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全知道
- 柴少飛
- 2189字
- 2019-01-02 22:41:32
忠義武勇的化身——關羽
名人簡介
關羽出生農家,初名長生,后改為羽,取字云長,青少年時期在家習文練武兼作農事。因其熟讀《左傳》,長須飄飄,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184年),關羽在家鄉路見不平,殺死郡豪,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后輔佐劉備成就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為劉備“五虎上將”之首,官歷前將軍,被封“漢壽亭侯”,駐守荊州時為吳將呂蒙所殺。謚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亦稱為“關帝”、“關圣”,與孔子并稱為“文武二圣”。
名人檔案
姓 名 字云長/本字長生
生卒年 ?~219年
祖 籍 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
性 格 堅毅忠誠/狹隘狂傲/剛強勇武
身 份 三國時蜀國著名將領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出兵親征劉備。劉備慘敗,北投袁紹,困守下邳(今江蘇睢寧縣西北)的關羽被俘。曹操十分愛惜關羽的勇猛,拜為偏將軍,禮遇優渥,但關羽絲毫不為之所動。曹操也覺察到關羽沒有久留之意,于是特地派關羽的好友張遼前去試探。關羽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跡說:“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后袁紹與曹操交戰,關羽策馬奮勇當先,在萬軍之中力斬袁紹的兩員大將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曹操上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并重加賞賜。關羽卻分毫未取,封金掛印,留下書信拜謝曹操,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赴袁紹營中尋找劉備。

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圖
赤壁戰后,孫劉結盟已成鼎足之勢,劉備攻取江南諸郡,關羽功勞最多,拜為襄陽太守,加號蕩寇將軍,駐防江北。劉備入蜀,留關羽、諸葛亮等守荊州,以關羽為督。劉備取益州,諸葛亮、張飛、趙云等都被召入蜀,關羽獨當重任,成為劉備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統大軍北伐,向曹仁鎮守的樊城進攻。曹操大將于禁赴襄樊前線增援。八月,大雨滂沱,漢水猛漲,把城外于禁的營地淹沒了,于禁只帶了少數將士躲避到高處,當關羽乘大船趕到時,遂束手就擒。將軍龐德力戰被俘,不屈而死。當此之時,關羽威名,中原為之震動,于是“遂有北向爭天下之志”。曹操聞訊后甚為恐慌,準備從許昌遷都洛陽以避關羽。
關羽得志于荊襄,東吳的孫權卻沉不住氣了,他時時提防著關羽,但表面上給關羽頻送秋波。孫權還派人說項,要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驕狂的關羽不識大體,極為藐視孫權,怒斥東吳使者,“虎女豈能嫁犬子”。后來關羽又在北伐中俘獲曹兵3萬,糧食一時緊張,他不經外交協商就擅取孫權轄地的糧食。這一舉動不僅加劇了孫劉矛盾,而且給孫權出兵制造了口實。孫權派遣呂蒙率領大軍白衣渡江,攻下荊州。關羽向上庸的蜀兵呼救,不料那里的守將劉封、孟達兩人正鬧矛盾,坐視不救。這一來關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一路上將士逃散,潰不成軍。關羽眼見大勢已去,沒有認真交戰,就退走麥城,向上庸方向撤退。最后在突圍中被吳將潘璋所擒。孫權殺了關羽,把首級送給了曹操。
刮骨療傷
關羽在一次戰役中不慎中了毒箭。由于箭頭有毒,右臂青腫,不能運動。正在關平和眾將為此焦慮不安之際,神醫華佗及時趕來,為關羽開刀去毒使其免致殘廢。當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之時,關羽和眾將飲酒弈棋,談笑自若,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名人逸事
關廟相傳是名將關羽首級埋葬之地。廟前建筑古色古香,為祭祀關羽唱戲的舞樓。舞樓對面就是大門。門前一對漢白玉石獅。兩扇朱紅大門上鑲嵌著81個金色乳釘。其裝飾規格完全按照帝王的等級來設計。清慈禧題匾“威揚六合”四個大字在門額高懸,意為關羽威攝天下。門左為“關圣帝君畫”,傳說出自南宋名將岳飛之手;門右則是碑刻“關帝詩竹畫”,由竹葉組成的五絕詩一首:“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該詩既道志向,又融書法、雕刻等藝術為一體,歷來為世人稱道。一條長長的甬道銜接著儀門,兩側石欄上雕刻的石獅,各具情態、惟妙惟肖,甬道東西兩側還有鐘鼓二樓和纏龍華表兩柱。甬道直通拜殿,是過去祭祀關羽時文武百官拜謁的場所。殿門上懸一巨匾“聲靈于鑠”,為清乾隆皇帝手書。作為關林的主殿,大殿檐下斗拱斑斕。前壁則透雕畫一組,一一再現關羽“桃園結義”、“單刀赴會”的歷史傳說。殿內正對的關羽坐像,金面鳳眼、帝冠威然。上方高懸“光昭日月”匾的是二殿,殿內也塑有關羽坐像一尊,但為戲裝,綸巾羽扇,戰袍生風,怒目圓睜,逼視東南——也即古吳國所在。三殿有關羽夜讀《春秋》像,還附有一睡像。其后就是埋有關羽首級和沉香木的關羽墓冢。冢墻正中,有石門一道,額上題有“鐘靈處”三字。冢前的八角亭,有一座石碑,正面刻著關羽的最高封號。冢前還有石坊兩座,上面刻有題記。
縱觀歷史,關羽這位出身微賤的一代名將是幸運的。其生前身份僅是個將軍,“漢壽亭侯”,一個“鄉鎮級”待遇的賜封。但他死后卻名聲鵲起,封號不斷升級,奇跡般地跨越了時代歷史,最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成為千百年來世人尊崇的偶像。歷代封建統治者尊崇關羽自不必說,就是李自成、洪秀全等農民起義領袖,也把關羽奉為膜拜的英雄。不僅如此,在日本、東南亞以及海外華僑中,對關羽的膜拜之風也歷歷不衰。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斷地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關羽身上,把他從一個有血有肉的武將,塑造成一個“神中之神”,成為戰神、財神、武神、農神,為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華夏神州與東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