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史故事
- 翟文明 黎娜
- 1647字
- 2019-01-03 12:51:46
美男子潘安
“貌似潘安”這個詞用來形容美男子再合適不過的了,潘安本人確實長得很英俊,不過可惜的是他品行欠佳,喜歡諂媚權貴,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潘安名岳,字安仁,后人都叫他潘安,他少年時期就以才華橫溢而出名,被稱為神童,說他是和賈誼一樣的天才。很早就被征召到司空太尉府,舉薦為秀才。
潘安的才華和名氣非常出眾,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他因為這個而隱居了10年。后來他出任河陽縣令,仗著自己的才華,覺得這樣的小官很不得志。當時的尚書仆射山濤,領吏部王濟、裴楷等人都得到了皇帝的賞識,潘安在內心里對他們有非議,在尚書閣上題寫了歌謠“:在尚書閣的東頭,有一頭大牛,王濟作韁繩套在牛脖子上,裴楷套在后頭,和嶠成天忙碌不得休。”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后來潘安調任為懷縣令,當時許多當地人因為經商而放棄了農業,許多亡命之徒都跑到旅舍去避難,破壞法律法規。皇帝下詔取消旅舍,每十里路就設立一座官辦的旅舍,讓貧窮人家的老人和小孩看守,派小官主持,按照普通旅舍那樣收費。潘安針對這件事上書議論,認為旅舍制度由來已久,為百姓提供了方便,所以旅舍不應該被取消。至于開辦官辦旅舍,他認為那些違法犯紀的事多數都發生在偏僻的地方,如果連續十里路都沒有人煙的話,不法之徒就要干壞事了,如果道路相連,旅舍又多的話,不法之徒就會害怕而不敢亂來,所以旅舍也起到了維護地方治安的作用,官辦旅舍密度不夠,起不到這種作用。而且趕路的人都要多走路,吃飯休息都選在傍晚或者早上,尤其夏天,還得連夜趕路,如果規定旅舍早早關門的話,客人不能及時趕到,那么他們就只能在路邊休息,容易導致強盜搶劫。如果以旅舍經常破壞地方教化為理由,派官吏守在旅舍門口,那誰還敢來投宿?現在那些小官和弱者獨自占有旅舍的收入,憑借手上的權力,以非法手段獲利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多。所以他請求取消這個規定,朝廷聽從了他的意見。
潘安兼管兩個縣城,在政務方面很勤勞,不久就升任為尚書度支郎,又改任廷尉評,后來被免職。楊駿輔佐朝政的時候將他提拔為太傅主簿,楊駿被殺后他也被免職。當初公孫宏沒做官的時候,潘安對他很好,楊駿被殺時,公孫宏是楚王的長史,他幫潘安說了好話,朝廷才免了潘安一死。
潘安性情浮躁,喜歡趨炎附勢,他和石崇等人侍奉、攀附賈謐,每次等候賈謐出門的時候,兩人就望著車馬揚起的塵土行禮,十分諂媚。賈謐的“二十四友”里,潘安排名第一,關于《晉書》的起筆年限的議論文章也是潘安的大作。潘安母親好幾次都諷刺他說:“你應該知道滿足了,還要僥幸冒險沒個完嗎?”但潘安始終都無法改變。

金谷園圖
潘安和石崇是朋友,此圖描繪了石崇和小妾綠珠在金谷園中的宴樂情景。
當初潘安擔任瑯琊內史的時候,孫秀在他手下當小吏。這個人奸詐自負,潘安很討厭他,多次鞭打他,孫秀一直對此懷恨在心。到了趙王司馬倫執政的時候,孫秀擔任了中書令。潘安在宮里碰到孫秀,問他:“孫大人還記得以前我們相處的事嗎?”孫秀回答:“我心里一直藏著呢,哪一天能忘記?”潘安知道自己好日子不長了。不久孫秀誣告潘安和石崇等人密謀幫助淮南王和齊王造反,于是把他們殺掉并滅了他們的三族。潘安在押赴刑場時,向母親告別“:我辜負了母親對我的教誨啊!”當時被抓的時候,潘安和石崇都不知道對方也被抓了,石崇先到刑場,潘安后到。石崇對他說“:安仁啊,您也在這里呀?”潘安回答“:這可說是‘白首同所歸’了。”潘安以前寫過送給石崇的《金谷詩》里面有一句是“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潘安的母親、兄弟、兄弟的兒子和他自己的女兒,無論年紀大小全部被殺,只有哥哥的兒子逃難免死。而弟弟的女兒和她母親抱在一起哭得很慘,怎么拉都拆不開她們,引起人們同情,皇帝就下詔把她們倆赦免了。
潘安面容俊美,舉止有風度,他的詩歌和文章都寫得非常華麗,特別擅長寫哀悼的文章。他年輕的時候乘著車到洛陽大街上游玩,遇到他的婦女們都手拉著手圍著他,往他的車上扔果子,最后滿載著一車的果子回家。潘安的英俊瀟灑可見一斑。當時還有個叫張載的人長得非常丑,他每次出門都被小孩用石頭瓦片扔,最后狼狽逃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