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自然資源
北京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各類植物2000多種,其中野生植物約占一半。植被類型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暖溫帶針葉林,針葉林以油松為主。百花山、妙峰山、東靈山等地是著名的天然植物園。北京境內有礦產數十種,其中煤和鐵儲量較大,還有金、銀、銅、鉛、鎳、鉬和石灰巖、大理石、耐火黏土等礦產。另外北京還發現多處地熱異常帶和地熱田。
[月季] 月季,別名長春花、月月紅、四季薔薇等,是北京的市花。月季屬薔薇科,落葉小灌木。植株直立,矮性叢生。枝干青綠色,基部為灰褐色,生有尖刺,或無刺,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5枚,卵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表暗綠色,新生枝葉呈紫紅色。花單生或簇生成傘房花序,生于枝頂,花瓣20~30片,花色有紅、紫、黃色,偶有白色。花期2~12月。果實球形或壺形,冬季成熟,內含栗色種子多粒。月季原品種產于中國,已有千年的栽培歷史,17~18世紀輸入歐洲,被譽為“花中皇后”。因月季對環境適應性較強,喜溫暖涼爽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耐旱、耐寒,所以中國很多省份都有栽培。月季不僅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對許多有毒氣體有吸附作用,是保護和美化環境的優良花卉。
[遺鷗] 遺鷗屬于鷗科,中型水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長44厘米左右。上體灰色,頭、上頸黑色,眼上、下各有一半圓形白斑,頸項、腰、尾白色,下體純白,嘴、腳暗紅色。棲息于大型水域,主食魚類、水生無脊椎動物及植物嫩莖葉。遺鷗的繁殖地為干旱地區的湖泊,常在沙島上筑巢,與燕鷗、噪鷗、巨鷗的巢混在一起。湖區生態環境單調,多為荒漠、半荒漠地區。每年5月中下旬遺鷗產卵,每窩2~3枚,卵灰綠色具黑斑,卵色變異大。孵卵期24~26天。遺鷗為晚成鳥,雛鳥約40天后具飛翔能力。遺鷗分布于北京、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遺鷗為世界瀕危物種,近年內蒙古鄂爾多斯發現比較穩定的繁殖種群,為世界已知最大的群體之一。
[勺雞] 勺雞,別名柳葉雞、松雞。屬于雉科,中型雞類。全長約60厘米。雄鳥頭頂前部黑色,后部暗綠色,頭頂有棕黑色的長冠羽,下眼瞼具一白斑。背羽灰色,具“V”形黑色縱紋,羽片披針形。飛羽暗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羽褐灰色,具雜斑,末端白色。下體胸部栗色,越向腹部羽色越淡,雜有白紋。雌鳥頭頂黃褐,羽基黑色,上體棕褐色,背羽也具“V”形黑紋。下體淡栗褐色。棲息于海拔700~4000米的高山針闊葉混交林中,也活動于山腳下的溝邊灌叢間,常隨季節的變化而作垂直迂動。勺雞以草籽、草根、果食和種子以及菌類生物為食。4月底至7月初繁殖,用雜草和樹葉在地面筑巢,每窩產卵5~7枚,乳黃色,帶不規則淺紅或茶褐色的粗斑。孵卵以雌鳥為主,孵卵期21~22天。勺鳥屬早成鳥,雛鳥出殼后能獨立活動。勺鳥常成對活動,秋冬組成家族小群。北京的百花山有勺雞分布。勺雞為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