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改革者的鮮血

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產生尖銳沖突的時候,統治者們通常采取兩種應對措施:第一種是對被統治者進行殘酷的鎮壓,變本加厲地擴大其既得利益。這種對策所引起的后果常常導致階級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最后以戰爭結束。第二種即是部分地滿足被統治者的要求,縮小既得利益的范圍,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針對被統治者的要求對現有制度進行改革。

雖然統治者進行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繼續維持自己的統治,但是客觀上,改革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推動歷史進步的。但歷史往往在某些時候表現出反動的一面。歷史上許多改革往往因為諸多阻礙而流產,或者那些改革者因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而被毀滅。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不少類似的例子。早在戰國時期,盡管商鞅變法使秦國最后強大起來,但商鞅卻因為變法而被貴族誣害,死后還被車裂。楚國吳起變法失敗,變法者也被貴族射殺。漢代王莽的復古改制,不但受到農民反對,許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宋代王安石變法幾經曲折,最后終被廢除。近代主持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的“戊戌六君子”因為改革而殞命,支持改革的光緒皇帝遭到軟禁。

世界史上也不乏類似的例子。在馬其頓王朝統治期間,為了防止革命,復興斯巴達,斯巴達國王阿基斯四世(公元前245~前241年在位)提出廢除債務,平分土地的方案,遭到了大奴隸主的激烈反對,阿基斯遇害而死。國王克利奧蒙尼三世(公元前237~前222年在位)利用對外戰爭取得勝利、軍隊在握的有利時機,暴力推行改革,重分土地,但是卻使得阿卡亞同盟中的大奴隸主驚慌失措,最后竟然聯合馬其頓扼殺了這次改革。

在第一次西西里奴隸起義期間,羅馬在格拉古兄弟的領導下,掀起了一場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旨在挽救奴隸主統治的社會改革運動。但是當格拉古兄弟從奴隸主階級長遠利益出發提出的土地改革方案公布之后,立即遭到元老貴族的極力反對,他們唆使保民官奧克塔維烏斯使用否決權阻止法案的通過,當法案通過后,元老院又拒絕提供必要的實施經費。為了實施土地法案,提比略·格拉古競選連任下一年保民官。元老貴族以連任保民官出乎常規為借口,乘機攻擊提比略心懷叵測,想要實施暴政。當公民大會選舉時,由于農民們忙于夏收而無暇進城,貴族反對派開始策劃陰謀,尋釁滋事。大祭司長納西卡糾集一群元老、被保護人和奴隸,沖進會場,在混戰中打死了提比略和改革的擁護者300余人,并且在當晚把死難者的尸體扔進河里。提比略死后,他的弟弟蓋約繼續了改革事業,但同樣遭到元老貴族的強烈反對。在一次公民大會上,為了爭論是否取消北非殖民地,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元老院鎮壓改革派,蓋約及其支持者進行抵抗,最后,蓋約被追逼而死,3000余名支持者慘遭殺害,他們的尸體也被投入河中。

德國農民戰爭失敗后,大批農民被俘并被處死。

閔采爾是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中極為重要的靈魂人物。他主張人人平等,取消壓迫和剝削。由于其激進的宗教思想中帶有明顯而強烈的政治色彩,1522年,他被禁止在布拉格居住。隨后,政府當局開始追捕他。1525年,逃亡中的閔采爾領導了作為德國農民戰爭中的頂點的薩克森圖林根的農民起義。到5月16日,農民軍戰敗,閔采爾被俘,之后壯烈犧牲。瑞士的宗教改革家烏爾利希·慈溫利明確否認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在慈溫利的影響下,瑞士的一些地區開始進行了宗教改革。慈溫利所在的蘇黎世州及另外幾個州都變成了新教州,新教和天主教不斷發生激烈的沖突,導致了1531年戰爭的爆發,慈溫利在戰爭中不幸陣亡。在英國宗教改革時期,托馬斯·克倫威爾被亨利八世在1540年6月以叛國罪處以死刑,除了克倫威爾以外,另外還有數千人因宗教問題被處以極刑。

19世紀前期,當西歐主要國家都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并且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時候俄國卻仍然是一個極為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國家。在這個全國90%的人口都是農奴的國家中,日益衰落的農奴制嚴重地阻礙著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克里米亞戰爭更加深了俄國的階級矛盾,農民起義風起云涌,這些因素都迫使俄國統治者不得不尋求一條“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成為挽救俄國沙皇專制制度的關鍵人物。他在俄國實行了徹底的改革,在俄國開始了一個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領域全面革新的新時期,取消農奴制度使他獲得了“解放者沙皇”的別名。但被解放的農民由于土地減少、支付贖金,以及由改革帶來的混亂破壞了以前的那種安定感,反抗斗爭更加激烈了;貴族們則不滿沙皇剝奪了他們手中的利益。作為改變俄國歷史進程的改革的執行者,亞歷山大遭遇到了許多對改革不滿者接連不斷的謀殺行動,不過都被亞歷山大利用自己的機警和幸運躲過。1881年3月13日,亞歷山大遭遇到他一生中的第20次謀殺,這次他終于沒有能夠再逃脫死亡的命運。一位貴族青年將炸彈扔到沙皇的腳下后,沙皇身受重傷,并在一小時后因為搶救無效而死亡。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像

亞歷山大二世在俄國進行的改革,正是為了更長久地維持自己的統治。

應該承認,統治者們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所做出的努力是推動了歷史的進步的。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的流血甚至犧牲是有意義的。相反,那些阻礙變革的勢力則應該受到歷史和人民的唾棄。

【延伸閱讀】

閔采爾

托馬斯·閔采爾(1490~1525年)是德國宗教改革的激進派領袖,也是德國農民戰爭領袖。閔采爾生于德國的一個工人家庭,受過良好教育,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他從小就對貴族統治階級有著深仇大恨,15歲時就組織過反對天主教會的秘密團體。他支持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但是他的主張更為激進。1521年發表《布拉格宣言》,主張用暴力實現社會變革,他的這種革命激進態度使他和路德分道揚鑣。他直接領導了薩克森圖林根的農民起義。1525年5月27日被諸侯部隊殺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体育| 山阳县| 横峰县| 鄢陵县| 樟树市| 星子县| 固阳县| 延边| 礼泉县| 宣城市| 宣城市| 兴隆县| 林西县| 陇西县| 兴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青铜峡市| 桃江县| 淮安市| 呼和浩特市| 黄大仙区| 合水县| 明光市| 都匀市| 鄯善县| 巨鹿县| 吉隆县| 台安县| 恭城| 枣庄市| 汝阳县| 中宁县| 泉州市| 堆龙德庆县| 开封县| 郯城县| 抚州市| 富锦市| 东至县|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