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幾歲,女人要懂得的100個哲理
- 博文
- 1125字
- 2019-01-03 11:59:31
008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就能時時觸摸幸福
一個寺院的方丈,曾立下一個奇怪的規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對方丈說兩個字。
第一年年底,方丈問新和尚心里最想說什么,新和尚說:“床硬。”
第二年年底,方丈又問新和尚心里最想說什么,新和尚說:“食劣。”
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沒等方丈提問,就說:“告辭。”方丈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
“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沒完沒了的抱怨。像新和尚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他們總是怨氣沖天,牢騷滿腹,總覺得別人欠他的,社會欠他的,從來感覺不到別人和社會為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這種人心里只會產生抱怨,不會有所成就。
一位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
因此,對生活常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
“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誰能想到這段豁達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
命運之神對霍金,在常人看來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說,腿不能站,身不能動。
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3根能活動的手指,一個能思考的大腦……這些都讓他感到滿足,并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實而快樂的。
與霍金相比,我們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手有手,要腳有腳,要金錢有金錢,可生活給了一點磨難,就開始怨天尤人了。這樣的人沒有感恩之心,快樂也就與他失之交臂。
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每一樣事物都會依賴其他一些事物而存在。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愛人的關愛、他人的服務……人自從有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如果一個人真正意識到這個道理,那么,他就會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衣食飽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
因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的,不是優裕和順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困境的打擊、挫折和對立面。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沒有經歷挫折便輕易成功,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曠達地去處理。當挫折、失敗來臨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委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人生頓悟
感恩之心是滋潤生命的營養素,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芳香和陽光。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他仍是個貧窮的人;懂得報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