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黑洞!
為了研究太空中看不見的光線,美國宇航局研制發射了高能的天文觀察系統。在其發回的X射線宇宙照片中,天文學家發現了最驚人的一幕:那些人們認為已經湮滅了的星體,依然能放射出比太陽這樣的恒星體更為強烈的宇宙射線。這證明了長久以來人們的一個大膽設想:宇宙中確實存在著看不見的“黑洞”。
什么是黑洞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從萬有引力談起。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地球和宇宙間的一切天體,都具有強大的相互吸引力,它們能牢牢地吸引住附近的一切物體。比如地球的引力吸引著地表的物質使之不能隨意地飛離地球;人們想要把人造衛星送上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至少要使發射的火箭有每秒鐘8千米的速度。如若不然,因為地球的引力,人造衛星就會被拉回地面,我們稱這個速度為第一宇宙速度;如果我們要把一只飛船送到火星上去,也就是說要讓飛船擺脫地球引力的控制,那么發射的火箭就要把速度提到每秒11千米,這個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又被稱為天體的表面脫離速度。不同天體的表面脫離速度也不同,這與質量關系密切。比如說,月球的質量比地球小,表面脫離速度就比地球的表面脫離速度小很多;而太陽的質量比地球大許多倍,表面脫離速度就會相應大許多。
那么,人們不禁又要問:有沒有可能在宇宙中有這樣一些天體,它們的表面脫離速度能超過每秒30萬千米,比光速還要大?它自己的引力如此之大,以至于連它所發射的光都跑不出來?
1798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從牛頓力學出發,預言了宇宙中可能存在引力如此之大的大天體。他認為“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很可能我們根本就看不到它”。他大膽地假設說,如果有一個天體的密度或質量很大,達到了一個限度,這時它很可能是不可見的。因為光速也低于它的表面脫離速度,也就是說光無法離開它而最終到達我們這里。他的預測其實就是一種早期的黑洞理論。
近代以來,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越來越多的自然科學家從牛頓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出發,得出了類似結論,紛紛預言黑洞的存在。依據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科學家得出,一個球形的天體,一旦它的質量超過太陽質量的2倍,就可能引發“引力崩潰”。也就是說,它可能會向自己的中心引力坍縮,成為一個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質點。依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德國科學家史瓦西計算出了一個可能具備無窮大引力的天體半徑。他進一步闡述說,一個天體一旦半徑達到了這個大小,就很可能有無限大的引力,任何物質都不能從它那兒逃脫出來,只能被它吸引進去。即便光線速度極快,也“難逃噩運”。這個有能力把一切吸引住的地方,人們無法看到它,因而稱之為黑洞。

在黑洞的周圍,大量的恒星物質被吸進來,同時光也被完全扭曲并吸收,無法逃逸。
當今科學家們更加確切地定義了黑洞,他們認為黑洞是廣義相對論能夠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這種天體具有一個封閉的邊界稱為“視界”,這是它最基本的特征。視界的封閉也是相對而言的,外界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進入視界,而視界內的一切都無法逃逸到外面去。更簡單地說,黑洞不向外界發射和反射任何光線,人們根本沒辦法看到它,這就是黑洞之所以“黑”的原因;同時任何東西一旦進入其中,就再也出不來了。黑洞似乎永遠都處于饑餓的狀態,是個填不飽的“無底洞”,有人形象地把它叫做“星墳”。
人們已不再置疑是否有黑洞,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能說明黑洞存在的證據。黑洞本身是不能被直接觀測到的,但它有相當大的引力場,這就會影響附近天體的運動。于是人們找到了間接觀測黑洞的方法,那就是由附近天體的運動來推測黑洞的存在。如果有物質落向黑洞,當它接近但還沒有到達視界時,就會圍繞著黑洞外圍做高速旋轉,運動軌跡呈盤狀或喇叭狀,而且這些物質在高速旋轉時會因摩擦而產生高溫,同時釋放出強大的高能X射線。人們用儀器是可以探測到X射線的,所以這類高能輻射也成為科學家們尋找黑洞的重要線索。根據這一點,天文學家開始在浩瀚的宇宙中細細搜尋。終于,人們發現在天鵝座附近有奇特的強X射線源,這就是著名的“天鵝X-1射線源”,有一顆比太陽大20倍的亮星和它相互圍繞著旋轉。天文學家們估計,這個X射電源便是一個黑洞,而且這個黑洞大概擁有8倍太陽的質量。人們還估計,在一個名叫M87的橢圓星系的核心,存在著一個質量巨大的黑洞,而它甚至有90億倍太陽的質量。
從這些結果出發,科學家們大膽地做了更深一步的設想。他們認為,在整個宇宙中,普遍存在著黑洞,而且組成宇宙的主要天體很有可能就是黑洞。他們還進一步預言,在銀河系中心,很可能也存在著一個質量相當于500萬個太陽質量的巨大黑洞。正是由于它巨大的引力,才將成千上萬顆恒星吸引住,這些恒星和氣體的運行速度極快,而且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成為一個十分巨大的集合體,銀河系由此而成。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宇宙中黑洞的形成呢?有人認為,恒星到了晚年,耗盡全部的核燃料,由于自身引力會發生坍縮。如果坍縮物質的質量比太陽質量大3倍,那么最終的坍縮產物就是黑洞。此類黑洞的質量一般不會很大,不超過太陽質量的50倍。另外還有人認為,由于在星系或球狀星團的中心部分密集分布了很多恒星,以致于星與星之間極易發生大規模的碰撞,導致超大質量天體的坍縮,質量超過太陽1億倍的黑洞就這樣形成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也許是在宇宙大爆炸時,產生了極為強大的力量,一些物質被如此強的力量擠壓得非常緊密,于是產生了“原生黑洞”。
一旦證實了黑洞的普遍存在,宇宙的神秘甚至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知道宇宙仍處于不斷的擴張中,這是宇宙大爆炸的結果,爆炸中心的宇宙核仍是一切物質的來源。宇宙是否會在宇宙核的物質變得很稀薄時停止擴張?是否會因為各天體的自身引力而導致收縮?相對論的回答是肯定的,黑洞的存在部分地證實了相對論的判斷。也許宇宙不會消失在一個黑洞中,卻很可能會消失在幾百萬個黑洞中。因此,徹底地揭開黑洞之謎,還關系著人類對于宇宙歸宿的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