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單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

第一節 單層建筑物建筑面積的計算

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T 50353—2013)(以下簡稱13《規范》)

3.0.1 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應按自然層外墻結構外圍水平面積之和計算。結構層高在2.20m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2.20m以下的,應計算1/2面積。

3.0.3 對于形成建筑空間的坡屋頂,結構凈高在2.10m及以上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凈高在1.20m及以上至2.10m以下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結構凈高在1.20m以下的部位不應計算建筑面積。

二、《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T 50353—2005)(以下簡稱05《規范》)

3.0.1 單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應按其外墻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單層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高度不足2.20m者應計算1/2面積。

2.利用坡屋頂內空間時,凈高超過2.10m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凈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凈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應計算面積。

條文說明:本規范規定建筑面積的計算是以勒腳以上外墻結構外邊線計算,勒腳是墻根部很矮的一部分墻體加厚,不能代表整個外墻結構,因此要扣除勒腳墻體加厚的部分。

【名詞釋義】(1)勒腳 墻身接近地面的部分,其高度一般指室內地坪與室外地面之間的高差部分,也有將底層窗臺至室外地面的高度視為勒腳,如圖3-1所示。勒腳起著保護墻身和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觀的作用。

圖3-1 勒腳示意

由于它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和雨、雪的侵蝕而遭到破壞,以致影響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觀;此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毛細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潮氣也會造成對勒腳部位的侵蝕;不僅如此,地下潮氣還會沿墻身不斷上升,嚴重時可達到二層,致使室內抹灰粉化、脫落,抹灰表面生霉,影響人體健康。所以,在構造上必須采用相應的防護措施,如圖3-2所示。

圖3-2 墻身受潮示意

勒腳分以下兩種。

①石砌勒腳:對勒腳容易遭到破壞的部分采用堅固的材料進行砌筑,如石塊,或以石板作貼面進行保護,如圖3-3(a)、(b)所示。

圖3-3 勒腳

②抹灰勒腳:為防止室外雨水對勒腳部位的侵蝕,常對勒腳的外表面作水泥砂漿抹面或其他有效的抹面處理。這種做法造價經濟,施工簡單,應用也較廣。為防止抹灰起殼脫落,除嚴格施工、操作外,常用增加抹灰的“咬口”進行加強,如圖3-3(c)、(d)所示。

建筑物外墻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是指建筑物外墻勒腳以上結構的主體層(砌體或混凝土主體),不包括裝飾層。若為磚混結構廠房,磚砌體為包在柱外的維護結構;若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磚砌體為維護結構者,其結構外圍是指維護砌體的外皮,如圖3-4所示。

圖3-4 結構外圍

(2)坡屋頂空間 實施平房改坡后產生的坡屋頂空間,只作房屋維修之用,在改造時,坡頂上均有一定數量的百葉窗,以作通風之用,它可以滿足建筑構件的通風防腐要求。“平改坡”的主要材料經嚴格的挑選和科學的比較,具有重量小、色彩多、價格低、施工方便、防水性能好等特點。

(3)凈高 層高和凈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層高包括凈高和樓板厚度,凈高則是不包括樓板厚度的屋內凈空間高度。層高指上下兩層樓面或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隨著精裝修房的出現,層高已無太大實際意義,因為一些房屋經過吊頂、鋪裝地板等裝修,室內凈高有了很大變化。根據建設部2011年7月26日頒布的《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2011)規定:室內凈高是指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底面或吊頂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其中,臥室、起居室(廳)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40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10m且其面積不應大于室內使用面積的1/3。利用坡屋頂內空間作臥室、起居室(廳)時,其1/2面積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10m。廚房、衛生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0m。廚房、衛生間內排水橫管下表面與樓面、地面凈距不得低于1.90m,且不得影響門、窗扇開啟。

(4)建筑面積 以外墻體的正墻身外邊線(即建筑施工平面圖的外輪廓線)為準進行計算的,如圖3-5所示的LB

圖3-5 外圍尺寸

【例3-1】求圖3-6所示單層建筑物建筑面積(F)的工程量。

圖3-6 單層建筑物示意

【解】(1)按13《規范》解

若建筑物高度大于2.20m,則

F=(18+0.24)×(9+0.24)=168.54(m2

【注釋】13《規范》規定,建筑物高度在2.2m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18指長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9為寬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0.24=0.12×2,0.12為外墻軸線到外墻邊的厚度。

若建筑物高度小于2.20m,則

F=(18+0.24)×(9+0.24)/2=84.27(m2

【注釋】13《規范》規定,建筑物高度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18指長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9為寬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0.24=0.12×2,0.12為外墻軸線到外墻邊的厚度。

(2)05《規范》與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2】求圖3-7所示某單層倉庫的建筑面積。

圖3-7 某單層倉庫示意圖

【解】(1)按13《規范》解

若倉庫高度大于2.20m,則

F=(32+0.24)×(15+0.24)=491.34(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在2.2m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32指倉庫長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15為倉庫寬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0.24=0.12×2,0.12為外墻軸線到外墻邊的厚度。

若倉庫高度小于2.20m,則

F=(32+0.24)×(15+0.24)/2=245.67(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3】試計算某單層住宅(如圖3-8所示)的建筑面積。

圖3-8 某單層住宅

【解】(1)按13《規范》解

若房屋高度大于2.20m,則

F=(3.6×3+0.12×2)×(4.2+0.12×2)=49.02(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在2.2m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3.6×3指房屋長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4.2為房屋寬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0.12為外墻軸線到外墻邊的厚度。

若房屋高度小于2.20m,則

F=(3.6×3+0.12×2)×(4.2+0.12×2)/2=24.51(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4】試計算如圖3-9所示某小學教室(單層)的建筑面積。

圖3-9 某小學教室

【解】(1)按13《規范》解

若房屋高度大于2.20m,則

F=(32.4+0.12×2)×(7.5+0.12×2)=252.63(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在2.2m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32.4指教室長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7.5為教室寬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0.12為外墻軸線到外墻邊的厚度。

若房屋高度小于2.20m,則

F=(32.4+0.12×2)×(7.5+0.12×2)/2=126.32(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5】求如圖3-10所示的單層倉庫的建筑面積。

圖3-10 單層倉庫

【解】(1)按13《規范》解

若倉庫高度大于2.20m,則

F=(18.0+0.12×2)×(15.0+0.12×2)=277.98(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在2.2m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18.0指倉庫長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15.0為倉庫寬度范圍內外墻軸線之間的距離。0.12為外墻軸線到外墻邊的厚度。

若倉庫高度小于2.20m,則

F=(18.0+0.12×2)×(15.0+0.12×2)/2=139(m2

【注釋】13《規范》規定,單層建筑物高度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6】如圖3-11所示某單層建筑物示意圖,求其建筑面積。

圖3-11 某單層建筑物示意圖

【解】(1)按13《規范》解

因建筑物高度4.92m>2.2m,故應計算全面積。

F=(8.1+0.24)×(11.7+0.24)=99.58(m2

【注釋】8.1為外墻中心線的寬度,0.24為2個半墻的厚度;11.7為外墻中心線的長度,0.24為2個半墻的厚度。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7】如圖3-11所示中建筑物高度H=2.1m,試計算其建筑面積。

【解】(1)按13《規范》解

因建筑物高度H=2.1m<2.2m,應計算1/2面積。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8】如圖3-12所示為某單層建筑物示意圖,試計算其建筑面積。

圖3-12 某單層建筑物示意

【解】(1)按13《規范》解

因其高度H=3.30m>2.20m,故應按其外墻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全面積。

F=(3.6+0.12×2)×(3.3+0.12×2)

 =3.84×3.54

 =13.59(m2

【注釋】3.6為建筑物的軸線之間的長度,0.12為24墻的半墻厚,(3.6+0.12×2)為該建筑物的總長度,3.3為軸線之間的寬度,(3.3+0.12×2)為建筑物的總寬度,總長度與總寬度之積即為該單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9】試求如圖3-13所示單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

圖3-13 某單層建筑物示意

【解】(1)按13《規范》解

如圖3-13所示,此單層建筑物高度H=2.10m<2.20m,故應按外墻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面積的1/2計算其建筑面積。

【注釋】4.5為建筑物軸線之間的長度,3.0為軸線之間的寬度,0.12為24墻的半墻厚,(4.5+0.12×2)為建筑物的總長度,(3.0+0.12×2)為建筑物的總寬度。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10】試求如圖3-14所示坡屋面建筑物的建筑面積。

圖3-14 坡屋面建筑物

【解】(1)按13《規范》解

根據最新頒布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T 50353—2013),我們應按以下三種情況來計算利用坡屋頂建筑物建筑面積。

①凈高H<1.2m的部位,不應計算建筑面積。

②1.2m≤H≤2.1m的部位,計算1/2面積。

H>2.1m的部位計算全面積。

綜上所述,圖3-14所示的建筑物建筑面積為:

【注釋】0表示屋面標高低于1.2的不應計算建筑面積;1.8為屋面標高在1.2~2.1m之間的建筑的寬度,6.0為軸線之間建筑的長度,0.12為24墻的半墻厚,(6.0+0.24)為建筑物的總長,此部分的建筑面積按房屋建筑面積的一半計算;(1.5+0.12)為屋面標高大于2.1m部分的寬度,(6+0.24)為其長度,(1.5+0.12)×(6.0+0.12×2)為該部分的建筑面積;這三者之和即為該建筑物的建筑面積。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例3-11】如圖3-15所示的單層建筑物為坡屋頂,試計算其工程量。

圖3-15 某建筑物示意

【解】(1)按13《規范》解

利用坡屋頂內空間時凈高超過2.10m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凈高在1.20~2.10m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凈高不足1.2m的部位不應計算面積,由以上可知其建筑面積為:

【注釋】(4.2+0.12)×(4.5+7.2+0.24)此部分為凈高超過2m的建筑面積,計算全面積,(4.2+0.12)為建筑物外墻線寬,(4.5+7.2+0.24)為建筑物外墻線長。1/2×1.5×(4.5+7.2+0.24)此部分為凈高在1.2~2.1m的建筑面積,計算此部分的1/2面積,1.5為此部分外墻線寬,(4.5+7.2+0.24)為此部分外墻線長。

(2)05《規范》和13《規范》計算方法一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济南市| 商洛市| 曲周县| 龙川县| 民和| 岳池县| 中超| 济宁市| 略阳县| 新民市| 胶州市| 淮阳县| 大方县| 宁明县| 丹凤县| 洛南县| 湛江市| 镇康县| 西安市| 独山县| 全州县| 香格里拉县| 安塞县| 封开县| 延吉市| 东海县| 阿鲁科尔沁旗| 洞头县| 南漳县| 泰宁县| 伊宁市| 东源县| 棋牌| 台中县| 咸宁市| 蓝田县| 安吉县| 巨野县| 莫力|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