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編
中國名人
華夏始祖——黃帝
名人簡介
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于有熊,亦稱有熊氏。黃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蚩尤率領的九黎部族,成為中原部落聯盟的首領稱為“黃帝”。
公元前26世紀左右,中原有兩大部落聯盟,其首領分別為炎帝和黃帝,據傳皆少典氏后裔。炎帝長于姜水(渭水支流,今陜西岐山東),以姜為姓。其族沿黃河流域向東發展進入中原,成為黃河中游地區的強大部落聯盟。黃帝長于姬水(即岐水,今陜西境),以姬為姓,東進中原后,居于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稱軒轅氏(又稱縉云氏、帝鴻氏、有熊氏)。通過與其他民族的聯合,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部落聯盟。黃帝經常進攻附近不肯歸附的部落,勢力迅速擴大。炎帝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兩大聯盟終于爆發沖突。黃帝率領以熊、羆、貔、貅、虎、雕、歇、鷹、鳶等為圖騰的各部落,在阪泉之野與炎帝各部落交戰。經三次激烈戰斗,黃帝部落聯盟終于獲勝,初步建立了對中原地區的領導地位。

黃帝像
名人檔案
姓 名 姓公孫/號軒轅氏
生卒年 不詳
祖 籍 姬水
性 格 至圣至賢/英明神武
身 份 中華民族始祖
黃帝戰勝炎帝之后,在中原地區初步取得領導權。但這個時候,活動于今河北南部及山東等地的以蚩尤和少昊為首的兩個部落聯盟也逐漸發展壯大。蚩尤部落聯盟,相傳由81個氏族和9個部族組成,史稱“九黎”。為爭奪生存空間和領導地位,蚩尤集團不斷向中原地區擴展,與主要活動于黃河以北的炎帝部落聯盟首先發生沖突,并將其擊敗。炎帝向黃帝求援。炎、黃兩大部落聯盟遂聯合起來與蚩尤部落聯盟進行斗爭。經多次戰爭,最后在涿鹿之野展開決戰,蚩尤戰敗被殺。九黎殘余一部退向南方,一部歸并于少昊部落聯盟。此后,黃帝繼續進行征服中原各族的戰爭,“凡五十二戰而天下咸服”。
黃帝與中醫起源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中醫理論專著,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官等六臣討論醫學的論述。《黃帝內經》將陰陽五行等哲學思想用于解釋人體之生理、病理,形成了人與自然緊密關聯的基本認識。在解釋具體問題時,以臟腑、經脈為主要依據;在治療方面,針灸多于方藥。《黃帝內經》在我國中醫史上,以其不可替代的四個最早(最早建立醫學理論體系,最早研究和描述人體的解剖結構,對人體血液循環有最早認識,最早總結針灸、經絡的理論和實踐),為我國的中醫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黃帝不僅在中華民族的聯合統一上有功,而且在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許多方面都功績顯赫。是他叫史官倉頡創造文字,改變了過去結繩記事的笨拙辦法。還叫臣子大撓創作甲子,就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相配,來記錄年、月、日、時。又命令一個叫伶倫的樂師,用竹子做成三寸九分長的能發十二個音的律呂,校正各種樂器的聲音,以便和諧地演奏。這樣,天文、歷法、文字、音樂都得以確立。
名言佳句
●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黃帝是中國氏族社會時一個部落的首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軍事家,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他加速了各部族的融合,為華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黃帝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國人也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名人逸事
傳說黃帝和蚩尤作戰3年,進行了72次交鋒,都未能取得勝利。在一次大戰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敗的時候,請來風伯雨師,呼風喚雨,給黃帝軍隊的進攻造成困難。黃帝也急忙請來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術,制止了風雨,才使軍隊得以繼續前進。這時詭計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霧,霎時四野彌漫,使黃帝的軍隊迷失前進的方向。黃帝十分著急,只好命令軍隊停止進攻,原地不動。黃帝根據北斗星斗轉而柄不轉的原理,制作了指南車。軍隊根據指南車上的假人來辨別方向,從此,再也不怕蚩尤施放的大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