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篇 修身明己,多謀善斷的智慧

概論

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善還是惡,一直爭論不休,似乎沒有定論,成為困擾我們的基本問題之一。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告不害言性無善惡論,揚雄言善惡相混。似乎已經窮盡了人性善惡的問題。然而,誰更有道理呢?

孔子對人性問題沒有發表看法嗎?有人認為孔子“罕言命與仁”,沒有提出自己明確的人性論觀點,其實錯了。孔子不僅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論觀點,而且比后來的其他的人性論觀點都深刻,也都開放。“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就是孔子的人性論。

其實,孔子是將人性分成兩個部分的:一是人的社會性,一是人的動物性。“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好德”,說的是人的社會性,而“好色”,則是人的動物性。人只有不斷地克制自己動物性的一面,才能上升到人的社會性的一面,才能達至仁。

孔子的“性相近也”,是說人作為動物的人,其動物性是相近的;作為人的動物,社會對這種動物的要求也是一樣的。孔子的“習相遠也”,是說人作為動物的人,在將來的一生中,保留的動物性可多可少;作為人的動物,在社會中的表現和達到的境界可以差別很大。

應該說,這是一種“樸素”的人性論,也是我們都能感受到的真實的人性論。

這就是說,在孔子看來,人性未必本來就是善的,但人性必須是善的。或者說,不善便不是人性。

既然如此,發揚人性中的善,修身明己,也就成了中國文化中的要義。

先秦時期,古人就提出了“禮、義、廉、恥”的道德觀,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內容的榮辱觀念,這類修身明己的論述極多,如“人不可以無恥”、“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寧可毀人,不可毀譽”、“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至于孟子的“仁則榮,不仁則辱”、“別善惡,知榮辱”,管子的“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朱熹的“恥于不善至于善”,顧炎武的“四者中,恥最為重要”,龔自珍的“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國之大恥”,康有為的“一恥無志,二恥荀俗,三恥鄙吝,四恥懦弱”等等,更是為人們所熟知,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修身的重視。

不僅如此,孔子還由修身推導出一個偉大的原則——一個世人皆可奉行的偉大原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

“恕”字一般解釋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之類的意思。后來,“恕”字的前面往往又加上“忠”, “忠”的一般解釋為“忠于自己的內心”,即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二字合起來,就是所謂的“忠恕之道”。

試想,如果一個人在處理每件事的時候,都首先要真誠地體察自己的內心,考慮一下這樣做對不對,合適不合適,再想想如果別人對自己這樣做,自己愿不愿接受,然后再決定怎樣做,這個人還能有多大的錯誤呢?

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處理各種關系的基點。

當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說己所欲,就可施于人,這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定性的邏輯可以自然地推出,也就是說,在“換位思考”以后,如果覺得別人不想要,盡管你自己想要,也不能“施于人”。那么,什么情況下可以“施于人”呢?這就是“己所欲,人亦欲”。

在“兩相情愿”的情況下可以“施于人”了,但“施”的方式仍然要嚴格把握,那就是不能是軍事(強力)的方式,也不能是政治的方式,甚至連經濟的方式也不行,只能是道德的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為人性相近,情同此理。在“己所欲”、“己所不欲”和“眾所欲”三個概念中,其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是呈反向狀態的,“己所欲”的外延最大,“眾所欲”的外延最小,只有外延最小的“眾所欲”,才是大家“互施”的范圍,也應該是我們所追求的普遍倫理的范圍。但是,這里所講的“眾所欲”,不是政治和經濟上的共同利益,不是世俗中所謂的“雙贏”,而是一種倫理建構原則,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倫理信仰。只有建立了這種倫理信仰,人類才會具有真正的普遍倫理,各個國家和民族才能真正在“和而不同”中發展。

這是一個具有“普世倫理”意義的偉大的原則!人際之間、家庭之間、民族之間、國際之間,都要發生關系,都可以用這一原則來處理。

必須看到的,修身絕不是說將自己修成一個冬烘先生,相反,古代的修身很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這樣我們才提出了“修身明己,多謀善斷”的思想。意思是說,“修身明己”本身就意味著“多謀善斷”,如果不能多謀善斷,修身明己又表現在何處呢?所謂多謀善斷,包含兩個意思,即多謀和善斷。多謀是說能夠明于世事,善于謀劃,而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因為謀劃不等于行動,即策劃不等于執行力,不等于什么都想明白了卻就是不去做;善斷則是講善于決斷,善于行動。二者的完整結合才能成就事業,而多謀善斷的人格基礎則是修身明己,即有多高的境界做多大的事情!如果是一個壞人而多謀善斷,那就是“知識越多越反動了”。

中國古代成大事者,無不如此!中國的智慧,也無不教人將修身明己與多謀善斷結合在一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高雄市| 蓝田县| 综艺| 新田县| 鄂尔多斯市| 宝应县| 谢通门县| 张家港市| 修武县| 大同县| 安福县| 剑川县| 吉隆县| 台安县| 龙游县| 吉林市| 商都县| 大城县| 南昌县| 金溪县| 栖霞市| 扬中市| 漾濞| 焉耆| 濉溪县| 合山市| 惠安县| 延津县| 泰宁县| 龙里县| 玉龙| 万安县| 马关县| 永丰县| 台北市| 洮南市| 铜梁县| 兴安盟| 寻乌县|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