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炒股的第一本書(精裝)
- 江河編著
- 1959字
- 2019-01-02 22:56:30
第三節 其他宏觀因素分析
國際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
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從有形貿易到無形貿易,從資金流到信息流,無不說明這一趨勢的增強。尤其是在以信息技術為特征的知識經濟興起的背景下,通信成本乃至整個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各國包括金融市場在內的各種市場紛紛對外開放,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發展得異常迅速,因此,一國國內經濟受國外經濟影響已十分明顯,而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同樣也會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重大影響。
1998年,東南亞的金融危機逐漸蔓延至日、韓,疲弱的日本企業和銀行再次遭受重大打擊,政府不得不拿出巨資來整頓金融業。這一危機還影響到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東南亞貨幣貶值造成美國第二季度巨額的貿易逆差和經濟增長放緩(從一季度的54%降為18%)。當時,我國金融市場相對封閉,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直接對我國股市造成重大的沖擊。但是,也不是沒有一點影響。全球信息的快速傳導,使我國投資者在心理上產生恐慌情緒,股市也產生了小幅度的振蕩。
1998年1月13日穩步盤升的A股市場出現恐慌性下跌(跌幅一度達9.5%),即與12日百富勤宣布清盤破產和港股暴跌有關。
到6月中旬,日元兌美元匯率繼續大幅下挫,引發了東南亞各國匯市與股市的大跌,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股市利好消息及管理層穩定市場的社論均未能奏效。
8月,市場投資者陷入更大的恐慌之中。由于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重,并引發全球股市、匯市暴跌,加之我國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所有的形式都不容樂觀,8月10日至17日的短短6個交易日,滬深兩市綜指分別下跌97.61點和29.03點,跌幅均達8.3%,創一年多來總單日跌幅之最。
2004年,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限產決定的影響,2月10日紐約市場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上揚。美國經濟的復蘇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國際市場對原油的需求格外強勁。我國股市的石油板塊迅速上揚。
這些數據都說明了國內股市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只是沒有造成重創,這還要歸功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相對封閉性。但是,這種狀態必然要被打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加入WTO后,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發展和股市行情的影響越來越大。經濟全球化經過調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持續深入發展,全球經濟依存性不斷上升。全球資本與生產技術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帶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2007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到2008年9月,美國五大投行紛紛倒塌,次貸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次貸危機這只“蝴蝶”在大洋彼岸輕輕揮動翅膀,竟然導致全球金融大風暴,美元貶值、各國股市大振蕩、石油及各種能源價格飛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攀高。這場由美國引起的經濟危機影響了全球經濟走向。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對第二產業的影響比較嚴重,很多工廠紛紛倒閉,對第三產業中的IT、金融行業影響也很大。
同時,國內股票市場經歷了大幅調整波動,滬深兩市總市值大幅縮水。那些滿懷信心期待牛市下半場到來的投資者,無疑經歷了一場噩夢,A股急轉直下,進入漫漫熊市。2008年A股滬市的最高點是1月14日的5499.6點,最低點是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點。6000點的高位不到一年又回到了2000點以下,只留下退潮時裸泳的投資者看著手中縮水的股票。
因此,股民們不能再存有僥幸心理,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僅要了解國內經濟形勢,而且也要關注國際經濟形勢及其對股市的影響。比如國際匯市上匯率的變動不僅影響到我國進出口產品、服務的競爭力,而且還關系到我國利率走勢乃至貨幣政策的走向;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服務的需求,直接影響到相關的國內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世界性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判斷我國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重要參考。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有以下5個特點:
(1)世界經濟迅速增長,美國、歐元區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得以繼續維持較高增速,發展中國家經濟呈相互帶動、梯次發展的態勢。
(2)隨著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推廣,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業呈爆炸式增長。經濟金融化趨勢一方面促進了全球資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投機性和風險性,給股市的變化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3)國際資本市場和勞動市場流動性增強,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形成全球市場。
(4)新興市場經濟體日益具體,加快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活力。發展中國家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持續增大,股市的流動性會逐漸增強。
(5)南北國家有關發展模式的交融與交叉增多,經濟領域多邊協調漸成趨勢,新興大國加速崛起,經濟力量加速多極化。貿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斷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使我國的貿易長期保持順差,對上市公司走向國際非常有利,為股市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經濟環境。
總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影響到國內外總體形勢,同時波及上市企業的利潤,種種因素都影響到股市的變化,股民們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的總體變化。
政治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股市大勢的起伏與漲跌,經常受到各種外來因素的影響,其中震撼最強烈、發生最突然的,當屬政治因素。
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是經濟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股民投資的必要保證。倘若一國政治局勢出現大的變化,如政府更迭、國家首腦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國內動亂、對外政治關系發生危機時,都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因此,政治因素歷來是影響股市走勢尤其是短期走勢的重要因素。
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本國政局的穩定情況、政權的轉移、領袖的更替、政府的作為、國際社會對本國的政治態度(如制裁、援助、免除債務等)以及戰爭等。此類因素往往涉及面非常廣,有時是帶來大規模的變動,有時則很微妙,但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股市波動,有時還是非常強烈的“地震”。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局穩定、社會安定、經濟平穩發展,但新股民朋友們也不能因此而忽視政治因素的變化,因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政治因素,最終都要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連鎖反應,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股市更是難以避免。這在任何國家中都是如此,特別是重大政治事件對股市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2008年3月10日馬來西亞股市(.KLSE)大幅收低9.5%,此前該國執政聯盟在3月8日的大選中受挫,藍籌股森那美和TenagaNasional均挫跌15%。馬來西亞股市盤中跌停10%后,被暫停交易一個小時。
AmInvestment銀行集團的地區股市研究主管BennyChew說:“估值和基本面因素倒退居次位,政治不確定性成為首要因素。直到大選塵埃落定前,市場有可能出現較低的成交量。”
其他東南亞國家股市,除越南以外,3月10日均收低。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FTSTI)下跌1.04%;泰國股市(.SETI)收低1.82%;印尼股市(.JKSE)也受挫4.84%;菲律賓股市(.PSI)下跌3.96%。
政界人士參與股票投機活動和證券從業人員內幕交易一類的政治、社會丑聞,也會對股票市場的穩定構成很大威脅。像20世紀80年代日本出現的“利庫路特事件”,其影響面之廣、影響時間之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988年6月,日本利庫路特公司前董事長江副浩正將利庫路特公司未上市的股票向多名政界要人轉讓一事東窗事發,導致當時的首相竹下登下臺,原首相中曾根康弘和當時的大藏相宮澤喜一等人也涉嫌其中,這就是日本有名的利庫路特賄賂案。這使得日本政局風雨飄搖、數月之內內閣兩次更迭,股市自然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此外,國際形勢的變化,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股市的走勢。像外交關系的改善會使有關跨國公司的股價上升,敏銳的投資者就可以在外交關系改善時,不失時機地購進相關跨國公司的股票;中國周邊關系友好,國際形勢緩和,這對企業發展無疑提供了大好環境,當然股市大勢向好。
如今,我們生活在“地球村”時代,每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是孤立的,都處于相互依賴、合作和競爭的全球系統內。因此,新股民朋友們不僅要關心國內政治,而且還要關心國際政治,只有這樣,才能在股市地震開始之前出場規避,將損失降到最小。
突發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社會也是如此,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些突發性事件。有些突發性事件影響巨大,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利益,對股市直接構成重大利好或重大利空,導致股市暴漲暴跌。
證券市場由于存在著一定的投機因素,對于突發的重大事件往往會做出及時的反應。
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后,美國政府雖然采取了緊急應對措施,但美國股市甚至整個世界股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9.11”事件后,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市場被迫停市4天,從9月12日停市到9月17日恢復開市,開市之后的第一周暴跌13.4%。
中國股市亦受此消息影響大幅低開,其中上海股市則以跳空40余點開盤,但在探底1815.59點后即開始上漲,最高漲至1858.68點,收于1852.60點,只微挫11點。
重要領導人的更替或變化,也會對股市產生強烈影響。在美國股市的歷史上,曾因艾森豪威爾總統心臟病復發、肯尼迪遇刺,而使股市暴跌。2009年1月20日,美國新一任總統奧巴馬正式就職,由于投資者對他能改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不抱太大信心,對歐美主要銀行財務狀況惡化的擔憂也影響了市場情緒,20日紐約股市經歷了2008年12月1日以來最差的一天。到紐約股市收盤時,道瓊斯指數收于7949.09點,下跌4.01%;標準普爾指數收于805.22點,下跌5.2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于1440.86點,下跌5.78%。
突發消息引發的概念,對股市的沖擊同樣不可小視。突發消息有多種情況,有上市公司的個股利好,也有類似禽流感疫情等消息的刺激。對于這類概念一般只能中短線操作,因為相關股票的漲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消息的變化。有時因為消息的作用會使得股價瞬間沖高,但往往是曇花一現。
例如:如圖3-1所示,上海醫藥(600849)在2009年5月,因為全球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大幅度傳播而出現一波強勢行情,但該股上漲勢頭持續時間并不長,隨即出現回落走勢。

圖3-1
圖3-1突發性自然災害對股市究竟是構成利空還是利好,沒法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就世界范圍而言,自然災害導致股市上漲的例子很多,中國股市也是如此,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2009年冬天,由于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普降大雪,個別地區甚至出現雪災,大幅度的氣溫下降導致這些地區出現供暖、電力等能源短缺,從而引發兩市燃氣股、煤炭股的大幅上揚。
一般來講,在股市低迷的狀況下,出現突發性的利多事件,股指都能很快上揚,爆發“井噴”行情。但是如果突發事件屬于利空性質,則影響甚小,股指只是借勢振落而后又回復到原有格局。因為股指已經處于低位,行情必然會發生逆轉,后市必然要修整反彈。而在股市火爆的背景下,利空性突發事件則能迅速使股市降溫,大盤甚至還會出現“自由落體”式的直線連續下跌。因此要判斷突發事件本身對大盤的影響,關鍵還要看大盤當時所處的位置,即市場的內在規律會起主導作用。
平行市場的發展
【概念一點通】
平行市場是指和股票市場相平行的其他市場,如債券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房地產市場等。
平行市場發展的速度也會對股價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1995年5月18日,因國家關閉國債期貨市場,國債期貨市場的資金回流到股票市場,使股市指數一天上漲20%,上證綜合指數在3天的時間里從580點上漲到9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