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植物之最
植物界的最大家族
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植物有40余萬種,根據植物的生殖特點,可以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類。用果皮包著種子的植物,就叫被子植物。桃子、蘋果、梅子、杏子、葡萄這類水果,我們吃的是它的果實,果皮果肉包著核,核里面就是種子,這些都屬于被子植物。我們平常看到的樹木、花草、莊稼、蔬菜、牧草以及其他經濟植物,除了松、柏類植物以外,大多數都屬被子植物。因此,當你睜開雙眼的時候,看到的絕大部分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全世界被子植物的數量約有25萬種,是植物界最大的家族。被子植物中既有1毫米長的浮萍,也有高達百余米的桉樹;有只能存活幾周的短命菊,也有壽命長達千年的龍血樹。被子植物的分布非常廣,從北極圈到赤道,從沙漠、海洋到高達6000米以上的高山,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最大的植物細胞
雖然自然界中的植物千姿百態,各不相同,但是所有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細胞。植物細胞的長度一般在20~100微米之間,30~100個細胞才能組成一粒芝麻那么大的長度。一般一個細胞用顯微鏡放大60倍以上,才能用肉眼看到。
極少數植物細胞可以用肉眼看到。一個沙瓤西瓜中的一個沙粒就是一個直徑1毫米左右的細胞,一條棉花纖維也是一個細胞,最長的可達75毫米,相當于成年人手指的長度,但是這還不是最大的植物細胞。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細胞是苧麻莖的韌皮纖維細胞,最長能達到62厘米。
最大的孢子
孢子是生物所產生的一種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細胞,能直接發育成新個體。采蘑菇時,只要你稍稍觸及老熟的蘑菇,在它那雨傘般身軀反面的皺褶里,就會落下很多細細的“粉末”隨風飛揚,這就是蘑菇繁殖后代的孢子。像蘑菇這樣的孢子植物,不會開花結果,它們都以孢子繁殖后代。

鳥巢菌通常只有5毫米寬,它的孢子類似微型的一窩窩蛋。當下雨時,雨滴進入“巢”內,可以將這些“蛋”濺入空氣中達1米之高。
孢子一般是非常微小的單細胞,直徑只有幾微米到幾十微米,肉眼一般看不見它們。紅蘑菇孢子的直徑只有10微米,也就是0.01毫米。可是,也有例外情況,像高卷柏的孢子就很大,它的直徑竟有1.5毫米,也就是1500微米,約有芝麻大小。
在3億年前石炭紀的地層中,地質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孢子化石,它叫大三縫孢子,直徑竟有6~7毫米,比赤豆粒還要大。
最早出現的綠色植物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綠色植物是藍藻。地質學家在南非古沉積巖中發現了生存在34億年前的藍藻類化石。這一發現在植物進化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證明那個時候世界上已經有綠色植物了。古代藍藻和現代藍藻在外形上有些相似,藍藻中含有葉綠素,能夠制造養分,還能獨立繁殖。今天我們看到的花草樹木都是藍藻經過幾十億年漫長的歷史進化而來的。
最早的陸生植物
生命從水生到陸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大約4.7億年以前,即寒武紀時期,源于史前水生植物的最早的陸生植物在土壤里播下了種子,改變了整個植物世界的發展歷程。這個時期的植物只是一些苔蘚、地衣等細小的,不能完全脫離水體的植物。這些先驅登陸者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逐漸改變著陸地上的生存環境,使得陸地由荒涼貧瘠變得肥沃松軟。
這樣的過程大約持續了將近5000萬年。到了距今大約4.2億年左右,植物已經初步具備了在陸地上生存的能力。但是那時的植物比較簡單,并不能占領所有的陸地生態域,只能在水邊生活。
在距今大約4億年左右的時候,即泥盆紀,植物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這個階段也就是植物最終完成登陸的一個階段。植物可以完全脫離水體,占領地球的不同生態域,并且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森林。
含蛋白質最多的植物
螺旋藍藻是已發現的含植物蛋白最多的植物。蛋白質含量達到68%,比牛肉、大豆等高蛋白的食物高出很多,是瘦肉的4倍。這種蛋白質是螺旋藍藻用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如此豐富的螺旋藍藻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餐桌上會出現這種高蛋白食物。
除了螺旋藍藻之外,還有一種藻類含有很高的蛋白質,那就是小球藻,蛋白質含量為50%。
最大和最小的苔蘚植物
苔蘚屬于孢子植物,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最主要的是喜歡潮濕環境,特別不耐干旱及干燥。
人們通常所說的苔蘚其實是指一大類植物,可以分為苔和蘚兩種。一般情況下,蘚類要比苔類大一點,但蘚類的高度也只有幾毫米到幾十厘米。
生長在新西蘭的巨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蘚類植物,它們高達50厘米。它之所以能長如此之高,可能與它的莖開始有了疏導組織的分化,以及細胞內有了類似木質素的聚合體的存在有關。夭命蘚是蘚類植物中最小的一種,它的莖長不及0.3毫米,由于個體小,往往附生在熱帶雨林中喬灌木的葉子上,一片小樹葉上可以長幾十甚至幾百株,構成熱帶雨林奇觀——“葉附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