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君王
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賢王,傳說中他們都是天下的主人,而且個個非常賢明,都是圣人。
相傳第一個君王是黃帝,他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明,是一個天才。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后人將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就成了中華民族的代稱之一。當時統治天下的是神農氏,但權威已經衰落下去了。各地諸侯缺少約束,紛紛自相殘殺,虐待百姓,而神農氏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黃帝就訓練軍隊,打造武器,去征討那些暴虐的諸侯,很多諸侯歸附了黃帝。只有蚩尤部族最殘暴,但由于他們兵力強大,所以暫時沒有征討他們。神農氏的炎帝見自己失勢,就想用武力解決,但當時的諸侯們大多心歸黃帝,不聽炎帝號令了。黃帝率領各種猛獸和諸侯在阪泉和炎帝展開大戰,一連打了3個大仗,把炎帝殺得大敗。炎帝見打不過黃帝,于是和他握手言和。黃帝征服炎帝后,把矛頭對準了蚩尤,雙方在涿鹿展開了大戰,黃帝大勝,活捉了蚩尤,將其斬首。諸侯們紛紛奉黃帝為天子,讓他取代了神農氏的地位。當時天下還有很多諸侯不服從黃帝的統治,黃帝就一個接一個地征討,一直都沒有休息過。
黃帝去了很多地方,到各地宣傳教化,并任命官吏幫助自己治理天下。黃帝和炎帝兩人后來關系變得很好,他們倆一起把中國治理得非常好。后來的中國人自認為是他們的后代,所以自稱“炎黃子孫”。
黃帝死后,他的曾孫高陽繼承了王位,被稱為顓頊。顓頊也是個很聰明的君王,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的疆土又擴大了不少。顓頊死后,他的堂兄弟高辛繼承了天子之位。高辛也是個偉大的君王。
高辛有兩個兒子,他死后立了摯,但摯并不是個好天子。他死后由弟弟放勛繼承了王位,放勛就是堯帝。
堯簡直是神的化身,他的仁德可以和天相比,和神仙一樣博學多才。當時的百姓在他的統治下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諸侯們對他很忠。據說堯制定了一年的天數,還規定了東西南北的方等等,為農業做出了很大貢獻。堯逐漸老了,他問大們“:我死后誰能繼承我的位置呢?”一個叫放齊的人“:您的兒子丹朱是個合適的人選。”堯說“:丹朱這個人又頑劣又兇惡,不行的。”他繼續問誰能繼承,兜說:“共工很聰明,應該不錯。”堯說:“共工這個人能言善辯,但做事情并不像他說的那樣。他表面上很恭謹,但骨子里卻是另外一套。這種人不能繼承天子之位。”這事就擱置了下來。

堯帝像
過了幾年,突然發起了大水,這次洪水來勢迅猛,很多百姓都流離失所。堯看到百姓們遭殃,心里非常難過,他把大臣們召集起來,問道:“你們覺得誰適合去治水呢?”大家一致推薦鯀。堯覺得鯀不太適合這個職務,不想讓他去。四岳說:“沒有比鯀更好的人了,讓他試試也沒有什么關系。”堯就命令鯀去治水,但9年過去了,洪水依舊泛濫。
堯嘆息道:“我當了70年天子了,四岳啊,你們能不能繼位呢?”四岳說:“我們的品德當不了天子。”堯說“:那大家推舉合適人選吧。”大家都推薦一個叫舜的人。堯說:“不錯,這個人的名字我也聽說過。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四岳回答道:“他父親是個瞎子,又是個頑固的老頭。聽說他現在的母親是繼母,對他很不好,弟弟是繼母生的,一向高傲。舜在這種環境中還能孝順父親,維護家庭的團結,可見是個賢人。”堯說:“讓我先觀察一下吧。”于是他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了舜,看看舜到底是不是真的像傳說中那樣賢明。舜娶了堯的女兒后還是和以前一樣謙恭行善,堯很滿意,就委派他制定典禮。舜把堯交給他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堯覺得他是個很合適的繼承人,沒過幾年就把王位禪讓給了他。當年堯拒絕讓共工繼位,結果共工果然就表現出種種惡行,最后被流放。堯去世后,天下人都像死了父母一樣悲傷。堯知道兒子丹朱品行不好,所以沒有把王位傳給他,堯說過:“我不會為了讓我兒子一個人得好處而損害天下人的利益。”他死后,舜想把王位讓給丹朱,但天下諸侯都不肯承認丹朱是天子,還是跑來朝見舜。舜認為這是天意,最后終于接受了天子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