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關于武功的部分理解
- 無相心法
- 自戳雙眼
- 3253字
- 2016-06-17 11:51:28
至此也就是說,所謂的精神能量,其實類似于左腦存在的五感,聽覺、嗅覺、視覺、觸覺、味覺,就是來自于右腦的五感,能夠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距離遠近,精神能量強弱,還能觀測到肉眼不可見的人體無形能量場,并且能隱約感知各種場的波動。
所以依靠上單天,裘窮不僅可以對精神能量如臂使指,運轉如意,還能通過他波動理論,將精神能量細致的分離成極其微弱的小股能量,并且能控制數十甚至上百股微弱的精神能量。
裘窮想到這里,也是欣喜異常,因禍得福啊,若是精神能量可以極其微弱,那么就意味著,裘窮可以同時用數十股微弱的精神能量刺激許多穴道,使之瞬間產生極其微弱的屬性內力,然后再將之配對實驗。
也就是說,在裘窮以前研究出各中學到所產生的不同內力的基礎上,這時,他終于能夠開始研究內力間相互反應的產物了。
也許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研究出所謂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也就是返老還童了。
想到這里,裘窮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裘千尺對他說過,關于武功內力招式的說法。
裘窮現在經歷了瀕死體驗,也是心境大變,總算是拋開了前世的一切,認認真真的做這一世的裘窮了,不僅開始正視自己,也開始重視他人的意見了。
就比如裘千尺當年告訴裘窮,武學一道,不僅在于力量,速度,還有命中率,打不中敵人力量再強,速度再快有什么用?
然而裘窮當時根本沒有多想,甚至不屑一顧,他雖然表面很謙虛,然而內心深處卻是極其驕傲的,根本不認為一個古人,會有什么超凡的見解。他一個站在科學巨人肩膀上的天才,還需要別人教么?
所以不論是對黃藥師還是對洪七公,甚至是虛竹子,裘窮都少了一絲敬畏,與其說是請教,反而更像的是平等的交流,所以黃藥師等人才覺得裘窮雖然表面謙恭,但特立獨行,并不是一個尊師重道的人。
裘窮這時再次思考當時裘千尺的話,發現其中其實蘊藏著很多關于武學的真知灼見。
他對這番話的理解是,衡量一門武術是否強大,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這門武術的單位時間的輸出功率,即它在單位時間內做功的多少。
為了提高功率,人們在武學中嘗試了幾種不同的設計理念。
比如以快取勝的設計,希望通過增加每分鐘出招的次數,來增加總功率,這類設計的典型例子是無塵道長的‘追魂奪命劍’和趙半山的‘千手暗器’等等。
與之相對的另一種設計則以剛猛取勝,這種設計放棄對手速的追求,轉而強調每次出招的能量,典型例子是洪七公等人的‘降龍十八掌’。
大家知道,這門掌法并不以快見長,但是它的每次出招都伴隨著極大的能量輸出,總功率同樣頗為可觀。
以剛猛取勝的設計方式還有南帝段智興的‘一陽指’等著名武術,而歐陽鋒的「蛤蟆功」也是這個設計的產物,每次出招都需要醞釀很久,但一旦爆發,威力極大。
而大部分的武功,如「少林七十二絕技」等,則是在上述兩種設計方法之間找一個可接受的平衡點。
裘窮的武功‘電磁炮’則將這種武學設計推到了頂點,不動則已,一動必殺。
然而,除了功率以外,武學還必須考慮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命中率。
一般來說,命中率和不可預測率成正比關系,因此為了提高命中率,人們的設計方向更傾向于讓招式變得難以預測。
其中一個思路是組合多種模式,來產生足夠的變化,比如袁士霄的‘百花錯拳’、周伯通的‘左右互搏’、黃老邪的‘落英神劍掌’等等均屬此列。
而裘窮也是精通這兩種武學,左右互搏加落英神劍掌,不過,其實除了這兩種指標外,更應注意的是,招式的對于場的應用,也就是所謂的場論武學。
隨著武學研究的深入,經典武學的瓶頸越來越明顯,武學領域開始出現了基于‘場論’的設計。
與強調招式的經典武學相比,場論武學放棄了具體的招式,轉而強調對周圍空間力場的構建和控制。
這是武學歷史上一次深刻的變革,它拋棄了之前粗暴、直接的設計理論,轉而使用一種更加優雅的框架。
比如張三豐的‘太極劍’、‘太極拳’和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都是場論武學的重要例子。
張三豐在傳授‘太極劍’時曾反復告訴張無忌,不要去記具象的招式,而是要去嘗試控制周圍更加抽象的力場。
趙半山的太極云手在對敵時也是不斷嘗試在周身建立漩渦式的力場,誘導敵人的攻擊落空。
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更是將這種場論發展到了極致,直接通過招式控制周圍的磁場力場,看似招數笨拙,但卻總能一擊致命,這種‘無招勝有招’算的上是場論武學的精髓所在。
場論武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成功案例,比如喬峰基于引力場的‘擒龍功’,慕容復基于超對稱場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謝遜基于聲場的‘獅子吼’等,而黃藥師、洪七公和歐陽鋒在桃花島上用樂器和呼嘯進行的音場切磋,更是場論武學的巔峰了。
場論武學如此成功,以至于整個武林陷入了一種自傲的癲狂。
武林中人普遍認為武學已經結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進一步發展的時候,直到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橫空出世,給整個武林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設計觀念。
所以類似于鳩摩智這種沒有底限的武學達人,才會對這‘六脈神劍’念念不忘,耍出各種手段只為了得之一觀,從而提升自己的武學理念。
‘六脈神劍’在武學中引入了量子化假設。它利用兩個能級之間的能量差,告訴輻射出威力驚人的內力脈沖波。
正是這個大膽的設計開啟了量子武學的新時代。
然而,此類武學的設計原理和直覺相違背,不容易駕馭,段譽在初學‘六脈神劍’時就因為不夠熟練而無法控制脈沖。
目前基于這種設計的武功還是屈指可數,只有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和裘窮的‘電磁炮’而已。
所以人們才普遍認為,裘窮的‘電磁炮’其實是一種無形劍氣。
量子武學給武林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所以現在的主流觀點開始傾向于武學是沒有止境的。
盡管一切現有的武功都可以在這個體系之內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沒有人會知道新的武學什么時候會再次出現,也沒有人知道武學的終極理論究竟在什么地方。
然而裘窮現在卻是恍然大悟,若是等張無忌橫空出世,‘乾坤大挪移’出現,這種觀點就會得到進一步的證實了。
‘乾坤大挪移’是一門綜合了多種設計理念的武術。
在狹義范疇內,它表現出類似于太極里的‘借力打力’的特性,比如張無忌對阿二,還有慕容世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特性,比如張無忌對范遙。
但不要以為這其實也是一種場論武學,張無忌在六合塔下施展‘乾坤大挪移’,在沒有改變人們速度的情況下,直接改變了人們下墜的方向,這讓人有足夠的理由懷疑‘乾坤大挪移’其實是使空間本身發生了結構性改變。
如果讓一束‘電磁炮’通過‘乾坤大挪移’所在的空間,會發生什么?‘電磁炮’的脈沖路徑是否在這片空間里被扭曲?
若真是如此,那是否暗示著‘乾坤大挪移’并非經典場論下的武學體系,而是具備更高階的特征呢?
裘窮現在還不能肯定,因為他還不會‘乾坤大挪移’,但這必是一門終極的武學,不僅是在設計理念上非常先進的,同時也是獨具一格的。
因此,他認為金庸大大的武俠小說里最令他最難以理解的武術,很可能就是這個‘乾坤大挪移’了。
至于神照經的生死人肉白骨,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的返老還童,裘窮這時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猜想。
而俠客行中的‘白首太玄經’,裘窮對此只能表示呵呵。
裘窮清楚的記得《俠客行》中寫道,“單是木龍二島主的內力,便能銷毀石壁”,銷毀石壁啊,這是什么級別?
《神雕俠侶》里十余年來勤修九陰真經的郭靖,帶著楊過上全真時,也不過是“他此時功勁何等厲害,盛怒之下這么一擊,只拍得石碑不住搖晃”。
并且還有言明,憑“當世指力第一”的一燈大師“這般出神入化的指上功夫,就算是在木材上,也未必能刻出字來,何況是在石上?”所以才有了林朝英和王重陽的打賭作弊。
而木龍二島主隨隨便便的一掌便足以銷毀石壁,最少也是把一塊石壁剝下一層所刻字的深度來吧,這是何等的差距?
而和十年九陰郭靖差距如此巨大的木龍二島主聯手,又反被神功大成的石破天完全碾壓。
俠客行神功碾壓九陰真經幾條街?這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啊……
而且書中還寫道,石破天眼看情況危急,遠遠一聲大喝,同時飛身而來,結果聲未至,人已到,這TM根本超音速了啊,突破音障了啊,這還是人?還是修煉的武功?
裘窮對此也只能表示無法理解了,所以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研究出什么白首太玄經來,這太不現實了。
PS:上架之前,作為vip章節之前的最后一章,作者菌提前更新,算是給大家的福利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