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明王朝的締造者——明太祖朱元璋

名人簡介

朱元璋出身貧農,少時在皇覺寺為僧。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后,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部紅巾軍,由于作戰勇敢,才華出眾,受到郭子興的賞識和提拔。郭子興死后,朱元璋成為起義軍領袖。

掌握兵權之后,朱元璋決定在集慶建立自己的根據地。他首先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率軍拿下太平,然后,又用了半年的時間,掃清了集慶(今南京)外圍的元軍和地主武裝。1356年春,朱元璋親率水陸大軍,占領了集慶,改名為應天府,并在應天設置大元帥府,他被任命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這時,他已經統兵十萬。

1357年,朱元璋把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做建立大明朝的行動綱領,還特意在應天設立了禮賢館,搜羅了許多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借助他們的政治經驗和謀略,來幫助自己奪取天下。

朱元璋像

苦心經營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隊伍后,朱元璋決定逐鹿中原、決戰天下。通過鄱陽湖之役,朱元璋消滅陳友諒,控制了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1364年正月,自立為吳王,以“皇帝圣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然后朱元璋又先后消滅了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攻克兩廣,統一了中國南部除四川、云南以外的地區。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定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就是后來的明太祖。1368年7月,明軍攻陷大都,元朝滅亡。1387年,朱元璋平定遼東,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朱元璋開始著手治理百廢待興的國家。

朱元璋接受劉基的建議,讓李善長主持制定新法,整頓綱紀。1397年,幾經修改的《大明律》正式頒布。朱元璋還3次下令編輯刊刻《大誥》,匯集1萬多件案例,要求每戶一冊。

除了嚴肅法紀,朱元璋還改革了行政機構,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朱元璋廢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改設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按照皇帝的意思管理地方政務。同時,還在地方設都指揮使司管理軍事,設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這3個機構既各自獨立,又彼此牽制,都直接聽命于朝廷。在中央,朱元璋廢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權力分給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在軍事上,朱元璋設大都督府管理軍政,又分大都督府為前后左右中五軍都督府。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并把一直發展的君主專制推向頂峰。

為了加強對臣民的監督和控制,朱元璋設立特務組織,如巡檢司和錦衣衛,來監視大小官員的活動。朱元璋還經常親自微服出訪,對臣下進行考察。

名人檔案

姓 名 幼名重八/字國瑞

生卒年1328~1398年

祖 籍 濠州鐘離

性 格 勇敢/堅強/英明/狠毒/多疑

身 份 大明王朝的創始人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朱元璋這里有了很好的應驗,他怕臣下覬覦他的皇位,就大肆誅殺功臣。其中最讓人震驚的當屬胡藍之案,誅殺胡惟庸、藍玉之后,朱元璋還借題發揮,殺掉了大批官員。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共殺3萬多人,藍玉一案,被殺的多達1.5萬余人,開國的元勛宿將,幾乎被一網打盡。

名言佳句

天為帳幕地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腿,恐把山河一腳穿。

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如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安養生息之。

朱元璋生平記事

1328年 九月,朱元璋誕生于濠州(今安徽鳳陽)鐘離太平鄉

1352年 二月,定遠民郭子興等起義,據濠州,自稱節制元帥。閏三月,朱元璋從郭子興于濠州

1355年 二月,劉福通等迎韓山童之子林兒為皇帝,號小明王,國號宋,都亳州。五月,朱元璋附于韓林兒

1356年 二月,張士誠下平江,據之,改為隆平府,稱周王。七月,朱元璋稱吳國公

1364年 正月,朱元璋稱吳王,置百官,仍用韓林兒龍鳳年號

1366年 八月,朱元璋大舉進攻張士誠。十二月,朱元璋命人迎韓林兒于滁州,至瓜步,韓林兒被沉于江

1367年 正月,朱元璋始稱吳元年。九月,朱元璋部破蘇州,張士誠被俘自縊死。朱元璋遣徐達北取中原,傳檄遠近

1368年 正月,朱元璋稱皇帝,國號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高皇帝

1370年 五月,詔定科舉法,應試文仿宋經義,其后格律漸嚴,謂之“八股”

1380年 正月,左丞相胡惟庸以謀反死,株連者3萬余人。罷中書省;改大都督府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廢丞相

1382年 置錦衣衛

1385年 戶部侍郎郭桓以贓死,事連各省官吏數萬人,多冤枉者

1398年 閏五月,朱元璋死,太孫朱允嗣位,是為惠帝

1398年,71歲的朱元璋病逝,葬在南京鐘山下的孝陵。

名人逸事

朱元璋一世英雄,自己的陵墓也不同凡響。明孝陵的布局呈“北斗星”狀,其神道彎曲幽長,與歷代帝王神道的寬闊直接大異其趣,意在營造出“天人合一”、“魂歸北斗”的效果。朱元璋尤其對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設計成北斗七星的形狀,“勺頭”為繞梅花山而環行的導引神道部分,“勺柄”為正北方向直線排列的陵寢建筑部分,“勺頭”、“勺柄”上的“七星”依次為四方城、神道望柱、欞星門、金水橋、文武坊門、享殿、寶城。從平面圖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與南北朝、遼代、唐代所繪制的“北斗七星”圖是相同的。陵墓的神道從四方城開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衛橋與中山陵之間,其頂部已毀,僅存方形四壁,內有立于龜趺座上的石碑一塊,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額雕琢瑰麗。神道由此向西經外金水橋(今紅橋),繞過梅花山再折向北,長約1800米。其中段為石象路,這段路上相向排列著12對石獸,分別是獅、駱駝、象和馬等6種,每種兩對,姿態是一對伏,一對立。這些石獸全是一副溫順可愛的樣子,讓人親近。后面是一對高大的華表,上雕云龍,氣勢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別列著4對身著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將,可惜有些已經損壞。石人石獸的體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藝術珍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星子县| 凭祥市| 邛崃市| 壤塘县| 桐城市| 左云县| 平阳县| 巩留县| 从江县| 汪清县| 奎屯市| 图们市| 南开区| 河津市| 乐业县| 安仁县| 页游| 湛江市| 莆田市| 彰化市| 周至县| 大同县| 涞水县| 三原县| 乌鲁木齐市| 温宿县| 平阴县| 巴里| 东丽区| 河津市| 尚志市| 含山县| 土默特右旗| 吴川市| 兰西县| 邹城市| 盘锦市| 内乡县| 谢通门县|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