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理之最
海洋之最
最大、最深、島嶼最多的洋
太平洋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大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大洋洲,東界南、北美洲,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面積17968萬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占地球總面積的35%。
太平洋是四大洋中最深的大洋,其平均深度為4028米,最大深度為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太平洋是四大洋中島嶼最多的大洋,約有島嶼一萬個,總面積44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島嶼總面積的45%。
最小、最淺的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淺的洋。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面積的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
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于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漂浮,逐流而去,對人類的航海造成威脅。
港口最多的大洋
港口最多的大洋是大西洋。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極洲,西南以通過合恩角的經線(西經67°)與太平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與印度洋為界。
大西洋在世界航運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它西通巴拿馬運河連太平洋,東穿直布羅陀海峽、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通向印度洋,北連北冰洋,南接南極海域,航路四通八達、十分便利,是航運最發達的大洋。同時大西洋沿岸幾乎都是各大洲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貿易、經濟交往頻繁,是世界環球航運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樞紐。每天在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船只平均有4000多艘。在全世界2000多個港口中,大西洋沿岸占有3/5,擁有世界2/3的貨物周轉量和3/5的貨物吞吐量。大西洋港口中不少是世界知名港口,比如歐洲的漢堡、鹿特丹、倫敦、利物浦、馬賽、熱那亞等;非洲的亞歷山大、開普敦等;北美洲的紐約、費城、新奧爾良、休斯頓等;南美洲的馬拉開波、圖巴蘭、里約熱內盧等。
最大的海
界上最大的海是珊瑚海,它位于南半球,西部緊靠澳大利亞大陸東北岸,北部和東部被伊里安島、新不列顛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所羅門群島所包圍,南部與太平洋邊緣上的海塔斯曼海銜接。海域十分遼闊,面積有479.3萬平方千米。
最小的海
位于土耳其西部的馬爾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它的面積僅為1.1萬平方千米,人們在海洋中航行的時候,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兩岸。如果說珊瑚海是海中“巨人”的話,那么,馬爾馬拉海就是海中的“侏儒”。
馬爾馬拉海全長280千米,寬80千米,呈橢圓形。它的東北面通過31千米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連,自古以來就是黑海地區通達外海的航行要道。西南面通過61千米長的達達尼爾海峽與地中海相連。從地質年代上考察,馬爾馬拉海是一個很年輕的海,形成至今,大約只有100萬年。
海洋最深處
1951年英國“挑戰者”號測量船在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發現了海洋中最深的地方。科學家利用回聲測深儀測到最深的地方有10900米。隨后人們又用多束聲吶測距系統測量出了更深一些的地區。目前人們公認的最精確的數字為10863米。1959年蘇聯“維特亞茨”號研究船測到的結果是11034米;1960年1月23日,美國海軍深海潛水器“Trieste”號潛入海底測得的數據則為10918米。

探索馬里亞納海溝前的最后準備
最淺的海
俗話說:“洋無邊,海無底。”當然,海洋是有邊有底的。不但有底,而且有的海洋還非常淺。位于俄羅斯西南部的亞速海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淺的海。亞速海形似不規則的三角形,總面積有3884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僅6.6米,最深的地方也只有14米,因而它的海水總呈現出灰黃甚至灰黑的顏色。海水的總體積大致相當于珊瑚海的1/45000。由于亞速海淺得驚人,因此一遇到大風天氣,有的海水連同海底的淤泥都會被風吹起來,導致海水長期混濁不清。
最咸的海
世界上最咸的海是紅海,有人在紅海測到的鹽度高達42‰,在有的海底,鹽度達到了270‰,幾乎已經形成了飽和溶液。這比一般的海水鹽度(35‰)要高出2~9倍。所以說紅海的確是世界上最咸的海域。
紅海的鹽度之所以這么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紅海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區,它的周邊地區降水量非常小,有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居然只有28毫米,又因為紅海周邊氣溫特別高,這樣蒸發量就大,而降水量又小,造成了紅海海水鹽度高;二是紅海海底由于巖石張力所導致的地殼出現裂縫,一面造成了大量的海水下滲,一面又使巖石下面大量的礦物質和溶解鹽類溶入海水,這也是造成紅海海水鹽度高的原因之一。
最淡的海
世界上最淡的海是地處歐洲的波羅的海,在波羅的海的北部的某些海域測到的海水鹽度只有2‰,東部某些海域也是如此,幾乎和淡水沒有什么區別。即使在它鹽度最高的地方測到的海水鹽度也不過20‰,這比世界海水的平均鹽度(35‰)低得多。
造成波羅的海鹽度這么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波羅的海正好處于歐洲大陸和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之間,四面大部分都是陸地,造成波羅的海和外洋的海水交換機會特別少,所以外洋的鹽度高的海水很難進入到波羅的海。二是在波羅的海的周圍大約有250條河流注入,這樣就帶來了大量的淡水,再加上當地氣溫一年四季都很低,蒸發很少,這也是波羅的海鹽度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古老的海
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是地中海,從地質史上看,地中海在世界上的各大洋和海之中有著相當老的資格。它甚至要比大西洋還老,地中海在6500多萬年以前的名字叫特提斯海。那時候,大西洋還沒有形成,特提斯海的大小僅次于太平洋,在后來的地殼運動過程中,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連接起來,在喜馬拉雅山形成的同時,寬闊的特提斯海也逐漸縮小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地中海。
現在的地中海,處于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之間,面積在250萬平方千米左右。在地中海的西面是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海峽之外就是大西洋,東邊是著名的蘇伊士運河,運河之外就是印度洋,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地中海在當今世界上具有決定意義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地中海的氣候一般來講是夏季干熱少雨,冬季溫暖濕潤。這種獨特的氣候正好與我們通常所見到的氣候相反,所以科學家們把它單獨列為一種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此外,由于地中海的地理位置特殊,它的海水鹽度也比較高,比大西洋要高好多。
最長的海底山脈
最長的海底山脈是中洋脊,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嶺。中洋脊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貫穿整個世界的大洋,是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東,稱東太平洋海隆(海嶺)。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在南半球互相連接,總長達8萬千米,面積約1.2億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3。其脊部通常高出兩側洋盆底部1~3千米,脊頂水深多為2~3千米,少數山峰出露于海面形成島嶼,如冰島、亞速爾群島等。

大洋底部地形圖
最大的海灣
孟加拉灣屬于印度洋的一個海灣。西接斯里蘭卡,北臨印度,東以緬甸和安達曼—尼科巴海脊為界,南面以斯里蘭卡南端之棟德拉高角與蘇門答臘西北端之烏累盧埃角的連線為界。南部邊界線長約1609千米。安達曼—尼科巴海脊露出海面的部分,北有安達曼群島,南為尼科巴群島,把孟加拉灣與東部的安達曼海分開。灣頂有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巨型三角洲。流入該灣的其他河流有印度的默哈納迪河、哥達瓦里河和克里希納河。
孟加拉灣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通道,是世界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總面積為217.2萬平方千米,總容積為561.6萬立方千米,平均水深為2586米,最大深度5258米。沿岸重要港口有印度的馬德拉斯、加爾各答和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等。水溫25~27℃,鹽度30‰~34‰。沿岸有多種喜溫生物,如恒河口的紅樹林、斯里蘭卡沿海淺灘的珍珠貝等。
石油含量最豐富的海灣
波斯灣,又叫阿拉伯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內海之一。波斯灣位于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約990千米,寬56~338千米,面積24萬平方千米。
波斯灣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石油資源,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世界上的19個大油田中,這一帶就占了14個。石油儲量約占全球的58%,達500億噸之多。波斯灣沿岸的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都是重要的產油國,石油年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38%。
最長的海峽
莫桑比克海峽南北全長1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也是個十分寬闊的海峽,平均寬450千米,最寬達960千米。多數地區水深大于2000米, 最深處為3533米。
莫桑比克海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非洲大陸東南岸與馬達加斯加島中間,連接著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自1492年歐洲探險家第一次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駛入印度洋以來,莫桑比克海峽就成為歐洲和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必經之地。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后,莫桑比克海峽曾一度被冷落。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油輪的噸位越來越大,載油20萬噸以上的超級油輪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莫桑比克海峽因其寬廣又重新受到青睞,逐漸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最寬和最深的海峽
世界上最寬、最深的海峽是德雷克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千米,最窄處也有890千米,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華山和一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
德雷克海峽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極洲南社德蘭群島之間,緊鄰智利和阿根廷兩國。在巴拿馬運河開鑿之前,德雷克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之一。德雷克海峽以其狂濤巨浪聞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這里交匯,加之處于南半球高緯度,因此,德雷克海峽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颶風狂浪,一年365天,風力都在8級以上。即便是萬噸巨輪,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也被震顫得像一片樹葉。歷史上曾有無數船只在這片終年狂風怒號的海峽傾覆海底。于是,德雷克海峽被人稱之為“殺人的西風帶”、“暴風走廊”、“魔鬼海峽”、“死亡走廊”。
最神秘的海域
百慕大三角區位于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島、邁阿密(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和圣胡安(波多黎各島)這三點連線形成的三角地帶,面積約103.6萬平方千米。
百慕大是世界聞名的一個地方,那里之所以聞名,并不是因為美麗的海島風光,而是因為在那個地區發生的恐怖而神秘的失蹤事件。據說已有50多只船和20多架飛機在此處神秘失蹤。神秘失蹤事件可上溯至19世紀中葉。船只失蹤有時原因不明,有時還沒有發出遇難訊號即無影無蹤。比如,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迄今仍是一個謎。1945年有5架美國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空軍基地起飛,在飛行訓練途中用無線電報告他們遇難,然后電訊逐漸減弱消失,救難隊也告失蹤。
奇怪的是在船只和飛機失蹤的地點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不明原因的失蹤渲染了恐怖的氣氛,最有經驗的海員或飛行員通過這里時,都無心欣賞那美麗如畫的海上風光,而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唯恐碰上厄運。現在,“百慕大”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不祥之海
大約有1000名飛行員、水手和乘客在飛機或船只失事中消失在百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