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保衛愛情,守得云開見月明(3)
- 婚姻在左,愛情在右:都市女人必看的情感私密書
- 侯文君編著
- 5576字
- 2016-05-26 16:44:31
然而,出乎預料也最令韓詩傷心的是,隨著她的離開,不僅丈夫沒有跟來安慰,反而很快就從身后傳來了刺耳的笑聲。這一刻,韓詩仿佛聽到自己的婚姻發出了破裂的聲音。
這一次爭吵在兩個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一根刺,之后的日子,爭吵便再也沒有離開過他們。
就在痛苦的生活快要將韓詩淹沒時,她得知丈夫正在進行心理咨詢,抱著一絲微弱的希望她也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咨詢中心。
幸福不是快餐,閃婚后他們補上戀愛一課
夫妻兩個人的咨詢繼續單獨進行著,我希望在咨詢中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各自選擇“閃婚”的心理動機。當然,針對梁然的咨詢相對復雜一些。他前面的兩段感情對他影響很大。而當我們在細致處理的過程中,梁然也漸漸將自己的內心歷程串聯了起來:
影響重大的事件仍然要追溯到煥煥的突然離世,這一方面讓梁然陷入了巨大的喪失感中,另一方面留下了一段未完結的愛。以至于回想起突然分手的小枚,梁然才真切體會到,自己當時給小枚帶來的感受——這個男人心中另有所愛,并且是一份無法抗衡、不可取代的愛。直至韓詩,梁然將感情和行為割裂開來,幻想通過婚姻的形式,得到自己渴望的幸福。
我們再一次分析了他最初對理想中的家和現實中的家的描述。關于理想中的家,仔細分析,基本上都是在滿足梁然的需要,他的疲憊需要休息,他的脆弱需要支持,而孩子真正可以證明他的幸福。再看看現實中的家,這一切都落空了。渴望與失望的落差,促使他起了離婚的念頭。
經過這樣的分析,梁然在一次咨詢結束后,本來已經握住了門把手,卻回過頭來對我說:“我覺得很對不起韓詩,我沒有認真待她,卻還總是埋怨她。”我點點頭,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看來,可以安排他們兩個人的家庭治療了。約好咨詢時間后,我一直在思考著,這對夫妻和我以前接觸過的有所不同,其實他們是把許多夫妻在婚前就會經歷的磨合調整都帶到了婚后。這就使得他們婚后生活的面貌和普通意義上的婚姻生活有很大差別。打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在婚后補上戀愛的一課一樣。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選擇了故事治療的方法。在故事治療的過程中,參與者也會隨著故事的進行而完成心理調整。
梁然和韓詩的故事是從睡美人醒來后開始的。
梁然:“王子看到公主醒來了,心里很高興,公主很美麗,醒來的時候也很溫柔,王子其實心跳得很快,他有點擔心公主看到他后的反應。”
韓詩:“嗯,公主睡了很久,她一直企盼著王子,真的看到王子了,公主——公主卻不知道該說什么,可不說話,她又擔心王子會誤會,會離去。”
梁然:“公主,你好!”這樣說的梁然,臉上帶著微笑,期待而又耐心地望著韓詩。
韓詩眼中蒙上了水霧,帶點女孩子樣的委屈,卻是用力地點著頭:“王子,我很好,你好嗎?”
梁然:“謝謝,我也很好。我們回家吧!”
聽到這里我笑了笑,打斷了一下,雖然兩個人的溝通進行得很好,但還不能這么快地結束,還有些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我們的故事會一直延續到王子和公主的婚后。”
韓詩:“公主和王子回到了家,公主發現王子很喜歡運動、唱歌、泡吧,很少待在家里,公主卻習慣安靜地看看書,很想能夠和王子一起欣賞好的電影,而不僅僅是武打片。”
聽到這兒,梁然立刻就回了一句:“武打片也是好的電影啊!”說完之后,自己也呆了一呆,連忙補充:“哦,王子其實不是很了解公主的愛好,比如公主喜歡什么樣的電影。王子也愿意和公主一起分享她的喜好。”
韓詩開心地笑了:“我很想看《櫻桃紅了》,那,王子,公主也想對你說,以前說你的愛好低俗什么的,對不起啦,請你原諒公主,好嗎?”
……
梁然:“王子和公主順利地度過了他們婚后的第一年,接下來王子還會繼續努力,爭取早日改掉吸煙的習慣,每天盡量早點回家陪陪公主。”
韓詩:“公主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很感謝王子,也會為將來的生活繼續努力的。我愛你!”
梁然:“我也愛你!”
◆專家的話◆
1.在這個一切都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連戀愛、婚姻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不知不覺間,閃婚成了年輕人的一種時尚,閃電般地相識,閃電般地擦出愛情火花,閃電般地結婚,甚至閃電般地離婚,幸福似乎成了一道快餐。到底是婚姻受到了挑戰,還是愛情受到了挑戰,人們迷惑了。但無論如何,婚姻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兩個人要相伴一生,怎么說也絕不是一件可以“閃”的事。婚姻不僅僅是感情,婚姻還意味著責任、日常生活以及家庭瑣事等。玫瑰紅的地毯和雪白的婚紗之后,柴米油鹽、老人孩子等都是生活的必然內容。光有感情都不夠,更何況光有激情?因此,在“閃情”面前,還請大家慎重閃婚,千萬不要“閃”了自己的終身幸福!
2.還需要說明的是婚姻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兩個人的真心與付出,一紙婚書并不能帶給我們渴望的幸福內容,一切都需要經營與彼此扶持。
3.另外,當下在獨生子女群體中確實存在很大一批像韓詩一樣的異性交往缺課群們。要知道,愛情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如何與異性交往,怎樣在異性面前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和其他技能一樣需要學習和磨煉,因此,請給予自己學習的時間,不要盲目地渴望會有什么奇跡或者捷徑,任何幸福都是需要我們充分努力的啊!
恐婚族,不要讓恐懼成為幸福的距離
急診診斷書
姓名:莊瑾29歲時尚雜志編輯
自述:不知道為什么提到結婚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也許對于現狀我已經非常滿足了,也許我根本不是個適合婚姻的女人,又或許我只是缺乏勇氣!總之,我只能坦率地告訴他:“結婚,對我來說是個難題。”
姓名:蔡哲32歲律師
診斷: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城市里開始流行一種心理疾患:恐婚。隨著恐婚族的壯大,越來越多的人在婚姻面前變得猶豫、退卻。相戀5年的他們,婚姻本該是水到渠成,然而,新一代獨生子女對婚姻的態度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當這一代年輕人追求獨立、成就和高度自我滿足的時候,不要讓過往生活的印痕,不要讓恐懼,成為幸福的距離。
29歲的莊瑾可以說是許多年輕女孩羨慕的對象,身為國內著名時尚雜志編輯,每一天都和最潮流、最美麗的事物打交道,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同時不菲的收入,也讓她在30歲之前就擁有了自己的車子、房子和大量的名牌藏品。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用她自己的話:“我要每一天都是完美的。”而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相戀5年、高大帥氣、事業有成的律師男友。這樣的人生是不是每個女性心目中的夢想呢?
不過,這不是童話,這是活生生的生活。有一天,莊瑾開始變得不快樂起來。當她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在她身上會發生這樣的事,她走進了心理咨詢中心。
結婚本應是幸福的開端,卻成了她的夢魘
莊瑾很小心地坐在沙發上,臉上帶著濃濃的疑惑,這可能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碰上難以解決的問題吧。顯然,她被困住了。
原來,就在不久前,莊瑾的男友在一次浪漫的晚餐后向她求婚了。“你知道那一瞬間真的很美,我覺得這樣我們的感情就已經圓滿了,就好像得到了認證那種感覺吧,這是優質產品之類的。”
當她這樣描述著的時候,我也確實在她臉上看到了幸福的光彩,那么問題又出在哪里呢?
“不過,你知道律師都是些認真的人。沒幾天他就拿來一張日期表,居然是在選婚禮的日子了!我……”微張著嘴的她仿佛又陷入了回憶,片刻才說道,“應該是挺震驚的,那一刻結婚這件事才真正進入我的意識。我不知道怎么描述我當時的感受,只能說很復雜。說不清楚,好像有很多種力量在沖撞、糾纏,可是分不清。”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事件所產生的情緒都是復雜交叉的,而咨詢中,理清這些情緒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咨詢師常常會采用一些輔助的技巧:
“好的,我能看到你此刻依然找得到當時的感受,現在,靜靜地體會一下這種感受。好,現在我們假設這種感受是可以自己說話的,你來感受一下,它會說些什么?”
使用這種方法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考慮,我注意到剛剛在談話中,莊瑾有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行為,她把一個男士的求婚行為和兩個人要共同走進婚姻的結果很輕易地割裂開了。她能夠欣然地接受男友的求婚,并且去享受這種幸福,然而卻完全不考慮求婚之后必然的婚姻,也可以說,她將面對婚姻的那部分意識嚴密地隔離了。
這種情況,要打破隔離,其實是不容易的,尤其面對一些文化層次比較高的來訪者,他們常常會有很多合理化的理由,如果咨詢師不小心陷入了這種純理論的爭論,既沒有意義,也會使咨詢陷入困境。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決定從情緒入手。情緒往往能夠更直接地表達人們的真實內心,并且可以輕易地繞過許多我們自設的心理防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我的要求,莊瑾靜靜地認真地體會了幾分鐘,我能觀察到在這段時間里,她的表情是比較豐富的,時而蹙眉,時而驚訝,時而又做出些逃避的小動作——側頭、垂眼等。
“我怎么覺得好像有幾個人在說話啊?”她帶著一種疑惑的表情問我。
“有可能啊,因為那種感受里可能會有好幾種情緒,所以你才會感到很難說清楚,現在我們用這種方法讓這些情緒都能夠做一下表達。”
“好,我聽到的有這樣的話:有一個聲音特別快地說‘這也太快了吧’,然后就有個聲音在問‘真的要結婚嗎?’隨后,我覺得會有個聲音說‘結婚啊,是一件好事’。”突然,一直很順暢表達著的莊瑾停頓了下來,向下撇了下嘴角,顯得有點委屈的樣子。
我知道真正的關鍵點在這兒,于是立刻追問:“你現在的感受也把它用一句話表達出來。”
遲疑了一下,似乎是下了決心,莊瑾說:“我其實聽到一個很大的聲音在喊‘不要!’可是我心里有個沖突,我雖然是答應了他的求婚,可說實話,我當時真的,真的,真的沒正式考慮結婚這件事。答應求婚和真的結婚,我沒辦法,真的,沒辦法統一起來。”
“嗯,一方面你意識到非要說答應求婚和真的結婚是兩碼事,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另一方面你又確實在內心中是把兩件事分隔開的,很難一下子就跳到結婚上。所以,剛才我感到你其實是有點委屈的。是這樣嗎?”
莊瑾花了近一分鐘的時間抬頭看著我,然后才說:“太對了……”隨即,巨大的委屈感仿佛終于沒有了阻擋般一下子沖了上來,她一邊哭一邊說:“這個真是沒法跟任何人說啊!說不清啊!謝謝你,你能理解我。”
我輕輕點點頭,和以往一樣陪著我的來訪者去經歷這一段情緒,在心里,我明白我和她的咨詢關系在這一刻得到了很好的建立。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才能夠繼續深入她的內心,才能夠去挑戰她的不合理信念,并使她接受。平靜了一會兒,莊瑾告訴我:“那天,我們大吵了一架。現在想,他其實挺受刺激的。我突然覺得有點對不起他了。”
我依然點點頭,在這個階段來訪者會非常輕易地傾吐很多以往難以宣泄的情緒,我只需要鼓勵和適當地分析就好了。“我也把剛才我們分析到的感受向他表達,當然,是用比較激烈的方法。他特別難以置信,甚至,我覺得他已經開始懷疑我是不是真的愛他了。可是,他就是沒辦法像您一樣能聽懂我的意思。我們吵得很激烈,卻沒有結果。連著幾天,我們一打電話,一見面就是吵。我簡直受不了了,那會兒,正好有一個時裝發布會,本來是不用我去的,我臨時決定飛去南方。那天晚上,他在電話里問我到底愛不愛他,我竟然突然變得說不出話來!我真的害怕了,我覺得我所有的生活突然就面目全非了,我也不了解自己了,特別害怕。然后,我就不顧一切地飛走了。”
“直到,我聽到一個消息:他去相親了。我覺得我要崩潰了!”
恐婚族,不要讓恐懼成為幸福的距離
“其實,我們這幾年一直都相處得很好,他是一個細心而且浪漫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彼此都很快樂,并且我們還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這不是幸福的生活嗎?為什么還要去改變呢?為什么還要去冒險呢?難道婚姻警示我們的還不夠多嗎?你知道前陣子人們都在看那個電視劇《雙面膠》,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婚姻讓你這么害怕嗎?”
莊瑾沉默了。
“不能說害怕,只是我會想得比較多,可能我已經習慣去認真地思考每一件事了吧,它需要的付出,它會帶來的改變和后果,諸如此類。不停地想,然后就好像越想越多,好像有很多線越纏越緊,最后就沒有頭緒了。”看得出,莊瑾和大多數人一樣,已經習慣了依賴理智的思考去判斷生活。然而,還是有些事情是和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情感有關的。
“我們在最初曾經關注過你的復雜感受,當時你體會到些不同,我們也討論過,那其實代表著你內心中一些不同的觀點,經過幾次咨詢我們也對它們有了一些梳理。今天我們來試著把它們呈現得更清楚一些。”
因為莊瑾曾經覺得那些聲音像是好多人在說話,因此,我們嘗試著把這些觀點歸類之后擬人化,這樣我們就找到了下面的這三個人:
小A,女,17歲,憧憬著婚姻,覺得那是幸福的極致,并且相信婚姻一定會帶來幸福。
小B,女,30歲,理智、冷靜、多疑,善于思考,能看清世事,認為人不應該有沖動的行為,在婚姻之外一樣可以幸福。而婚姻,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了。
小C,女,很難說年齡,好像一直存在著,尊重道德、規則。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三種聲音在莊瑾的心中同時發言,才會讓她陷入困境。而這三個人之間,是存在著聯系的。通常小A更富有激情,更易沖動,而小B顯得更理智成熟,這從她賦予她們的年齡上也能看出來。同時,在小A和小B之間,常常由小C以世俗道德為標準來充當調節者或判斷者的角色。
正如在面對婚姻這件事上,小A會覺得結婚也不錯,對婚姻有一種朦朧的渴望,而小B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婚姻的實質,以及婚姻會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和不可預測的未來。這樣,就產生了兩種完全矛盾的想法。而同時,小C又會在“答應求婚和真的結婚不一樣”這個判斷上,從道德層面出發進行指責,就使得莊瑾更加壓抑和矛盾。
那么,從整個關系來看,其實關鍵點在于小B,到底莊瑾在恐懼什么呢?
“我覺得結婚實在是一件很復雜的事,而且它會使一個人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莊瑾十分激動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
之后,我們整理了一下,簡單地歸納為下面幾點:
1.不能時刻保持完美。會被對方知道自己的缺點。會破壞掉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
2.會失去自由的獨立的自我空間,逐漸失去自我。變成符號一樣的“某妻子”、“某母親”。
3.會被家庭瑣事纏繞,使自己變得絮絮叨叨,變成一個不優雅的女人。
4.會面對復雜的家庭關系,不斷地做出讓步和妥協。
5.會變老,變得不再是眾人矚目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