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這是一張放大了2萬多倍的細菌圖。它們看上去好像沒有什么危害,事實上可以帶來嚴重的肺部感染——軍團病。沒有人知道這種細菌生活在野外的什么地方,但是它們在水池和空調機中有大量存在。當含有這些細菌的水滴散到空氣中后就會傳染到人類身上。幸運的是,這種細菌爆發的情況很少出現。
生物的分“界”
為了了解自然界,科學家們將生物世界劃分成不同的群體。最小的群體是“種”,最大的則被稱為“界”——生命王國中最大的劃分單位。
在科學發展的早期,大多數自然學家認為所有生物不是動物就是植物。但是,當微生物被發現后,我們知道,生命世界其實要豐富得多,單是劃分成兩個“界”是不夠的,從此,“界”的數量增加到5個。但是,這可能還不能窮盡整個生物世界。

很多細菌都是將自己固定在同一個地方度過一生的,但是有些可以滑行和游泳。這個螺旋形的泳者是一種彎曲桿菌——一種可以導致人類食物中毒的細菌。
小型生命
世界上最小的生物是細菌,它們的結構比任何其他的生命都要簡單,正是這個原因,科學家們把它們單獨列為一個“界”。每種細菌都只有一個細胞,其中僅含有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質,在細胞外是一層堅硬的物質,可以保護細胞不受外部世界的傷害。與其他生物相比,細菌并不是那么多種多樣的,但是它們的數量很大,遠遠超過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數量之和。另一個“界”涵蓋了原生生物,也包括微小的生命,此外還包括一些可以用肉眼看得到的體型較大的種類。與細菌一樣,大多數原生生物也只有一個細胞,但是它們的構造上相對要復雜得多,其中含有各種不同的“工作部門”,就像人類的身體一樣。原生生物通常生活在水中,有些種類的舉止與微型動物相仿,而有些則與小型植物相仿。

有些真菌類會長出蘑菇和傘菌,但是很多真菌屬于微型生物,以肉眼看不見的方式通過它們的食物傳播。
已經發現的原生生物大約有10萬多種,它們的種類如此之多,以至一些科學家認為,可以將之區分成不同的界而不是僅僅歸入同一個界中。
真菌和植物
接下來的兩個“界”包括真菌界和植物界,這兩個界之間有很多相像之處。它們大多從地上開始發芽,然后通過孢子或者種子傳播。但事實上,真菌和植物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物,真菌是通過分解其周圍的物質來獲取生存所需的養分的,而植物則完全不需要食物——直接通過葉子吸收陽光,通過光合作用來獲取能量。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10萬多種真菌,而植物則至少有40萬個不同的種類。

植物對于生命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為其他生物帶來了食物。有些植物,比如這個仙人球,可以在幾個月不降水的條件下生存。
動物世界
5個界中的最后一個是動物界,這是一個種類繁多、生活方式各異的生物群體。像植物一樣,動物也是多細胞生物,但是需要食物來存活。動物的食譜幾乎像它們自身的種類那樣豐富,很多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但是動物界中也包括一些食腐動物,它們以自然界中的殘骸和遺體為食。很多生物不能動,但是動物可以比其他生物運動得更快更遠。一些動物幾乎在同一個地方度過一生,但是有些則需要不停地遷徙來尋找食物,它們利用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身體部位,包括強壯的吸管、有關節的腿以及長滿羽毛的翅膀,在地球上的各個棲息地上爬行、奔跑、游泳或者飛行。迄今為止發現的動物大約有200萬種。很多科學家認為,動物的實際總數可能是已知數量的5倍甚至10倍之多。

兩只假眼使得上圖這只飛蛾幼蟲看上去很危險。這種伎倆在動物世界很常見,很多都是借此來避免成為其他動物的美食。

沒有人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生物,但是左上圖這張圓餅圖顯示了迄今為止已經被發現的各界生物的種數。動物占據了其中的最大部分,因為它們已經進化出了非常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