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張燈的由來與發展

元宵節又稱燈火節,在南北朝時,燈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鬧花燈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氣洋洋的氣氛,被人們稱作良辰美景。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成群結隊徜徉燈市,來領略“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的節日氛圍。

(一)元宵節張燈的由來

元宵節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關于張燈的由來有這樣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消滅它們。

據說當時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掉。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于是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說這個消息后,有如頭上了一個響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了個法子。這位老人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于是心中大快。就這樣,人們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

從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燃放煙火,來表達對善良之人的感激之情。

此外,還有一些民俗專家認為,元宵張燈俗起于佛家與道家的斗法。說是東漢明帝的時候,攝摩騰和竺法蘭來中國傳教,遇到道家的責難。于是,攝摩騰和竺法蘭決定在宮廷與道士角試法力,一比高低。

攝摩騰和竺法蘭火燒經像,而經像絲毫無損,熠熠生輝。明帝見之,感佛法無量,于是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以表佛法大明。就此,佛家神燈火種在中國大地燃起,并逐漸燎原。

后來,佛教大興,佛僧積極勸導人們正月十五張燈,以為張燈之舉功德無量。如此一來,佛家燈火逐漸遍布于民間,遂成正月十五張燈之俗。

(二)元宵節張燈的發展

自從元宵節張燈之俗形成以后,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其中寫道:

南油俱滿,西漆爭燃。

蘇征安息,蠟出龍川。

斜暉交映,倒影澄鮮。

辭賦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節張燈的盛況。

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彩,日夜歌舞奏樂。表演者達三萬余眾,奏樂者達近兩萬人,戲臺有四公里長,游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數萬人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到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在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燈樓達二十多間,高約五十米,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元宵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

據《大唐新語》記載,每逢元宵節之夜,長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燈三天。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據《東京夢華錄》中記載:

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游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

這時的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長明不絕。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為使京城繁華熱鬧,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彩。彩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游樂,喧鬧達旦,這是當時我國最長的燈節。

到了清代,花燈種類繁多,有形色俱佳的各種燈,其中有古樸典雅的宮燈,五彩繽紛的龍燈,結構精巧、借風旋轉的走馬燈,綾綢扎制、栩栩如生的人物燈等。清代,雖然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是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燈會的日期縮短為五天。

宮燈,是我國馳名世界的特種手工花燈藝品。宮燈因多為皇宮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現存最早的宮燈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宮燈。

宮燈的制作十分復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鏤銅作骨架,然后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

宮燈的造型十分豐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圓珠、花籃、方勝、雙魚、葫蘆、盤長、艾葉、眼鏡、套環等許多品種,尤以六方宮燈為代表。

1915年,北京宮燈首次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榮獲金獎,受到國際好評。其后,宮燈逐漸向實用方向發展,出現各種吊燈、壁燈、臺燈和戳燈等。我國的宮燈制作以北京最為著名,宮燈是觀賞性花燈主要品種之一。

歷朝歷代的張燈、觀燈盛事,充分表達了人們祈求五谷豐登,祝福人間太平的美好愿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拜城县| 彝良县| 青铜峡市| 中牟县| 青川县| 罗田县| 仙桃市| 宜丰县| 东平县| 包头市| 桓仁| 唐山市| 深圳市| 虹口区| 张家川| 中山市| 六安市| 印江| 辰溪县| 科尔| 西和县| 新余市| 巴林左旗| 北流市| 枣强县| 沈阳市| 安宁市| 天祝| 调兵山市| 祁阳县| 民丰县| 安远县| 密云县| 巴塘县| 班玛县| 保康县| 峨眉山市| 广南县| 神农架林区|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