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5章 又(無恙年年汴水流)

紅橋[1]懷古,和王阮亭[2]韻

無恙年年汴水[3]流,一聲《水調》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4],綠楊清瘦至今[5]愁。玉鉤斜路近迷樓[6]。

【注釋】

[1]紅橋:即虹橋,舊時揚州城鎮淮門西北風景宜人之地。

[2]王阮亭:即王士稹(一六三四年至一七一一年),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順治年間進士,山東新城人,工古文,詩詞。

[3]汴水:古水名,即汴渠,連接黃淮。

[4]曾是長堤牽錦纜:也作“惆悵絳河何處去”。

[5]至今:也作“綰離”。

[6]玉鉤斜路近迷樓:也作“至今鼓吹竹西樓”。玉鉤斜,隋朝埋葬宮女的墓地,在今徐州銅山之南。迷樓,隋煬帝所建之游樂場所,在今揚州之西北。

【賞析】

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時任揚州府推官的王士禎(號阮亭),與袁于令、陳維崧等游紅橋,作《紅橋倡和》詩,賦《浣溪沙》三首。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性德扈駕至揚州,用王士禎《浣溪沙》第一首之韻而作此詞,憑吊遺跡,感懷隋煬帝舊事。王士禎原詞為:“北郭青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紅橋為揚州名勝,王士禎有《紅橋游記》云:“出鎮淮門,循小秦淮而北,破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郁,清流映帶。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拏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于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延川县| 疏勒县| 兴隆县| 田阳县| 图们市| 崇文区| 蒲城县| 嘉峪关市| 泸州市| 阿合奇县| 共和县| 九江市| 陆川县| 乌兰察布市| 怀仁县| 花垣县| 凉山| 上栗县| 定陶县| 甘洛县| 紫阳县| 大化| 长岭县| 汝南县| 越西县| 云梦县| 德保县| 临汾市| 镶黄旗| 泗水县| 太和县| 华安县| 随州市| 宜兴市| 灵丘县| 亚东县| 栾川县| 闻喜县| 张家界市|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