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海 岸

如果將全世界的海岸拉直并連接起來,它們能繞地球好幾圈。對于野生動物而言,海岸是非常重要的棲息地。那些曾經全部或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海洋中的物種則是通過海岸來到了陸地之上的。

生物的棲息地總是處于不斷地變化中,但對于海岸而言,大自然真正顯示了其力量:在風雨中,海浪沖刷巖石、破壞懸崖,擁有巨大能量的洋流帶來了幾百萬噸的泥沙。海岸因而成了不斷運動中的戰爭前線——一處可能使建筑坍塌入海,港口充滿淤泥的地方。海岸動物和植物必須不斷適應這種變化,以免窒息或者被海水沖走。它們也要適應那些更容易預測的變化——每天兩次的潮起潮落。

運動中的水

潮汐是由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的引力而引起的,它們的重力拉動了海水,當它們在空中運動時,海水就會朝向它們運動。在開放的海域中,這種因引力引起的海面凸起是很難被察覺的,但靠近陸地時,因海面凸起造成的潮起潮落就相當明顯了。潮汐的高低取決于海岸線的形狀以及運動中的海水量。

如果海岸是漏斗狀的,海水就會被壓迫至越來越小的空間中,海水別無他途,只能不斷上漲。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狀海灣潮汐之一就在加拿大東海岸的芬迪灣,在那里,最大的潮汐可以高達21米,當海潮上漲時,半小時內就可以達到一個成年人的高度。但在被陸地包圍的海域,比如地中海,就根本沒有潮汐。潮汐也會進入河流——在亞馬孫河,潮汐可以深入內地400千米。

在海岸邊,潮汐對于決定何種生物生活在何處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大多數海岸植物不能生活在海水中,所以它們通常會生長在最高海潮達不到的陸地上。而海草則正好相反,因為它們必須浸沒在海水中。有些紫海草可以曝露在空氣中達幾小時之久,它們的植株適應能力格外強。而紅海草適應能力就比較弱,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它們只生活在最低潮線以下。

潮汐鳥類

海岸邊的鳥類會配合潮汐活動。對于海鷗和涉禽而言,最忙的時間是退潮時,退去的潮水會帶來許多食物。海鷗是海岸邊重要的清道夫,它們沿著岸慢慢飛行,搜尋活體和死體海洋小動物為食。如果天氣變壞或者食物缺乏,這些鳥類就會放棄在海邊捕食而轉向內陸。

和海鷗相比,涉禽對于食物就要挑剔得多:蠣鷸主要以貽貝和海扇為食,它們有著鑿子狀的喙,可以將貝殼打開;翻石鷸的喙則要短得多,它們主要以海草和巖石下的小動物為食;三趾濱鷸是最小的涉禽之一,卻是最為敏捷的,它們隨著海浪疾走,就像報時鐘里跳出的玩偶一般捕捉被海浪沖來的魚蝦。

上述三種涉禽依靠視覺捕捉食物,還有許多鳥類是靠觸覺捕食的。其中體形最大的涉禽之一就是一種長腳鳥——杓鷸,它們彎曲的喙有15厘米長。杓鷸通常在泥濘的岸邊覓食,它們的專長就是捕食那些一般鳥類難以發現的埋藏在泥沙下面的動物,它們的喙像鉛筆一樣纖細,頂端尖部十分敏感,能夠感覺到隱藏著的小動物。頂端的尖部可以在喙閉合的情況下張開,使得杓鷸可以將食物夾住,并從泥沙下拉出。

人們很容易就能在泥濘而多巖石的海灘上辨認出擁有鮮艷的喙以及聒噪聲的礪鷸。

鹽沼和濕地

在潮汐要經過很長一段歷程才能深入到的內陸真正的平地上,生物在這里的生存就更為艱難了。在這里,陸地和海洋在泥灘和鹽沼交匯,遠遠超出了海浪所及之范圍。

當潮水上漲時,海水進入溪流和海峽。退潮時,則留下的是閃亮的泥漿。

對于人類而言,這種棲息地是難以忍受的——環境變幻莫測,溪流就像迷宮一般。但是對于那些能適應海水的植物來說,這是完美的棲息地。這些植物大多數都十分低矮,它們的葉子通常十分生脆。這種生脆的感覺是由于過量的鹽造成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排出這些鹽分。有些鹽沼植物甚至會延伸至路邊,那里的土壤中的鹽分使它們有回家的感覺。

在熱帶,鹽沼看起來完全不同。不像其他地方鹽沼的空曠,熱帶的鹽沼中生長著形形色色的樹木,這些樹木都是紅樹,它們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在潮汐間地帶生長的植物。紅樹有著高蹺狀的根,可將它們固定在地上。有些則有朝天的氣根,就像泥沙中突起的微型潛水艇通氣管。

紅樹林就像是微型的熱帶森林,許多動物——從猴子到蛇還有叮咬的昆蟲——都生活在紅樹林中。更有趣的居民生活在底下的泥沙中,包括成群的招潮蟹和彈涂魚——一種手指大小的魚,用胸鰭跳躍和攀爬,可以離開水,呼吸空氣生存。

懸崖和島嶼

不管海鳥能飛多遠,它們必須返回陸地繁殖。燕鷗將它們偽裝的蛋產在鵝卵石或沙子上,它們會毫不畏懼地俯沖向任何靠近它們蛋的動物或者人類。不過多數海鳥在筑巢時節會避開充滿危險的空曠海岸,它們會在陡峭的懸崖或者難以接近的島嶼上繁殖,這里它們受到攻擊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在繁殖高峰,這些筑巢點成了地球上最繁忙、最吵鬧、最難聞的野生動物大展示場所。比如,在蘇格蘭的巴斯巖島這塊只有幾百米寬的小島上聚集著10萬只塘鵝。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間的巴別島,每年有200萬只短尾鹱在這里哺育它們的下一代,它們要飛行超過3萬千米,穿越整個太平洋,才能到達這個島嶼。

海鳥群體

這么多海鳥緊挨著筑巢導致空間緊張,很容易就發生爭端。塘鵝在捍衛自己的巢時,行為非常激烈,任何靠近的鳥都會受到它們的進攻。成年塘鵝在捕魚后回巢時必須先確定自己的配偶所在,以避免痛苦的錯誤發生——它們通常會發出一種著陸的叫聲,配偶能從各種鳥的噪聲中分辨這種聲音。聽到這種叫聲,地上的配偶就會立即處于警戒狀態,并回叫以引導對方降落到自己的巢中。海鷗在懸崖的洞穴中筑巢,它們在天黑后才會進出。有趣的是,它們也是通過聲音來辨認自己的配偶的。在深夜,空中充滿了各種奇聲異響,在陸地上的一方就會通過叫聲召喚同伴。

有些海鳥,比如鵜鶘和鸕鶿,天生不善“遠航”,它們終年都會待在岸邊。其他一些則更富于冒險精神,幼鳥可以飛行之時,就會被帶領著飛向大海。海鷗和海鸚甚至不會等那么久,一旦幼鳥在巢中有了足夠的食物,它們的父母就會將它們遺棄在巢中。幼鳥等到長出羽毛之后就自己飛向大海。

海中草場

許多開花植物生長在海岸邊,不過很少有能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僅有的例外物種是一種被稱為大葉藻的植物,它們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形成了水下的草場。在岸邊看,這些草場是難以發覺的,當在船上或者空中俯瞰時,就可以發現它們就像是深色的補丁一般嵌在海面上。大葉藻通常生長在5米以上深的海水中,那里可以免受海浪的沖刷。不過如果遇到暴風雨的話,大量大葉藻斷葉就會被沖上海岸。

儒艮和海牛每天要吃掉100千克的海草。在每次進食的間隙,它們大多浮在海面休息。

大葉藻草場對于許多近岸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棲息地:魚類在大葉藻間穿梭,海龜則用它們帶利喙的嘴巴嚼食大葉藻。在熱帶,水桶狀的儒艮和海牛都以大葉藻為食,這些大型卻很溫順的動物看起來就像是海豹,不過它們不需要登陸來繁殖后代。它們是海洋中唯一的完全以植物為食的哺乳動物,這也是為什么它們過去曾被稱為“海奶牛”的原因。

巨藻林

大葉藻主要在岸邊蔓延開去,形成一個大型的席子狀草地。而在有些地方,水溫很低,海床是巖石,大型的海草可以向上長成樹木一般,其中最大的叫做巨藻,是海洋中生長速度最快的生物。在北美洲有一種叫做“公牛海藻”的巨藻可以在1年內長到35米,但最長紀錄是巨藻保持的65米,它們生長最快的時候,每天可以長60厘米。

海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中度過的,它們的皮毛十分厚,可以使它們保持干燥和溫暖。幼年海獺利用母海獺作筏——母海獺仰面漂浮,幼海獺則處在母親的懷抱中。

這些巨大的海草組成了生活著形形色色生物的水下森林。在這巖石底的森林中,章魚搜尋著蟹和蝦;海鰻注視著隱藏著的獵物巢穴,等待著它們的出現。在它們之上是魚類和烏賊在海藻葉間穿行;海獺潛入水中捕食鮑和蛤。海獺是除了猿和猴子之外唯一能夠用工具獲取食物的哺乳動物,海獺浮在海面上時,會用石頭擊打鮑魚殼,使鮑殼碎裂,從而獲得食物。

在巨藻林中生活著超過750種的各類動物,在一棵巨藻上可能生活著50萬只各類生物。巨藻林是海岸布置得最遠的崗哨,在它們以外就是截然不同的開放海域世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丰县| 白山市| 噶尔县| 常德市| 重庆市| 高雄县| 东乌珠穆沁旗| 吕梁市| 凌源市| 托克逊县| 汽车| 土默特左旗| 扶余县| 晋城| 梁河县| 阳朔县| 紫金县| 淮阳县| 绵阳市| 渑池县| 广平县| 锡林浩特市| 东阳市| 大同县| 财经| 漳州市| 保定市| 大足县| 德化县| 西和县| 桦南县| 亚东县| 汝南县| 四川省| 股票| 崇明县| 稻城县| 繁峙县| 赤壁市| 高雄市|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