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全知道
- 柴少飛
- 1572字
- 2019-01-03 12:16:08
隋唐盛世的奠基人——隋文帝楊堅
名人簡介
名人檔案
■ 姓名 楊堅/即隋文帝
■ 生卒年541~604年
■ 祖籍 弘農華陰(今屬陜西)
■ 身份 政治家/隋朝的開創者
楊堅生于北周時期,他相貌奇特,性情矜持、深沉。他憑借深厚的家族根基和關隴集團中穩固的政治聯姻,成為北周上層統治集團的一名重臣。周武帝即位后,他又進位大將軍,襲爵隨國公,后因屢立戰功,歷官定州、亳州總管。攻滅北齊后,進位柱國。大象元年(579年),周宣帝暴卒,楊堅以國丈之親,入朝攝政,掌握了北周軍政大權。581年2月,楊堅迫使周靜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史稱隋文帝。
隋文帝稱帝之后,從政治、經濟、軍事幾方面入手,進行了大力改革。
在政治上,隋文帝首先改革了政權機構。在中央,他設立內史、門下、尚書三省,作為最高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在地方,他實行州縣兩級體制,撤除冗贅州縣,節省了政府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他還規定六品以下官員也由吏部選授,地方官吏不得自辟僚佐,從而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極大加強。其次,隋文帝大力整頓吏治。由吏部每年定期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績;州縣佐官三年一換,不得再任;地方官全部選用外地人,嚴防各地豪強勢力為惡。
在廢止九品中正制以后,他多次下詔選求賢良,選拔門第寒微卻有才能的士人充任高官。隋文帝還完善了法制,頒行并修訂了《開皇律》。
在經濟上,隋文帝頒布了均田和租調的新令,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使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生產。為解決漢末以來豪強庇民戶為私屬、侵奪朝廷戶口的積弊,隋文帝實行“大索貌閱”和“輸籍之法”,從而檢括出大量隱漏戶口,擴大了政府的收入來源。隋文帝還十分重視水利的興修和倉廩的建置,以發展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并備災年賑濟之用,成為保障社會生產的有力措施。
對于強悍的突厥騎兵的侵擾,隋文帝采取積極的防御策略,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穩定了北方邊庭。
開皇前期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隋朝逐漸強大起來。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攻滅陳朝,結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創立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名言佳句
國家事大,不限常禮。
開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著手改革府兵制度,把府兵制與均田制緊密結合起來,使得“兵農合一”,有效地防止了府兵將領擁兵跋扈,從而適應了民族融合、國家統一和社會生產發展的要求。
《開皇律》
隋文帝即位以后,命人修訂刑律,編成《開皇律》。《開皇律》分為《名例》、《衛禁》、《職制》、《戶婚》、《賊盜》、《斗訟》、《捕亡》、《斷獄》等12篇,一共500條。這部法律的刑名分為死(絞、斬)、流(1000里、1500里、2000里)、徒(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杖(60、70、80、90、100)、笞(10、20、30、40、50)五等,重罪有“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開皇律》廢除了前代實行的許多酷刑,如梟首、宮刑、孥戮、車裂等,減掉了81條死罪和154條流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開皇律》意在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同時它也體現了一種文明和進步的精神。
隋文帝統治后期,社會繁榮,國力富足,武功強盛,達到了中古時代罕見的鼎盛時期,被稱為“開皇之治”。作為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以其輝煌的文治武功而為后世所稱道。
名人逸事
隋文帝晚年時和皇后獨孤氏把周圍的人,包括他的兒子,或殺或貶,或做出其他安排,最后只剩下他們寵愛的楊廣,即后來的隋煬帝。
仁壽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病情加重,大臣楊素、柳述入侍,太子楊廣入居大寶殿。楊廣與楊素密謀奪位,私下交法,其密札被宮人鬼使神差地誤送到文帝面前。文帝此時才如夢方醒,擊床大呼:“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氏誤我!”即刻召楊勇進見。楊廣與楊素搶先下手,調東宮衛士代替御林宿衛,并控制宮門,命心腹大臣張衡入寢殿侍疾,并把后宮宮人全部趕到別室。頃刻之間,文帝駕崩,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文帝被殺的真相遂成為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