀上的時候,貨幣就產生了。

四、貨幣的職能

貨幣的職能

考點2 價值規律和剩余價值

一、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主要的表現形式。

二、剩余價值

我們把工人生產的,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這部分價值叫做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則是資本積累的唯一源泉。剩余價值又分為相對剩余價值和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產生的剩余價值。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的方法所產生的剩余價值。

考點3 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

社會總供給: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向社會提供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量。總供給是一國全部企業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總產出量。在封閉經濟中,總供給等于消費+儲蓄+稅收,如果考慮開放經濟,則要加上進口。

社會總需求: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社會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總和。總需求是對一國總產業的意愿總購買。在封閉經濟中,總需求等于居民消費需求+企業投資需求+政府購買需求,如果考慮開放經濟,則需要加上出口需求。

當總供給大于總需求時:產品積壓→失業人口增加→企業生產投資和居民消費減少→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導致稅收大幅度減少,引起財政赤字;貨幣需求量下降,形成通貨緊縮。

當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時:(1)企業喪失技術改造和管理創新的動力;(2)經濟增長過快→超過資源可供能力和國民經濟所能承受的程度→引起結構失調、效率下降;(3)投資和消費增長超過國民收入的增長→信貸規模擴張,信貸支出額大于存款額→通貨膨脹。

考點4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真題再現>>>

1.(單選)尼泊爾最近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中國政府生產了一批帳篷支援給尼泊爾,對于這批帳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些帳篷有使用價值,所以是商品

B.這些帳篷有價值,所以是商品

C.這些帳篷不是用來交換的,所以不是商品

D.這些帳篷是經過人工勞動生產出來的,所以是商品

【答案】C

視頻解析

【解析】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支援給尼泊爾的帳篷是勞動產品,但不是用來交換的,所以不是商品。故本題選C。

2.(多選)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下列價格變動符合價值規律的有( )。

視頻解析

A.某種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因氣候原因減產而從每千克3元漲至3.5元

B.家用電子產品的市場價格由于新的型號和品種推出而持續出現下降

C.一場高雅藝術演出的門票價格因一票難求在原價基礎上調高了20%

D.商場采取獎勵、打折、饋贈等促銷手段使商品的實際售價有所降低

【答案】ABC

【解析】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一般情況下,影響價格變動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關系,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A、C項均是供求關系影響了價格,符合價值規律。B項由于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和優勝劣汰的作用導致價格變動,符合價值規律。本題選ABC。

晚自習

單選題。

1. 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研究的方法上看,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關系問題

B.從研究的內容上看,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

C.從世界的本原上看,是思維與存在何為第一性的問題

D.從世界的形式上看,是運動與靜止何為第一性的問題

2. “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兩句詩包含的共同哲理是( )。

A.動中有靜、靜中無動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世界上存在無物質的運動

D.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3. 沒有物就沒有影,事實和思想的關系就是物與影的關系,這種觀點屬于( )。

A.近代形而上學的、機械的

B.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合理結合

C.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

D.古代樸素的和辯證的唯物主義

4. 每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脈搏的一次跳動,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處時代的一段最強音符。這說明( )。

A.哲學來源于音樂

B.哲學的本質是人的大腦活動

C.新時期的改革開放產生了真正的哲學

D.哲學是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5.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哲學要是不同科學接觸,就會變成一個空架子;科學要是沒有哲學,就是原始的混亂的東西”。對此下列解釋說明正確的是( )。

A.哲學是世界觀,具體科學是方法論

B.哲學是百科全書、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C.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

D.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又對具體科學起指導作用

6.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古希臘羅馬哲學

B.德國古典哲學

C.17世紀英國哲學

D.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

7. 靜止是( )。

A.不運動的狀態

B.運動的特殊狀態

C.質變的狀態

D.顯著運動狀態

8.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在于( )。

A.說明世界

B.為我所用

C.尋找現成的答案

D.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參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必須回答的問題,研究和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研究和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核心。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這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2.D [解析]“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主要體現出運動。因為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無條件的,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3.B [解析]世界觀是對世界本源的根本觀點與看法,唯物論作為世界觀的一種,認為物質第一,意識第二,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是具體的做法。沒有物就沒有影,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論思想,事實和思想的關系體現了辯證法。

4.D [解析]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也是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5.D [解析]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二者既相互區別又相聯系,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指導,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6.B [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理論來源是19世紀的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哲學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

7.B [解析]考查哲學常識,靜止的含義。

8.D [解析]考查哲學常識,研究哲學的目的。

睡前口訣

經濟學記憶口訣:

勞動交換變商品,金銀固定成貨幣;價值流通基本能,支付貯世要記清。

剩余價值工人造,價格價值波動妙;供大于求會緊縮,供小于求會通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潜山县| 南皮县| 东丰县| 广灵县| 漳浦县| 拉萨市| 思南县| 塔河县| 灵山县| 长宁区| 红安县| 噶尔县| 始兴县| 恭城| 阜平县| 衡阳县| 西城区| 云梦县| 桐梓县| 桂平市| 仁化县| 双柏县| 贵定县| 清河县| 乌拉特前旗| 仪征市| 德昌县| 洞头县| 布拖县| 稷山县| 青川县| 洞头县| 若尔盖县| 惠水县| 安平县| 古交市| 保山市| 定西市| 玉溪市|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