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讀:偉大優秀操盤手的“護城河”
- 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去梯言系列)
- (美)利弗摩爾
- 2923字
- 2016-04-22 15:13:40
劉海亮[1]
當立信會計出版社即將出版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及《股票大作手操盤術》這兩本書稿整齊地呈現在我面前時,其實我是不愿花時間去讀的。因為我之前曾多次讀過這兩本書的中英文版,不但十分推崇,而且還多次行文推薦。因此,我覺得重讀這兩本書并不是當務之急,草草瀏覽一下就足夠應付差事。但沒想到這一瀏覽,幾個小時就過去了,再后來,我居然開始仔細地讀了。究其原因,還不完全是因為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我早已熟稔于心。吸引我的一個直接原因,還是榮千的譯筆之工:不但有別于不少圖書庸常的翻譯腔和硬譯,而且在整體審美傳達上也堪當“信、達、雅”之譽。
利弗摩爾是一個游離于投機天才和精神病患者之間的絕世高手,是股市里的壞孩子。這個有著悲劇英雄色彩的人物長期癡迷于交易,有大瑕疵但更有真性情,言辭行為哲學而感人。所以他才會比永遠正確的股神們耐看,就像李世石的棋比李昌鎬的好看一樣。這個膽大包天到“賣空美國”的人,在股市大崩盤中“惡意做空”,贏利一度相當于全美國年GDP的2%,但他那近乎爆倉止損法的另類風控習慣在最后一次擊潰了他,并在最終繁華落盡后用一顆子彈將其斬倉。
《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利弗摩爾親手所撰,《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則同出自財經名記李費佛的手筆,可以說是小說版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這兩本書為什么能穿越時空暢銷幾十年,原因遠不止好看那么簡單。近一個世紀悠悠而過,期間能稱得上股神的作手們都對這兩本書盛贊有加,連索羅斯、彼得林奇、巴菲特及其師父、師爺也是如此。甚至,巴菲特還指定其為股市贏利必讀書:“讀再多的投資書籍也不見得就真能笑傲股市,但是連利弗摩爾都沒有讀過,贏利基本上等于妄談。”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許多人傾其一生也達不到利弗摩爾的思想高度和實戰水平,但閱讀這兩本追蹤交易員心路歷程的巨著,可以引領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市場,認識自我。利弗摩爾的成功以及失敗都是對投資者最好的啟示,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要想在投機市場長期生存,天分、勤奮和自我管理,缺一不可。
投資者的經驗都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所以為了使自己少走些彎路,我們還是應該認真學習前人的經驗和告誡。有意思的是,因為過早做空而二度破產,利弗摩爾當時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做交易的料;就連這個天才也這么想過,所以普通的交易者大可不必對重復犯錯過于介懷。投機交易是讓人上癮的危險游戲,市場一定會用各種方式證明大部分人是錯的。人們常說,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但對投資者,包括利弗摩爾這樣的天才來說,這句話基本上就是笑話,誰沒有在同樣的場景下反復虧損過?
利弗摩爾的四次破產乃至最后自殺都與他的交易理念無關,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因人廢言。他第一次破產是被“對賭行”的規則所害,第二次破產是因為過早放空,第三次是逆市重倉投入了棉花期貨,而最后一次破產,則完全是因為他樹大招風,在市場大幅波動中亂了章法。
利弗摩爾在交易方面的天才,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但他的缺點卻更是致命。一個天才最終賠掉身家性命的凄美悲劇,正說明了投機市場上穩定贏利的可貴,哪怕收益率并不那么高。因為他的人性弱點,利弗摩爾的結局似乎已經注定了,例如,在市場上屢次得手后,這個當年的窮小子變得比所有的富豪都奢華:曼哈頓的公寓、長島和歐洲的別墅、私人火車車廂和私家飛機,這還不算,他還有多名情婦,并和妻子公開鬧離婚。正因為這種種不檢點,這個在大股災中睥睨全美的交易員之后沒幾年便賠了個精光。不過,就像文王演周易、孫子寫兵法一般,他在人生最低谷時寫出了《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一書。負債出書后不久,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后一句話是:“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這是他個人的不幸,但卻是后來者的幸事,因為誰的財富最終都將歸于泥土,而他留下的思想卻是長遠的。
所以,利弗摩爾最后落敗的主因是人性,而不是他的交易理念和方法。市場調研發現,品行不好的人一般都成不了好的操盤手,原因是投機市場的獎懲是濃縮的,市場會用資金倍增的方式獎賞“好人品”,比如謙卑、自律、勇敢、刻苦、忍耐、冷靜,同時也會加倍懲罰“壞人品”,比如貪婪、恐懼、沖動、浮躁、自大、懶惰。由于這種正負能量的輪回,久而久之,操盤手的好習慣會被強化,壞習慣會被克服,然后好習慣也會被不知不覺地套用到日常生活中,他們的人品自然也就會越來越好了。情場得意,賭場失意這句話,平時我們只是當笑料說說而已,但在投機市場里還真的是這樣,如果你天天過得聲色犬馬,一定會影響到交易心態,心態一亂,市場之耳光立刻就會抽到你的臉上,利弗摩爾的經歷就是一個明證。
持久的偉大才稱得上真正的偉大,所以我不愿承認利弗摩爾是偉大的,而愿意承認他是不世出的。做投資不只是依賴知識的積累和分析能力的提高,甚至操盤經驗也不是全部,而擁有好的人品則是不可或缺的。交易的真理往往很簡單、很樸素,它在客觀上要求人內心純凈,心無旁騖。一個人的心性和涵養好不好,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去驗證,而在投機市場上,這個驗證基本上就是現世報。
品性好的操盤手都把公認的好品質內化在行動中了,他們每天三省吾身,不貪戀、不嗔癡。高手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超脫了人性弱點的人,所以他們能夠在波濤洶涌的市場里揮灑自如。正如長篇財經小說《撤單》里主人公悟出來的一樣:僅有良好技術的人即便在這個市場上賺到了錢,遲早都是要追隨利弗摩爾而去的。當然,我們說的好人品不等同于世俗的道德品質,但如果追求交易的成功,對自身的人品、涵養和修為是應該有硬性要求的。
現今中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成熟,所以這兩本書對投資中國市場很有幫助:“看對個股波動沒什么了不起。你能在股市發現很多高手,看時機很準,總能在最佳利潤點買賣股票,但他們都沒能真正賺到錢。為什么呢?能看對波動方向的人很多,能看對波動并堅持不動的人才真正厲害。但是,一個股票投資者只有牢牢掌握了這個訣竅才能賺大錢。而這是最難學的。”
利弗摩爾的世界我們永遠不會真正理解,但我們可以從其傳世的言論和故事中學習其核心,而不是具體的手法。都說利弗摩爾的投資體系好到高山仰止,但為什么巴菲特、索羅斯、林奇都不去效仿呢?因為投資者個人走哪條路徑,最終取決于自身的認知和心性,就像利弗摩爾自己說的那樣:“交易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學習。讓交易成為最具挑戰性行為之一的,其實是我們的心理陷阱。不管你的技術水平如何,你都必須記得并且遵守游戲規則,或者直接一點說就是紀律。”
能夠長期生存下來的操盤手,一定都是些老成端正之人。細讀此書并身體力行,我們就能夠以利弗摩爾天才的思想為綱,以他的勤奮癡迷為范,以他的狂放不羈為戒,進而在投機市場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持續生存之道。
“投資從無新鮮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輪回。”
注釋:
[1]劉海亮,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1992年期貨行業在大陸復蘇開始便投入其中,至今20年有余,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戰經驗,除國內證券期貨外,還直接參與過外盤的實盤操作,業績不凡;更深度觀察無頂尖操盤手無數,總結出成系統的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操盤手的素養論。他的期貨理論來自實戰,集各家之長又自成體系,兼具思想性和實用性。在中國證券報、期貨日報等主流財經報刊發表過大量文論,深受好評。現任職于北京東方盛悅投資管理公司。著有暢銷書《從一萬到一億:證券期貨之老鬼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