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的海岸線
談起海岸線,我們常常會想起“滄海桑田”這樣的詞,由此便可以看出,海岸線并不是靜止的,而是變動的。
建立于8世紀的比利時布魯河域,在15世紀時已成為世界聞名的海港。奇怪的事在1469年發生了,巨浪在北海上掀起,150艘各國的船只在退潮后擱淺在沙灘上。而且,海水從此一去不復返。向西北后退了好多里的大海,使布魯日港再也無法停泊海輪了。人們為了挽救沒落城市的命運,曾經修建了一條從布魯日港通向大海的運河,可是,大海還是無情地拋棄了它。
馬爾薩拉是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島的一個港口小城,港口和附近一座叫圣班塔利沃的小島聯系密切。奇怪的是,它們之間沒有堤壩,似乎也沒有海峽,但交通卻并不受阻,絡繹不絕的騎馬者、馬車涉水而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這里有眼睛看不見的公元前5世紀腓尼基人修筑的水中路。
到了近代,人們發現西歐的一些地方,陸地出現了下降現象,英國部分海岸,直到今天還繼續緩慢地下沉。據統計,荷蘭北部沿海土地在1888~1930年間有近5厘米的下沉,現在每年的下沉幅度還保持在1~2毫米。

海岸線地貌構造示意圖
海水與陸地相間的海岸是由多種形式構成的,包括海水侵蝕、原始地質構造形成等。
而芬蘭的波羅的海海灣的尼亞灣沿岸,卻有很顯著的上升現象。水手和漁民們曾經于100多年前在巖壁上刻畫了標記海平面高度的橫線,而這些記號現在已經高于海平面2米多了,而這里一些最古老的海岸線現今已高出海面450米了。更有甚者,俄國沙皇時代在白海邊修建的村落,從16世紀至今竟然距海有6000米遠。
這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是海水在漲落,還是由于地殼升降了?
冰川曾覆蓋了北歐的廣大地區,冰川消退后,陸地1個世紀來上升了1米左右,并且持續著一種上升的態勢。科學研究證明,由于冰川在冰河期和間冰期的覆蓋或消融,世界范圍內海水將會上升或下降。但是我們知道,世界上的許多海和洋在同一時期里是相通的,北歐、西歐一些地方的海面升降卻不一樣,這就說明海水升降不是主要的原因,問題出在地殼的身上,是北歐的地殼在上升,西歐一些地區的地殼在下沉,才造成了這種現象。這一切也證明了地殼是處于不斷的運動中的。
海岸的這種滄桑變化,在地質史上是驚人的。大不列顛島同歐洲大陸在8000年前是連在一起的,而當時北海多格淺灘是一個低洼平原,北海的漁民在捕魚時,常有舊石器時代的猛犸象的骨骼和石斧被人從海底打撈出來。這就證明曾經有過人類的祖先居住在北海地區,而且猛犸象也常在這里出沒。冰川時期,大陸冰川覆蓋了這一地區,以后由于冰川消融,陸地下沉,今天的北海和多佛爾海峽就這樣形成了。
波羅的海的歷史不長。前蘇聯東歐部分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這兩塊古陸之間,在百萬年前發生了沉陷,波羅的海海盆的雛形就是因為這樣才形成的。歐洲北部一直都被冰川覆蓋著。直到冰川前緣消退,一萬多年前才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冰湖。此后,冰湖西部陸地繼續下沉,就使海洋和這個冰湖連接起來,發現有刀蚌的化石被埋藏在海底沉積物中。北歐陸地顯著抬升是在9000多年前冰川全部退出海盆之后,這時候刀蚌海就分隔成了大湖,天長日久,硝水變淡,鹽分逐漸高起來,新的動物群濱螺等出現了。后來,這個地區又經過了一個逐漸抬升的過程,海的范圍不斷縮小,今天的波羅的海是在2000年前才形成的。波羅的海北部現在還在持續的抬升中,平均每年升高約1厘米。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地殼的運動造就了海陸的變遷,而這對于人類的生活影響是巨大的,希望將來有一天隨著對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的深入研究,人類可以對海陸變遷這種自然現象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