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尋覓真心,想說愛你不容易(3)
- 婚姻在左,愛情在右:都市女人必看的情感私密書
- 侯文君編著
- 5389字
- 2016-05-26 16:44:31
軀體化經常在人們不愿意面對內心困惑或過度壓抑自我時,作為另一種語言做出表達,要知道身體比人心更直接真誠,而被壓抑被忽視的內容總是要通過各種途徑被表達出來的。與其付出身體健康的代價,何不面對內心解決問題呢?
張春生雖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可得病還是病好卻并不由意識控制,他要如何才能恢復健康呢?這里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導致他軀體化的心理行為模式,二是引發他軀體化的夫妻關系問題。導致他軀體化的心理行為模式是:他非常理智化,很少關心自己的內心感受或情緒感受,遇到事情更傾向于轉移注意力,或通過各種道理來說服自己,這就造成了他內在負性能量的長期積累。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先突破他長期理智化的壓抑習慣,于是,我不再和他進行意識層面的談話,反而采用了潛意識層面的象征語言來和他對話。
“就像講故事一樣,如果我們現在來到了一個幻想世界,你的耳朵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他有思想,有感受,也會說話,現在他病了,變得不像以前那樣可以聽得清楚了,我們能和他聊聊這件事嗎?”
由于前面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想象式溝通的小練習,當我切入到核心問題時,張春生已經能夠比較容易地進入狀態了。
“可以聊,不過耳朵說他累了,其實很想休息一下。”
“做什么讓他這么累呢?”
“工作太辛苦了。”
“哦,那他都做了哪些工作呢,以至于讓他這么累?”
“想聽的不想聽的都要聽啊。”
“想聽的聽了他有什么感受呢?”
“想聽的聽了就比較高興。”
“那聽了不想聽的呢?”
“很難受,但是又不得不聽,越聽越累。”
“聽起來,耳朵有點無奈。”
“非常無奈,毫無辦法,只要耳朵在那兒,就得不斷地聽,干脆累死算了。”
“我能理解為就是因為這樣耳朵才生病的,是嗎?”
“病了好,病了就可以休息了,終于可以休息了。”
“那么,生病對耳朵的影響是什么呢?比如說,好的是什么,不好的是什么?”
“沒想過,現在就覺得挺好的。”張春生微笑著說,似乎在享受難得的清靜和愉快,但我仍然堅持等待他更深入地去思考這件事,過了幾分鐘,他語氣緩慢地說:“嗯……不好的是想聽的也聽不到了。”
“聽不到想聽的,這樣耳朵會有什么感受?”
“遺憾……失落……有點孤獨。”
“是啊,看來生病既會帶來好的影響,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我重復了一次他剛剛得出的結論,也進一步促使他認識到目前這種因病獲益的模式是有局限性的。
“如果耳朵長期生病,會怎么樣?”我的問題讓張春生沉默良久,這種沉默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
“老這樣不是辦法,會失去很多珍貴的東西。”
“那該怎么辦?有沒有別的辦法,既能聽不到不想聽的問題,也可以不失去想聽的部分?”
又是一段沉默,有時候恰當的咨詢就是提出好的問題,推動來訪者去思考、改變以及成長。
“也許可以和嘴溝通一下。”瞧,很順利,張春生意識到了自己和妻子的關鍵問題在于關系。
引發他軀體化的夫妻關系問題其實是源于:他非常愛自己的妻子,所以幾乎可以說是帶著寵溺和縱容的心態面對妻子,而妻子胡芳芳則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者,正是這種組合造成了他們夫妻一方只說不聽,另一方只聽不說的困境。
接下來我們安排了夫妻治療。
由于他們在前期咨詢中已經解決了大部分個人內在的心理問題,這一階段我們就主要集中處理溝通模式問題,很多時候即使在前面的咨詢中來訪者已經了解了問題所在,也做出了相應改變,但凡是涉及行為的,都是需要通過大量練習最終形成習慣來解決,因此我請他們試試自由分享法。
這個方法的規則非常簡單,我請他們倆面對面坐著,一個人說另一個聽,然后互換,每次兩個人都要就一個主題展開,比如:都說說最近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都說說和對方長輩一件不高興的事兒,或是對對方不滿意的一個問題。要求是:說的人要嘗試盡量地多說,不僅說事情,也要說自己的情緒和內心感受;另一個人只能聽,不能說話,但要全神貫注地聽,讓說的人感受到你在全神貫注地聽他所說的內容,你也在感受著他的感受。時間設置上,從1分鐘開始,不斷延長,直到15分鐘。
有趣的是,這個練習無論是對能言善辯的胡芳芳也好,還是對悶葫蘆張春生也好,都有著一定的難度。胡芳芳從不把說話當個事,原來她認為就算把她扔小島上,她也能對著花草說個三天三夜,可當她對面坐著一個深愛她,同時專注于她,卻又不回應的人時,胡芳芳忐忑了,她居然結巴了。她發現,當有人認真地,滿懷關心和愛地聽著她說時,她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說了,她慢慢地開始考慮聽者的感受,開始學習修飾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方式,開始學著維護雙方的關系了。
“我從來沒感受過我說的話別人是那么認真地在聽,我的話很有可能會傷到別人,而我說的很多話都是廢話,關鍵是,人家也在聽,這太糟糕了。”
張春生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怎么說,他起初常常陷入沉默,語句都是非常理性的邏輯表達,很難熟練地針對內心感受和情緒進行表達,然而,胡芳芳的關注和陪伴,讓他意識到妻子不僅希望自己寵愛順從她,也是渴望了解自己,想聽聽自己說點什么的。
“我突然有一種我也很重要的感覺,我覺得長久關閉的鐵門終于被推開了,外面的陽光很溫暖,人也很可愛。”看看,連大男人張春生都會用這么優美的語言了,看來我們的咨詢成效顯著啊。
最后,我鼓勵他們在生活中也要努力做到良性溝通,彼此關懷,讓愛擁有流動的渠道。可喜的是,一年半后,胡芳芳給我發了一封郵件說老公張春生的聽力已經基本恢復了,她和公婆的關系,甚至她和同事的關系都有了很大改變,周圍的人都說她成熟了,溫柔了,不再是大喇叭一個了。
◆專家的話◆
1.嘮叨老婆制造心因性失聰。
我們生活中的失聰分為兩種,即:器質性失聰和心因性失聰。器質性失聰多為遺傳缺陷、藥物損壞或意外傷害造成的聽覺系統的傳音、感音系統異常。而心因性失聰多由發病前的劇烈情緒波動或精神刺激引起,失聰時間長短不同,有的可以自愈,有的則需要輔以心理治療才能夠痊愈。
正如文中的張春生,在醫院檢查不出任何的器質性病因,最終被歸為心因性暫時失聰。
要知道每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是互相聯系,彼此影響的。身體問題能夠帶來人心理的變化,如人們一生病就會變得抑郁,或容易生氣,敏感;反過來,心理問題同樣會在身體上表現,如長期焦慮的人很容易患上腸胃疾病,壓力大的人容易發生心臟病或高血壓。在本案例中,張春生正是因為太煩妻子的多語了,太渴望安靜生活了,同時,限于自身性格內向,缺乏情緒宣泄渠道,加上自身總是想“要是能不再聽到老婆的嘮叨該多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催眠,最終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他現實中的失聰。
2.大腦機制造成男女之間溝通特征不同。
大腦機制上的先天差別,造成了男性和女性在溝通方面具有各自明顯的特點:一、女性的顳平面大于男性造成女性更擅長言語,當女性語速和音貝超過一定數值,男性的大腦就無法進行正常的識別和反應了;二、女性的胼胝體大于男性造成了男性偏邏輯,女性偏直覺,這也可以說明兩方面基本先天就沒在一個溝通頻道上。
因此,婚后的調節很重要,比如:女性語速不要太快,音量不要太高,說話稍微注意組織性,邏輯性好的發言更容易讓男性聽懂,有時候男性不反應,不是不想理人,而是還沒搞明白呢;男性就不要總是邏輯性超強地來和女性理論,或分析女性的發言,很多時候沒有邏輯的話不合理卻合情,太太是在表達自己的感情,是不能被忽視和傷害的。
3.伴侶關系就像打乒乓球:你來我往、激情燃燒最重要。
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付出像胡芳芳和張春生這樣的慘重代價,然而,嘮叨、指責、冷漠、冷戰又每一天都在無數的家庭中上演。如果每個人都只懂得把手指指向對方,期望對方改變來適應自己,那才是真正舉起了終結關系的屠刀。
與其嘮叨對方,不如直接解決問題,要知道嘮叨就像看見房子著火了,不去救火反而在遠處分析這是誰的責任,應該由誰負責,然而,要知道燒起來的是夫妻兩人共有的房子,救火才是第一要務!
要知道,伴侶關系就像打乒乓球,需要你來我往的交流,同時也需要共同參與的激情。
4.婚姻中的復雜關系:爭勝不如求敗。
最后,說說胡芳芳做得最失敗的地方就是用自己的辯才破壞了自己與公婆等家人的關系。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融合,失去了伴侶家人的支持,這個婚姻就真的危險了!
因此,面對家人,就算你再聰明有理,也爭勝不如求敗,正如上善若水,以柔克剛,當一方謙和承擔,另外一方自然也會變得體貼,矛盾又怎么會產生呢?
我的丈夫是個活雷鋒
急診診斷書
妻子:董欣44歲行政
自述:我家老公是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活雷鋒”,我和兒子跟著他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一天也會把我們倆拆散了去救助別人?
丈夫:劉明祥47歲公務員
自述:從農村走向城市,我是不折不扣的鳳凰男,長期的努力就是盼著有一天衣錦還鄉,回報親人,然而我的報恩卻被妻子說成是自私,當家庭矛盾漸漸導致婚姻危機,我該如何平衡小家和大家呢?
診斷: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早已揭示出,每個人內心都有著豐富的內在需求,“被認可”、“被肯定”、“被需要”是很多人奮斗一生的目標,然而,成熟的人格標志在于能夠自如地協調回報和養育之間的關系,這正是文中丈夫最應該學會的一課。
家徒四壁,他堅持要做活雷鋒
本來預約的是夫妻兩個人來咨詢,走進門的卻只有妻子董欣一個人,我剛問了一句“你先生怎么沒來?”董欣居然嘴一撇就落起淚來:“他說要來,說好了的,臨出門又說有事,我不干,不讓他走,這好不容易到了地兒,他又坐車里就不下來,我說什么他都不聽,我讓他干嗎他都不干,老這樣,老這樣,您說我可怎么辦啊?”董欣人很瘦小,說話聲音軟軟的,加上淚眼婆娑,真是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
我連忙把董欣引進咨詢室,看來他們夫妻是經常因為想法不統一而出現矛盾,相對丈夫的強勢,妻子常會感到無奈和委屈,滿腹抱怨積到今天才會還沒進咨詢室就爆發了。
我引導著董欣的情緒,幫她先做了一定程度的宣泄,等她稍稍平靜下來,才接著對她說:“你不要著急,很多時候婚姻咨詢都是先從夫妻中的一方開始的……”
可沒等我說完,董欣就擺著手說:“不行,沒他怎么行啊,他不在我說什么啊!”說著董欣就開始掏手機給丈夫劉明祥打電話,“你進來吧,好不?你聽我一次,你怎么每次都不聽我的啊,聽我一次那么難啊,你就進來吧。”
只聽電話里傳出一個煩躁的男音:“我不進去。”
可董欣還是不依不饒:“為什么啊?你有什么理由不進來啊?說好了一起來的嘛……”
在董欣這樣一句趕一句的堅持下,十多分鐘后,丈夫終于也走進了咨詢室。劉明祥是典型的北方男人,高大粗獷,這時微低著頭,似乎不愿看到坐在屋里的我們,我隱約聽到他小聲嘀咕了一聲“丟人”。
我請他隨便坐,他立刻選了緊靠著門口的座位,看來這位先生的抵觸情緒還不是一般地大啊。不過能把這么強硬的丈夫磨來做咨詢,也不能忽視看似弱小的妻子的內心能量,這還真是一對有趣的夫妻,不知道他們究竟遇到了什么事。
看到丈夫總算如愿進來了,董欣這才開口說起他們來咨詢的原因:原來,劉明祥是從農村考學來到北京的,直到娶了北京妻子徹底在這座城市生根。不過,原本覺得丈夫勤勞可靠的董欣結婚后才發現,自己的丈夫居然是個“活雷鋒”。只要是丈夫老家的人,不管是遠親還是近鄰,只要能沾上點邊兒的,有任何問題找到他,他全都管。什么張家奶奶來京看病,住在他們家整整一個月;李家的侄子畢業了,他花上千塊托人送禮給找工作……凡是老家有人來北京或途經北京的,少不得都得上家里來要么住要么吃。“我們家就應該更名叫接待站。”董欣憤憤地說。“這是外人,家里人就更別提了,他是家里老三,按說輪也輪不到他養家吧,要養養父母,也輪不到養著兄長吧,現在,大哥家開的出租車是他給買的,二哥家蓋房子他一甩手又是五萬塊,連小侄子考上中學他都巴巴地匯三千塊獎勵。他整個就是一個活雷鋒啊!”
聽了妻子的話,劉明祥實在忍不住說道:“我讀書還不是靠全家人供我,我回報那是應該的。這叫飲水思源,懂嗎?”
“你回報,我沒攔著你飲水思源,可也不能餓死我們娘倆,讓你飲水思源吧!你看看,我這連瓶晚霜都舍不得買,兒子上英語班也沒錢,結婚十年住的還是四十平不到的小破房,你咳嗽了就吃一塊二一瓶的甘草片,我們憑什么過這種窮日子啊!都家徒四壁了,你還做什么活雷鋒!”
衣錦還鄉夢:他死要面子活受罪
聽了妻子的話,劉明祥并沒有針對哪件事情進行反駁,看來董欣說的是有可信度的,那么,作為丈夫的劉明祥為什么要不顧自己妻兒的生活,這么拼命地照顧家人呢?我猜想這很可能和劉明祥的成長經歷有關,于是第二次咨詢,我主要圍繞他的過去開始發問。
“我們家在農村,又有三個孩子,家里一直非常困難。后來因為我學習成績好,我大哥念完初中就沒再念,二哥也是選了本省的一個大專一邊打工一邊念書,只有我一個算是讀出來了。現在,我在北京,就是喝湯也比在老家的人強吧,知恩圖報,我難道不應該回報家人嗎?”
“你就是思想古板,在北京就沒窮人啦,你大哥家兩輛出租車,還有大嫂的理發店,哪個月沒有上萬的收入,人家三套房子一套比一套大;你二哥買賣做得也不小,一個月輪不到在家吃兩頓飯,小洋樓住著,人家比咱差?爸媽我不說,怎么給都行,可你兩個哥哥哪還需要咱們救濟?”
“你懂什么?”從咨詢開始就沒真急過的劉明祥,這會兒卻突然急了,“老大是長子,二哥從小就聰明,可他們現在再發家,也是靠我起來的!”
這句話一下點醒了我這個“夢中人”,原來心結在此啊,為了進一步確認我的想法,我請劉明祥一起來畫一張他的家庭圖譜,從爺爺奶奶開始,分別用過度親密、親密、關系良好、疏遠、敵對、斷絕往來等十種關系狀態來描述家族中每兩個人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