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胤禛謀得皇位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復廢,諸皇子爭奪太子之位又日趨激烈。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胤親向康熙試探,請示以后應該怎么處理,希望自己被舉薦,康熙看明他的心思,告訴他不要有非分之想,因此父子之間矛盾加深。同年冬,康熙出塞狩獵,胤因其母兩周年忌辰,沒有隨行,及至康熙回程,胤自身并不迎駕,卻把兩只要死的鷹送給康熙,康熙十分氣憤,大罵他不孝不義。因胤黨羽眾多,在朝中勢力較大,康熙怕其政變篡權,故加緊打擊胤集團。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康熙帝以胤行為卑污,凡應行走時俱懶惰不赴為由,停發他及屬下護衛官員俸銀俸米。同年十一月,革除胤門客何焯的翰林院編修、進士、舉人之名,罪名之一是他把當今文章與萬歷末年的文字相比較,侮辱圣朝,并以此作為胤的罪證。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父子感情更加惡化,胤得了傷寒病,有離開人世之狀,而康熙也置之不理。胤受挫,皇十四子胤開始謀求皇位。胤,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與皇四子胤禛同母,但一向依附胤。初廢太子時,康熙下令鎖拿胤,胤為胤說情,激怒了康熙,拔刀要殺胤,被皇五子勸止,后來胤被康熙逐出宮。太子復立之后,胤晉為貝子。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西北戰事吃緊,康熙年邁多病,不能親自征伐,所派大將指揮軍事又毫無進展,于是想派皇子出征。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命胤為撫遠大將軍,征伐西北,并讓胤使用正黃旗旗纛,采用親王規格,掌有軍權。胤出征,被胤集團看成是康熙帝屬意于胤將立其為太子的表示,因而這一皇子黨又活躍起來。胤把謀求儲位看成十分重要之事。出征之前,胤一再要求胤報告康熙信息,如果皇父離世而去,一定馬上報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胤在西寧把臨洮張凱叫去算命,張說其有九五之尊,將來必定大貴。胤聽了非常高興,覺得說得很對。胤出征大有代父出征的味道,因此許多人把它看作胤向皇太子的過渡。但其他皇子并沒因此而放棄儲位角逐。皇三子胤祉在胤、胤出事后,年齡最大而且又受封王爵,在諸兄弟中有很大的優勢,并倚仗其文才出眾,且又與皇父感情較好,也在謀求東宮印綬。皇四子胤禛則秘密活動,不露聲色,私下里作好了奪取皇位的整體計劃。

胤禛,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在太子剛剛被廢的時候,康熙命胤禛與胤共同監視胤,胤說其從沒想過殺害父親,取得皇位,請胤禛、胤代為轉奏,胤不應,胤禛認為此話非同一般,即使自己因此獲罪,也要替他轉奏。康熙聽后,遂將胤項上鎖鏈取下。初廢太子后,康熙受到沉重的打擊,身體非常不好。胤禛屢勸康熙治病,保重身體,康熙遂稱其殷情懇切,可謂誠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被晉封雍親王。

再廢太子后,胤禛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爭奪皇位上。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胤禛集團成員戴鐸上疏,為胤禛制訂了奪取儲位的全面的計劃。第一,依靠誠孝博得康熙的信任和寵愛;第二,要以廢太子凌虐昆季為戒,把兄弟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第三,聯絡百官,特別是康熙的親信重臣,以影響皇帝,使其考慮繼承人時對胤禛有利;第四,大力培植雍邸舊人,為建立江山打下基礎。與此同時,胤禛大規模地搜尋各種人物以形成自己的集團,其中有皇十三子胤祥、康熙近臣貴戚隆科多、大學士馬齊、川陜總督年羹堯等。隆科多為佟國維之子,康熙孝懿仁皇后之弟,胤禛的舅父,任理藩院尚書、步軍統領,手中握有兵權,對胤禛爭儲非常有利。他負責京師九門、暢春園及宮禁警衛,地位至關重要。年羹堯,多年效力于胤禛,其妹為胤禛側福晉。年羹堯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任四川巡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任四川總督,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晉升川陜總督,是胤禛在外的重要軍事力量。這一派力量雖十分強大,但表面看來卻不像胤一派氣勢那么大,而是謹小慎微地活動,不露鋒芒,所以康熙對此沒有過懷疑和指責。

孝恭仁皇后朝服像

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雍正皇帝與皇十四胤生母。

胤禛明白康熙的心理,噓寒問暖,非常殷勤,得到康熙的好感。康熙稱贊他“誠孝”。他對眾兄弟,雖暗中對立,但在父皇面前一點都沒有表現出來,相反,常“為諸阿哥陳奏”,以致感動了康熙,謂之“性量過人,深知大義”, “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胤禛對康熙并非真心真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他了解父親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因此他極力討好父親。他深知誰為太子,決定權全在皇父,皇父的好感就是他的資本。他用他的行動來證明給父親看。從這一點看,他的心計超過眾兄弟,手腕也很高明。到康熙死前一刻為止,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絕不只胤禛一人。與父親之間的感情密切是胤禛最大的優勢,他做事謹慎也博得了父親對他的好感。康熙曾說過胤禛“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這本是已經過去了的小毛病,康熙偶爾提起,“無非益加勉勵之意”,并沒有責備的意思。但胤禛特別注意澄清,竭力扭轉皇父的形象,上奏說:以前皇父曾批評喜怒不定之處,十多年來都沒有提起,是因為臣在皇父教育下已經改正。“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關系臣之生平,仰懇圣慈,將諭旨內此四字恩免記載”。其實康熙并沒有打算把此事寫進諭旨。康熙晚年,立儲事不順心,尤其需要安慰,當時只有胤禛、胤祉經常陪伴他散心。第一次廢太子之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初,康熙病情加重后,胤禛奉召到皇父跟前,淚流滿面提議選醫調藥治療。康熙接受了他的建議,令他同胤祉、胤祺、胤等幾位稍知藥性的皇子照顧他,很快病情好轉。他懇求侍奉左右,康熙因令其恭代南郊大禮,未留身邊。但胤禛每天派人請安,有時一天三次。在康熙的最后時刻胤禛給予父皇無微不至的關懷,胤禛的孝敬理所當然地深深刻在皇帝的心上。

胤禛在康熙末年日益受到重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圣祖命其參加對胤黨人步軍統領托合齊的審判。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西北戰事興起,康熙召見胤禛、胤祉,征求意見,胤禛主張大力討伐。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有人盜竊明朝陵寢,康熙命胤禛、胤祉等皇子查處,并令他們到各陵祭奠。同年,皇太后喪,胤禛與胤祉等傳達康熙的命令,讓有關衙門和官員執行。次年,皇太后梓宮安放地宮,康熙因病不能親往,命胤禛去陵前讀文祭告。康熙六十年(1721年),圣祖登極六十年大慶,典禮中盛京三陵大祭最為重要,因年邁康熙不能親往,遂命胤禛、胤及世子弘晟前往致祭。回京后,遇三月十八日萬壽節,又命胤禛祭祀太廟后殿。同年冬至節,又命胤禛祭天于圜丘。對祭祀,特別是祭天,康熙歷來看作是國家大事而加以重視,只要身體好,他就親自去祭祀。康熙在晚年任用胤禛代替他祭祀,表明了胤禛在康熙心中已有很高的地位。

胤禛朗吟閣行樂圖 清

胤,即后來的雍正帝,文武雙全,頗有治世之才。

兩次廢皇太子和諸子爭儲使康熙身體衰弱,精力衰竭。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二十一日,圣祖南苑行圍,十一月初七生病,回到暢春園。初九,因冬至將臨,命皇四子胤禛到天壇齋戒,以便代行祭天儀式。初十、十一日、十二日,胤禛先后派遣護衛、太監至暢春園請安,康熙均諭“朕體稍愈”。十三日丑刻,康熙病情嚴重,命從齋所召皇四子胤禛立即回來,接著召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皇七子淳親王胤、皇八子貝勒胤、皇九子貝勒胤、皇十子敦郡王胤、皇十二子貝子胤、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書隆科多來到病床前,交待他的遺命,戌刻便去世了。隆科多即向胤禛宣布康熙最后的命令。今存遺詔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皇帝位。”當天夜里,用鑾輿載運康熙遺體,回大內乾清宮。在隆科多保護下胤禛先回大內迎駕。第二天傳出大行皇帝任命胤禛繼位遺言。胤禛任命總理事務大臣。封胤、胤祥為親王,把胤召回京城,關閉京城九門。十六日頒布遺詔,十九日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壇,京城開禁。二十日,胤禛御太和殿登極,接受百官朝賀,正式繼皇帝位,改元雍正,這就是歷史上的雍正皇帝。10年未決的皇位問題終于有了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山县| 英德市| 上虞市| 诸城市| 宜春市| 九江县| 玉屏| 合作市| 三河市| 萨迦县| 湘阴县| 新余市| 攀枝花市| 荆州市| 信丰县| 泰宁县| 凤台县| 汉寿县| 蒙自县| 乐至县| 板桥市| 靖江市| 钟祥市| 苏尼特左旗| 滨海县| 高淳县| 凤山县| 调兵山市| 南城县| 仪征市| 卓资县| 玉龙| 武山县| 玉树县| 岐山县| 湘潭县| 康乐县| 普陀区| 鸡泽县| 许昌县|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