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世界之最
  • 文若愚
  • 4782字
  • 2019-01-03 13:58:24

昆蟲與其他無脊椎動物之最

最原始的昆蟲

世界上最原始的昆蟲是原尾蟲,俗稱“螈”。原尾蟲體長0.5~2毫米,身體細長,呈白色或無色,口器藏在頭的內部,適合刺吸。它們分布很廣,棲息在潮濕的草根、樹皮和石頭下面。一般昆蟲都長著單眼和復眼、一對觸角、三對足和兩對翅膀。原尾蟲沒有眼睛,沒有翅膀,也沒有觸角,但是它們的前足特別長,常常舉起來代替觸角的作用。

原尾蟲幼蟲剛孵化的時候,腹部體節為9節,隨著蟲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另外3節和一個不明顯的尾節。這種現象叫增節變態,是其他昆蟲沒有的,表現了它的原始性。

最小的昆蟲

“毛翼”甲蟲和棒狀翼的“仙女蠅”(一種寄生黃蜂)是人們所知道的最小的昆蟲。這兩種昆蟲甚至比某些單細胞原生動物還要小。

據測算,沒吃飽的單個的雄性吸血虱和寄生蜂的體重僅0.005毫克,而每顆寄生蜂的卵就更小了,它的重量只有0.0002毫克,超出常人想象。

飛得最快的昆蟲

一般的昆蟲,還有像鹿馬蠅、天蛾、馬蠅和幾種熱帶蝴蝶一類的昆蟲,持續飛行時,其最高速度為每小時39千米。而澳大利亞蜻蜓在進行短距離的沖刺時,速度可達每小時58千米,是世界上已知的飛得最快的昆蟲。

最長的昆蟲

生活在婆羅州雨林地區的棒狀蟲是世界上有記載的最長的昆蟲。英國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有目前已知最長的昆蟲標本。該標本身長達32.8厘米。當它蛻皮時,過長的腿極易碰斷,因此在野外時常能發現此類昆蟲的斷腿。

最重的昆蟲

世界上最重的昆蟲是金花龜科大甲蟲,主要生活在非洲赤道一帶。一般情況下,成熟的金花龜科大甲蟲的雄蟲體重在70.9~99.2克之間。

生命力最強的昆蟲

搖蚊蠅是所有昆蟲中生命力最強的,它的幼蟲可以生活在102℃~234.4℃的高溫下,而且它還是目前能完全脫水生存的最進化的生物。

陸地上爬行最快的昆蟲

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美國環球雜志》記載,熱帶大蟑螂爬行時速可達5.4千米,若按秒計算,每秒鐘的爬行距離是其身長的50倍,因而是陸地上爬得最快的昆蟲。

世界上跳得最高的昆蟲

跳蚤在世界上的分布是相當廣泛的,幾乎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跳蚤生存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跳蚤也是最常見的昆蟲之一。跳蚤是很能跳的,但是有誰想到過跳蚤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昆蟲呢?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很能跳的動物,但它們的彈跳能力都不如跳蚤。當然,這里所說的彈跳能力是拿它們的身高來作為參照標準的,在這個參照標準下,跳蚤跳躍時能跳出超過它自己身高200倍的高度,這是那些所謂很能跳的動物(比如跳兔、跳鼠)都不能比的。跳蚤有一對發達的附肢,附肢上面靈活的關節造就了跳蚤超強的跳躍能力!

最具破壞力的昆蟲

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昆蟲是一種叫做“荒地蚱蜢”的昆蟲。

荒地蚱蜢廣泛地分布于非洲和亞洲的西部地區,是一種讓人們“談之色變”的昆蟲。它巨大的破壞力幾乎已經讓人們無能為力,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天氣狀況下,荒地蚱蜢會成群結隊地飛行,遠遠地看過去就像烏云一樣,它們所到之處,所有的植物都會在一瞬間化為烏有,它們的吞噬能力極強,根據有關資料分析,5000萬只蚱蜢1天所吃掉的農作物可供500人生活1年。

繁殖最快的昆蟲

地球上繁殖最快的昆蟲是一種名為蚜蟲的昆蟲。

蚜蟲是世界上比較普遍的一種昆蟲,在全世界有2000多種,我國也大約有600多種。蚜蟲不僅僅種類繁多,其繁殖速度更是驚人,比如說有一種叫做棉蚜的蚜蟲,有研究表明,它們基本上4~5天就能繁殖1代,更奇怪的是剛剛出生4~5天的棉蚜就已經開始繁衍后代,1只棉蚜1年能繁殖20~30代。

當然,蚜蟲的繁衍習性是不同的,所以它們的繁殖速度不能一概而論,上面講的棉蚜是胎生的,有的蚜蟲是卵生的,卵生蚜蟲雖然沒有胎生蚜蟲那么快的繁殖速度,但是和一般的昆蟲繁殖速度比起來也是相當快的。

壽命最短的昆蟲

最短命的昆蟲非蜉蝣莫屬,它的成蟲往往活不到1天,一般只有幾個小時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盡管蜉蝣成蟲壽命很短,但其幼蟲壽命卻很長。蜉蝣成蟲經過交配,把卵產在水中。幼蟲要變成亞成蟲,必須先在水中生活1~3年,爬出水面蛻過皮后才變為蜉蝣成蟲。如果把它在水中生活的時間算在一起,壽命還是不短的。

蜉蝣類的代表物種:

1.蜉蝣的亞成蟲或其成蟲前的階段,俗稱“討債鬼”,以能在飛行中捕食而著稱。2.二翅蜉,是一種在花園池塘和其他靜止的水體中很常見的歐洲物種。3.圖中是處于亞成蟲階段的末齡鴨綠蜉蝣,這種蜉蝣的若蟲需要2年多時間才能發育成熟。

蜉蝣早在3億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是比較古老的昆蟲。世界上的蜉蝣有2000種左右,分布極其廣泛。它身體軟弱細長;頭小,復眼大;兩對翅膜脆弱,極易脫落;足細弱,只用于停息時攀附,不用于行走。

蜉蝣的稚(幼)蟲一般在日落后羽化為亞成蟲,這時的蟲體與成蟲相似,但由于全身被半透明薄膜覆蓋,使它顯得有些發暗,翅膀暗淡,不活潑,也不能交配。只有經過最后一次蛻皮,它才成為翅膀透明、色彩較鮮的成蟲,這種現象在昆蟲中是絕無僅有的。在成蟲階段,它不吃不喝,主要任務是交配產卵,產卵后就死去。蜉蝣卵在水中孵化后,一般蛻皮20~24次,多的達40次。蜉蝣的稚蟲是魚類的美餐。

蜉蝣的成蟲短命的原因在于,它的嘴已經退化,不能再吃任何東西。

最長壽的昆蟲

光亮甲蟲是世界上已知的活得最長的昆蟲。1983年,在英國埃塞克斯郡普律特維爾的一戶人家中發現了一只光亮甲蟲,當時,它已至少經歷了51年的幼蟲期。

分布最廣的昆蟲

彈尾蟲是一種原始昆蟲,約有3500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種土壤和落葉層中。據統計,每23厘米深的土壤中就有彈尾蟲2.3億個,合每929平方厘米中至少有5000個。

它們體型小,一般體長1~3毫米,個別體長超過10毫米,沒有翅膀,帶有內口式口器。體色多樣,有黃綠色、紅色、白色、暗藍色、黑色,有些種類有銀色等金屬光澤。體表光滑,有些披有鱗片或毛。大部分種類腹部末端有一分叉的附肢,靜止時被一握器握持,釋放時可將蟲體彈出,但通常爬行。腹部有管狀似吸管的黏管,可分泌黏性物質和攝入水分。彈尾蟲無變態,蛻皮數次后成熟,一生約蛻皮50次。彈尾蟲以腐爛植物、菌類、地衣為主要食物,有些種類取食發芽的種子和植物的莖葉,有些危害菜園作物及蘑菇。有些種類棲息在水面上取食水藻,也有些棲息在海濱,取食腐肉。一些種類稱雪蚤,可在近冰點氣溫中生存并成群出現在雪地上。

力氣最大的昆蟲

如果按身體比例來計算,世界上力氣最大的昆蟲是螞蟻,它們可以拖動超過自己體重300多倍的物體。研究發現,螞蟻肢體上的骨頭長在肌肉外面,肌肉纖維含有特殊的酶和激素蛋白,稍加活動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螞蟻是一種常見的昆蟲。一般體型小,在0.5~3毫米,顏色有黑、褐、黃、紅等,體壁具彈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觸角膝狀,4~13節,柄節很長,末端2~3節膨大,腹部第1節或1、2節呈結狀。一般沒有翅膀。前足的距離大,呈梳狀,清理觸角用。我們常常看到螞蟻在地面上拖動食物,一只螞蟻可以拖動一塊比自己身體大很多的面包屑,幾只螞蟻可以把一只大毛毛蟲拖進蟻穴。

螞蟻能生活在任何具備它們生存條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擊自然災害最強的生物。

最擅長吐絲的昆蟲

很多昆蟲都會吐絲,比如蠶、蜘蛛,以及其他一些有蛹期的昆蟲。其中最會吐絲的是蠶。蠶絲的用途很多,可以織成各種漂亮的絲綢,用來做服裝或被子。人類很早就有了養蠶的歷史。

蠶寶寶的身體經過4次蛻皮,食欲大減時就開始吐絲了。吐絲時,它們的頭和胸部昂起來,左右擺動尋找適合結繭的地方。人們把蠶放在特質的容器中,蠶就會吐絲結繭了。蠶吐絲結繭時,頭不停擺動,將絲織成一個個排列整齊的8字形絲圈。每織20多個絲圈便動一下身體的位置,然后繼續吐織下面的絲圈。一頭織好后再織另外的一頭,因此,蠶的繭總是兩頭粗中間細。蠶每結一個繭,需變換250~500次位置,編織出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每個絲圈平均有0.92厘米長,一個繭的絲長可達1500~3000米。

結繭是蠶一生中的大事,需要耗費很多體力,因此在它們還是蠶寶寶的時候,每天的任務就是不停地吃,使自己長得胖胖的。吐絲之后,胖胖的身體就會縮小,身體縮到很小的時候,吐絲的速度也會慢下來。經過4天左右,絲腺內的分泌物就用完了,這時蠶就會化蛹。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并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眼睛最大的昆蟲

世界上眼睛最大的昆蟲是蜻蜓。昆蟲頭部一般都有1對復眼,3只單眼。蜻蜓的復眼非常大,鼓鼓地突出在頭部的兩側,占據頭部的2/3以上。兩只大眼睛是由1000~28000只小眼睛構成的,因此蜻蜓也是眼睛最多的昆蟲。它們的視野寬廣,眼睛能夠隨頸部自由轉動,這使它們的視野接近360°。蜻蜓的眼睛構造奇特,上部分用來看遠處,下部分用來看近處。上下兩部分眼睛各司其職,這使它們能夠一邊飛行一邊捕捉小昆蟲,從不落空。

蜻蜓頭頂部緊挨著的一對眼睛特別大,正如圖中這只金環蜻蜓的一對眼睛一般。

但是,如果有東西在蜻蜓眼睛上部晃動,蜻蜓就會目不暇接,這時人們就能很容易抓住它了。這是眼睛多的弱點。

腳最多的昆蟲

世界上腳最多的昆蟲是千足蟲,學名叫馬陸,屬于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倍足亞綱,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它們生活于腐敗植物上并以其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數為掠食性或食腐肉。千足蟲的種類很多,約10000種,特征為體節兩兩愈合(雙體節),除頭節無足,頭節后的3個體節每節有一對足外,其他體節每節有2對足,足的總數可多至200對。

千足蟲體長約20~35毫米,體節數各異,從11節至100多節。除頭4節外,每對雙體節含2對神經節及2對心動脈。頭節上長有觸角、單眼及大、小腭各一對。除一個目外,所有千足蟲有鈣質背板。自衛時馬陸并不咬噬,它們采取自我保護的方式,將身體蜷曲,頭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側。許多種類能夠分泌一種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氣以防御敵害。

在巖石上爬行的千足蟲

最會造房子的昆蟲

世界上最會造房子的昆蟲是蜜蜂。蜜蜂被稱為“天才建筑師”,它們建造的蜂房即使世界上最高級的建筑師看了也會嘆為觀止。

蜜蜂的蜂房由一些正六邊形的小室組成,底部用三個全等的菱形拼接,這種奇特的結構不但非常牢固,而且能大大減少建造蜂房所用的蜂蠟,還能滿足蜜蜂生長和釀蜜的需要。蜂房縱向垂直于地面,由工蜂分泌的蜂蠟筑造。蜂房分為工蜂房、雄蜂房和王臺,此外還有儲存食物的空間和孵化幼蜂的空間。建好的蜂房只有40克重,卻可以容納2000只蜜蜂。

蜜蜂對營巢點的選擇十分嚴格,要求蜜源豐富、氣候適宜、目標顯著、飛行路線通暢。因此,野生蜂群常穴居在周圍有較豐富蜜源的南向山麓或山腰中,能避日曬、防風雨、冬暖夏涼,且能躲避敵害侵擾的地方。孤巖和獨樹是它們最喜歡的營巢目標。

最毒的甲蟲

世界上最毒的甲蟲是斑螯,也叫斑貓。全世界有2300多種,我國有29種。它們全身披著黑色絨毛,翅膀細長呈橢圓形,質地柔軟,體長11~13毫米,翅膀基部有兩個黃色斑點,中央前后有一條黃色波紋狀橫帶,足上長有黑色長絨毛。

斑螯聚群取食,成群遷飛。當它們受到侵犯的時候,就會從足關節處分泌一種黃色的毒液,這種毒液毒性非常強,能夠破壞高等動物的細胞組織,與人接觸后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皰。

最古老的甲殼動物

世界上最古老的甲殼動物是鱟。這種動物是與恐龍同一個時期出現的。早在4億年前,地球上的原始魚類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有了這種甲殼動物。因此鱟有活化石之稱。經過幾億年的進化,現在的鱟與它們的祖先在特性和身體結構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鱟的體形古怪,外形有點像蟹,也叫馬蹄蟹。但是它們并不是蟹,與蜘蛛、蝎以及早已滅絕的三葉蟲有親緣關系。它們身上有一個堅硬的甲殼,身體分頭、腹、尾三部分,后面拖著一根可自由活動的三角棱柱狀劍尾。這個劍尾既是航行的舵,也是自衛的武器,還可以當做翻身的工具。它們大部分時間藏在泥沙中,僅露劍尾當做警戒。它們有時在淺海游泳。

鱟的血液是藍色的,含有銅離子。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宁晋县| 昌图县| 阜城县| 南江县| 齐河县| 新晃| 双辽市| 南澳县| 松桃| 宁陵县| 莒南县| 静宁县| 镇江市| 漠河县| 湘潭县| 绵竹市| 华蓥市| 疏勒县| 宽城| 锡林郭勒盟| 长沙市| 屯昌县| 松潘县| 景德镇市| 汶川县| 三门峡市| 博白县| 巩义市| 永善县| 西畴县| 泰宁县| 鹤峰县| 晋江市| 东城区| 波密县| 古丈县| 磴口县| 隆昌县| 肃宁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