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忘記或記憶喪失

我們為什么會忘記

1.舌尖現象

仿佛自相矛盾似的,記憶的一個方面存在于遺忘。實際上,要冒著記憶飽和的危險而記住每天所有影響你的信息是毫無意義的。這并不是說你不能借助于好的“拐杖”,或者不能同時做幾件事情來確保你記憶力處于良好的狀態。盡管有時候我們想要記住東西的欲望被我們的潛意識所阻止,但那些被抑制的信息仍然在那兒。

⊙正常遺忘

記住你在上下班或者上下學途中遇到了多少個紅燈有什么意義呢?不管怎樣,你當然看到并且記住了它們,但是這些信息只是被短暫地使用一下,很快就會被消除。

所謂的正常記憶,是消除了你一天中所接受信息的90%~95%。這種積極的遺忘,通常被叫做選擇性記憶,它事實上是保留日常生活中那些重要信息的一種方法。沒有它,你的記憶就會達到飽和。

這種積極的限制過程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能夠回憶起大量的細節。比如,他們會向你描述你們見面時你的發型和衣著等這樣微小的細節。這種記憶并不意味著這些人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只是說明這些人與世界的聯系基于視覺印象。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外表上,因此他們不太可能記得其他的信息,諸如談話的主題,或者關系的性質。

對另一些人來說,情況恰恰相反。他們忘記了所經歷的境遇的自然物質環境,并且被認為是健忘的人!他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可能更多地基于情緒和個人經歷,因而對物質的細節不是很感興趣。

許許多多的因素影響著記憶的作用,而為了提高記憶表現,你必須重視那些與你最有關聯的因素,以及為什么有時必須忘記一些事情。遺忘的定義是沒有能力回憶、辨認,或者再生產以前學過的東西——換句話說,當有人問你“上星期一你做了什么?”這類事時,你腦子里一片空白。

當人們不得不說“我忘了”時,大多數人會感到非常失落甚至難堪。在你埋怨自己記憶力不好之前,應該先了解幾個遺忘的真正原因。

--我們以何種方式遺忘--

當要求一組人記憶一列單詞,然后盡可能快地重述出來時,你會發現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幾個單詞被記得最好(黑色的曲線)。

但如果30秒后要求被測者倒著復述時,只有優先效應起作用(白色的曲線)。這是因為,剛開始時被測者不斷在腦海里重復詞匯,并成功地把它們儲存在長期記憶中。隨著詞匯的增多,這一程序就會逐漸中斷。不過,在倒著復述時,被測者仍能記住最“前面”的那幾個詞。

由此可見,優先效應與長期記憶相連,而新近效應與短期記憶相連。

遺忘是正常的——我們實際上不需要記住每件事情。沒有遺忘,你的頭會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信息而發昏。所以,遺忘實際上對于記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你需要為你想要或需要記住的事情騰出地方來。

我們為什么需要忘記一些事情?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衰退了的記憶。存在于感官記憶庫中的信息似乎很快就會衰退。如果它進入了運作記憶——聲音或形象記憶庫,也許能在那兒呆上30~40秒,然后消失,除非它被有意識地進行了加工(在聲音記憶庫里,這意味著復述說過的話或讀過的東西。在形象記憶庫里,意味著這些圖像的形象操作)。如果沒有被有意識地在短時記憶中進行加工,它就會消失。

(2)干涉。在短時記憶中的內容可能因為新信息的進入干涉而成為犧牲品。例如,你還能清楚地記得5分鐘之前在想什么嗎?

(3)存儲失敗。有時記憶沒有得到適當或完全地存儲,因此就難以從記憶庫中再現。這意味著那兒根本就沒有記憶,無法再現。如果某個記憶只有片段的存儲,同樣也很難再現。

⊙舌尖現象

我們通常會有這樣惱人的經歷,那就是知道的事偏偏記不起來。我們對這種現象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其實這種現象叫做舌尖現象,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認知心理學家們就對這種頭腦堵塞或記憶暫時缺失進行了研究。現在已經可以全面揭示這種現象了。主流理論認為,當缺少必要的能使人回想的暗示時,一個詞會堵在腦中出不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通常想不起來的詞會在幾分鐘后浮出水面,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這種堵塞沒有清除的情況下找到一個新思路,或找到與之相關的東西而使問題迎刃而解。

--如何避免“舌尖”現象--

你應該注意以下情況,以便避免“舌尖”現象的發生:

精神不集中或被打擾;

焦慮、壓力大、性急;

興奮或者抑郁;

疲勞或者生病;

酗酒或者吸毒;

缺少日常知識的積累;

生活缺少變化;

受時間影響無法進行思考整理。

如果你有上述情況,請你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快速記憶你想要記住的事情;

用相關的圖像或聲音幫助記憶;

放慢節奏,注意休息;

恢復理智,集中精神,排除干擾;

在合適的時間去記憶新的東西;

對于這些遺忘的情形,壓力往往是罪魁禍首。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痛苦的經歷,明明知道試題的答案,但由于時間緊又必須趕緊往下做,盡管記憶沒有恢復,但一個與那個詞密切相關的或發音相似的詞已經在你腦中形成,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你找到那個確切的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最好想點別的,過一會兒再說。在腦中重組事件順序、具體情形以及相關概念或按字母表順序查找可能的聯系,這些都可以幫你找到丟失的線索。

另外一種對于舌尖現象的解釋是記憶構成出了問題。想想看,要回憶起一本索引缺失或者目錄不完全的書中的內容是多么困難。自己的記憶很有可能以一種相似的模式在運轉。我們非常清楚我們知道哪些東西,但有時就是想不起來。例如,當我們被問到瑞士的鄰國都有哪些時,如果只是用腦子想,很有可能會想不全或者出現錯誤;但是假如給出一些選項讓我們從中做出選擇的話,就會立刻給出正確的答案。所以,大腦中的記憶是處在混亂狀態的,除非我們很好地理順這些記憶,做出一些標記,這樣我們才能夠準確回憶出自己想知道的事。但當我們在一些特定的環境或者在面對一些選擇的時候,我們就會給出正確的答案。

在記憶英語單詞的時候,我們應該依靠發音、拼寫和詞義來記憶詞匯。想要記起時就可以通過聲音、圖像以及具體含義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還能有效地降低“話在嘴邊說不出”現象的發生頻率。例如,最近老是想不起compound(復合物)這個詞,于是就在腦海中想象一個瘋狂的科學家在做實驗,他把兩種物質混合到一起,而且想象com-position這個詞的發音來幫助記憶,這樣就再也不會忘了compound這個詞。

2.遺忘規律——艾賓浩斯曲線

絕大部分人認為:遺忘的過程是緩慢的但是卻是必然的;這個過程是持續不間斷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就像是一個泄露的容器,慢慢地漏空所學的所有內容。但是,這其實只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1850~1909年)是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遺忘規律的第1人。在實驗中,他以自己為被試驗對象,測試自己對于無意義音節的記憶,并且記錄不同時間間隔自己所能回憶起的音節數。根據測試的結果,艾賓浩斯繪制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曲線圖,真實再現了人腦的遺忘過程。

這條公認的遺忘曲線糾正了我們關于遺忘機理的一貫錯誤認識。事實上,遺忘的過程是不均衡的,而是遵循著一個對數曲線的變化規律,逐漸減慢。最初遺忘得很快,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逐漸減緩。遺忘過程是伴隨著學習過程的開始而開始的。幾個小時之后,我們能夠回想起來的不足百分之七八十。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向我們展示了最初時期的驟降趨勢。

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通過對經驗論關于記憶的區別和本質的研究,發現要記住一系列無聯系的音節所需要的曝光量。艾賓浩斯曲線顯示(如上圖)大部分新信息在1個小時內被遺忘;1個月后,80%被遺忘。遺忘曲線在心情壓抑時起伏很大。

艾賓浩斯也提出某些因素能夠影響再認和遺忘。例如,記憶方法。當我們記憶一組無意義虛詞時,所用的方法和記憶一首詩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記憶材料的性質、記憶者的重視程度,以及學習方法(例如記憶策略的應用、心理表象、聯想記憶等等)都會影響信息的再認。

艾賓浩斯還注意到對于一連串的信息,開頭和末尾的部分比中間的更容易記憶。這種趨勢叫做首位效應和末尾效應,U形的曲線可以很好地說明這種趨勢。

艾賓浩斯還發現最大化記憶的最好方法就是定期復習,直到他所說的“過度學習”的時候為止。

想鞏固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就要知道該什么時候復習。右面是經過試驗認可的復習時間表,它對于學習大多數種類的材料都極為有效。

可以按照上面的“五步法則”來復習這本書中的有些練習。練習本身就是第1次復習,按照前面建議的那樣,經過一定的時間后回到練習中重新測驗自己,以確保這些信息能留在長時記憶中。

3.拒絕進入

⊙影響記憶進入和存儲的因素

某些信息根本就沒有進入記憶庫,它們僅僅成為感覺記憶或工作記憶。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你沒有給予它們足夠的關注嗎——你并沒有真正地聽進去,沒有理解它們,也沒有真正留心記住它們?還有可能是你被其他事情分了心,或者認為沒必要非要記住它們。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信息是如何進入的,以及什么能影響它是否被適當地存儲。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不和諧的噪音、圖像、情感,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嘈雜,它們不停地從大腦的感官存儲庫被搬進運作記憶。就在此時此刻,這個系統正在你的大腦中不停地轉動著。你可能正在思考幾分鐘甚至是幾天前發生的某件事情。它從感官注意來到大腦意識——運作記憶。同時,你的注意力正試圖幫助你,告訴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來。

⊙過濾掉不重要的信息

我們的眼睛和耳朵不斷受到信息的轟炸。你的記憶系統幫助指引哪些對于當前的“思考”目的(你想要得到的)是重要的,比如完成一項指定的任務。它似乎可以處理或過濾外部的信息,以便讓你能集中精力,并且拒絕任何被認定是不重要的東西進入記憶。如果沒有這些,記憶就會負載過度。

⊙演練以及失敗的緣由

我們會在記憶的不同階段產生遺忘是有具體原因的。過去通常的看法是,某件事情一旦被你反反復復地重復過(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演練),就會被存儲在長時記憶里。所以,導致遺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對信息重復得不夠。例如,我們知道,如果你不在運作記憶中對一些事情進行重復或加工,信息就會消失或衰退。如果有人要求你對在小學時看過的一個歷史主題談一下看法,你會感到做這件事情有壓力。它可能并不是你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因此它在你的記憶深處。而如果你開始閱讀一點有關這個主題的資料,就會發現信息又一點一點地回來了,你的記憶恢復了。某些早期的研究支持這樣的看法:如果你要求人們重復一串數字或單詞,他們通常會在以后記得起它們。這個方法通常被運用在教育之中,并被稱為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學習法。然而,你可能曾經記得反復查找過某個電話號碼并撥打過它,但是它從未在你的腦海中留下烙印。有證據證明,簡單重復通常并不足以或最有效地使記憶長期保存。

在這幅圖像中,你可能看到一個少女,或者是一個老婦人,卻很少可能同時看到兩個人,但是通過不斷演練,你就可以做到。這種發生在兩個圖像之間的轉換活動發生在視覺皮質。

維護性演練使東西保留在運作記憶中,而編碼性演練則使之從運作記憶進入長期存儲。兩者之間現在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這意味著遺忘可能是因為相信自己的重復已經足夠了,而不再需要其他附加的策略。

⊙缺乏聯想

長時記憶的工作就是把一件件有意義的信息存儲在一起,并使它們與相關的方面相連。雖然大多數存儲在我們長時記憶中的東西本來就是有組織的,但我們有時仍需要稍微花些功夫有意地創造聯系。所以,當某人說他已經忘記了某事時,可能意味著信息只有部分被存儲起來或者沒有被歸類到正確的地方,仍然在標為“雜項”的區域。如果信息沒有得到適當的存儲,就會衰退。

⊙缺乏理解

要牢記信息,就必須理解它并讓它具有意義。研究者曾經對11歲的孩子做過一個研究,要求他們記住一段寫飛鏢的短文。其中一組比另一組記得快得多。當調查員問他們是怎么做的時,許多孩子回答說他們自動地對短文提些問題(飛鏢是用來干什么的?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是哪兒來的等等)。記得不太好的那些孩子就沒有問這些問題。那些問問題的孩子讓他們的聯想有了意義,因而也就把這個信息記得更好。他們把新信息同已經在記憶中的東西聯系起來了。

4.拒絕訪問

⊙影響再現的因素

當你訪問記憶時,你并不是簡單地重放一盤磁帶。實際上,你是在重新創造一段經歷、重寫一個劇本。那么,是什么在影響再現呢?這個讓人感興趣的答案就是——任何事情。在信息進入存儲的路途中,一直有東西影響著再現的發生與否。

⊙加工的深度和廣度

一個普遍的觀點認為,信息的首次加工越精細越好,這樣就越不容易被遺忘。注意,在前面的學校案例中,那些真正記憶力好的人并不只問“飛鏢是什么”,而且進行了想象——它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們在加工時不但把它當做是一幅視覺的圖像,而且是一套有意義的詞語,甚至可能還有一首打油詩:“小小飛鏢頭尖尖,孔雀衣服穿上邊。”這使得信息能高度地在再現時被訪問,因為它已經有了深度和廣度。

如果幾個星期后有人要求孩子們回憶這些圖片,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然能記得很清楚——只要他們用好的深度和廣度對它進行了正確的編碼。但他們可能不如親眼看見的那天記得清楚,并且不得不猜一下是美麗的孔雀、彩色羽毛,還是飛鏢。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甚至是長時記憶也會被淡忘,并且不容易再現。

⊙識別與回憶

有些種類的記憶比其他記憶保存得更穩定。識別性記憶能識別你以前看到過的東西,并且可能十分可靠,而回憶性記憶可能就不行。如果你看著一張學校的畢業照,你可能認得許多張臉,但發現難以再現任何姓名。然而,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人的名字,你可能就能記得起他姓什么。

⊙干擾

同編碼一樣,再現也會受到干擾的影響。想象一下看完一串詞語后緊接著再看另一串詞語。如果在第2天要你回憶第1串詞語,你可能會把第2串中的幾個詞也說進去,因為第2串干擾了你對第1串的記憶。非常類似的信息可能比有著明顯區別的信息更容易混淆。

⊙上下聯系和暗示

影響記憶再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上下聯系。很可能有許多暗示在一個環境中丟失了,卻又在另一個環境中出現。大多數人知道環境的上下聯系:如果你在一個不同的環境中看見你認識的某個人,你可能會知道你認識他卻又想不起他是誰。一些研究顯示,被要求在有著明顯香味(例如肉桂)的房間里學習有關信息的人,在有著同樣香味的房間里考試時記憶力更好。

另有研究顯示,如果某個記憶測試有特定的上下聯系,信息在這個特定的上下聯系下被回憶起來就要容易得多。這就是當我們為了某事走進一個房間卻又想不起究竟要干什么時,再回到開始的地方通常又能記起來的原因。

還有內部暗示。想象一下你喝了幾杯酒并和某人聊了一些有趣的話題。你可能還記得聊過天,但可能已經記不完整聊天的所有內容。當你下一次和同一個人喝酒時,可能會回憶起更多你們所談的。

記憶的疾病和障礙

1.器質遺忘癥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許多人身上自然地表現出記憶力下降。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記憶障礙與神經或精神疾病有關。

如果與神經有關,這些障礙的出現是由于某種疾病造成了大腦損傷,或者是由于意外影響了記憶的重要區域。

我們用“遺忘癥”這一術語定義的這些障礙,主要存在兩種類型:

近事遺忘癥,特征是從疾病突發開始無法記憶新信息。

遠事遺忘癥,即難以找回在疾病突發前已經存儲的信息。然而,患者一般能保留他們先前的個人經歷,以及基本文化知識(語言、概念等)。

與廣為流傳的錯誤觀點相反,源自神經的遺忘癥更常見的是關于近事的,而非關于遠事的。遺忘癥患者沒有失去程序性記憶能力,他們中大部分能以潛意識的方式記憶信息并影響自己的行為,卻不為自己所知。

記憶障礙根據引發疾病的原因或損傷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巴貝茲環路雙邊損傷將導致嚴重的和永久的記憶障礙。巴貝茲環路左側損傷,患者將更多地表現出對于記憶與語言相關的信息的困難;而環路右側損傷,則更多地阻礙對視覺信息的學習和方向的辨別。

遺忘癥可能是暫時的或永久的,也可能逐漸地或突然地出現。一般地,突發性遺忘癥出現在腦血管意外、皰疹性腦炎、顱骨創傷后。顧名思義,遺忘癥突發即突然出現且持續幾個小時。漸進性遺忘癥暗示著大腦有腫瘤或者其他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病。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遺忘癥。

⊙柯薩科夫綜合征

該癥于1888年由俄羅斯醫生柯薩科夫提出。盡管這種病癥很罕見,卻是綜合性遺忘癥的一個代表性例子。

該綜合征一般突發在慢性酒精中毒或缺乏營養的人身上。患者瞬時間忘記自己生活的一切和周圍人對他所說的一切,然而他們卻沒有失去智力,他們的行為正常,例如知道如何下棋,但是一旦棋局結束,他們將馬上忘記自己參與過的游戲和取得的勝利。

--被保存的記憶形式:克拉帕萊德的手腕--

1911年間,瑞士醫生埃杜阿荷·克拉帕萊德(1873~1940)每天早上都向一位患有柯薩科夫綜合征的女病人問好,但女病人每次都認為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一天,克拉帕萊德在手中藏了一根刺,女病人被刺痛手心后馬上就忘記了。

一會兒,克拉帕萊德再次走了過來。他伸出手,這次女病人卻拒絕跟他握手,并謹慎地把手藏在背后。但她卻不能解釋自己的這種行為,因為她認為自己是第一次遇見克拉帕萊德醫生。女病人顯然在潛意識中保存了被刺扎疼的記憶。由此可見,潛意識記憶能夠影響遺忘癥患者的感情和行為。

這種遺忘癥幾乎是永久性的,可能是由于缺乏某種人體基本需要的維生素所致,比如維生素B1。這種物質的缺乏會造成大腦中應用于記憶的雙乳體結構損壞。

盡管患有嚴重的遺忘癥,患者還是能夠以隱秘的、潛意識的方式學習,并且能通過行為表達出來。除了柯薩科夫綜合征,過度地慢性攝入酒精也會增加損傷大腦某些區域的幾率,并且引起酒精中毒導致癡呆。

⊙雙海馬腦回遺忘綜合征

在某種程度上,海馬腦回是進入記憶環路的入口,海馬腦回的損傷自然會導致嚴重的遺忘癥,最典型的是H.M.的例子。1953年,醫生為治療H.M.嚴重的抗藥性癲癇而給他做了手術,之后H.M.就患上了遺忘癥,因為手術中醫生切除了他大腦內的扁桃核結構和海馬腦回。手術后,H.M.的記憶能力不超過幾分鐘。他的短期記憶(或者運作記憶)是正常的,但是無法把信息轉移到長期記憶系統形成持久的記憶痕跡。盡管如此,H.M.保留了正常的程序性記憶能力,因而他能夠讀和寫。

⊙皰疹性腦炎

皰疹病毒感染會引起顳葉邊緣區域和海馬腦回嚴重壞死,從而導致近事遺忘癥和某些已獲知識的遺失,以及行為障礙。這種遺忘癥通常是嚴重的、永久性的。

⊙腦血管意外

腦出血(因一條小的動脈破裂引起)或腦梗塞(因大腦靜脈血液循環中斷引起)都可能造成腦部某一區域的損毀。如果該區域是在記憶方面發揮作用的,就經常會引起記憶方面的障礙。

心跳停止會中斷氧氣進入神經元,從而可能導致嚴重的遺忘癥。大腦低氧3~5分鐘就會危及記憶。海馬腦回區域是記憶功能中極為重要的結構,也最先受低氧的危害。在最近的15~20年間,腦血管意外明顯地減少了,但在發達國家中其仍然是致死的第三大原因。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急劇上升,75%的患者都在65歲以上。

如果膽固醇含量過高,致使脂肪堆積(圖1),血液中就可能生成過多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包裹血小板形成的凝塊(圖2)有可能會造成腦梗塞。

⊙顱骨創傷

猛烈的頭部碰撞會導致昏迷,甚至造成大腦損傷而影響記憶。最容易受到損傷的區域是顳葉和額下葉。顱骨創傷造成的遺忘與近事和遠事都可能相關,如果患者昏迷的時間很長或屬于深度昏迷,遺忘癥會更加嚴重。

患者從來都找不回對創傷的記憶,但由顱骨創傷引發的遺忘癥不會趨向惡化(心理原因除外)。盡管如此,很多患者都會出現持續記憶方面的困難,這種困難會干擾患者重新從事職業活動。

某些非常輕微的顱骨創傷可能導致暫時的記憶障礙,極為幸運的則是其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

顱骨創傷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一半的嚴重顱骨創傷都是由此造成的,特別是年輕人。其他的原因有意外跌倒(特別是不到15歲和65歲以上的人)、工作或運動意外,以及遭受襲擊等。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最常見的神經疾病之一,它通常會造成與注意力相關的短期記憶困難。除了普通的遺忘或難以與對方正常交流外,這種病癥對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影響并不明顯。

由于該疾病造成的病變位于大腦中對程序記憶起決定性作用的區域,因此學習某種技藝的能力會相應地受到影響,這就給患者使用新工具造成困難(例如電視遙控器)。20%的病人——在至少10年的病變后——會出現不同于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精神錯亂,并伴有輕度的遺忘癥。

這種疾病通常以極為漸進和隱秘的方式出現,常見的征兆表現為在休息的時候顫抖;運動障礙(運動減少或遲緩);肌肉緊張增加,四肢和軀體硬化,這可能導致摔跤。其他征兆還有書寫字體極小、口語表達缺失、面無表情等。

⊙意識模糊遺忘綜合征

前面提及的遺忘癥與記憶環路的損壞有關。另外,還會出現一些整體功能退化的現象,比如新陳代謝紊亂(血液參數改變,例如鈣、葡萄糖、鉀、鈉的比例改變)或者藥物(諸如苯化重氮之類的藥物)對短期記憶的影響。短期記憶非常容易受到對事物的注意力的影響,這種疾病患者起初表現為意識越來越模糊和注意力不集中,隨著病情的惡化他們的長期記憶也會受到影響。

2.突發性遺忘癥

⊙突發性遺忘癥的表現

西蒙娜63歲了。一天早上,她回到家發現家被盜了。一個小時候后,女兒到家時西蒙娜卻問她:“為什么門自己敞開著?”女兒提醒她剛才家被盜竊了。幾分鐘后,西蒙娜又問了女兒同樣的問題。

于是,女兒吃驚地發現西蒙娜無法記住任何回答,她甚至不記得自己有兩個孫子。但她能正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出生日期、家庭地址等,并且她對自己的遺忘癥沒有任何抱怨。

西蒙娜被帶到急診室,在那兒她仍然不斷問同一個問題“為什么門自己敞開著”。醫生嘗試讓她記住一些字詞,但瞬間她就忘了醫生試圖讓她記住的所有東西。然而,對她的大腦掃描卻沒有顯示出任何異常。

第二天上午,西蒙娜就康復了。她不再停留在“為什么門自己敞開著”的問題上,現在她能想起所有人跟她說過的話,并且又認出了自己的孫子。但是,她還是有10個小時的記憶空洞,在那10個小時內發生的事情她什么都沒有記住。

西蒙娜表現的是一種典型的突發性遺忘癥(IA)。這種突然出現的記憶障礙,常令周圍的人感到吃驚,但這種病癥是暫時性的,并且影響很輕。

⊙誰可能是突發性遺忘癥的犧牲者

這種病癥通常在50歲后突然降臨,75%的病例都發生在50~70歲。患者表現出一些共同點:焦慮、追求完美或過度疲勞,其中25%的病例都是偏頭痛患者。

我們發現在70%的病例中,有一半的情況與患者的情緒波動有關:爭吵、被偷竊、不好的信息、某個人的意外去世。別的因素還有高強度或者非慣例的體力消耗、突然被投入冷水或熱水中、長途開車旅行、劇烈疼痛、性關系等,突然的身體或心理狀態的改變都可能引起自主神經系統的改變。

--創傷后的暫時遺忘癥--

你看過《丁丁奔月》嗎?向日葵教授從火箭上的一節梯子摔下來后,就出現了暫時遺忘。輕微的顱骨創傷不會讓人失去認知能力,但可能造成暫時遺忘癥。

運動造成的遺忘癥

這一類的遺忘癥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顱骨創傷經常是因為運動造成的(滑雪、足球、橄欖球,等等)。遺忘會持續幾個小時,雖然暫時失憶了,但仍能正常地進行體育活動。這種遺忘癥常引發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形:某個失憶的籃球運動員認為自己的球隊已贏得了勝利;某個網球運動員認不出自己的妻子;某個足球隊員忘記了自己現在球隊的編碼,只記得以前球隊的編碼……

沒有后遺癥

幸運的是病情總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且不會有任何后遺癥。一段時間后,患者將恢復記憶能力,并且對遺忘癥期間的生活沒有任何記憶。這種病癥可能是大腦顳葉內層區域受到輕微震蕩所致。

⊙對記憶的影響

突發性遺忘癥會迅速引起嚴重的失憶,同時伴隨無法記住全新的信息(近事遺忘癥)。參與的討論、活動或發生的事情都會在一到兩秒鐘之后被忘掉,并且,即便是給患者提供一份多選的問卷,他們也不可能再次回想起這些事。患者經常提出關于時間、地點、實際職務或者近期事件的問題,并且不斷重復。他們對自己的失憶毫無意識,然而卻表現出對某種焦慮的困惑。他們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會忽略時間,通常他們遺忘的是近期發生的事情,而非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另外,與程序記憶一起保留下來的還有語言和文化知識。患者完全保持警覺,并且能夠毫無障礙地從事復雜的活動(開車、各種職業事務等),除非必須記住一條新信息。對他們的神經檢查都顯示正常,但至今仍沒有任何治療方法可以使其迅速恢復記憶。

癥狀會逐漸消失,患者有時候覺得“醒來了”,但他們仍然存在著2~12小時的記憶空洞。對腦血管和腦新陳代謝的測試顯示出大腦顳葉或額葉區域存在異常,但這些不正常在幾天后便消失了。

這種病癥復發的幾率極小(不到5%),并且在1~2年內不會再突發。令人心安的是我們沒有觀測到任何后遺癥,并且不存在任何增加患腦血管意外或阿爾茨海默氏病概率的因素。

⊙出現的原因

突發性遺忘癥出現的確切原因仍然是個謎。它既不涉及腦血管意外,也不是癲癇疾病。根據臨床數據以及對大腦圖像的觀測,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大腦中靠近海馬腦回的區域暫時失去功能。

強烈的情緒波動引起海馬腦回區的神經遞質谷氨酸的大量釋放,在幾個小時內阻礙了神經信息的傳遞,從而暫時中斷了對新信息的學習。有時其他神經遞質(神經降壓素、后葉加壓素、內啡肽)也會介入其中,特別是源于劇烈疼痛的突發性遺忘癥。

3.阿爾茨海默氏病

阿爾茨海默氏病是一種大腦神經衰弱的疾病,以不可逆轉的方式在幾年間惡化,導致嚴重的記憶、語言和行為障礙。在非常罕見的由于遺傳原因造成的情況下,這種疾病可能從35歲就開始出現。這種疾病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其中大約1.5%的情況發生在65歲以前,20%發生在80歲以后,尤其是65歲以上的患者數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種疾病確切的患病率(即在一天中病患的絕對數量)總是專家們討論的話題。

⊙病因

阿爾茨海默氏病是由于神經元內部和外部的損傷造成的,這些損傷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損傷在蛋白質(如淀粉狀蛋白質)沉淀周圍形成,正常情況下蛋白質是神經元的重要組成元素,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卻變成不溶解的,并且是致病的。今天,隨著神經顯像儀的發明,科學家們也已在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中診斷出很多神經末梢退化的人。退化和神經纖維糾結越多的患者,智力及記憶的障礙就越大。

⊙這是一種遺傳病嗎

在一些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全世界只有幾百個家庭),這種疾病是與一些特殊基因的突變有關的,這些特殊基因位于第1、14或21號染色體上。在這種情況下,50%的家庭成員都會出現這樣的基因突變,并且患上這種疾病,有的人四十幾歲就患病了。

如果有一位直系親屬(父親、母親、子女、兄弟或者姐妹)已經患病,那么風險會更高一些。但是,這種概率與和年齡增長相關的風險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疾病的征兆

阿爾茨海默氏病首先是一種記憶疾病。由于最初的損傷出現在主要負責記錄新信息的海馬腦回中,因此第一個征兆表現為遺忘。這涉及真正的遺忘,不要與和疾病毫無關系的普通注意力困難相混淆。

最初,遺忘只是偶爾的,之后逐漸變得頻繁。這種惡化可能在幾年中逐步加劇,并且長期不被發覺。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惡化,遺忘將伴隨著其他困難。患者在從事非習慣性和非經常性的活動時,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困難,比如為旅行做準備、面對家庭突發事件(漏水、意外、故障)、處理行政文件或較復雜的會計事務(如申報個人所得稅)。患者表現得越來越冷漠,對許多事情失去興趣,甚至放棄以前最喜歡的消遣活動(集郵、縫紉或編織、協會活動、種植、繪畫等)。

我們還觀察到,患者對社會活動也失去了興趣。大部分情況下,家庭內部的爭吵都是由于一種與以前不一樣的易怒的性格造成的。患者變得脾氣暴躁,而且忍受不了哪怕一丁點的試探,即便這些試探顯得很有分寸,很輕柔。

⊙越來越嚴重的癥狀

記憶障礙越來越明顯,直到影響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患者無法想起或者非常困難才能想起某一天所做的事,甚至是當天發生的事情。遺忘逐漸涉及以前發生的重要事件、掌握的知識或者技藝,如孩子的名字、重要日期、縫紉技術、菜肴配方,等等。起初,患者能夠意識到并且抱怨自己的遺忘,之后對這種障礙則變得無意識。他們認為一切正常,然而周圍的人卻越來越為他們擔憂。

此外,其他的智力缺失也變得更加明顯,最常見的是失語癥和失用癥(運用不能癥)。失語癥是一種語言缺失,患者難以進行正確的表達,并且不能理解別人對他所說的話。人們常將這種障礙與有意識地降低注意力相混淆(“他不聽我們對他說的話”),實際上患者確實在聽,但是卻無法理解較長的句子,并且不再知道某些詞的意思。

失用癥是一種動作實現的缺失。當患者不再知道如何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比如如何使用簡單的家用電器、縫紉工具、餐具或者洗漱及廁所用具,就會給日常生活帶來麻煩。

疾病的惡化會導致患者失去自主能力,越來越不能自理,他們還可能忘記吃飯、混淆白天和夜晚。

更糟的是,并發癥可能隨時突然出現:抑郁、焦慮(特別是晚上)、越來越瘦弱、罕有的迫害幻想(某人偷了他的東西、有人進入他家、有人要傷害他、周圍的人是騙子等),甚至幻覺。

當所有這些行為障礙交織在一起時,患者不再能夠理解周圍的世界,不明白為什么人們都躲避他,并且不讓他做想做的事。這樣,他就會變得越來越易怒、動搖,甚至具有攻擊性。

⊙診斷的依據

診斷是由醫生通過檢測和臨床測試,特別是神經心理學的測試做出的。

我們一般通過抽血化驗來確定是否存在維生素或者激素的缺失,因為缺乏這些物質可能導致與阿爾茨海默氏病相似的障礙。

大腦掃描和磁共振圖像測試更復雜但更精確,可以確認記憶障礙是否由大腦腫瘤、腦血管意外、顱骨創傷的后遺癥引起。

在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情況下,如果各項檢測都是正常的,或者顯示腦容量只是輕微減小,那么更為特殊的情況是海馬腦回的體積減小了。

⊙治療方法

一直以來,醫生都沒有發現任何真正有效的藥物能對抗這種疾病,1994年氨基四氫吖啶的出現才使情況有了轉變。至今,已經有很多種藥物投入了商業化生產。這些藥物都是針對輕度期治療和用于緩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癥的。2003年,出現了針對此病癥由不太嚴重向嚴重期轉化階段的治療藥物,這些藥物能輕微改善或暫時性穩定阿爾茨海默氏病癥。對于不同的患者來說,這些藥物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我們還不知道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現今研制的藥物并不能使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痊愈,但是它們對一些癥狀有不少積極的作用。研究人員將會發現那些越來越有效的藥物分子,并且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疾病終究有一天會被攻克的。確實,現在正有不少的研究方法同時進行著。但是,應該明白,一種新藥物的成熟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來證明其有效性和毒性。

⊙如何護理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

護理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朋友或者親屬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非常繁重的工作,通常會讓人精疲力竭。在疾病的任何一個階段,患者的自理行為都應該得到支持和鼓勵,即便行動緩慢,即便做的不好,即便沒有什么用。希望使患者接受自己遺忘的事實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種想法反而會造成雙方的爭吵,給雙方都帶來痛苦。在患者需要依靠他人的時候,幫助應該是逐漸進行的,要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一些來自第三方(護士、生活助理)的幫助比來自患者自己的配偶或者孩子的幫助更容易被接受。與醫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醫生了解問題的來由,從而避免一些錯誤行為,或避免給患者提供鎮靜藥物,那樣的藥物經常造成病情的惡化。對所進行的活動的說明(時間表、路線圖)可以幫助患者獲得更大的行動自由,應該時刻注意患者的需要并適應他的行為方式。

你的一個親近的人突然患了阿爾茨海默氏病,將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患者 “能力的下降”,他表面上的冷漠會使人萌生一種把他掌握在手中,而非去幫助他的想法。有一點很重要,你應該知道有哪些辦法可以幫助你,有哪些資料可以使你對這種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你也可以向所在地區的醫療服務部門或社會服務部門請求幫助。

在可能的范圍之內,你應該接受這種疾病并且照顧好自己。以下是一些比較實用的建議。

尊重的需要

尊重體現在每件細小的事情上:幫助患者穿衣服或者去洗手間;患者在場的時候,你和別人談論他的方式……

感情和家庭環境的需要

你再也不能夠像以前那樣向病人表達感情,他也不能再向別人表達情感,但手的接觸、一個微笑都是很好的方式。

患者保持著對令其幸福的事物的依賴,他需要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

溝通的需要

必須懂得傾聽、交談,有時候需要利用其他方法來傳遞信息。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技巧”:

(1)讓他保持注意力。

一名醫生正在觀看一位老年患者做測驗,以便檢查這位患者所患阿爾茨海默氏病(老年癡呆癥)的發展情況。在年齡超過85歲的老年人中,有超過1/3的人受到老年癡呆癥的困擾。

(2)直視他的眼睛。

(3)緩慢而清晰地說話。

(4)一次只說一條信息。

(5)重復重要的信息。

(6)說話的同時展示出所說的實物。

(7)親切和令人安心。

安全的需要

患者行為能力減退得越嚴重,他所需要的幫助越多。你應該盡可能多地讓他自己去行動,同時要整理好他的房間以保證他的安全。從某一個時刻開始,為了不再讓他自己開車,你就應該有所行動了。

重復的需要

激勵一個毫無動機的患者需要很多的想象力,想他以前曾經喜歡做的事情,并告訴你自己,重復做這些事情并不使他厭煩。

睡眠

患者通常整晚都難以入睡。因此,必須讓他在白天從事體力活動,以便在晚上疲勞入睡。

閑逛散步

患者經常走動并且可能迷路。提醒鄰居和小區的商販,如果看到患者,讓他們給你打電話。你也可以給患者帶一個身份牌,上面留下你的電話號碼和地址。

失禁

患者可能弄臟或者弄濕自己的衣服,借助標語牌經常提醒他去洗手間,盡量避免這些意外的發生。

懷疑

患者可能認為你或其他人試圖傷害他。如果他丟了東西,可能懷疑是周圍人偷的。告訴他你明白他的困擾,并向他解釋沒有人會傷害他或偷他的東西。然后,引導他去想別的事情。

憤怒的爆發

患者可能對那些在過去并不能影響他的事情發脾氣。

(1)你要保持冷靜并且令他放心。

(2)讓他安靜,并給他創造安靜的條件。

(3)排除困難或者讓他遠離棘手的狀況。

(4)如果你感覺面臨危險,就離開現場。

4.焦慮與抑郁

焦慮與抑郁并不構成本義上的記憶障礙,但這兩種癥狀會消極地作用于記憶。

⊙焦慮

焦慮在情緒方面近似于恐懼,又與之有所區別,因為焦慮的根源無論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自我想象的,都被過高估計了。

從不集中注意力……

焦慮的特征表現為內心緊張不安,并伴有生理癥狀和說不清的恐懼。許多嚴重焦慮的人都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身外的任何事情上。他們的頭腦中充滿了擔憂,因此他們不可能將注意力放在外界發生的事情上,并且他們的記憶力衰退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焦慮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記憶,在轉移部分注意力的同時會妨礙學習質量。例如,我們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還考慮著其他事情,這樣我們就可能無法記下全部談話內容,并極有可能遺忘一部分。

記憶空洞

焦慮也可能阻礙回憶的進程。最典型的例子是,由于緊張我們無法在黑板上寫出背誦過的內容,或者面對考試卷大腦一片空白。焦慮還會妨礙我們使用有效的策略尋找所需要的數據資料,這就是記憶空洞。然而所有的信息都沒有遺失,因為通常提供一個線索,比如文章的開頭,我們就可以全部回想起來。

許多研究人員指出,焦慮癥者能以潛意識的方式更快地并優先地處理與自己焦慮的事物相關的詞。例如,一個蜘蛛恐懼癥者對蜘蛛、爪子、毛這些詞更敏感。

焦慮的一些癥狀

⊙ 神經過敏、憂慮或恐懼。

⊙ 憂慮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 一陣一陣的恐慌。

⊙ 注意力難以集中。

⊙ 失眠。

⊙ 對可能患有生理疾病的恐懼。

⊙ 肚子痛或腹瀉。

⊙ 出汗。

⊙ 頭昏眼花或頭重腳輕。

⊙ 不安或易變。

⊙ 易怒。

⊙抑郁

出現在一個難以承受的事件之后(死亡、被解雇等)或者需要適應新情形時的抑郁稱為“反應的抑郁”,其他抑郁則與心理疾病有關。

有觀點認為,抑郁癥患者會表現出語言行為的缺失。例如,他們在記憶一系列中性詞匯時特別困難。能力的減弱與抑郁的嚴重性和任務所要求的努力成正比,抑郁癥患者可能表現出對任何事情都不做回答,或者只回答“我不知道”,提供線索、重復學習和自動化任務能改善他們重新找回記憶的進程。

越是悲傷,越能更好地回憶

一方面,我們在抑郁癥患者身上發現了一種“狀態依賴”的現象:在同種前提下,他們更容易回憶起在抑郁狀態下學到的東西。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了一種稱為“符合情緒”的現象:如果學習內容的感情色彩(比如一些表示痛苦、悲傷的詞)與個體的感情狀況相符(在這里指抑郁的情緒),記憶就會更容易。

對抑郁癥患者來說,那些痛苦的經歷更容易被記住。在測試中,抑郁癥患者對那些令人不愉快的詞(例如戰爭、死亡、癌癥等)比那些令人愉快的詞(例如快樂、和平、太陽等)記憶得更好。

5.心理病源的遺忘癥

心理病源的遺忘癥總是以突然的并且強烈的方式出現,有時發生在對新事物的記憶上,但是最常見的情況是阻礙對以前的事物,尤其是自身經歷的回憶。

⊙我是誰,我要去哪兒

在一些病例中,患者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身份、出生日期、家庭地址……這種極端病癥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主人公既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兒來,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

⊙遺忘與康復

患者并不是完全遺忘了自身的信息,通常情況下,與心理創傷有關的事件(例如與被解雇之后的職業生活有關的事情)是被遺忘得比較多的,而那些與此事件同時發生的,但沒有對情緒造成影響的事件都能重新回憶起來。這種遺忘癥的持續時間變化很大,從幾個小時或者幾天到幾年的情況都有。患者的康復表現得很突然,“像一道光似的”,有時是在面對一個對他們來說非常有意義的事件時突然康復的,這一事件可能與他們以前的某些經歷非常相似。

⊙復雜交錯的現象

事實上,從表面上區分神經性的遺忘癥與心理病源的遺忘癥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兩種類型的遺忘癥可能錯雜著。例如,一次顱骨創傷可能對身體和心理都造成影響。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提到,輕微的顱骨創傷引發的遠事遺忘癥,通過放射檢查是看不出任何大腦損傷的。這種類型的遺忘癥機制仍然處于爭論之中。而遺忘癥突發的神經學機理已經開始明確了,這種癥狀可能在情緒激動的背景下突然出現。

⊙呵護你的記憶力

飲食營養均衡;避免食用垃圾食品。

參與符合身體條件和生活習慣的體育鍛煉。

如果沒有動力,列一個日常鍛煉計劃并堅持執行。

重新嘗試你曾經很喜歡的運動或學習一個新項目。

想辦法讓身邊的人生活更充實。

把你的經歷與他人分享,不要封閉自己。

學會欣賞你的所見所聞:專注于一個簡單的事情,比如看夕陽西下的美景;感受陽光灑在臉上的溫暖;傾聽一首心愛的老歌。

考慮參加一個交流學的課程或者重返校園充電。

--呼吸新鮮空氣--

和集中注意力一樣,呼吸也是提高記憶力有關的內容之一。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會呼吸,但是我們有著更有效的呼吸方式。在工作的時候,確保你周圍的一扇窗戶是開著的。室內的溫度要舒適,不能過高。

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

靜靜地坐在直背靠椅上。

身體要坐直,不要緊張(全身肌肉要放松)。

想象在你的頭頂和天花板上連接著一根線。

輕輕地收起下巴。

閉上雙眼,自然順暢地呼吸幾分鐘,直到你的身體和思想都開始放松下來。然后進入鍛煉的部分。

輕輕地吸氣,吸得越深越好。也許,剛開始你只能深吸到胸前位置。滿意了嗎?不能吸得再深點了嗎?當然可以。根據東方的教學理念,我們都有一個能量中心(在日本稱作哈拉,在中國稱作丹田),它的位置大概在肚臍下三寸的地方。盡可能試著把氣吸到這個位置,我們需要的就是練習再練習。一旦你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呼吸,那么,你會發現這對你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

樹立新目標:打碎以往的幻想。

擁有好心情:點燃浪漫的蠟燭;演奏心愛的樂曲;享受大汗淋漓的泡泡浴;在公園里悠然漫步;或者看一部經典的電影。

學習一種讓身體放松,注意力集中的新技巧:自我調節、幻想、太極、瑜伽或者深呼吸。

觀察個人性格對健康和生活的影響:用積極的心態取代消極觀念。

6.藥物

我們的記憶力會受到藥物和其他物質的影響,因此所有的藥方都應以具體的方式告知當事人。

除了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外,可以提高記憶效率的藥物給了所有大腦疾病患者一個非常現實的希望,這些疾病都影響著患者對信息的學習、儲存和有意識地回憶。但是記憶藥學的機制是復雜的,至今仍然存在許多爭論。

⊙治療藥物如何起作用

神經遞質(乙酰膽堿、 谷氨酸、 多巴胺、γ-氨基酸等)以及傳遞神經信息的接收器是科學家研究的主要對象,事實上,所有作用于這些物質的元素都可能改善記憶。

如今科學家發現,負責神經元細胞合成的腦神經再生源依賴像激素這樣的物質,而一些激素的替代藥物也具有這一功用。

⊙現今主要的治療藥物

阿爾茨海默氏病治療藥物

在過去20年中,科學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用來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阻止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破壞效果。治療的范圍是廣泛的。非甾族胺抗炎癥藥物,例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已經被成功地用于減弱并發癥的癥狀以及減緩疾病發展進程。

目前,抗膽堿酯藥物是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的主要處方,這種藥物能增加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濃度,在疾病的輕微階段到中等階段一般使用乙酰膽堿。

金剛烷胺是一種傳遞谷氨酸的物質,常被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其應用于疾病的中等嚴重到嚴重階段。

吡貝地爾是一種與多巴胺的作用相似的物質,對于治療獨立性記憶障礙有益,這種記憶障礙很可能是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前兆。

抗氧劑

這些物質不直接作用于記憶機制,它們的角色是保護神經元。事實上,這些“神經保護者”負責抵制自由基團,自由基團由于氧化作用會對細胞產生毒性。

維生素E能夠推遲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進程7~8個月,對健康人則具有預防其他形式的精神錯亂和癡呆的功效。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司來吉蘭也有類似的藥效。

“抗衰老”藥物

在某些國家,各種治療與年齡相關的認知障礙的藥物已經被商業化了。這些藥物(血管舒縮藥、大腦氧化劑、認知易化物,等等)以前就有,但缺少對其療效的正規證明,比如對阿爾茨海默氏病癥狀的緩解等。這些藥物都具有與記憶機理的分散特征相符合的特點:膜體的稀釋作用,神經元能量代謝的激活、激起作用,等等。所以,這些藥物應該根據當前的治療方法進行評估。

雌性激素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雌性激素在女性記憶力方面發揮著作用。各種研究表明,絕經期的女性中那些在激素替代治療中服用雌性激素的,在記憶測驗中的成績比那些沒有服用的要好。然而,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雌性激素配合黃體酮進行的長期治療會增加癡呆的危險。

--記憶和藥物治療--

當你必須要一天吃幾次藥的時候,你的情景記憶會為這些動作騰出專門的地方,從而使它們成為例行公事。你的思想和身體會迅速地做出必要的調整以適應這種例行公事。如果一兩次你忘記了吃藥,那很可能是因為那一天有點不一樣,或者你的身體或精神不在狀態。不要擔心,要放松,明天你不會忘記的。

⊙朋友還是敵人

一些藥物已被證明是記憶的真正的敵人,但是,在藥物學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使我們可以對那些把“認知能力”和“記憶能力”考慮在其療效之內的藥物進行調整,包括安眠藥、含血清素的抗抑郁藥(巴洛茲烴、弗洛茲烴等)、抗精神病的藥和抗痙攣的藥。

⊙謹慎治療

應該避免大量服用被認為可以積極地在“加強記憶”方面發揮作用的、沒有醫生處方的和自我治療的藥物。懷疑是合乎情理的,因為至今沒有任何關于某些藥物療效的可靠依據,并且更多情況下是其潛在的危險性也沒有得到證明!其中很多是簡單的刺激性藥物,有些會對交感神經系統發揮作用(使心率加快)的藥物會增加患動脈高血壓的風險和造成冠狀動脈的損傷。

7.再教育

再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因大腦損傷而存在記憶困難的人,改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包括顱骨創傷、腦血管意外、柯薩科夫綜合征患者等。再教育不是對記憶機制反復機械地刺激,而是激發其存留的能力,以及利用一些外部輔助。

⊙介入方式

應根據患者剩余的能力,就是說在意外或者疾病之后殘存的記憶能力,以及他們的困難和日常需要來選擇介入的方式。

發展內部功能

目標是幫助或重新組織病人的記憶功能。在教患者分析信息(構建心理圖像、邏輯分類)的同時,重新教給他們記憶策略,將信息結構化和簡易化。這樣能改善其記憶能力,并且幫助患者更有效地利用殘存的習慣技能。

構建心理圖像有助于解決前瞻性記憶的困難。首先,讓患者重復所要實現的行為的數量,并通過問題進行補充分析:在哪里,干什么,和誰,等等。然后,要求患者對每個連續的行為實現“自我視覺化”。

這種介入方式可以在仍然保留的推理能力和心理成像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從而彌補自覺實施的編碼策略缺陷,這種缺陷經常出現在顱骨創傷患者身上。

激發存留的殘余能力

激發存留的隱含記憶可以使患者重新學習有限儲存的特殊知識。例如,遺忘癥患者可以通過再教育重新掌握如何使用電腦(隱含的程序記憶),即使他無法回憶起最初是在什么場合學會這種操作的(情景記憶)。

利用外部輔助

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建立核對單、設置視覺線索、使用定時器、使用錄音機等,這些都能減輕患者的記憶負擔,彌補記憶缺陷。

對那些無法辨認空間方向的嚴重患者,外部輔助可以利用地點卡片和現場實踐(角色扮演、實地經驗)等方式。在不斷練習后,患者就能夠記住常去的地方和路線,但其他的路線還需要再進行新的學習。

--外部輔助工具:筆記本--

對中等及嚴重的遺忘癥患者來說,筆記本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外部輔助工具,可以幫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

學習使用筆記本的3個步驟:

◎ 獲知階段:了解筆記本的不同欄目;

◎ 應用階段:研習相似場景以便學習對其使用;

◎ 適應階段: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下使用筆記本。

實用的建議:

◎ 使用“每日”分類的日程本;

◎ 使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來區分信息;

◎ 如果需要,可使用圖表;

◎ 如果必要,使用“熒光筆” 來書寫。

傳記:標出所有重要的事件發生的時間。

路線:習慣的路線圖。

賬單:記錄日常購物清單。

個人印象:記下所有印象感覺。

電話簿:個人電話號碼。

⊙再教育的對象

內部輔助要求患者自覺地和有意識地應用。因此,患者自己應該清楚可使用的記憶方法并且擁有足夠的動機。這種介入方式主要針對輕度或中度的顱骨創傷患者和由于腦血管意外或者自然衰老引起的遺忘癥患者。

外部輔助主要針對中等到嚴重的失憶綜合征患者(重大顱骨創傷、腦低氧、腦瘤、腦血管意外)。如果短期記憶功能未受損傷,并且認知障礙和與其相關的行為障礙不太嚴重,那么筆記本將是有效的輔助工具。

在患有嚴重的遺忘癥的情況下(嚴重顱骨創傷、柯薩科夫綜合征),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可能會喪失。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人照顧的患者有些是非常年輕的,在重新融入社會生活方面有很大的困難。對他們進行再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他們學會自理,當然這是限于某一個專門的領域。

對于病情已經發展的情況(癡呆綜合征或復發性腫瘤),正確的方法并不是對病人進行功能訓練,而是使其存留的能力處于最佳狀態,并且配合相應的心理治療。

⊙從什么時候開始再教育

當患者已經走出嚴重的遺忘癥的最初階段時,就可以對其進行功能訓練,這時患者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面臨的困難,在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中的狀態也已經穩定。另外,患者已經恢復了足夠的語言能力,并且主要的感覺器官的缺陷也得到了彌補。

當記憶欺騙我們或者記憶喪失

1.記憶的局限

很不幸,無數人都在我們的監獄系統中為著他們不曾犯過的罪行而成為時間的仆役。這一令人沮喪的事實強調了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記憶帶來的后果。然而,我們記憶系統的復雜性恰恰極易導致其對事實的歪曲。要忘卻某件事,你在以下三個階段中任何一個階段出錯都能達到目的——記錄、維持和喚起,而要記住某事,這三個階段都不能出現任何錯誤。我們能夠準確地記憶事物,真是奇跡。甚至就算記憶被歪曲了,它還是能夠精確地重拾記憶中的往事。

如果這個被叫做記憶的復雜網絡是由感覺、情緒、思想、話語、感官知覺、情感、想象和智力組成的,我們能否期望,它不受外界以及不同解讀的影響?當然不能!

記憶主要有兩種,內在記憶和外在記憶——前者更為穩定,后者則不如前者。內在記憶包括程序學習(如技能訓練、身體習慣)、情緒編碼(如創傷、恐怖及其他強烈的感官經歷)和應激反應學習(如押韻、面孔、抽認卡),以上所有幾乎不隨時間改變。而我們有意識加以依賴的外在記憶(充滿內容、數據、事實、地點和事件)卻極為主觀,易受外界影響。

伊麗莎白·羅夫特斯是一位目擊證詞和記憶扭曲方面的權威,她解釋說,記憶痕跡并不總保持在完整狀態,而是隨著時間和外界影響發生改變“。我們確實創造記憶并在每次回憶的時候重建記憶——或用新的聯系加強記憶痕跡,或有意忽略減弱它。”她說。即使記憶痕跡起初相當清晰,它也極易遇到使之產生變化的各種影響,如另一個人的意見,下意識的建議、誤解和分心等。法官在公開案件中非常清楚確保陪審員們不受記憶質變的影響;因此,隔離陪審團是在高度公開案件中常用的做法。

對記憶主觀性的生物學解釋在于每次我們回想某段往事時,就激活了神經元關聯中的一片區域或網絡。細胞間的關聯將軸突與樹突連在一起。最初學習時被激活的腦細胞此時被“點燃”并“關聯”起來。使用使這些聯系得到強化,棄置不用則使它們減弱。誤用能夠創造新的,有時并不精確的關聯;濫用會改變或完全毀壞已有的關聯。總之,這些為我們語義(事實)和事件(經歷)回憶提供“配線”的脆弱關聯記憶改變。

⊙記憶的結構

歪曲人回憶的影響有多種:回憶提示的缺失;衰退或誤用;受到能將舊的記憶抹去的新知識的干擾;壓抑;指點或建議;感覺或經驗。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能干擾原始記憶痕跡,導致記憶錯誤。但是錯誤記憶完全是被創造的嗎?會不會是由于正確記憶被歪曲而產生的呢?實驗證明只要重復錯誤記憶足夠的次數就能讓人們相信它是正確的。以兄弟姐妹為對象的研究表明,當兄妹中的一個捏造一個與另一人有關的記憶,這個人很有可能開始回憶有關這一“真實”事件的細節。這些例子說明我們的記憶很易受影響,外在記憶很容易被改變。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對他童年時一段痛苦經歷的敘述使其對錯誤記憶的性質有了了解。多年以來,他一直認為他在初學走路時被綁架過。他對這一創傷性事件的細節都很清楚:“案發”的街道、把他從照看者那兒奪走的人、不知情的警官趕到現場之前他的反抗。直到十幾歲皮亞杰才得知,事實上,這一事件根本沒發生過。保姆在數年后承認她編造出這個故事作為一個給皮亞杰富裕的父母留下好印象的計謀。皮亞杰記住的只是這件事的敘述,而他卻驚人地“看到”了整件事的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段記憶對他來說變得和其他一切一樣真實。創造記憶的能力(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的)被一次次證明。

⊙回憶提示缺失案例

記憶時大腦首先受到刺激,然后將其記錄在合適的區域;回想時,提示或二次刺激會把你帶到記憶網絡。因此當我們處于某種特定情緒中時,我們傾向于回憶在同一情緒時記下的事物(狀態依賴),同樣,有回憶提示的時候,我們回憶的信息也會增多。如果無法獲得回憶提示,那記憶也無從獲取。這就是喚回目擊記憶的最佳方式是回到犯罪現場的原因。我們當中許多人就有過重獲回憶提示的經歷,只要重新回到之前的環境就能辦到。下一次你因為考試結束后才想起答案而打自己的時候,搞清楚,這種情況便是記憶提示缺失。回憶提示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

想象一下你在開車時,是否經常靠無意識的暗示去喚起你的記憶。在我開車去辦公室的路上,閃爍的黃色交通信號燈總能使我自動快速向右轉。橋上標志著出口的信號也有類似的效果。有意識的線索也很有幫助。試著先記住一些街道的地址再去認路,然后嘗試去記住一些標志性的標記,如顯眼的建筑、路牌或地理特征以便認路。哪一種比較容易呢?大多數人會覺得有視覺幫助的線索比較好。為什么呢?因為這種線索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聯系和獨有的含意從而產生大量的記憶路徑。反之則很容易遺忘或記得不準確。

⊙罪惡的雙胞胎:疏忽和分心

我們不需要將看見的所有東西都內在化。實際上,大部分我們隨時接收到的感官信息都因為沒有什么價值而被忽略掉了。我們不可能總是保持有意識的狀態。將信息進行編碼并不總是自動進行的,尤其是當我們被外在事物打擾的時候。

因此,在犯罪現場并不能保證目擊的準確性。對這個問題最顯而易見的解釋就是,他們所見的東西并不一定能和他們被問的問題對得上。缺少注意力實際上是我們遺忘事情的主要原因——每天坐公交車上下班的人十分清楚坐車很容易使人變得過了時間卻不知所想。對待分神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能使你和你的目標分心的事物保持足夠的清醒,并且不讓這些事物有機可乘。舉個例子,如果你要給植物澆水,但又想到要喂狗,弄清楚它們之間的沖突,然后過會去喂狗——記憶培訓的創造者丹尼爾·拉普把這種方法稱為單軌跡思考技巧。

2.記憶會減弱或衰退嗎

雖然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長期記憶即使不能獲取也會永久保存在頭腦中,但一些神經生物學方面對無脊椎生物體的研究表明,神經系統的長期變化可能會使某些簡單的記憶減弱或消失。這種觀點證明了關于遺忘的衰退理論。正如柏拉圖所寫的:“在我們記憶時,我們使頭腦中的溝壑變深,但時間又會慢慢將溝壑磨平,從而使我們忘記。”

⊙記憶干預

簡單來說,無意中聽到別人對某事物的描述會對你的記憶產生影響,正如較晚發生的事會對早些的事產生影響一樣。舉個例子來看,你最近發現你的一個大學同學(你當初對他印象很好)被指控為汽車大盜。這個新信息使你重新考慮你對他的好感。現在,你回憶中的他并不是那么值得相信了。可見,目前的信息影響了你過去的記憶。

艾賓浩斯時間對遺忘影響的研究很重要,但是心理學家發現相互混淆的事物,例如,后發生的事物對原先的記憶的影響和沖擊,對記憶的準確性也有影響。干擾可能來自很多方面,報紙、鄰居或無意中的對話都有可能。干擾理論表明,新信息即便不能否定舊信息,也會對其造成混淆。而且類似的新信息越多,越有可能產生影響。所以結果經常是信息的混合體,那就是說我們失去的相繼發生的事物對記憶影響的軌跡。舉個例子來看,如果有人問你昨天晚飯吃的什么,你會很容易想起來。但是若問你上周四吃的什么,很有可能你不會很容易記起來。按照干擾理論的解釋,這就是很多簡單事物相互影響的結果。

干擾發生是因為你對一件事物的內容和地點的記憶是同時進行的。你所記的每件事都有地點伴隨。但是,事情越特別、相關和有意義,就越容易記憶。被干擾的越多,越容易混淆。例如,我們使用電腦時,我們給每個文件夾命一個不同的名字,以便以后找到。但現在一個病毒侵入你的電腦,把所有文件名改成一樣。文件還在那里,但你如何找到你要的呢?這就是干擾在記憶里的工作原理。

⊙情感記憶

在遺忘的方面我們比較忽視的是:記憶是加上我們的情感的。大多數人對有強烈感情的事記得比較牢固嗎?是的,我們比較擅長記憶事情的發生而不是細節。心理學家烏爾里奇·納賽爾通過研究證明,實際只有29%的事物能夠準確記憶。像結婚、子女出生、家人死亡等影響生活的事件,或者第一次擁有自行車、寵物、汽車、親吻或分手等事件會在腦中產生化學反應,神經遞質會認為它們很重要,因而容易記住。

強烈的情感記憶更容易被牢記,它們比較特殊,因此通過比較直接的路徑到達大腦。比較愉悅的事情可能會由海馬體進行處理,然后儲存在顳葉里;而情感記憶則會像其他非情感記憶一樣,由視神經床開始,但會立即返回扁桃體做長期儲存。

研究人員指出,意外事件,如地震、恐怖襲擊、飛機失事等,目擊者可能會因受強烈刺激而遺忘。這點很重要,因為情感壓力和損傷性壓力之間有一個臨界點。情感強度會因釋放葡萄糖皮質類固醇而變得獨特、重要和值得記憶。損傷性或永久壓力則會導致皮質醇中毒。

長期這樣,因損傷性或永久壓力而造成的大量皮質醇釋放會殺死腦細胞。壓抑、過度損傷、心理障礙等是導致皮質醇過度釋放的主要原因。

3.痛苦的記憶

伴有巨大壓力和緊張感的記憶,通常與強烈的情感聯系在一起,這些記憶幫助我們從危險的境地中解救出來。尤其是當遇到危險時,記憶會繞開大腦的高級指揮中心,以保證可以做出快速的反應,這也就是所謂的“斗爭或逃跑”現象。危險似乎被編碼直接傳輸到大腦,并且經常導致反身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持續永久。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在兒時被狗攻擊過,那么他很可能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會懼怕它們,除非他變得對此不敏感或者重新認識這種“情感記憶”。

恐懼是所有情感記憶中最強烈的一種記憶。不過,其他的一些情感,比如失望、挫折、悲傷等,也能夠觸發內在的(下意識的)記憶,這些記憶會喚起強烈的反應。現在臨床學家正在用記憶技術尋找新方法來釋放掩蓋在“精神軀體”里的創傷。他們的許多成果可以被解釋為威廉·萊西的精神療法,他在五六十年前就指出痛苦的經歷是如何以慣常的肌肉緊張和神經肌肉模式被存儲在身體中的,他稱這種模式為“身體盔甲”。現在我們知道,實際上,痛苦的記憶以“神經縮氨酸”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形式表現出來,然后它們在身體里循環,在一個細胞表面上發生永久的改變。

在很多情況下,痛苦的記憶會演變成一種避性反應和其他一些持久性的非邏輯行為。嚴格說來,當這種記憶被喚起時,我們似乎不會采取非常理性的行為。這種記憶的結果會對當前的情況做出不合適的反應。有些時候提到像“感情包袱或是有毒記憶”這樣的現象,如果我們不承認他們的存在,那么這些聯系最后就會妨礙當前的關系往來和健康的交流模式,并且可能有意識地用更合適的反應替換過時的反應。

⊙被壓抑的記憶

這種特殊的記憶是被暗暗存儲的最痛苦的記憶。這就意味著當我們對這些記憶做出反應的同時,不會把它們和語言聯系起來。我們可能太年輕,或是太恐懼,或是太困惑,以至于不能對別人提及這些。然而,我們身體知道這些痛苦——即使我們沒有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我們稱之為壓抑的記憶就在于它是完全沒有表達過的記憶。也許這些記憶太痛苦或是太困難,因而不能夠分享。尤其是如果當這種記憶是在出現語言之前產生的,用語言描述它們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我們把語言和這些創傷聯系起來,那么創傷就能夠被剖切開,能夠被理解,就可以治療。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在大部分有過精神創傷的幸存者中,60%的人清楚地記得他們的經歷——他們或者是幼年被性虐待,或者是經歷過戰爭,或者是遭遇街頭暴力,或者是經受過自然災害,另外40%的人患有全部或部分的健忘癥。對于這種遺忘,第一個做出解釋的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稱之為壓抑,即自覺地把痛苦的記憶從有意識的思想中清除出去。雖然弗洛伊德在大量病人臨床實驗的基礎上來證明這個現象,但直到現在,與壓抑有關的一種可能的生物聯系才被證實。北克拉利納大學教授米切拉·加拉格爾主持的研究項目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壓抑和記憶的生物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像是一個痛苦障礙,或者是一個記憶障礙一樣發揮著作用,在面對無法忍受的精神或身體的痛苦時,會給人提供一種自然的保護機制。

⊙壓抑與恢復記憶的爭論

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洛夫特斯認為,一些人只是短暫的壓抑,后期經過努力是可以恢復對過去痛苦的記憶的,幾乎沒有科學證據可以支撐全部記憶遺忘的觀點。盡管過去十幾年很少有報道稱一些個體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恢復了長時間被遺忘的痛苦記憶,但是伊麗莎白·洛夫特斯堅持認為,大部分被壓制的記憶是不會被完全遺忘的。大屠殺的幸存者或是退伍老兵對痛苦經歷長久的記憶表明,即使當一個人想要忘記那些痛苦的記憶時,環境也會無意地觸發他們的記憶,實際上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些記憶的存在。

大腦中存儲創傷記憶的地方——扁桃體,似乎一直存儲感情記憶。這種讓人深刻記憶的杏仁狀結構被稱為“我們儲存的情感智慧”。它是我們生活中曾經經歷過的所有感情活動的儲藏室。由于這些活動中很多可能與生存有關,所以將它們儲藏起來是正確的。這點同時也表明,完全清除創傷記憶是很難的。

壓抑產生的程度標志著精神病學會和治療學會間的一個熱烈的爭論。爭論的一方認為經歷多種感情傷害的人,他們記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洞”,它們作為一種自然的精神自救機制而存在。這種“重度的壓抑”被認為陷入靈魂之深以至于通過外在的記憶方法是無法恢復的。壓抑理論的信奉者則經常倡導用“治療恢復”方法(包括催眠)來“恢復”深藏于潛意識中含蓄的記憶痕跡。

爭論的另一方認為,那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容易受不道德的臨床醫生的規勸,進而“記住”從未發生的事情。建議很容易影響記憶,為精神壓力作辯解的期望之強烈以至于我們真的可以編造原因。

4.建議力的影響

在伊麗莎白·洛夫特斯和同事所著的關于目擊者的回憶研究的經典著作中,實驗對象被要求觀看了一個幻燈片:汽車在停車牌前暫停后撞擊并進入一個十字路口。目擊事故后,一些實驗對象被問到:“當汽車停在‘停止’標志處后發生了什么?”其他對象則被問到一個有意誤導的問題:“當汽車停在‘讓行’標志處后發生了什么?”后來,每個人都被問到汽車是在停車牌還是讓行牌前暫停。

那些被誤導提問的人們傾向于記住已經看到了一個已有的標志。研究人員稱,誤導的建議有效地消除了現存停止標志的任何記憶。

然而,心理學家指出,其他的研究表明,誤導信息并不一定消除原始的記憶,但是會導致記憶源的問題——對原始記憶中的實際編碼及后加在記憶中的信息的困惑。換句話說,這個人就變得無法識別記憶來源于什么。這可能導致一些十分困惑的回憶,在法庭的陳述中,這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問題。一個人可能對自己記憶力的準確性十分自信,然而,它畢竟是個記憶的綜合體,仍然會存在缺陷。

⊙引導

引導是一種能夠影響記憶的暗示。引導就是在檢索事件前,連續提供精心挑選的內容。研究表明,單詞可以通過暴露而無意識地插入一個物體的記憶。當警方對目擊者和嫌疑犯施加壓力時,有時會使用引導。當律師們提問暗示性的問題時,也會使用這種方法。而父母們在將他們孩子的能量導向某一特定方向時,也會使用這一方法。

用5秒鐘的時間仔細研究下面的每個單詞:assassin(暗殺)、octopu(s章魚)、avocado(鱷梨)、mystery(神秘)、sheriff(治安官)和climate(氣候)。現在想象一下,你先做一個小時自己的事情,然后回來參加幾個測驗,在測驗中,你會看到一系列的單詞,并且被問到在以前是否記得見過它們。這些單詞是:twilight(黃昏)、assassin(暗殺)、dinosaur(恐龍)和mystery(神秘)。你可能會記得assassin(暗殺)和mystery(神秘)出現在了前面的單詞中。接著,你會被告知,你要看到一些拼寫不全的單詞,你的工作就是盡力將這些單詞填補完整。

Ch_ _ _ _nk       o_t_ _us       _og_y_ _ _        _l_m_te

讓我們猜一下會發生什么。你可能很難正確地填補兩個單詞,chipmunk(花栗鼠)和bogeyman(精靈),對嗎?然而,對于另外兩個單詞octopus(章魚)和climate(氣候),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原因十分明了,你剛才看到過octopus(章魚)和climate(氣候)這兩個單詞了。在單詞學習中,你被灌輸過了這兩個單詞。瀏覽列表上的單詞似乎就是在引導我們的潛意識。這種練習表明,無論是否為下意識,我們都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這種不準確地采用或者調整記憶的傾向被稱為潛憶。

⊙多大的人都可以被引導

對牙牙學語和剛出生的嬰兒的研究表明,嬰兒在很早就形成了對媽媽的“偏愛”。在一個實驗中,新生兒通過吮吸奶嘴來體現他們所聽到的聲音,這證明了一個3天大的新生兒在聽到媽媽聲音時會吮吸更頻繁,要比聽到不熟悉的人時次數更多。嬰兒在子宮里已經將媽媽的聲音刻在了記憶中嗎?也許吧。在另一個研究中,在孕期的最后6周里,如果孕婦大聲地重復朗讀索伊斯博士的故事,那么之后的吮吸實驗中則會顯示新生兒更愿意聆聽他們熟悉的故事而不是以前從沒聽過的。現在,我們必須考慮到嬰兒不只是記憶了媽媽的聲音。無論這些例子證明了引導的效用還是別的,它們都顯示了暗示記憶的無意識性。這種微妙的影響形式可能不僅能幫助解釋新生兒對于已知事物的偏愛,它更能啟發我們對于自己個人偏見的解釋。

⊙感知

我們感覺所感知的每一個信息都增加了我們的個人經歷,并形成了我們的準則。因此,這種感知過濾器,就為我們的各種解釋涂上了色彩。這就是為什么對于同一事件,不同目擊者的記憶也各不相同的原因之一。人腦是如此復雜,以至于它會自動和無意識地根據過去的經歷,用一個不完整的圖像、場景或者情節,持續地填充其中的空白。

圣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大衛·魯梅爾哈特證明了我們的感知過濾器是如何在下面這個簡單的情節中運作的。考慮下面的兩個普通句子:

瑪麗聽到冰激凌卡車正從街上開來,她想起了她生日時收到的錢,馬上跑回屋去。

魯梅爾哈特解釋說:多數人都認為瑪麗是個小女孩,當她聽到卡車聲音時,她想要冰激凌,她跑回屋去是為了取錢買冰激凌。也許,這很明顯,但是在這兩個句子中,在哪里確實說到了這些?他解釋說:“多數人都通過個人通用知識的儲備,經過一系列的推理,添加或者補充遺漏的部分。”正是通過這些記憶的聯合網絡,我們認識了圖案或者符號的變體。考慮一下你在解釋右邊圖像時感知力所起到的作用。

當你注視這些變形的圖像時,你看到了什么?

上圖圖像不清晰,下圖中已經恢復原樣,當你觀察它們時有什么感覺?你高效的記憶能否填充空白?很可能是的,這說明大腦是如何無意識地對環境做出解釋的。1932年,弗雷德里克·巴特萊特爵士在他的《記憶》一書中寫道:“過去發生的事情決定了人的態度、期望和知識,而這些又影響了人的記憶過程。”這一矛盾在上一頁的記憶賽前練習中已經提到。

⊙失憶的原因

一項研究發現,67%接受調查的成年人都擔心記憶力損失。記憶力減退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營養不良、腦部受傷、神經系統紊亂、腦瘤、吸毒或酗酒,規定的藥物治療、焦慮或沮喪,由持續的壓力而導致的皮質醇的過度消耗、更年期雌激素的減少,或時間的流逝等。

時間的流逝

雖然大腦能夠而且的確會在人的一生中不斷長出新的腦細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腦內的)海馬狀突起部位樹枝狀枝干的減少、氧氣缺失、細胞損壞還是可能導致記憶力減退。這種記憶力的自然衰減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我們的記憶力會退化并隨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嚴重。從結構上講,當記憶潛力不能被練習、使用、良好的營養所支持時,由于越來越沒有新鮮事物來豐富大腦,大腦中的聯系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在體力逐漸崩潰之前,另一個正常失憶的原因可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所編碼和存儲的新的經歷干擾了我們回憶往事的能力。這樣,年紀越大的人受到的干擾越大,也越容易健忘。

心理壓力與沮喪

心理騷動對記憶力的傷害要比很多人想象得更大。持續不變的壓力、焦慮、悲傷、感情受傷,還有沮喪都是記憶力的殺手。比如,出于對發表一場演講、參加難度很大的考試、失業或生活的變遷所帶來的緊張不安可能暫時減弱我們的記憶力,更為嚴重的是這些長期陰險的壓力。一個年復一年地持續在痛苦的環境中工作的人,正在殺死他的腦細胞。在家庭紊亂環境中居住的孩子經常會經歷記憶困難,這些困難導致在做作業或考試中出問題。在任何年齡段,情緒騷動或長期沮喪都會導致嚴重的記憶問題。因為當生活在一個極端情緒化的狀態中時,大多數人往往不怎么注意外部世界,而是更注意內心的痛苦和斗爭。但是,為了記住某些事,我們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可喜的是,當人們的壓力或沮喪心情消失時,記憶的全部功能都能恢復。另外,現在對焦慮和沮喪的治療方法也能幫助許多人重獲他們的記憶力。

5.當記憶背叛我們

我們突然想不起某個常用的詞,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東西卻被證明是錯的……我們的記憶不總是完美的。那么,關于我們自己的經歷呢?生動的細節能保證它們的真實性嗎?我們能否相信自己的直覺?當把所有這些記憶都當真時,我們能否為自己的直覺而驕傲?

⊙如何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驗證記憶是否忠實于現實,這并不容易。如果存在幾種說法,在沒有“客觀”證據時,如何考慮到方方面面來下結論?然而,當不同的人(例如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對同一事件(他們中的一個人童年時期突發的一件事)擁有相同的記憶時,難道不是這些年來達成的共識?許多軼事由于被多次復述會變得更美好,難道不是我們使它變得越來越遠離真實?那么,是否存在一些判斷依據來區分真實和虛假的記憶呢?

創造虛假的記憶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慢慢地讀出下面的詞讓被測者記住。

過幾分鐘后,讓被測者說出自己聽到的詞。有超過一半的人可能會給出與醫學相關的其他詞,比如“醫生”,但是這個詞卻沒出現在列表中。

⊙瞬間記憶

“當獲知以下事件時,你正在做什么?肯尼迪總統被暗殺時、前披頭士成員約翰·列儂被殺時、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遇刺時、戴安娜王妃發生車禍時、‘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時……”所有這些事件都是精神心理分析家用來研究瞬間記憶的材料。一段帶有強烈感情的鮮明而詳細的記憶能持續多年,但卻常常被錯誤地用來與瞬間成像相比較。通過公眾對重大事件的描述,心理學家可以比較一個為數眾多的群體的記憶。在事發后的不同時間段(事后1天或幾年)進行調查,能夠分離出關于這些事件的記憶的特殊性:清晰度、細節的數量和類型、連貫性等。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

1986年,一個研究小組記錄了在該事故發生時一群學生的活動。3年后,研究小組重新聯系這些學生進行詢問。結果,大約44%的人有所改動,有些人的說法變得簡單,有一些人的說法則變得復雜。后來的描述變得豐富或與第一次描述截然相反的,是對自己的記憶極度自信的一類人,不管再過多久他們的描述都不再改變或添加。

確信與真實不一定一致

瞬間記憶鮮明而詳細的特點與由此產生的確信,都無法確保其真實性。那么這種確信從哪來?主要是通過伴隨記憶的鮮明感覺和精確細節來發揮效力。對真實事件的改變和附加僅僅是“善于講故事的人”的裝飾,有時候,新的元素在不為我們所知的情況下悄悄地潛入我們的記憶中。

⊙修改記憶

一般,瞬間記憶的真實性問題并不具有重要性。但是,如果在司法背景下判斷記憶是否精確則是另一回事。打比方來說,被傳喚來的目擊證人在陳述事故時,其可靠性到底有多大呢?

誘導效應

在一個實驗中,美國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洛夫特斯和約翰·帕默放映了7段關于交通事故的短片。在觀看完短片后,他們讓被測者描述觀察到的場景,然后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汽車在相接觸時的速度大概是多少”,但這個問題不是以同樣的方式向所有人提出的,對不同的被測者“相接觸”這個詞可能用“相撞”、“相碰”等。結論驗證了研究人員的假設,如果使用的是較強烈的詞,得到的是一個較高的數字評估:使用較弱的詞時估計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小時,當提到猛烈碰撞時估計的平均速度達到65千米/小時。

錯誤信息效應

另一個實驗中,在被測者觀看一段交通事故短片后,分別給他們一份關于這起交通事故的書面報告。一半報告中存在部分錯誤信息,例如用“停車”指示牌代替了短片中的“讓行”指示牌。然而,當研究人員詢問被測者是看到“停車”指示牌還是“讓行”指示牌時,15%~20%的人確定看到的是“停車”指示牌。

權威肯定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索爾·卡森設計了一個實驗,被測者在一個實驗助手的監督下用電腦輸入一段話,事先,他們被警告不要觸碰ALT鍵,否則電腦可能會死機,并且資料將丟失。實驗中,電腦突然死機,然后實驗助手指責被測者觸碰了ALT鍵,剛開始被測者都否認。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按了那個鍵。在一半的情況下,實驗助手假裝看到被測者按了ALT鍵;另一半的情況下,他假裝什么也沒看見。接著,實驗人員制定了一份坦白書要求被測者簽字,69%的人簽了字,其中28%的人相信自己按了ALT鍵。被實驗助手指控并打字極快的被測者全部都簽了字,并且65%的人承認是自己的錯,甚至35%的人還創造了某些細節來確認自己的罪行!

⊙有爭議的兒童記憶

常言道“童言無忌”。那么,兒童的記憶帶來的又是什么?他們的記憶總是真實的嗎?是否被“狡猾的”成人的意見影響了?

薩姆·斯通的故事

這是1995年做的一個實驗,一群孩子事先聽了許多關于一個名叫薩姆·斯通的陌生人的不良評論。之后,薩姆·斯通來到教室呆了幾分鐘,并和藹可親地與孩子們進行交談。但當孩子們被問到薩姆·斯通是否會做出可能令人不快的事情時,比如撕書、弄臟毛絨小熊,在3~4歲的孩子中,5個中有一個肯定自己看到薩姆·斯通犯了錯,而實際上他完全無罪。當研究人員提出傾向性的問題時,接近一半的孩子指控薩姆·斯通犯了錯。而在年齡大些,約5~6歲的孩子中,6個孩子里只有1個提到“嫌疑人”可能會犯錯。而且孩子們關于薩姆·斯通犯錯過程的敘述頗為詳細,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一樣。

對錯誤的順從

大量實驗表明,學齡前兒童或更小的孩子更易受教唆。但由于成年人歪曲事實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許多案件都依靠兒童的證詞。

坦率性的問題(發生了什么?)更有可能得到一個可靠的證詞。相反,傾向性的問題(他是這么做的還是那么做的?)即使問好幾次,還是會降低獲得真實答案的可能性,就像孩子們面對強制性的選擇時(白的還是黑的?)經常會回答“我不知道”一樣。

然而,坦率性的問題被反復提出,就可能促使兒童認為自己的第一個答案不太正確,從而做些改變去順從成年人的期許。事實上,無論是明確的還是含糊的威脅或承諾,兒童都格外敏感。

而且,實驗結果表明,兒童不會像鸚鵡學舌那樣單純地復述,而是提供更富有想象力的證詞,甚至可以騙過最有經驗的專業人員。

毫無疑問,為了取悅成年人和獲得成年人的信任,兒童的記憶在壓力下會變得更為脆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青冈县| 尼玛县| 梧州市| 静安区| 平远县| 蓝田县| 盐池县| 海丰县| 东阿县| 巴林右旗| 崇礼县| 丹巴县| 全州县| 哈巴河县| 巴里| 马公市| 赫章县| 克东县| 耒阳市| 石河子市| 万源市| 浮梁县| 托克逊县| 东港市| 监利县| 伽师县| 建昌县| 信宜市| 弥渡县| 海晏县| 乌拉特后旗| 安义县| 交城县| 青海省| 乳源| 新乐市| 鸡西市| 茶陵县| 高州市|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