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國際政治蹺蹺板,中國有態度(中國篇)(1)

從國際大背景看,擁有現代化作戰力量的大國、強國,都把先發制人作為它們的手段。而中國是世界上為數甚少的宣布不以先發制人作為軍事思想的國家。

現在中國的安全態勢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入侵中國、肢解中國的力量基本上不存在了。

太空每年經過中國上空的衛星,包括軍事偵察衛星、遙感衛星等達9000多次,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更加復雜艱巨的國家安全任務。

20世紀中期以前,中國一直聲稱擁有南海的主權,而且沒有引起過其他國家的爭議。

釣魚島只有3.6平方公里,日本如果占有了它,卻可以從中國劃走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1.國際政治蹺蹺板,我們有態度

國際政治就像一個蹺蹺板一樣。2005年的時候,美國在歐洲的蹺蹺板翹得是很高的,當然包括它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還有在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格魯吉亞一系列的顏色革命頻頻得手。尤其在所謂的烏克蘭橙色革命達到頂峰的時候,還包括什么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吉爾吉斯斯坦的什么革命,全部都成功了。對俄羅斯的擠壓,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態勢,那時候美俄關系跌到谷底。

當時俄羅斯的總統普京講過,說我們必須不得不關注這個狼先生——他把美國稱為狼先生,“我們必須得關注這個狼先生的動向,它對俄羅斯生存空間的擠壓必須得關注”。

那么隨后蹺蹺板塌了下來,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在阿富汗盡量低姿態,和俄羅斯簽署第三階段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條約,這一系列的動作,是為什么呢?把這個蹺蹺板低下來,是為了讓東方這個蹺蹺板翹起來,就是所謂的重返亞洲。

這是美國在做的一種所謂的全球平衡,從這個全球平衡里面能夠看出來,美國的力量是有限的。它現在已經不能夠東西方同時出手了,所以在東方著力的時候,它在西方,在歐洲只能和俄羅斯關系緩和,這點很明顯。

俄羅斯方面對美國的這些行動也感到很寬慰,包括俄羅斯的一些評論講,奧巴馬上臺之后采取了一系列迎合莫斯科的重大舉措,這些重大舉措是什么呢?包括從伊拉克的撤軍,包括北約與俄羅斯關系的回暖,包括戰略武器的削減。俄羅斯方面認為這是奧巴馬上臺之后的一系列迎合莫斯科的重大戰略舉措。

毫無疑問,美俄關系取得一些進展,但是這個進展是在之前關系惡化的情況之下的進展。說是進展,倒不如說是國際政治蹺蹺板始終在不斷變化。

美俄簽署第三階段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條約,北約和俄羅斯關系緩和,而且還假惺惺地提出了所謂俄羅斯加入北約的要求。我說的假惺惺,不是說俄羅斯,俄羅斯是真誠地要求加入北約,北約卻是假惺惺地歡迎俄羅斯加入的。

當時很多人擔心俄羅斯加入北約之后,北約東擴到中國的邊境。其實我本人對這個毫不擔心,我覺得俄羅斯最好加入北約,然后北約成為一個大雜燴,內耗就能把北約自己耗垮了。

就像我們經常講恐龍是怎么毀滅的?就因為身軀太大了,氣候變化,地球表面不能供應那么多的食物,最后它只有消亡。北約也是這樣,東擴很好,擴吧,把俄羅斯都擴進去,北約就變成了全世界唯一一頭恐龍。最后這頭恐龍由于自己的擴張,腦袋太小,身軀太大,需要的東西太多,最終的道路也就是滅絕。

從這些方面看,所謂“俄羅斯轉投北約,由對抗轉而合作”,像這種論調起碼要加個“表面上”——俄羅斯與北約表面上從對抗轉向合作。千萬不要把表面當實質,不要把一兩句好話、一兩個好聽的條約就當作兩大戰略集團的融合,沒有這樣的可能。

這事葉利欽設想過,結果栽了個大跟頭。葉利欽從1991年出任俄羅斯總統之后,就沿著這個道路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才發現我完全按照你西方的標準規范在做事情,你還與我為敵。最后西方也很失望,認為葉利欽用核武器恫嚇西方,葉利欽把俄羅斯所有的戰略武器調整,瞄準歐洲,瞄準美國。歐洲和美國對葉利欽這位它們所培植起來的民主先鋒也非常失望。

通過這些,所謂美國與俄羅斯的緩和,俄羅斯與北約的緩和,從歷史層面上看,我們寧愿加一個“表面上”。

大國之間、大的地緣政治集團之間的沖突,從根源上來看是難以避免的。當然,雙方斗的時間久了,斗累了,雙方都遍體鱗傷了,需要療傷了,當然是有緩和的。但緩和只不過是下一輪爭奪的開始而已。

從這個來看,包括美國所謂的要把戰略重點完全部署到東方,隨著將來的發展,隨著印度力量越來越強,印度對印度洋的干涉越來越多;隨著俄羅斯的恢復,變得越來越強;隨著南美巴西力量的增長,南美出現所謂的反美集團——巴西、危地馬拉、秘魯、玻利維亞,包括原來最親美的阿根廷和智利都出現這種傾向;隨著這些國際地緣政治的重大變化,讓美國撓頭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隨著這些形勢的變化,你會發現蹺蹺板還要倒下去,過一段時間大家發現美國突然間跟中國很熱絡,搞得很熱乎,然后對其他力量呈現一種極大的警惕。

這就是國際政治中的蹺蹺板。而在這種蹺蹺板之間,我們絕不能因為這種起伏而受影響——美國和我們熱乎了,我們覺得如何如何好;美國來圍堵了,我們就馬上覺得如臨大敵。

在此期間,淡定地看待國際形勢,堅持我們發展的戰略目標,堅持我們全面建設小康和2050年完成民族復興,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程度的水平的目標。在這樣大的戰略目標前提之下,維護我們的利益向目標前進,這是我們最根本的利益。

2.中國國防特色

中國主動適應世界軍事發展的新趨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是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方針。這里實際上蘊含著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的基本選擇,就是中國國家力量的發展,與我們經濟發展相適應。

我們的核政策是始終如一的,從來沒有發生過改變。

當然海外的媒體,包括海外一些軍事機構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隨著中國軍力的發展,我們的核政策可能會有所調整。

但事實上,在世界上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里面,中國是唯一宣布既不首先使用,也不對無核國家和無核地區使用的國家。從1964年核試驗成功的第一天宣布,中國的立場至今沒有發生改變,依然恪守以前的承諾。

如果世界上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持有我們這樣的立場,那么世界無疑會變得更加安全。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的國家利益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拓展和延伸,與此相適應的,中國國防也開始在更多空間范圍內維護國家利益。國外有些人擔心,中國的防御性國防政策,會不會因為國家利益拓展,從而發生改變。

積極防御政策,是我們的核心軍事思想。

我們的戰略方針是積極防御,這不光是我們反復重申的問題,而從中國軍隊結構來看,也是這樣。

我們至今沒有海外的基地,我們至今不在海外派一兵一卒——當然在聯合國框架之內的不算,包括索馬里維和,這種是得到聯合國授權的——這些東西都體現了中國的防御性政策。

當然體現更多的,是我們解決與周邊各國邊境領土糾紛問題的做法。

我們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包括海洋權益的劃分,我們并不力圖通過使用武力改變現狀,這點給世界的印象非常深。

而且在今天看來,比如世界大國美國,追求先發制人的策略已經持續很長時間。

那么在美國追求先發制人打擊的情況下,俄羅斯也在追求先發制人打擊。一方面率先宣布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另一方面,在連續遭到恐怖襲擊之后,俄羅斯宣布它的反恐戰略也是先發打擊。

像英國、法國,有的是不言自明,有的是吞吞吐吐,也都先后在講這個問題,要先發制人。

從這種環境來看,從這種國際大背景來看,擁有現代化,尤其信息化作戰力量的這些大國、強國,都把先發制人作為它們的手段。

而作為大國,中國可能是世界上為數甚少的宣布不以先發制人作為軍事思想的,這對世界來說,具有一種很大的示范效應。

不是說世界上的國家,隨著國力、軍力的增強,先發制人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我們到21世紀中葉,就是2050年,從經濟上來說,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程度,從軍力上來說,能實現國防現代化、軍隊現代化。

即使到了那一天,我們依然奉行防御戰略,從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未來來看,無論將來擁有多么強大的經濟力量或軍事力量,都不會把先發制人作為選擇。通俗點講,我們的防御性國防政策,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這種積極防御政策,按照毛澤東同志以前講的,積極防御的核心在“積極”兩個字。

一方面我們絕不奉行先發制人這種軍事方針或者這種打擊的戰略,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強調,我們積極防御絕對不是消極防御,絕對不是明明有很大的危險將要發生了,我們還在等待,一直等到危險降臨到我們頭上,一直到沖突開始、戰爭開始,我們才開始消極采取行動。我們的積極防御,在更大范圍內,維護中國發展變化中的國家利益。

有些國家喜歡在中國國防經費上大做文章,只要看到中國軍費有所增加,就散布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認為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包括國防經費是多是少,與這個國家是否構成威脅有關,事實上沒有必然的聯系。

2008年,我們第一次公布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費用的基本數據,國防費用的增長、發展、基本變化。

因為我們以前的國防開支很低,這幾年國防費用增加,帶有很大的補償性質,一方面是補償性投入,另一方面是改善部隊人員的待遇。

當然還有另外一點,我們必須改善自己的裝備,必須提升自己的裝備。

好像在今天來說,只能講改善生活,只能講改善待遇,不好講改善裝備。一講改善裝備就似乎有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出現,這在世界上是很不平衡的事情。

環顧世界,當各國軍隊都在全面更新裝備的時候,如果我們稍微更新一下裝備就成為威脅,我覺得這是很荒謬的。

中國軍隊更新自己的裝備是一種必然,即使我們完成部分裝備的更新,中國軍隊的裝備依然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落后美國起碼15年到20年。

今天我們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在軍隊裝備更新換代方面仍然有非常緊迫的任務,仍然有非常巨大的缺口,就算現在中國軍費增加,我們依然不足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裝備的更新。

西方媒體評論,說中國裝備更新,中國國防費用增加,對世界形成威脅,我覺得他們的報道連他們自己都不一定相信。

因為他們的軍事專家已經給出評論,中國與西方有巨大的差距。

雖然我們國防費用的絕對值已經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來算,實際上我們落在很靠后的位置。

而且我們面臨著這么多復雜的周邊問題,如果比較起來的話,美國周邊安全非常簡單。它的鄰國只有兩個,一個加拿大、一個墨西哥,兩個國家國力都很弱,對它構不成威脅,它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擁有得天獨厚的國家安全環境。

中國周邊情況很復雜,14個國家與中國相鄰,大多數與我們有領土爭端,6個國家與我們隔海相望,大多數與我們有海洋權益的爭端。

中國周邊這種復雜的環境,是世界各大國所不具有的。

美國在這么簡單的安全態勢下,國防開支依然是中國的八倍到九倍,我們在這么復雜的安全環境下,我們的開支也只是維持在國家安全最基本的水平上。

3.空軍建設向來直面挑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建軍,到今天已有相當長的歷史,過去不管紅軍長征、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這個軍隊是一支以陸軍為核心的武裝力量。我們經常講打出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這個勝利主要是靠陸軍。

當然基于這樣的限制,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并不具備掌握國家資源的條件。城市掌握不了,更不要說機場了,各種技術元素掌握不了。

抗戰期間,當時中國為了抗日,蘇聯空軍對中國國土防空做了很大的支援,美國空軍陳納德飛行隊,也對中國的空中力量做了不小的支援。但是我們自己的力量非常小,當時的民國政府空軍力量薄弱,當時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基本沒有自己的空軍,只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蔣介石“圍剿”鄂豫皖蘇區的時候繳獲過一架飛機——“列寧”號。

我們的整個空軍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建立的,東北解放軍空軍建立得比較早,空軍航校在那里建立。當時我們的軍隊到了東北之后,主要接手的是日本人的裝備,日本人修建的機場,還有日本人留下的一些飛機,以及我們俘獲的日本空勤人員和地勤人員。

這是我們最初在東北建立空軍的一種條件,主要利用當時的日本技術裝備。

我們看歷次戰役幾乎沒有空中力量,因為當時我們的軍隊全部是地面部隊,沒有空軍,當然也沒有海軍。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全是單一軍種,就是陸軍。而且陸軍中最大量的是步兵,陸軍中其他兵種像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這些力量都不是很強。

新中國成立以后就不一樣了,空軍建立并不是在一個和平時期按部就班、緩慢建立的,而是急速建立的。按照美國遠東空軍司令的說法,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空軍強國。

為什么說一夜之間呢?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初面臨朝鮮戰爭,當時戰火燃燒到我們的邊境線之后,鴨綠江大橋被炸、丹東被炸,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兵就成為一種必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张家界市| 揭阳市| 津市市| 娱乐| 兰西县| 桓台县| 中方县| 隆子县| 武功县| 察隅县| 龙陵县| 崇阳县| 定安县| 双流县| 昌宁县| 高平市| 周宁县| 太原市| 息烽县| 鄱阳县| 龙里县| 霸州市| 南澳县| 尚义县| 于田县| 广丰县| 乌苏市| 桐乡市| 饶平县| 聂荣县| 抚宁县| 天气| 邵阳县| 旬阳县| 驻马店市| 万安县| 青冈县| 介休市| 乐平市|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