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白喜事場景主持、致辭技巧與范例大全
- 楊茜彥
- 5459字
- 2019-01-03 12:53:19
第二章 紅白喜事主持詞寫作要領
紅白喜事主持詞的寫作規范
主持紅白喜事,主持詞對于一個主持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幫助主持人了解他所要面對的場面的概況和需求,對于一個新手主持人來說更為重要——它還承擔了打氣和安定心情的作用。
紅白喜事主持詞的內容涵蓋了如何說開場白、如何串聯、如何形成高潮、如何結束等。這需要主持人認真準備,周密策劃。
同時,紅白喜事中,主持人使用的詞語主要是口語,偶爾使用一些文言,也要恰當到位,有意義相同而用法不同的,有用法相同而意義不同的;有意義和用法相近但修辭色彩不盡相同的,等等。所以紅白喜事主持詞在寫作上并沒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它是極富個性主持詞,即使是同一活動,因為對象的不同也會有千變萬化的內容,這正是紅白喜事主持詞的不拘一格。
紅白喜事主持人選擇使用詞語的標準有三條:一是準確,二是簡潔,三是有生命力。每個詞語本身固然無所謂準確、簡潔、有生命力,但是主持人將詞與詞組織起來,連成句,由句成段共同表達某個意思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這樣的標準。
1.表達盡量準確
“準確”是指說話符合事實,運用詞語恰如其分,即通過恰當妥善的語言形式正確地表達活動內容。我國的古人是很講究選詞正確的。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中的“見”字,有的書上寫成“望”字。“見”與“望”究竟哪一個較準確呢?應該說,原來的“見”字準確。陶淵明在采菊之時,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合,用“見”字是恰如其分的。它不僅說出“無意望山,適舉首而見之”的情景,而且還把陶淵明那種閑逸自得、悠然忘懷的神情勾畫出來;如果改為“望”字,全句使人感到陶淵明既采菊,又望山,意盡于此,就不會有什么余韻了。
用語的正確貼切是衡量語言的重要標志。不應該用一些裝腔作勢的語言,要學習有生命的語言,說那些自己和別人確實都能懂的話。
用詞準確,是主持人語言藝術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做到準確,還得做到簡潔和有生命力。簡潔和有生命力是在準確的基礎上求得的,如果沒有做到準確,就談不上簡潔與有生命力了。
2.用詞盡量簡潔
“簡潔”是指說話沒有累贅和堆砌的東西,以最經濟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意思。古人有“惜墨如金”之說,這是他們從寫作實踐中得出來的格言。古人為了求得文字的簡練,是十分強調要刪削“蕪詞累句”的,而不是像“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莎士比亞說過:“簡潔的語言是智慧的美,冗長的語言是藻飾。”
注意推敲用詞,不應該粉飾、做作和賣弄,用能寫出真意的白描手法,用一兩個詞語,點出形象的最突出的特征來。既著墨不多,又能生動逼真,并且使人覺得意味深長。如《藥》中,在殺人的夜間,作者不去細致描寫劊子手在形象上如何的陰森恐怖,而只是說“一個渾身黑色的人”;不去刻畫他那臉相的兇殘,而只說他的眼光像“尸刀”;不去敘述康大叔高價賣了人血饅頭之后是如何地得意忘形,而單寫他在茶館里只是“嚷”,從效果看,確能活生生地襯托出動人的形象和意境來,語言也自然洗練了。正如蒙古民間諺語所說:“一個深思熟慮的單詞,勝過千百句廢話。”
現在有些紅白喜事主持人,一說話就總想顯示自己的口才,口若懸河,洋洋灑灑,堆砌辭藻,用詞造句往往遷就于形式,其中有些甚至是疊床架屋,根本談不上簡潔。主持人只有用簡潔精練的表達,才能明確自己的思想。
當前最常見到的是有些紅白喜事主持人在活動中語意不清,用意不明,讓受眾聽了半天還不知所云。有兩種情況是要防止的:
(1)廢話太多,語序顛倒
廢話連篇的紅白喜事主持人,往往是說了半天,還不上正題,啰啰唆唆,聽眾聽了半天也不知道主持人要說明什么問題。
聽和閱讀是不一樣的,受眾在聽時是很難分清主次的,只好是你說什么他聽什么。主持人廢話多了,不著邊際的話多了,離題的話多了,必然影響語言的明確性,分散和耗費受眾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在說話的意思很復雜時,要用短句,這是出于“說”和“聽”的方便。一面想一面說,組織結構復雜的長句子很困難。現在主持人每分鐘大約能講220至270個字,一句接一句,如果句子太長、太復雜,聽眾就不容易理解。如:
“××集團和×××公司與××區金融貿易開發公司聯合投資興辦的從事土地成片開發、綜合經營的××××××有限公司合同簽字儀式,在××××俱樂部小禮堂舉行。”
一句話用了80多個字,足見其冗長。
如果修飾語或聯合成分多,句子就會很長。只要把句子的修飾語抽出來,改成分句或單獨成分,把聯合成分拆開,重復跟聯合結構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句式就容易上口,而且容易理解。
在口語上,應該多一些順序表達,通常情況下不倒裝。視覺接受信息可以有所選擇,聽覺則不行,聽話只能一句一句接著聽,不可能跳來跳去,隨意選擇聽。同時,固定的語序是漢語語法的一大特點。按漢語的正常詞序,一般是先說出主語,后說謂語,有賓語就放在謂語后面;如果有定語和狀語,就放在被它們修飾的成分前面;使用的復句,有偏正關系,把偏句放在前面,正句放在后面。有的話我們聽起來很不自然、不舒服,就是因為沒有按照正確的順序。
(2)修飾太多太過分,主句不明顯
我們常常會有這種感覺,一句話修飾的部分太多,我們反而更糊涂了。如:
“今夜的星空,無比燦爛;今夜的晚風,吹拂笑臉。今天是公元××××年×月×日,農歷×月××。在這美好的日子里,我們歡聚在貴賓樓大酒店,共同慶祝×××老人60歲華誕。”
這句話顯得拖泥帶水,毫不簡潔,如果去掉一切廢話,句子就會干凈利落了。如: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這美好的日子里,我們歡聚在貴賓樓大酒店,共同慶祝×××老人60歲華誕。”
簡潔,是句子內容少得恰如其分,如果過分了,就是“簡陋”了。紅白喜事主持人說話一定要精練,但是精練并不是一味求簡,一味求短;而是當長則長,當短則短,當繁則繁,當簡則簡。不當長而長是冗長,不當簡而簡就是茍簡,兩者同樣是不足取的。《莊子》中有一段話經常被人借用來說明這個道理:“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意思是說,長的不一定就是多余,短的不一定就是不足。鳧的腿短,鶴的腿長,是由它們的本性來決定的;內容決定文章的長短,短自然有短的妙處,長也有長的必要。
古往今來的大文學家、大語言學家,無不提倡“文貴約而指通,言尚省而趨明”,如果約而不通,省而不明,那就是做文章、說話的大毛病了。
3.表達要鮮明、活潑、有生命力
紅白喜事主持人用詞造句不僅要求準確、簡潔,還要求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是指說話用詞自然親切、適口悅耳、具體形象,因而有活力,能感動人。
受眾當然不喜歡硬邦邦的話,而喜歡親切自然的。誰也不愿意和冷冰冰的主持人接近,誰也不愿意聽主持人硬邦邦的話語。語言是思想感情的反映,親切是熱情的流露。古人說“情欲信,詞欲巧”,受眾最愛聽的親切自然的語言來自于主持人熱情真切的情感。
紅白喜事主持人語言的親切自然,不單是主持人的表達技巧問題,更是主持人的辭章技巧問題,這些技巧大致有:
(1)稱謂貼切。
(2)第一、第二人稱代詞的作用。
當我們聽到紅白喜事主持人在說“我”、“我們”、“你們”、“你”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特別的親切,如同參與到了活動中間去,消除了聽和說之間的距離,造成一種直接交談的氛圍,產生現場效應。同感同受,同思同想,又使受眾感到可親可信,大大增強了語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
(3)語氣詞和嘆詞的作用。
當前紅白喜事主持人的通病就是濫用語氣詞、嘆詞,提倡主持人適當運用語氣詞和嘆詞,這樣非但不會使主持人語言累贅、壅塞,反而會使人覺得自然、輕松、更加準確。
語氣詞和嘆詞能表達紅白喜事主持人的各種無法用其他言辭表達的復雜情感。我們可以作一個比較:
例1:“她一個姑娘單身一人在外,吃住都會遇到不少困難,再說眼下天氣漸漸變涼,不知她帶的衣服夠不夠?真使我擔心!”
例2:“她一個姑娘單身一人在外,吃住都會遇到不少困難,再說啦,眼下天氣漸漸變涼了,也不知她帶的衣服夠不夠?真使我擔心啊!”
例1作為一封書信,其語言表達是妥帖的,書面語言成分為主,適宜觀看。而例2中僅僅在原文字稿件中加了兩個語氣詞“啦”和“啊”,但作為主持人語言其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有了這個“啦”和“啊”,既可以使語氣變得更加關切、誠懇,又使語言更加生動,受眾也感到了主持人的真情。
4.表達應該適口悅耳
如果紅白喜事主持人沒有響亮的聲音和動人的聲調,受眾不喜歡聽,那么傳播效果就不好。因此,紅白喜事主持人說話不僅要考慮敘事立論、傳情達意、準確生動,還要考慮每個詞語清晰響亮、明朗生動。主持人語言轉瞬即逝,受眾一般又都是被動接受,如果主持人語言不清晰、不響亮、不悅耳,受眾就會什么也聽不清,聽不明白。
耳朵不如“心靈的窗戶”那樣精明。耳朵聽不清就容易使人煩躁,受眾興趣就會大為減弱,于是對問題的理解就會出現障礙。若想使受眾對活動內容清晰、明了、愛聽,那么主持人語言必須清晰、響亮、適口悅耳。掌握“適口悅耳”有幾個要點:
(1)常見的一些音節響亮的字眼
元音的發音比輔音響亮,元音中又以開口呼韻母(a、o、e、ai、ao、ei、en、ang、eng、ong等)為最。吐字發音時氣流不通暢,聲音就不響亮,如“女”、“魚”、“綠”、“出”、“突”、“努”、“古”、“苦”等等,就是因為發音時嘴張不大,氣流在口腔部位受阻,因而聲音不響亮。主持人使用這類不響亮字詞多了,勢必影響受眾收聽。為避免不悅耳字詞,可把不響亮字詞換成響亮的同義詞。如“與”換成“和”; “至”換成“到”; “如”換成“像”; “日”換成“天”; “迅速”換成“很快”等等。
漢語語音四要素(即音高、音長、音色、音強)造成了漢字強弱高低長短的不同。漢字中有的字音明朗、高亢、響亮,有的字音低沉、幽微、喑啞。這些現象是由于聲帶振動形成的,是由發音氣流深淺、松緊、大小、強弱、多少決定的。
(2)平聲字詞響亮,仄聲字詞不響亮
大家都知道,現代漢語語音,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平聲字念起來聲調提得高、長,聲音傳得遠,音感強烈,如“山”、“蘭”、“高”、“忙”、“長”等等;仄聲字念起來短促,聲音傳不遠,音感不強,如“為”、“剩”、“怎”、“往”等等。
古代時有一和尚在《玉鑰匙歌訣》中說:“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音學辨微》(清代江永著)說:“平聲長空,如擊鐘鼓;上去短實,如擊木石。”
紅白喜事主持人語言中,特別是每句話的末尾,要少用仄聲字,最好用平聲字,但也要防止句句都用平聲字壓尾的現象。
(3)雙音節詞比單音節詞聲音清晰、明朗
我們在平時說話時,雙音節詞的音波比單音節詞長,因此聲音就響亮,上口悅耳。如“時——時候”、“空——空間”、“響——響亮”、“友——朋友”、“已——已經”、“到——到達”等等。
再如量詞、動詞、形容詞中的“條條”、“個個”、“道道”、“學學”、“看看”、“翻翻”、“用用”等等。
紅白喜事主持人應盡可能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這也是口語化的要求。日常口語中是很少使用單音節詞的。單音節詞詞義較寬,而雙音節詞比較具體。如時間概念詞“時”,可組成“時機”、“時候”、“時期”、“時分”等,可根據需要具體運用。
使用雙音節詞的好處,在紅白喜事主持人語言中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可避免同音字誤聽,可增強節奏感。如“向前看”和“向錢看”,就可以改為“向前面看”和“向金錢看”; “全部”和“全不”就可改為“全都”和“全都不”; “食油(石油)”可改為“食用油”等等。
5.盡量使用具體形象的語言
只有具體形象的語言才能使受眾感到有聲有色、親切活潑、有生氣,并在腦海中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使用具體形象語言的方法很多,特別是有效地使用比擬的手法,往往可以給活動大大增強感染力。如:
“只愿一生跟你走,一生一次,當然要有高品位、高質量的婚禮,不僅是白領們的必然選擇,更是各種“領”的終極夢想。正是:不求武場大登科,只求洞房小登科。再窮不能窮婚禮,再苦不能苦老婆!現在是6點18分,六六大順,18要發。花好月圓,吉日良辰——婚禮開始。”
這句話沒有深奧難懂的術語,語言通俗生動、具體形象,富有生活氣息,大大增強了活動的可信度和主持人的可感性。
紅白喜事主持人運用這類詞的起音和收音,適當地配合起來,即可造成參差錯綜,形成一定節拍。如果把這些節拍依照思想感情的需求和受眾口語的習慣,自然地加以排列和對稱,縮短或拉長,就會造成語言的和諧,產生音樂感。聲調失去配合,說起來則很不順口,聽著不和諧、不悅耳。如“因人因事制宜”、“自然姿勢”、“四十四日”、“聚居區”等,說時好像在念繞口令。
有時候,我們聽到一些詞,很難理解,既不和諧也不自然,更不流暢,這樣的詞往往是生造硬湊出來的。如:“讓我們一起歡呼跳躍著敬迎21世紀吧。”
紅白喜事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只有經過藝術加工、提煉之后,才具有語言藝術形式和音樂美的審美價值。也就是說,主持人語言之術形式和音樂的審美價值在于:
——不用長定語、歐化句式或洋腔洋調,聽來感到別扭。
——不用半文半白、文白夾雜的句子,這種語言在活動中會變得疙疙瘩瘩,既不流暢,也不好懂;
——少用關聯詞,適當地運用語氣詞。
——不用或少用詩意很濃的句子。
——不是徒勞無益地全被抽象和所謂華麗的辭藻代替。
——不使用日常生活用語中很少出現的組織結構復雜的長句及倒裝句形式。
——適當采用自問自答形式,用提問方式提起受眾的注意或用來引出下文,這樣使語言有起有伏,語氣自然活潑生動。
總之,主持人的語言如果能像淙淙的流水、舒卷的行云,清新流暢,活潑自然,就會使受眾“舒心悅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