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講究一點批評孩子的藝術
- 正面管教孩子100招:不打不罵不嬌不慣培養好孩子
- 徐望華
- 1751字
- 2016-04-22 17:07:30
父母都會遇到孩子有進步或者是犯錯誤的情況。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會采用一些方式來對孩子進行一些“回饋”,如果孩子表現好父母買零食來獎勵。相反,如果表現不好,父母可能會通過懲罰來讓孩子記住教訓。賞罰有學問,簡單的物質獎勵和皮肉之苦都是不恰當的,也不會收到最好的效果。
英國17世紀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提出過“紳士教育法”,曾得到大部分家庭的認可。他主張,一定要用溫存的語言,耐心熱情的態度,和顏悅色的勸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孩子的習慣,切記不可聲色俱厲、簡單粗暴地責備和訓斥他們,以免傷害孩子脆弱幼嫩的心靈和正在成長中的自尊心。他提出的這種獎懲方法就是使孩子知道羞恥和光榮。孩子一旦懂得了受尊重與羞辱的區別,尊重和羞辱對他們的心理就成為一種最為強有力的刺激。父母一旦能讓孩子愛惜名譽,懼怕羞辱,就等于使他具備了一種真正的做人原則。這個原則會永久性地發揮作用,使他們走上正軌。
在對待孩子的獎懲上,日本教育家多湖輝認為,孩子會在被批評的過程中學會辨別是非,學會區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壞的。因此,父母要學會正確地批評孩子,做到既改正了孩子的缺點,又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批評孩子要講策略
一個淘氣的男孩經常惹禍。父母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掄起藤條抽打他,卻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差點被送警察局。父母及時趕到,說服店主再給他一次機會。回家后,等待男孩的又是一場狂風暴雨。面對父母的強烈指責,男孩變得麻木不仁,而且還會產生這樣一種想法:“反正我是壞孩子,那就壞下去吧。”父母的訓斥、打罵為孩子的心靈筑起一堵高墻,阻斷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沒能讓孩子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問題,卻增加了漠視和仇恨:反正你們不愛我,所以也不需要你們來管教我。
【正面管教秘訣】
上述故事中的管教方式顯然是不妥的。在孩子犯了錯回家之后,父母可以什么也不說,采用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方式,比如獨立思考,作出一副冷靜的樣子,露出難過的表情。孩子本以為會像以前那樣等待著一場強烈的指責和打罵,但是卻沒有,反倒父母難過的樣子,讓孩子一下子想起父母日常的操勞,撫育他的嘔心瀝血。從此以后,孩子會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批評之前考慮孩子行為的動機
人的行為是在動機下產生的。孩子缺點和錯誤的產生,都是有其原因的,同樣一個錯誤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
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星期日在學校里玩足球時,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碎了。當時沒有人知道,值班室也沒有人發現玻璃碎了。但這個孩子主動到傳達室告訴值班人員,玻璃是他打碎的,并表示要賠償。孩子回家后告訴父親打碎玻璃的事,父親嚴厲地說:“踢球就好好踢,干嗎踢壞人家玻璃,就會給我找事,什么時候才會讓我放心。”聽到父親嚴厲的批評后,這個孩子很委屈,在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并不是他故意的。
【正面管教秘訣】
孩子不良品德、不良行為與不良習慣應該受到父母的批評。但是,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搞清孩子不良行為、不良品德與不良習慣產生背后的動機是什么,有區別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才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有的父母批評孩子時總是大吵大叫,這一鬧,周圍四鄰都聽見了,孩子感覺很不好,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見了鄰居也不好意思說話,只好低頭跑過去。還有的父母家里來了客人,就當著客人的面嘮叨孩子,說孩子的缺點,這種批評實際上嚴重地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反而容易造成孩子與父母的對立局面。
一個星期天,一位中學生邀請他的同學來家聚會,他們玩得正開心,媽媽回來了,看到家里亂七八糟,便火冒三丈,當著同學的面把兒子臭罵了一頓。兒子覺得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同學們也感覺下不了臺階。于是,孩子一氣之下就到姥姥家去住,每天都從姥姥家直接上學,母子倆僵持了2個星期,最后還是媽媽主動承認錯誤,化解了矛盾,孩子才回家。
另一個孩子與他的同學說:“我媽媽有病,家里一來客人就批評我,越批評我,我越不服。”
可見,當眾揭孩子的短處,并不是明智之舉。
【正面管教秘訣】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強,比如中學生就比小學生自尊心強。父母當眾批評孩子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傷,并可能產生敵對情緒。因此孩子有缺點,父母要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批評,并指出改進的措施,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