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陳袆(1)
- 大唐玄奘(全2冊)
- 施明華 楊茂銀
- 3574字
- 2016-05-06 17:31:48
1、引子
荷塘邊水霧裊裊蒸騰,四野一片寧靜。太陽有氣無力地斜斜掛在天空。空氣里充滿芳香,仿佛是用荷葉釀出來的,淡淡的,沁人心脾。
“童兒!童兒!”一個聲音由遠及近,好像從很遙遠的地方漸漸飄來,那么親切而慈祥。
陳袆猛抬頭,看到一尊大佛在他的頭頂上空,目光充滿智慧,滿含悲憫。
“咦,您不是我家供在廳堂里的大佛嗎?”
“那是我的塑像。”大佛和藹地說。
“喔。”陳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你真的有大智慧嗎?”
“知道一些過去和未來。”
“家里的人都說我的阿娘死了,可我不信。可能,可能阿娘走遠門了,過一些日子還會回來。您知道我的阿娘到哪里去了嗎?”
“到她該去的地方了。”
“什么是該去的?什么是不該去的呢?”
大佛彈了一下手指,荷塘里剎那間盛開朵朵蓮花,鮮艷欲滴,在荷葉的襯托下分外嬌艷。“你能找到最美的那朵蓮花嗎?”
“這……”陳袆支支吾吾,“即使我能找到,可是這一片汪洋,我怎么進去呀?”
大佛又彈了一下指頭,水面上出現一葉小舟。“你到小舟上面,它會按照你的想法漂游。”
陳袆來到小舟上。小舟按照他的想法在水面上漂游。他一會兒覺得眼前的一朵蓮花最美,一會兒又覺得在前面不遠處的那朵更美。小舟飄啊飄,陳袆的眼前幾乎眼花繚亂,覺得每一朵都很美,但又都不是最美的。突然,他的眼前一亮,分明看到一朵潔白的蓮花,大如盤,嬌艷欲滴,隨風輕輕搖曳,好像在向他點頭、招手。
“快到那邊去!”他驚叫起來。小舟很快飄到那朵蓮花旁邊。他摘下那朵蓮花,傻笑著,眉飛色舞。“這么可愛的蓮花,如果捧在手里,萬一碰落了花瓣,豈不是罪過?”他琢磨著,如何才能把這朵蓮花完好無損地送到大佛面前。忽然,他想起了袖兜里的香羅帕,于是拿出來,小心翼翼地用香羅帕把蓮花包起來。“大佛,我找到最美的那朵了!”
小舟飄到大佛的面前。
“我找到最美的那朵了!”陳袆得意地笑起來。
“既然找到了,拿出來吧。”
陳袆十分小心地打開了香羅帕。“啊!”當他看到那朵蓮花時驚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再細看仍然十分驚訝。他帶著哭腔說:“我采下的時候,它分明嬌艷欲滴,怎么就枯萎了呢?”
“鮮花有它的生命周期。”大佛說,“你采下它的時候,就是它的生命走向終極。”
“那么,阿娘也像蓮花一樣,走向終極了嗎?”
“這是定數。”
“什么是定數呢?”
“你看到前面的森林了嗎?”
陳袆舉目遠眺。“看到了。”
“你能找到最高大的那棵嗎?”
“當然能!”
“你去找吧。”
陳袆來到了森林里,仰著頭向前走,細心看每一棵樹的樹冠。“找最高大的樹還不容易!”他信心十足地說。然而,當他發覺一棵樹很高大時,突然又看到前面的一棵更高大,等到了前面那棵樹旁時,又覺得前面不遠處的一棵更高大。不知不覺,他走出了森林,木木地直搖頭,很灰心,也很失望,非常沮喪。
“找到了嗎?”大佛來到陳袆的面前,慈祥地望著他。
陳袆搖了搖頭:“我覺得每一棵都很高大,實在找不到最高大的。”
“這就對了。”
“怎么就對了呢?”
“生命里的每一天就像每一棵樹,都是最高大的,當走出生命的森林,也就意味著一次生命旅程的結束,另一次生命旅程的開始。”
“這就是定數?”
“是的。”
“看來阿娘不會回來了!”陳袆垂頭喪氣。“人能不能不死呢?大佛,您是具有大智慧的人,能告訴我嗎?人能不能不死?”
“你還小,不會明白很多道理。”
“長大了就會明白嗎?”
“也不是。”
“那么怎樣才能明白呢?”
“這需要破萬卷書,行萬里路。”
“破萬卷書,行萬里路,就能明白嗎?”
“也不全是。”
“那么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明白呢?”
“需要具備兩樣東西。”
“哪兩樣呢?”
“使命感和山一樣不可動搖的意志。”
“喔!”陳袆似乎明白了大佛的意思。
“我該走了。記住,要有使命感和山一樣的意志!”大佛漸漸飄向遠方。
“大佛!大佛!我還有好多好多問題要問您呢!”陳袆急切地說。
然而,大佛已經飄向遙遠的天際。
“小袆!小袆!你怎么在這兒睡著了呢?快醒醒!”姐姐使勁地推著趴在椅子上的陳袆。
陳袆睜開眼睛,淚眼蒙眬地說:“姐,阿娘回不來了!”
“是啊,阿娘回不來了!”姐姐淚如泉涌。
……
2、何處惹塵埃
“蘭娃子,快跟上,別走丟了!”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中年女人,扯著嗓門大叫著。
“娃他娘,我在這里!”一個中年男人使勁地揮著手。
“快跟上!”一個少年大聲呼喚著。
“哇哇哇……”傳來嬰兒的啼哭。
長安城門內,一群群逃荒的人們,相互簇擁著,艱難地向城門口挪動。
公元627年,丁亥年,唐貞觀元年的秋天,大唐的都城長安,一場罕見的霜災突然降臨,嚴寒凍死了關中地區所有的莊稼,大面積的饑荒就在眼前,剛剛立國9年的大唐措手不及,只能打開城門,放任災民逃難。在扶老攜幼的百姓中間,行走著一個僧人,身材高大,面目俊朗,舉止儒雅,他就是玄奘,俗世名字叫陳袆(亦叫陳祎、陳煒)。與尋找食物的難民不同,玄奘離開長安不是逃荒,而是為了實現根植于心中多年的一個夢想,他的目的地在遙遠的西方。“我此次西行,萬里迢迢,生死未卜,也許回不來了。”他在心里說,“但是,我在佛像面前許下諾言,哪怕死在中途,也絕不后悔。”他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去。
就在玄奘走出長安城的時候,在他身后不遠處有一雙機警的眼睛,時不時盯梢著玄奘。那個人穿著破舊的僧衣,斗笠壓過了眉頭。每當玄奘回頭眺望時,頭戴斗笠的人總是迫不及待地低下頭,佯裝匆匆趕路的樣子,但是,從他偶爾顯露的眼神里不難看出,他對玄奘不懷好意。他叫小咕嚕,曾經和玄奘同住一間僧舍,也和玄奘有過情誼,但是,此時他對玄奘恨之入骨,恨不得天賜良機置玄奘于死地。故事要從玄奘13歲那年說起。
隋朝時期,僧侶免除一切雜稅和徭役,由朝廷供養,僧侶的數量受朝廷嚴格控制,朝廷每年派出大員主考,限定名額,順利通過考試的才能剃度,成為佛門弟子。
一年一度的考試將要開始,洛陽凈土寺里一片忙碌,那些希望通過考試進入佛門的人整天捧著經書,甚至夜里也手不釋卷,念念有詞。
清晨,太陽剛冒出紅紅的腦袋,僧舍一片忙碌。
小咕嚕推了推仍然酣睡的陳袆:“起來,起來,今天開考了,不能遲到。”
“嗯,困哪!”陳袆睡意很濃。突然,他坐了起來:“今天開考了?”
“是啊!”小咕嚕坐到陳袆身旁。“聽說今天的主考大人是大理寺卿鄭善果,這個人可厲害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只要他向你一瞅,立刻知道你是好人、壞人,有沒有出息。”
“那他豈不是神仙?”陳袆心里明白,小咕嚕雖然比自己大6歲,但參悟佛經的能力極差,常常嘴里朗誦經文,眼睛卻滴溜溜地四處掃描,當他一邊誦經,一邊從早課的大佛殿走一圈,馬上會說出很多新發現,比如慧景法師昨夜沒睡好;慧能法師夜間一定出去過,不是幽會就是做點交易;玄靈師兄心情很糟糕……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事。但他往往會夸大其詞,慧能法師和女施主說話,到了小咕嚕嘴里就變成慧能法師又與一個女人勾搭上了。因此,陳袆對小咕嚕的話將信將疑,不置可否,從不放在心上。
“真的,不騙你!”小咕嚕一本正經地說,“這個鄭善果就像二郎神,三只眼,擅長辨別是非美丑。每個想考取名額的人,都非常小心,害怕被他識破心思,盡管筆試過關,也有被他擼下來的可能。”
“我可比不了你,年齡不夠,沒什么指望。”陳袆有點心灰意冷,“不到15歲是不允許進入考場的。”
“你快點起來呀,和我一起去,碰碰運氣!”小咕嚕一副著急的樣子,“其實我也沒什么把握,你是知道的,我悟性比你差遠了,記性也遠不如你,但是,不考取名額,只能一直是俗家弟子,隨時會被逐出寺院。我沒爹沒娘,也習慣了寺院生活,一旦被逐出去,只能流落街頭了。”
陳袆伸了個懶腰,一邊穿衣服,一邊說:“你先去吧。我馬上還要如廁。”
“我不等你了!”小咕嚕匆匆走了出去。
當陳袆向廁所走去時,忽然看到小咕嚕和慧能法師在一塊空地上小聲說話,于是停下腳步,隱蔽到墻體后面側耳細聽。
“慧能法師,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您別嫌少,買雙襪子穿。”小咕嚕拿出一個錢袋,遞到慧能法師面前。
慧能法師好像看到了一個燙手的紅薯,既想吃,又怕被燙著。他迅速左右張望,非常嚴肅地說:“阿彌陀佛!佛門凈地,你把老衲當成什么人了?嗯!趕快收起來!罪過罪過!我佛慈悲!阿彌陀佛!”
小咕嚕嬉皮笑臉地說:“罪過罪過!阿彌陀佛!法師昨夜和女施主聊得開心嗎?”
慧能法師的臉色剎那間變白,仿佛一個小偷,被當場捉住了,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一臉僵硬。“你,你,你……信口雌黃!”
“法師,我和您鬧著玩呢,瞎說一通而已!”小咕嚕上前扶著慧能法師的臂膀,一副體貼入微的樣子。“您恪守佛門戒律,誰不知道?誰沒看見?是大家的楷模啊!”他把錢袋遞到慧能法師面前。
慧能法師迅速接過錢袋,放入袖兜。“哈哈,就是就是,誰不知道我慧能嚴守清規戒律?誰不知道我道德高尚?”
“那當然!”小咕嚕一本正經地說,“誰敢說您半個不字,我小咕嚕絕不饒他!”
“進入考場以后,盡量離主考官遠一點。偷看個什么的,不要太張揚。”慧能法師壓低了嗓門,一邊說話,一邊留神周圍動靜。“我在你的附近監考”他大搖大擺地走向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