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進化之謎(4)
- 人類未解之謎
- 李思博編著
- 4302字
- 2016-06-02 14:55:06
2007年,美國某大學的一名教授和他的團隊歷經7年的研究,成功培育出一只含有15%人體細胞的綿羊。科研人員提取人的干細胞注入到胎羊的腹膜中,羊羔降世兩個月后,就會神奇地長出含有人體細胞的器官,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的研究。這是世界上第一例人獸混血兒,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只人羊混血兒和普通的綿羊沒有什么兩樣。可在它出生前,人們一直在猜測它會是什么樣的怪物呢?
這樣看來,人獸混血的實驗似乎并沒有那么可怕,它甚至還可以為人體器官移植提供供體。但是也有人指出,這種人獸混血并非萬能,它可能把對動物無害而對人體有害的病毒引入到人體,就像艾滋病一樣,引起巨大的“生物夢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有趣更匪夷所思的人獸混血在科學家的實驗室里產生。但是,不管這種實驗如何進行,從目前來看,人獸混血只是現代科學的一種“細胞嵌合體”技術,動物只是承擔了人造器官的載體,并不會擁有和人一樣發達的思維。
當然,人們一定要用人倫道德牢牢地守住人獸混血的最后一道防線,不要讓這項技術被無節制地惡意應用,否則,這個世界有可能會真的出現傳說中的妖獸。
人類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等生物
浩瀚宇宙,星球眾多,其中有一顆叫作地球的行星似乎很得宇宙的“青睞”,不但擁有海洋陸地,而且還衍生了成千上萬奇妙的物種。但是宇宙只對地球一個行星青睞有加嗎?億萬行星中是否還有別的行星被它幸運地“眷顧”?
探秘地外生命
許多人都相信,宇宙中存在其他的高等生物,它們甚至比人類擁有更高的智慧和文明。但是每個人心中的“地外生命”的形象似乎都不同。美國宇航局前不久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邀請了一些行星學家、生物學家和科普作家,請他們根據自身的學術研究描述地外生命的形象。結果,他們描述出來的東西五花八門,從柔軟無骨的黏性生物到沒有皮膚的大頭矮人、機械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科學家們的眼中,地外生命是存在的。
地外生命不可能“憑空而來”。生命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沒有合適的環境無法創造生命和進行復雜的演化。生命賴以生存的物質有水分和溫度,以及氫、氧、碳、氮等化學元素。依據這樣的條件,許多星球被地外生命“淘汰出局”,例如太陽。太陽是個氣體恒星,它的溫度達到6000℃以上,任何生命只要一接觸它馬上就會化成一縷蒸氣。在這樣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只有它周圍的行星系統才有可能存在生命。
遞往太空的“名片”
既然地外生物“遮遮掩掩”,人類只好通過各種方式主動“尋親”。20世紀70年代,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兩艘飛船。飛船完成大量的科考任務后,按照預定的計劃進入了宇宙,希望借助“地球之音”和地外生物聯系。所謂的“地球之音”就是一架特制的電唱機和與之相配的金屬唱片,它可以連續播放兩個小時,通過100多幅圖像全方位地介紹地球,包括地球的全貌、人類的起源、大自然的聲音和20多首世界名曲,其中包括中國的古曲《高山流水》。科學家們希望能有高度發達的地外文明截獲我們的友好問候,然后和我們聯系。可是20多年過去了,“旅行者”依舊孤獨地在茫茫外空上獨自吟唱,沒有任何地外文明和它“合奏”。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把“先鋒號”宇宙飛船送上了太空,飛船里有兩塊相同的鍍金鋁片,上面刻錄著人類和外星人的“聯系方式”。鋁片的正面是一男一女的裸體站立像,背面用圖案展示著地球人具備的科學知識。只要“地外生物”發現了先鋒號的“名片”,就會和人類取得聯系。先鋒號宇宙飛船在太空中不會被損壞,可以飛行幾億年,直到地外生物和地球取得聯系為止。
人類苦苦追覓,卻難以發現地外生物的影蹤。有人堅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們也一直在和人類聯系,頻頻光顧地球的UFO就是最好的證據。地外生物的存在還沒有確切的證據,也許只有等到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真相才能夠大白于天下。
誰是地球未來的主宰
人類400萬年的演化歷史看似很漫長,但是對于地球來說,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科學家們可以把生命進化史的拼圖完整地湊出來探知過去,但是又有誰能夠未卜先知誰將是地球未來的主宰呢?
誰主持人類的葬禮
地球在40億年前不過是宇宙中不停旋轉的一個小行星,經過大約10億年的演變,才有了生命的痕跡。地球上最初出現的生命是細菌和水藻,又經過數十萬年的進化,終于有了原始的蟲類活躍在這個星球上。緊接著,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大約在3.5億年前,生命突然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過程。所有復雜的動植物似乎一下子“從天而降”,沒有任何進化發展的痕跡,就完全成熟了。
隨后,地球進入了恐龍統治的時期,它們有著高大的身軀和尖銳發光的牙齒,遍布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可是好景不長,大約在6500萬年前,恐龍幾乎在一夜間消亡得干干凈凈。是小彗星撞擊地球導致了它們的滅亡,還是外星人的襲擊使它們神秘消失?時至今日,恐龍的滅亡仍是個不解之謎。
也正是由于恐龍的黯然謝幕,才使得早期的哺乳動物有了可乘之機,迅速進化發展,填補了生態的空白,人類更是“異軍突起”,成為萬物之首。但是,人類真的能夠千秋萬世嗎?假如有一天人類突然和恐龍一樣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那么誰會來代替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答案實在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代替人類的居然是具有分節外殼的海洋節肢動物。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幾億年后,才出現了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就算在今天,節肢動物的數量比其他動物的總和還要多。它們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極強,能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它們既能在陸地上打持久戰,也能在海洋里橫行無忌。即使是天崩地裂,只要有適宜的水和溫度,它們就能生存下去。
不但如此,它們還能繼續進化,只要有適當的時機,它們很快就會進化成龐然大物,真正成為地球的主宰。也許億年以后,世界上已經沒有了人類,隨處可見身披盔殼,持著兩個巨大的鉗爪的奇異動物,那么地球將進入全新的“甲殼世紀”。
面對以上的預測,很快有人提出了異議,人類既然經過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自然難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能甘心把自己的家園拱手讓出?何況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上天入地,而且未來的發展更是難以預料,聰明的人類會坐以待斃任由自然“宰割”嗎?人類一定會利用科技的力量找到讓自己永存的方法,億年之后這個世界還應該屬于人類!那么億年后的人類又將是什么樣子的呢?
人類的高度文明把地球“折騰”得傷痕累累,遲早有一天會不堪重負。有了環境人類才能繼續生存下去,那么人類就必須要尋找更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他們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星空,總有一個星球會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生存,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太空移民”。
這種太空移民的前提是人類具有高度發達的科技,可以制作出諾亞方舟般的龐大太空城,從地球始發,終點是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在宇宙里,和地球一樣的星球成千上萬。在太陽系里,我們的鄰居火星,就有可能發展成恐龍大滅絕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地球的重力是火星的3倍,如果真的定居火星,那么人人都可以擁有驚世駭俗的“輕功”,可以毫不費力地飄浮在空中。人類的四肢將縮短,身體卻因為長期失重可以長高很多,不但如此,人類的毛發將完全退化,血管裸露在皮膚外,皮膚因為重力和氧化的作用變得薄而透明,淚腺也不存在,人類再不會有哭的表情。
深深的悲哀
科學家們預測,100萬年以后人類的不同人種將融合在一起。皮膚的顏色差異將消失,成為相似的咖啡色。人類的基因庫也不再千變萬化,而是慢慢統一起來。如果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將導致單一人種的產生。
人類的多樣文化也難以幸免“遭劫”,目前人類擁有幾千種語言,但是到了下一代只能剩下1/10。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人類空前地聯系緊密,盡管人類意識到保護遺失文化的重要性,但是文化融合的趨向已經不能逆轉。
人類進化成同種同族的好處是地球能出現從未有過的和諧,經濟政治有質的飛躍,出現祖先朝思暮想的“大同世界”,但是生物學家對此卻憂心忡忡,一個物種的不同種群必須隔離才能分化,如果人類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根本沒有機會進行分化,這就很容易出現單一的人種。
單一的人種面對自然災害的時候,更容易受到傳染病的危害。基因的可變性能保護人類在病毒來襲時不至于“全軍覆沒”。如果人類真的進化成單一人種,瞬間的輝煌之后就會面臨滅絕消亡的危險。如果真的是這樣,億年后的人類處境也岌岌可危了。
洪水、瘟疫、核戰爭、彗星撞擊地球,誰也無法預測未來將有什么災難降臨在人類身上。這些難以預料的災難隨時都有可能降臨,也隨時都有可能將人類的一切輝煌摧毀。也許一場巨大的災難以后,人類的幸存者會被分化成數個種族,有的甚至被迫回到海洋里,成為海底“怪獸”,就如同人們現在高度關注的海底“大西族”一樣。有的可能因為災難使身體和智力產生退化。這些不同的種族在各自不同的區域進化著,演變成不同的模樣。
如果有一天災難發生,人類真的有幸存下來的,他們會長期隔離,“老死不相往來”嗎?答案并不樂觀。因為人類天生具有排他性,在早期人類中存在著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他們的身體遠比現在的人類強壯,但是就因為沒有人類發達的大腦,所以最終被人類取代。人類將為了自己的“最高地位”自相殘殺,真有那么一天,幸存者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能活下來慶幸,就會被同類殺死,沒有死在天災,卻死在人禍。
基因怪獸
人類為了對抗疾病,開始使用各種藥物。藥物之間的相克特性,不但沒有讓人類更加強壯,反而讓人類的身體沒有以前健康。為了降低對藥物的依賴性,也為了一勞永逸,人們選擇了改變自身的基因。
通過基因強化,人類可以隨意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壯聰明、健康長壽。一旦嘗到甜頭,人類就會想方設法地把優質基因傳到下一代身上。通過一種干細胞技術,最終導致新的人種產生。基因改變并不像人類想象中的那么“溫順聽話”,其中充滿著風險和不可確定性,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后果,也許億年以后,人就會變成怪物,出現傳說中的“怪獸”。
有的科學家還提出,人類在億年后也許會和機械相結合,而純粹的自然人則可能被關在籠子里成為“人工飼養”的瀕危物種。這種說法聽起來有些像玄幻小說,但是人類已經在未來發展的十字路口徘徊。
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創造的人工智能正在以獨特的方式“進化”,甚至有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人類本身。從干細胞研究、人工心臟到智能芯片腦內的植入,人類一步步走向發達,對機械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科學家預測,在30年內就能研制出真正的智能機器人,這就意味著全新的機器人種族誕生。
機械人不同于人類,他們比人類擁有更高的智能和毀滅性,當它們被大批量復制生產,終究有一天會取代人類統治世界,甚至到那時,機械人會將人類的各種器官和生理機能安裝到自己的身上。是生存還是毀滅?是結束還是輝煌?誰也無法準確預言億年后的一切,只能請地球給人類做個見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