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嬴政

名人簡介

秦始皇,姓嬴名政,公元前259年,生于趙國邯鄲。當時秦趙兩國正在交戰,他的父親異人作為人質被扣押在趙國,他們的處境相當危險。公元前257年,趙國戰敗,趙王想殺掉異人,異人在富甲天下的呂不韋的幫助下逃回秦國。趙王盛怒,要殺趙姬母子,趙姬懷抱嬴政藏了起來。風聲過后,母子倆悄悄地回到了秦國。

在呂不韋的資助下,異人回國后當上了太子,后又繼承了王位,是為莊襄王??墒呛镁安婚L,公元前247年,即位不到三年的異人因病不治,早早歸西。年僅13歲的太子嬴政順理成章地成為秦王政。呂不韋被尊為相國,主持朝政。大權落入太后趙姬、呂不韋和假宦官手中。

公元前239年,也就是嬴政親政的前一年,呂不韋和不甘心放棄自己的權力,采取種種手段,力圖保住己的地位。同樣,富有謀略的嬴政也不甘心聽任呂不韋和的擺布,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開始了。公元前238年嬴政下令發兵鎮壓叛亂,車裂。因為是呂韋一手引薦的,嬴政也借機免除了他相國的身份。同年,秦王政加冠親政,獨掌大權。

秦始皇像

秦王嬴政安定了國內形勢之后,開始進行統一六國的戰爭。他接受軍事家魏繚的建議,用賄賂、離間等手段,采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破壞了六國聯合攻秦的計謀,為橫掃天下做好了準備。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嬴政用了10年時間,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萬里長城

統一全國后,嬴政開始著手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他認為自己兼有三皇五帝的功勛,于是就定尊號為“皇帝”,自稱“始皇帝”,他的子孫依次稱為“二世”、“三世”以至于“萬萬世”。此外,秦始皇還命令博士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堂禮儀和文書制度,確立了皇帝的無上權威和最高意志。

為了加強帝國的統一和穩固,秦始皇對官制也進行了調整和擴充,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新的政府機構,創立了一套中央集權的制度。他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的統治機構,在地方,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個郡,由中央直接管轄。這套制度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兩種貨幣,一種是黃金鑄造的上幣,重二十兩;另一種是銅鑄的下幣圓形方孔錢,半兩一枚。他還頒布詔書,廢除六國舊制,把商鞅變法時訂立的秦國度量衡標準推向全國。秦始皇還統一了地畝、衣冠建制以及歷法,這都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和維護了全國的統一。

中原地區穩定以后,秦始皇又著手鞏固北部和南部的邊防。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統兵北擊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隨后,秦始皇還把秦、趙、燕三國修筑的長城連接起來,建成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始皇還在收復地區設置九原郡,移民實邊,北部邊防更加穩固。

在南方,秦始皇征服了百越,設立了會稽郡。公元前214年,又發兵攻占南越,設立桂林、象、南海三郡,從中原移民50萬前去駐守,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由此傳播到南方,大大推動了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名人檔案

姓 名 姓嬴/名政

生卒年 前259~前210年

祖 籍 戰國秦國

性 格 神武/殘暴/偏執

身 份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父 親 秦莊襄王

秦始皇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對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堪稱千古一帝。但是,在他12年的統治中,也充分暴露了他狂妄自大、專制暴虐、窮奢極欲的本性,嚴刑苛法、租役繁重、大興土木、常年用兵,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此外,他焚書坑儒的舉動嚴重地摧殘了中國的文化。

泰山封禪

封禪泰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對于自然山川的崇拜。但是最早有歷史記載的封禪活動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封禪是一種祭祀性的禮儀活動,“封”是在泰山上堆土為壇,祭祀天神;“禪”是在泰山下掃去一片凈土,祭祀土神。凡是“受命于天”的帝王,均須到最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積土為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歸于天;然后再到泰山之前接近地祗的梁父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帝王登封泰山是國家鼎盛和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因此聲威卓著,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秦始皇以后,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記功。

名人逸事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加強中央集權。在完成政治上的諸多加強控制的舉措之后,秦始皇便開始了精神上的控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為群臣及眾多的儒生大排酒宴。在宴會上,圍繞著是否實行分封制,眾多儒生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丞相王綰、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張實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則贊同郡縣制,并指責淳于越等“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最后秦始皇支持李斯的觀點,并采用、實施李斯的“焚書”建議,下令:除了秦紀(秦國史書)、醫藥、卜筮、農書以及國家博士所藏《詩》、《書》、百家語以外,凡列國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諸子百家著作和其他典籍,統統按時交官焚毀。同時,禁止談及《詩》、《書》和“以古非今”,違者定當嚴懲乃至判其死罪。百姓如想學一些法令,可拜官吏為師。從這一點來看,焚書的舉動秦始皇肯定做過。

秦始皇稱帝以后,力求長生不老,迷戀仙道,不惜動用重金,先后派徐福、韓眾、侯生、盧生等人尋求仙藥。侯生與盧生當初是秦始皇身邊的方士,由于長期為秦始皇求仙人和仙藥,卻始終沒有找到,而心急如焚,忐忑不安。依照秦國的法律,求不到仙藥就會被處死。因此他們深發感慨:像這樣靠兇狠殘暴而建立威勢并且貪婪權勢的人,不值得給他求仙藥。于是,侯生、盧生悄悄地遠走他鄉。

這件事使秦始皇十分惱怒,于是他下令,對所有在咸陽的方士進行審查訊問,欲查出造謠惑眾的侯生、盧生兩人。方士們為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得相互告發,秦始皇最后把圈定的460余人,都在咸陽挖坑活埋。

秦始皇的“坑儒”是“焚書”的繼續。至于坑殺的人究竟是方士還是儒生,學術界各持己見。從分析“坑儒”事件的起因看,秦始皇所坑殺的人應該是方士;但從長子扶蘇的進諫“眾儒生都學習孔子的學說”來看,秦始皇所坑殺的又好像是儒生。

而且東漢衛宏在《詔定古文官書序》中記載,秦始皇在驪山溫谷挖坑用以種瓜,以冬季瓜熟的奇異現象為由,誘惑博士諸生集于驪山觀看。當眾儒生爭論不休、各抒己見時,秦始皇趁機下令秘殺填土而埋之,700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于是有人便根據這一點而偏向于傳統的說法,認為秦始皇確實有過“坑儒”的行為。

但有人研究諸史籍,認為“焚書”有之,“坑儒”則無,實是“坑方士”之訛?!翱臃绞俊笔乱娛蓟嗜迥辏驗楹?、盧二人求仙藥不成,他們懼“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罵了秦始皇一番后逃走。既然事端由方士引起,那么就只能是“坑方士”,當然不能說被殺的460余人中沒有儒生,而全是方士,但是由其代表人物可推知,被殺的主體應該是方士,而被殺的原因更與儒家的政治主張和學派觀點無關。所以即使被殺者有儒生,也并非因其為儒生而得罪,總是與方士們有某種牽連之故。因此絕無理由說秦始皇“坑儒”。盡管秦始皇早因“坑儒”之舉背上千古罵名,然而,直到今天,秦始皇究竟有沒有“坑儒”這一謎團還是沒有解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武宣县| 固阳县| 威宁| 梓潼县| 商城县| 湘西| 固始县| 汽车| 株洲县| 洛浦县| 海丰县| 辽阳县| 惠水县| 滦平县| 辽源市| 民县| 资中县| 丽江市| 漳浦县| 马山县| 普兰店市| 泉州市| 枣庄市| 汝阳县| 商都县| 高淳县| 吉安县| 田阳县| 德昌县| 潮安县| 大田县| 平安县| 安宁市| 夏邑县| 古浪县| 牡丹江市| 四平市| 高阳县| 同仁县|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