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盛世主——漢武帝劉徹
名人簡介
漢武帝劉徹16歲登基,71歲去世,在位54年,他的雄才大略造就了西漢盛世。
公元前156年7月7日,劉徹出生。4歲時被封為膠東王,7歲時,景帝改立劉徹為太子。在德高望重、多才多藝的衛綰的精心培養下,劉徹能文能武、有膽有識、思想活躍、心境開闊,具備了成為一代盛世君主的各項條件。
公元前141年,景帝駕崩,劉徹登基,是為漢武帝。武帝登基之時年僅16歲,國家政事決于太后。公元前135年,竇太后死,漢武帝親政。他以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論、“大一統”的思想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依據,變通政治,進行改革。
漢武帝首先進行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了一套文官選拔制度,其中包括察舉、征召、太學養士等。采取這一系列措施后,漢初的軍功貴族政府轉變成文官政府,這是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大進步。武帝不拘一格,招賢任能,使得這一時期人才輩出,比如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大史學家司馬遷,大經學家董仲舒,大政治家公孫弘,大軍事家衛青、霍去病,大探險家張騫,大農學家趙過和大理財家桑弘羊,正是這些人的文才武略,幫助武帝開創了輝煌的西漢盛世。
名人檔案
■ 姓名 劉徹
■ 生卒年 前156~前87年
■ 祖籍 長安(今西安)
■ 身份 西漢盛世皇帝
為了進一步集中權力,確立自己的絕對威嚴,武帝先削弱相權,后又打擊藩國。他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縮小諸侯的封地,削弱他們的政治軍事實力。武帝還頒布了“左官之律”、“附益之法”以及“阿黨法”,限制諸侯網絡人才,結黨謀逆。
武帝還采取了改革監察制度、制定法律、任用酷吏嚴懲違法官員、加強軍備等措施,以維護改革成果,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增強中央政府對外作戰和對內鎮壓的力量。
在經濟改革方面,漢武帝以重農抑商為原則,推行“算緡法”、“告緡法”、“均輸法”,統一貨幣,統一物價,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歸由國家壟斷經營。在農業方面,推廣代田法和耬車,大修水利,治理黃河等。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增加了政府收入,為漢帝國的強大奠定了經濟基礎。
為了消除邊患,開疆擴土,武帝15次對匈奴用兵,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兩次派李廣利遠征大宛,平定閩越和南越叛亂,開發西南夷,設立郡縣,發兵東北征服高句麗等部,使大漢雄風,揚威萬里。
武帝晚年時極其迷信神鬼。有一次,武帝夢見數千個木人來打他,醒來后就病倒了。武帝立即懷疑有人以巫蠱詛咒他,就派江充去調查,江充無中生有,先后害死了包括武帝兩個女兒和丞相公孫賀父子在內的數萬人。后又誣陷太子,太子無奈假傳圣旨捕殺江充,兵發長安,結果太子兵敗自殺,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而死。貳師將軍李廣利也被指控以巫蠱詛咒皇帝,迫使李廣利投降了匈奴,致使7萬漢軍全軍覆沒。這次失敗使武帝受到極大震動,他醒悟過來,誅滅了江充全家,為太子昭雪,建思子宮與歸來望思之臺,紀念太子。
“巫蠱之禍”促使武帝開始檢討自己的過失。公元前89年,武帝東巡途中祭祀泰山明堂時,對天地神靈和文武百官深切懺悔,同年6月,武帝下輪臺罪己之詔,說:“增加賦稅以為軍費,駐軍輪臺都是‘擾勞天下’的行為,朕不忍為之,現在當務之急是禁除苛政,減少賦稅,與民休息。”

漢武帝劉徹像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不僅鞏固了中國封建社會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確立了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促進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加強了中西方的交流,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而且還擴大了中國的版圖,奠定了中國地大物博的基礎以及今日中國之版圖。漢武帝締造了漢帝國的鼎盛之世,在歷史上,西漢和唐朝并稱“漢唐盛世”,均為世界強國。
名人逸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劉徹便在他母親的原籍漢代的槐里縣茂鄉,為自己興建陵園,并改茂鄉為茂陵邑。筑陵工程長達53年,始建時栽種的幼樹,到武帝壽終正寢下葬時,已經長得合抱參天了。修建時從全國各地征調一流的建筑工匠、藝術大師約3000多人,動用全國賦稅總額的1/3。工程規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陵墓全部夯筑,形似覆斗,莊嚴穩重,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現存高度46.5米。其實,西漢王朝的皇帝陵寢制度對陵墓的形狀、規格均有統一而嚴格的規定。其他皇帝陵墓都遵循制度,覆斗形墓冢都在30米左右,唯獨茂陵超出這一高度,這正是漢武帝好大喜功性格的自然表現。仰望茂陵,高峻巍峨,這覆斗形墓陵如同削平頂端的金字塔,因此有人稱之為“中國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