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學點歷史智慧大全集
- 宋偉
- 1866字
- 2019-01-03 12:19:59
帝王也須從小事做起
識大體,棄細務,選賢任能,使各負其責,是治國之道,這個道理我們都是懂得的,但如果不加以監督,或是不善領導,本來好好的人才也會變壞的,這樣的例子在歷史和現實中是不勝枚舉。因此,選賢任能與事必躬親就成了領導者要解決好的一對矛盾。
唐憲宗時期的宰相杜黃裳就曾專門論述過這個問題,他說:“帝王對上承受著天地與國家賦予的使命,對下負有安撫百姓與周邊民族和邦國的重任,必然朝夕憂勞,固然不能夠自圖清閑和安逸。然而,君主與臣下是各有職分的,國家的法度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如果能夠慎重地選拔天下的賢才,并且將重任托付給他們,制定法則,當他們立功的時候便予以獎賞,當他們犯罪的時候便處以刑罰,賞罰分明,不失信用,選拔與任用都出以公心。這樣的話,哪還會有什么人不肯竭盡全力為朝廷辦事呢?朝廷還會有什么尋求的目標不能實現呢?……賢明之君在尋求人才的時候是辛勞的,而在任用人才以后卻可一勞永逸,這便是虞舜能夠清靜無為而使政治修明的原因啊!至于訴訟與交易等煩瑣細小的事情,應由職能部門去辦理,而不是君主所應該躬親過問的,如果事必躬親,那就會管不勝管。……過去,秦始皇用衡器稱取所閱疏表奏章,每天一定要閱讀一定數量的奏章,不可謂不勤勉了;魏明帝親自到尚書臺檢驗發行文書,隋文帝在議事的時候,侍衛們只好互傳食物充饑,這些人不僅對當世全無補益,卻反遭后人譏笑,費力不討好。他們的雙耳與雙眼、身體與心志并非不勤勞而辛苦,但是他們致力的事情,并不合乎情理啊!”
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看待,上述的做法首先是建立在有一個頭腦明白的皇帝的基礎上的,如果皇帝糊涂,不僅上述的理論無法實施,那實在是亡國之道。中國歷史上就有許多皇帝因為貪圖享樂、疏于政事而導致了政治腐敗乃至亡國。因此,只有將勤勉地處理政事和上述的做法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宋太宗是不是符合上述的要求,姑且不論,但他確實是一個事必躬親、兢兢業業的皇帝。說他日理萬機,恐怕也不太過分。
按照當時的規定,皇帝要和每個在朝的官員談話,聽取他的報告或建議,這實際上是很繁重的事。這天,輪到一批官員上殿引對(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不少犯過錯誤降職安排到閑散職位上的官員,面對皇帝痛哭流涕,訴說由于俸祿被削減而導致的生活艱難,宋太宗耐心地聽他們訴說。輪到由開封判官貶為衛尉少卿的呂端時,卻不一樣,只聽他說:“我罪過很大,但皇帝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派我為潁州副史,我就滿足了。”宋太宗很高興,他知道呂端是個十分有見解有才能的人,在大事上從來是不糊涂的,說:“我是了解你的。”不久,呂端官復原職。一個月后,又被提升為副宰相。
對于朝廷的財政問題,宋太宗歷來都是十分關心的。一天,他專門把負責財政的李薄等人都召至崇政殿,要求每個人暢所欲言,對財政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李薄等27個人受寵若驚,請求給些筆、紙,當面就寫成報告,提出了71條建議。宋太宗看了,覺得他們提出的有些建議很好,也說明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是盡職盡責的。他從中選出44條切實可行的建議,批轉給了有關部門采用,另19條批轉主管財政的官員籌辦,對有些有價值的還要進一步研究討論,并派知雜御史出席監督。對于李薄等人,不但賜給錢財,還都升為朝廷命官。
宋太宗對官吏的長處和短處都十分清楚,有一天,他對宰相們說:“那些管理財政的官員所提的建議頗有用處。我曾對陳恕等人說過,若論文學和史學,這些人比你們差遠了,而如果論錢糧之事,他們從小就接觸,十分熟悉。你不應該看不起人家,應當虛心請教,一定會有幫助的。可是陳恕不肯放下架子,后來就是本職工作沒有做好。”宋太宗這時召見陳恕,指責了他一番,陳恕這才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批評,叩頭承認錯誤。
有時,對于一些很小的事,宋太宗也要過問。按照當時的規定,監軍不準攜帶家屬上任。但王賓任監軍后,他的妻子極好吃醋,為人也極兇悍,自己擅自尾隨而來。王賓趕不走她,拿她沒有辦法,無可奈何之下,只好上書報告此事。宋太宗知道后,居然親自叫來了王賓的妻子,訓斥了她一番,讓兩個衛士打了她一頓,并處以杖刑一百,配給一個當兵的作妻子。當天晚上,她就死了。
陳州百姓張矩,殺害同鄉王裕家兩條人命,知州田錫徇私枉法,沒有處理,致使王裕家里的人跑到京城申訴。宋太宗派兩位朝廷官員審問,結果事后都說:“張矩并沒有殺人。”后來,王裕的兒子應募當兵,尋機見到宋太宗說:“我并不想當兵,只是為了借機申訴我家的冤枉!”宋太宗大怒,下令御史臺重審此案,終于將張矩法辦。那兩位朝廷官員和陳州知州田錫、通判郭渭,一律貶官!
宋太宗如此日理萬機,國家哪有得不到治理的呢?
——見洪邁《容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