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令人自焚的“火炬島”

在東太平洋上,加拿大北部地區的帕爾斯奇湖北邊,有一個面積僅1平方千米的圓形小島,當地人稱之為普羅米修斯的火炬,這就是美洲廣為流傳的死亡之島——“火炬島”。“火炬”兩字并沒有人類手執火炬,為世界帶來光明,或為海上航船指明方向的美好含意,而是踏上此島的人將變成一把火炬,被燃燒殆盡。在美洲一直流傳著一些有關此島的駭人聽聞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當年,把火種帶給人類的普羅米修斯準備返回天宮的時候,順手將已經沒用了的火炬扔進了北冰洋,然而有火焰的一端并沒有沉下去,而是露在水面繼續燃燒,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個小島。經過風吹雨打,小島上的火漸漸熄滅了。但是,即使過了許多年,它依舊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這就是人一旦踏上小島,就會如烈焰般地自焚起來,“火炬島”也就由此得名。傳說島上埋藏有印第安國王的寶藏。

據說早在17世紀50年代,有幾位荷蘭人來到帕爾斯奇湖。當地人再三叮囑他們:千萬不要去“火炬島”。有位叫馬斯連斯的荷蘭人覺得當地居民是在嚇唬他們。他認為:帕爾斯奇湖處在北極圈內,即使想在島上點上一堆火,恐怕也要費些周折,更不用說是使人自焚了。

因此,馬斯連斯固執地邀了幾個同伴向“火炬島”進發,希望找到所謂的印第安人埋藏的寶物。來到小島邊時,馬斯連斯決定上島探視一下。于是獨自一人登上“火炬島”,船上的同伴目送著他向“火炬島”的深處走去,他的身影漸漸地在同伴的視野中消失了。

時隔不久,他們突然看到馬斯連斯渾身是火地從島上飛奔過來,一下子躍進湖里。但在水中馬斯連斯還在繼續燃燒。同伴立即沖了上去,但誰也不敢跳下去救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活活被燒死。

1974年,加拿大普森量理工大學的伊爾福德組織了一個考察組前往“火炬島”考察,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就都穿上了特制的絕緣耐高溫的服裝。來到了“火炬島”上。在島上,他們并沒有發現什么怪異的地方。然而,就在兩個小時的考察即將結束時,考察組成員萊克夫人突然說她心里發熱,腹部發燒。結果萊克夫人的口鼻中噴出陣陣煙霧,同時有一股燒焦的肉味。待焚燒結束后,那套耐火服裝居然完好無損,而萊克夫人的軀體已化為焦炭。

此后,仍有5個考察隊前往“火炬島”考察,每次都有人喪生。于是,當地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以科學考察的名義進入“火炬島”。美麗的小島更披上了一層恐懼的面紗,讓好奇的人們望而卻步。

人在“火炬島”上究竟為何會燃燒?這火焰到底是怎樣點著的?很多人以各種科學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做了各種假設和推測。

有人認為,“火炬島”上有一種特殊的植物,它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排出甲烷之類的可燃性氣體,這些可燃性氣體在島上特別茂盛的灌木叢中聚集,濃度越來越大,只要有一個火種就能立即引發熊熊烈火。探險尋寶者上了“火炬島”,他們所帶的金屬器具相互碰撞,特別是金屬挖掘工具與石塊的碰撞,甚至鞋釘與島上巖石的摩擦都會產生火花,瞬間點燃可燃性氣體。火焰從地面躥起來,人也就變成了一把火炬。

還有人認為,在“火炬島”的空氣、土壤中,存在著一種奇特的細菌。當人大量地吸入這種細菌時,它們就會在一些人身上發生作用,使人體內的某些物質發生一些奇妙的化學變化,產生一種物質,然后最終導致人體的自燃。但這種奇特細菌究竟是什么仍是一個謎。

如今,“火炬島”已是人跡罕至了。然而,它仍舊靜靜地坐落在帕爾斯奇湖畔,似有意等待著人們去揭開籠罩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紗——這奇特的自然之謎到底因何而起?

詭秘的“幽靈島”

“幽靈島”指的是在海洋中形跡詭秘、忽隱忽現的島嶼。它們不同于那種熱帶河流上常見的,由于漲水或暴風雨沖走部分河岸或沼澤地而形成的漂浮島。

1707年,英國船長朱利葉斯在斯匹次培根群島以北的地平線上發現了陸地,但他總是無法接近這塊陸地,他完全相信這不是光學錯覺,于是將“陸地”標在了海圖上。200年后,乘“葉爾瑪克”號破冰船到北極考察的海軍上將瑪卡洛夫與他的考察隊員們再次發現了一片陸地,而且正是朱利葉斯當年所見到的那塊陸地。1925年,航海家沃爾斯列依經過該地區時,也發現過這個島嶼的輪廓。1928年,當科學家前去考察時,在此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島嶼的存在。

1831年7月10日,一艘意大利船途經地中海西西里島西南方的海上,船員們目睹了一場突現的奇觀:一股直徑大約200米、高20多米的水柱噴涌而出,水柱剎那間變成了一團500多米高的煙柱,并在整個海面上擴散開來,方圓近730多平方米的海域轉眼間變成一團煙霧彌漫的蒸汽。船長及船員們從未見過如此景觀,被驚得目瞪口呆。

8天以后,當這只船返回時,發現這兒出現了一個冒煙的小島。四周海水中,布滿了多孔的紅褐色浮石和不可勝數的死魚。這座在濃煙和沸水中誕生的小島在以后的10多天里不斷地伸展擴張,由4米長到60多米高,周長也擴展到4.8千米。由于這個小島誕生在航運繁忙、地理位置重要的突尼斯海峽里,因此引起了各國的注意,大量的科學家前往考察。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正當人們忙于繪制海圖、測量、命名并多方確定其民用、軍事價值時,這個島開始縮小,僅3個月就完全隱入了水底。但它并未真正消失,在以后的歲月,它又多次出現,直到1950年它還表演過一次。于是它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幽靈島”。

神秘失蹤了30多年的老式帆船,被“幽靈島”托出水面。

100多年前,英國探險家德克爾斯蒂在大西洋北部發現了一座盛產海豹的小島,將其命名為德克爾斯蒂島。后來,大批的捕捉者來到島上建立了修船廠和營地,但此島卻在1954年夏季突然失蹤了。大量的偵察機、軍艦前來尋找均無結果。事隔8個月后,一艘美國潛水艇在北大西洋巡邏時突然發現一座航海圖上從來沒有標識過的島嶼,潛水艇艇長羅克托爾上校經常在這一帶海域航行,發現此島后大為震驚。羅克托爾上校通過潛望鏡發現島上有人居住,于是命令潛水艇靠岸登陸。經過詢問島上的居民才知道,這正是8個月前失蹤的德克爾斯蒂島。

那么,“幽靈島”是怎樣形成的呢?這種時隱時現的小島究竟是從何而來,又因何而去的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由于撒哈拉沙漠之下有巨大的暗河流入大洋,巨量沙土在海底迅速堆積增高,直至升出海面,因此臨時的沙島便這樣形成了。然而,暗河水會出現越堵越洶涌的情況,并會沖擊沙島,使之迅速被沖垮,并最終被水流推到大洋的遠處。

也有的科學家認為海洋上的“幽靈島”的基礎是花崗巖石,它形成的年代久遠,島上有茂盛的植物和動物群,由于它們所在的海域是地震頻繁活動的地區,海底強烈的海嘯和地震常常使它們葬身海底。

多數地質學家則認為是海底火山噴發的作用形成此類小島。在海洋底部有許多活火山,火山噴發時噴出來的熔巖和碎屑物質在海底冷卻、堆積、凝固起來。隨著噴發物質不斷增多,漸漸高出海面,便形成了新的島嶼。由于島嶼的基底與海底基巖連接得不夠堅固,在海流的不斷沖刷下,新島嶼自根部折斷,最后消失了。

科學家的分析雖然各有道理,然而為什么有些小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地點出現而又消失呢?與其鄰近的海域卻沒有異常現象發生,到底是什么所為呢?這個難以解開的謎團始終困惑著人們。

銀狐洞之謎

1991年7月1日,距北京70千米的西南郊房山區佛子莊鄉下英水村,采煤掘進巖石巷道時,巧遇溶洞,因發現罕見的形似狐貍的大型白色方解石晶體而得名“銀狐洞”,被稱為中國北方最好的溶洞。

該洞深入地下100多米,主洞、支洞、水洞、旱洞、季節河、地下河,洞連洞,洞套洞,縱橫交錯,上下貫通。洞內既有一般洞穴常見的卷曲石、壁流石、石珍珠、石葡萄、石瀑布、石枝、石花、石盾、穴珠、鵝管等,也有一般洞穴中少見的云盆、石鐘、大型邊糟石壩、仙田晶花、方解石晶體。令人不解的是,洞內石花數量驚人,形狀也十分奇特。洞頂、洞壁以及支洞深處的仙田里,菊花狀、松柏枝葉形態、刺猬樣的石花密布。至于為什么銀狐洞的石花這樣多,沒人能夠解釋清楚。

更奇妙的是,沿著銀狐洞狹窄的洞壁前行十多米,來到三叉支洞的交匯處,這兒的洞頂密布著大朵石菊花,洞底有個一米高的石臺,一個長近兩米、形似雪豹頭銀狐身的大型晶體,從洞頂垂到洞底,通體如冰雪玉雕般潔白晶瑩,并且布滿絲絨狀的毛刺,毛刺一二寸長不等,密密麻麻,潔白純凈。此種形態及顏色,此前洞穴專家亦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在世界上是首次發現。

對銀狐洞的成因,有不同的說法。有從外部成因入手,認為是由于霧噴而后凝聚形成的;有從內部成因入手,認為絲絨狀的晶體是含有這種物質的水從內部滲透到外部而形成的。究竟孰是孰非,目前還無從知曉。

銀狐洞,一個真正的謎!

無底洞之謎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無底洞”?按說地球是圓的,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組成,真正的“無底洞”是不應存在的,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山洞、裂口、裂縫,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殼淺部的一種形態。

然而我國一些古籍卻多次提到海外有個神秘莫測的無底洞。《山海經》記載:“東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 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實際上,地球上確實有一個“無底洞”,它位于希臘亞各斯古城的海濱。由于瀕臨大海,每當海水漲潮的時候,洶涌的海水就會排山倒海一樣朝著洞里邊流去,形成了一股特別湍急的急流。

據推測,每天流進這個無底洞的海水足足有3萬多噸。可令人奇怪的是,這么多的海水往洞里邊流,卻一直沒有把它灌滿。所以,人們曾經懷疑,這個無底洞會不會就像石灰巖地區的漏斗、豎井、落水洞一樣,不管有多少水都不能灌滿。不過,這類石灰巖地形的“無底洞”都會有一個出口,水會順著出口流出去。可是,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人們尋找了好多地方,做了各種各樣的努力,卻一直沒有找到希臘亞各斯古城海濱無底洞的出口。

1958年,美國地理學會曾經派出一個考察隊,來到希臘亞各斯古城海濱,想揭開這個無底洞的秘密。

考察隊員先把一種經久不變的深色染料放在海水里邊,讓其隨著海水流進無底洞里去。然后,他們趕緊分頭去觀察附近的海面和島上的各條河流、湖泊,看看有沒有被這種染料染出顏色的海水。可是,考察隊員們費盡力氣察看了所有的地方,也沒有發現被染料染了顏色的海水。

難道是海水的量太大,把有顏色的海水稀釋得太淡了,以致人們根本看不出來嗎?

過了幾年以后,考察隊又進行了一個新的實驗。他們研究制造出來一種淺玫瑰色的塑料粒子,這種塑料粒子比海水稍微輕一些,能夠漂浮在水面上不沉底,也不會被海水溶解了。

一天,考察隊員們又來到希臘亞各斯古城海濱的那個無底洞。他們把130千克的塑料粒子都倒進了海水里。片刻功夫,這些塑料粒子就把無底洞吞沒了。哪怕只有一粒塑料粒子在別的地方冒出來,隊員就能找到“無底洞”的出口了,從而揭開“無底洞”的秘密。

結果,令人失望的是,考察隊員們在各地水域里整整尋找了一年多的時間,一顆塑料粒子也沒有找到。

至今,誰也不知道這么多的海水流進無底洞,最后究竟流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這個無底洞的洞口究竟在什么地方。無底洞的秘密就像是一個謎,一直困擾著人們。

吞噬新娘的魔洞

在埃及列基沙特亞市,有一條恐怖的勒比坦尼亞大街,從1973~1976年,先后有6位新娘在這里失蹤。這個消息駭人聽聞,為什么偏偏新娘會在這條大街上消失?難道街道對新娘情有獨鐘?

1973年3月的一個晚上,勒比坦尼亞大街第一次發生了新娘失蹤事件。當時,新郎阿克沙德陪著新娘梅麗柏正在坦尼亞大街上散步,突然間路面上出現了一個不大的洞穴,新娘梅麗柏跌入洞中,隨即蹤影全無,阿克沙德找尋了多時也未找到自己的愛人。同年10月,一對新婚燕爾的美國夫妻來埃及旅游。當他們來到勒比坦尼亞大街上時,新娘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失足陷入了一個剛剛在面前出現的坑穴中,人就再也看不見了。其后,1974~1976年的幾年里,又發生了4起新娘失蹤案。恐怖的勒比坦尼亞大街由此成為新娘的噩夢,人們雖經多次勘察,但仍找不出街上突然出現洞穴的原因。

1976年1月13日,勒比坦尼亞大街發生了有記載的新娘失蹤案中的最后一起。這天上午,新郎比爾偕新娘瑪利亞在坦尼亞大街上散步,正當他們邊走邊聊的時候,突然瑪利亞被吸進了路旁的一個小洞。比爾以為是有人綁架了瑪利亞,慌忙報了警。警察迅速趕到現場,只見那個小洞僅有半尺深,是水務局掘地修理地下管道后留下的一個小洞。警察馬上招來水務局的工人,用鏟土機把路面掘開,還向下掘四五米深,仍然沒有瑪利亞的影子。瑪利亞就這樣神秘地消失在了小洞中。

鑒于多次發生新娘失蹤事件,警方專門成立了破案小組,負責對發生在勒比坦尼亞大街上的一系列失蹤案進行嚴密的調查。然而警方調查了很久,始終沒有破案,也沒有查出任何蹊蹺的問題來。

能“報時”的澳大利亞怪石

巖石能報時?聽起來近乎天方夜譚,但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確實有一塊能“報時”的怪石。屹立在沙漠中的這塊怪石高達348米,周長約8000米,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幾億噸重。

這塊怪石通過每天很有規律地改變顏色來告訴人們時間的流逝:早晨,旭日東升,陽光普照的時候,它為棕色;中午,烈日當空的時候,它為灰藍色;傍晚,夕陽西沉的時候,它為紅色。它是當地居民的“標準時鐘”,當地居民根據它一日三次的顏色變化來安排農事以及日常生活。

澳大利亞怪石

怪石除了隨太陽光強度不同而改變顏色外,還會隨著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變幻形象:時而像一條巨大的、悠然漫游于大海之中的鯊魚的背鰭;時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烏黑發亮的潛艇;時而像一位穿著青衣、斜臥在潔白軟床上的巨人……

怪石為何具有“報時”的功能?

為了解釋怪石“報時”的現象,許多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對怪石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進行了詳細考察,并對怪石的結構成分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學家試圖這樣解釋怪石產生的“怪現象”:怪石之所以會變色是由于怪石處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終日無云,空氣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較光滑,在這種情況下,怪石表面有鏡子的作用,能較強反射太陽光,因而從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顏色的變化能相應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現。

怪石變幻其形象則是由于太陽光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活動而產生反射、折射的數量及角度的不同,這種變化反映到人眼,即成為怪石幻形。

盧爾德奇聞

每年有600萬人前往法國比利牛斯山脈的盧爾德朝圣,據說那里的泉水擁有神奇的力量,在其中浸泡能夠治病。相傳圣母瑪利亞在1858年向農家女孩伯納黛特·蘇畢羅顯靈,小鎮從此成為宗教圣地,在后來的若干年中,羅馬天主教教會正式確認了60多件神奇事件。許多朝圣者堅信,盧爾德的泉水能治好醫生治不了的疾病。

51歲的杰皮爾·比利住在法國西部,有兩個孩子,他患有嚴重的多發性硬化癥達15年之久。因為只能在輪椅上活動,法國的社會保障部確認他喪失了工作能力。1987年,他去盧爾德朝圣。他躺在病房里,忽然體內產生了強烈的自由感和安寧感,他聽到一個聲音說:“起來,走吧。”他回憶說:“越來越強烈的寒冷襲來。然后又感到熱,開始是有點熱,后來熱到難以忍受。”他坐起來,把腿搭在床邊,邁出了15年來的第1步。“我覺得自己就像學走路的小孩兒。”

朝圣結束的時候,比利又坐回到輪椅上,因為他不想在“病友”中顯得與眾不同。但是他不需要幫助就能上火車了,而且回到家鄉昂古萊姆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可以活動自如了。隨后的醫學報告表明,他身上根本沒有得病的痕跡,這使研究多發性硬化癥的專家也承認說:“這樣的康復不僅罕見,而且是不可思議的。”

另一件體現盧爾德神奇力量的奇聞也被教會證實,它發生在年輕的巴黎姑娘露易絲·佳梅身上。露易絲22歲,因患肺結核生命垂危,此前肺結核已經奪走了她母親和5個兄弟的生命。1937年春天,7年的住院治療之后,她的病情發展到吐血并高燒40℃,她撐不了幾天了。她決定去盧爾德,但親朋好友都怕她不能活著回來,堅決反對。旅途的勞頓印證了他們的預言,她昏死了過去。人們連臨終禱告都幫她做了,沒人想到她能活下來。然而過了兩天,她忽然在凌晨3點醒來,從床上坐起身,說她餓了。“我只想著吃扁豆,”她回憶說,“我想要的就是一大盤子扁豆。護士讓我起來走走,但開始我很猶豫,在她的一再鼓勵下才行動起來,竟然發現自己能站起來了。”醫學檢查結果顯示,當時還屬于絕癥的肺結核竟然消失了。她的體重迅速增加,2個月后,她在巴黎的一家印刷廠找到第1份工作。后來,她結婚并有了兩個孩子。1951年,教會宣布她的病愈是個奇跡。她一直保持健康,活到80多歲,病情再也沒有復發。

20世紀70年代,3歲的弗朗西絲·伯尼斯被診斷出癌癥,醫生說她只能活幾個星期。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她的母親狄德莉帶她飛往盧爾德。弗朗西絲在那里的泉水中沐浴,幾天后回到格拉斯哥的家中。她的病情開始明顯好轉,這讓醫生十分驚訝。不到3個星期,醫生已經找不到任何癌癥腫瘤的痕跡了。癌癥曾讓她備受痛苦,但是1個月之后她就又能上托兒所了。一位專家承認說:“從醫學角度,我們只能稱之為奇跡。”

莉迪亞·布羅西得了嚴重的骨骼疾病和膿腫,身體疲憊而衰弱,而且腸道和鼻子出血導致她貧血。在這么虛弱的狀況下,41歲的她于1930年前往盧爾德,希望得到治愈。她在盧爾德并沒有感到明顯的好轉,然而,在回圣-拉斐爾的火車上莉迪亞忽然間獲得力量,站了起來,這是一個醫生親眼所見的。她的瘺管進而閉合。幾天后,醫生證實她“健康狀況良好,所有傷口都愈合了”。3個月之后她也沒再發生內出血,體重上升,生氣勃勃。她于1984年去世,享年95歲。

1940年,17歲的凡妮·弗尼爾在一次工作事故中身負重傷。她的左上臂和機器的傳動帶纏在一起。她受到嚴重的創傷,導致手臂殘廢。在接下來的5年里,這一領域有名的專家給她做了9次手術,但效果微乎其微,只是暫時地緩解。當時,弗尼爾小姐享受了和截肢的殘疾人同等的補助。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她第1次去盧爾德朝圣。泡在泉水里,她感到左臂復原了。令人驚奇的是,她的手臂真的恢復了力量,能活動了。1959年,世界醫學委員會確認她的傷愈是“瞬間而明顯的。而且,是醫學無法解釋的。”同年,教會也認定這是奇跡般的康復。

利物浦市民杰克·特里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重傷,完全殘廢。他挨了兩顆子彈,一顆在他顱骨打了個洞,另一顆使他右臂癱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23年時他已經不能行走。那一年,他前往盧爾德朝圣,小心翼翼地把身體浸入公共浴池。4天之后,他從床上跳起來,梳洗刮臉,不用別人攙扶就走出了療養院。回到英國,他做起煤炭生意,結婚并有了兩個孩子,生活十分順利,直到1943年死于肺炎。福利部堅持繼續給他發放殘疾補助,因為他們不相信殘廢的人能完全恢復。

法國小男孩弗朗西斯·帕斯卡3歲的時候得了腦膜炎。他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下肢癱瘓,上肢活動不便,而且雙目失明。10多位醫生都認為他沒有康復的可能,但是第2年(1938年),他去了盧爾德,視力立即恢復,也不癱瘓了。弗朗西斯回家之后,幾個之前給他看過病的醫生又對他做了檢查,雖然感到不可思議,但他們終于在1946年確認弗朗西斯已經痊愈了。

1962年,意大利士兵維托利奧·米開利由于左髖出了問題而入院治療。醫生進行了活體組織檢查和其他多項檢查之后,發現了惡性腫瘤。在住院的1年中,他的病情不斷惡化,最后髖關節完全壞死。1963年夏,他去了盧爾德,盡管從骨盆到腳都裹著石膏模,他還是堅持洗了泉水浴。沒過幾個星期,他的髖部就重新生長起來,他不但可以走路,疼痛也消失了。直到13年后,病情一直沒有復發,他的痊愈被稱做非凡的奇跡。

黛麗茲·希羅莉1964年生于西西里島,在家里的4個孩子中排行老大。11歲的時候,她感到右膝持續疼痛,后來診斷出了惡性腫瘤。外科醫生提出把她的腿整個截掉,但是在她父母的反對下,改成了放射線治療。然而,可憐的小姑娘驚嚇過度,只好被送回家,沒有進行任何治療。她的老師記掛著學生的病痛,建議送她去盧爾德。1976年8月,小姑娘和她媽媽去朝圣了。那是一次痛苦的旅行,黛麗茲回家的時候并沒有好轉,事實上,X射線顯示她的病情加重了。但是,家人繼續為她的康復祈禱,她也一直在用從盧爾德帶回來的圣水。12月中旬,黛麗茲停止進食,心神不安的母親開始做喪服,因為按照西西里的習俗,人死后要換上喪服。圣誕節前夕,就在大家絕望的時候,黛麗茲忽然感覺好一些了,能夠不用幫助就起床走動。后來她食欲大增,完全康復。1989年,教會確認了這件事,卡塔尼亞市的大主教稱黛麗茲的康復“從科學上無法解釋,是一個奇跡”。

在盧爾德發生的事也許是上帝所為,當然,這也可能體現了心理暗示的實質——如果對好轉充滿信心,奇跡就可能發生。實際上,調查發現每6萬個癌癥患者中就有一個人莫名其妙地好轉,不管他是否有信仰。無論盧爾德神奇力量的真相是什么,虔誠的人都愿意相信奇跡。為什么不信呢?

骷髏海岸

在古老的納米布沙漠和大西洋冷水域之間,有一片白色的沙漠,這是世界上最危險而又最荒涼的海岸。因失事而破裂的船只殘骸,雜亂無章地散落在海岸上面,所以被稱為“骷髏海岸”,也叫“地獄海岸”。

骷髏海岸長約500千米,由于備受烈日的煎熬,海岸顯得非常荒涼,卻又異常美麗。從空中俯瞰,骷髏海岸是一大片褶痕斑駁的白色沙丘,從大西洋向東北延伸到內陸的沙礫平原。大風流動的沙丘,發出隆隆的呼嘯聲,讓人產生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骷髏海岸是一片充滿危險的海域。8級大風、令人毛骨悚然的霧海和深海里參差不齊的暗礁常常使來往船只遇險失事。傳說有許多失事船只的幸存者跌跌撞撞爬上了岸,以為有了一線生機,然而海灘上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恐怖的風沙會慢慢將他們折磨致死。因此,骷髏海岸布滿了各種沉船殘骸和船員遺骨。1859年,瑞典生物學家安迪生來到這里,感到一陣恐懼向他襲來,他不禁大喊道:“我寧愿死也不要流落在這樣的地方!”

1933年,一位瑞士飛行員諾爾從開普敦飛往倫敦時,飛機突然失事,墜落在這個海岸附近。由于種種原因打撈飛機的工作沒有成功,有人認為諾爾的骸骨終有一天會在骷髏海岸找到,可是后來諾爾的骸骨一直也沒有找到,骷髏海岸的神秘漸漸拉開了大幕。

1942年,英國貨船“鄧尼丁星”號載著21位乘客和85名船員在庫內河以南40千米處觸礁沉沒。經過緊急救援,3個嬰兒以及42名男船員乘坐汽艇登上了岸。這次救援是最困難的一次,救生員幾乎用了4個星期的時間才找到所有遇難者的尸體,以及生還的船員和乘客,并把他們安全地送回文明世界。這次救援共派出了兩支陸路探險隊,從納米比亞的溫得和克出發,還出動了3架本圖拉轟炸機和幾艘輪船。然而在救援過程中,其中一艘救援船觸礁,3名船員遇難。

1943年,有人在骷髏海岸沙灘上發現了12具無頭骸骨橫臥在一起,附近還有一具兒童骸骨。在骸骨不遠處有一塊久經風雨侵蝕的石板,上面有一段話:“我正向北走,前往96千米處的一條河邊。如有人看到這段話,照我說的方向走,神會幫助你。”從石板上所署的日期來看,這段話刻于1860年。然而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遇難者是誰,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在海岸遇險的,到底又為什么都掉了頭顱。這是一個不解之謎。

夜晚的骷髏海岸更加恐怖,幽靈般的霧掠過骷髏海岸的沙丘,海上的風呼呼地吹著,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一段段悲慘的故事,也似乎是在為那些慘遭不幸的人們送上挽歌。然而,骷髏海岸的神秘卻一直沒有解開,誰也不知道它究竟吞噬過多少生命。

地球上的四大“死亡谷”

在俄羅斯、美國、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亞,存在著地球上四大“死亡谷”,它們的神秘與恐怖景象各不相同。

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克羅諾基山山區的“死亡谷”,長達2000米,寬100~300米不等。這里的地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不少地方有天然硫黃嶙峋露出地面。到處可見到狗熊、狼獾以及其他野獸的尸骨,令人毛骨悚然。據統計,這個“死亡谷”已吞噬過30條人命。

蘇聯的科學家曾對這個“死亡谷”進行過多次探險考察,但結論仍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里多露天硫黃等礦,殺害人畜的禍首是積聚在凹陷深坑中的硫化氫和二氧化碳;有人則認為這里谷狹底深,產生的熱性毒劑氫氧酸及其衍生物是元兇。可是,住在距離“死亡谷”僅一箭之地,而且沒有山岳和森林阻隔的村舍農民,卻不曾受到過這些毒氣的影響。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蘇聯科學家曾對這個“死亡谷”進行過多次冒險考察,但尚無統一的結論。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與內華達州相毗連的群山之中,也有一條特大的“死亡谷”。它長225千米,寬約6~26千米不等,面積達1400多平方千米。峽谷兩“岸”,懸崖絕壁,地勢十分險惡,險象環生,見者不寒而栗,聞者談之色變。

據說在1949年,美國有一支尋找金礦的勘探隊伍欣然前往“未開墾的處女地”,因迷失方向而涉足其間,幾乎全隊覆滅。幾個僥幸脫險者,不久后也神秘地死去。此后,有些前去探險或試圖揭開“死亡谷”之謎的人員,也屢屢葬身谷中,至今仍然未能查出死亡的原因。

后來,科學家驚詫地發現,這個地獄般的“死亡谷”,竟是飛禽走獸的“極樂世界”。據調查統計,在這“死亡谷”里繁衍著300多種鳥類,20余種蛇類,17種蜴晰,還有1500多頭野驢居然在那里悠然逍遙,它們或飛、或爬、或跑、或臥,好不自在。為什么這地方對人這么兇殘,而對禽獸卻如此寬容?這個謎至今未被揭開。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唯爾諾湖附近的“死亡谷”,又另有一番特點。它只危害飛禽走獸,對人的生命卻毫無威脅。據調查統計,每年在此死于非命的各種動物多達37600頭,其中有各種飛禽走獸,鳥類幾十種,爬行類19種,哺乳動物也有數十種。所以意大利人又稱它為“動物的墓場”。它們的死,不是自相殘殺,也非集體自殺,更非人為,不知是什么原因。該谷與美國的“死亡谷”成180度的大反差,其原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意大利的一些專家、學者曾多次對“死亡谷”進行過考察研究,但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有個更為奇異的“死亡谷”。在谷中共分布著6個龐大的山洞,洞呈喇叭狀,都是大陷阱。每個山洞對人和動物的生命都有很大的威脅。不用說“誤入”山洞者性命不保,就是保持距離者也難幸免。

當人或者動物從洞口經過時,會被一種強大的吸引力“拖入”洞中而“吃掉”。即使人或動物距離洞口6~7米遠,也會被魔口“吸”進去,逃脫不得,由此葬身。所以山洞里至今堆滿了獅子、老虎、野豬、鹿以及人的骸骨。據偵察,山洞里已是白骨累累,難以分清哪些是人骨,哪些是獸骨。

這些山洞何以會具有這種吸攝生靈的力量?被吸進去的人和動物是中毒致死還是餓死的呢?至今也是不得而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凤翔县| 花垣县| 祁阳县| 桐梓县| 龙陵县| 法库县| 佛山市| 嵩明县| 西藏| 霍州市| 岳西县| 阿拉善盟| 青河县| 兴城市| 宁海县| 即墨市| 冷水江市| 随州市| 固安县| 白朗县| 保靖县| 呼和浩特市| 周宁县| 洛宁县| 余江县| 永泰县| 上杭县| 桓仁| 德钦县| 涟源市| 鄂尔多斯市| 郓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那曲县| 邯郸县| 广东省| 神池县| 海原县| 阜城县| 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