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水系

中國水系的分布很不均勻,東部季風區,河流多而長,河網密度大。中國西北地區和藏北高原內流流域內,河流少而小,且多單獨流入盆地。中國河流一部分注入海洋;另一部分流入封閉的湖沼或消失于沙漠。中國的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內流河大部分是季節性河流。塔里木河是中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補給主要來自天山、昆侖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在中國外流流域中,受西高東低的地勢影響,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最后注入太平洋。太平洋流域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56.7%,中國主要的大河,如黑龍江、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等均屬這一流域。印度洋流域的面積居第二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5%。這一流域的河流主要有怒江、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河等,這些河流流經南亞各國注入印度洋。北冰洋流域面積只占全國總面積的0.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額爾齊斯河流經俄羅斯注入北冰洋。

河網結構

中國自然地理結構復雜,河網結構具有多種不同形式。山地面積很廣,樹枝狀河網非常發育,如長江、西江等大河的中上游以及一些山地河流。長白山地、東南沿海丘陵以及橫斷山區的河流,受斷層線控制,往往形成格子狀河網,如鴨綠江、甌江及川西、滇北的河流。長江、珠江等大河的三角洲,河道縱橫,為網狀結構。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河流多成線狀結構。臺灣和海南島的河流具輻射狀結構。此外,還有扇狀河網,如閩江、海河、嘉陵江等,以及羽狀河網,如烏蘇里江、灤河、湘江、烏江等。中國內流流域的河流,在山區上游河網較密,形成梳狀河網,其下游往往消失在沙漠或戈壁中。西藏內流區的河流往往與洼地湖泊相連,由山嶺分割成無數的小流域,形成特殊的河網結構。

河網密度

中國河網密度的地區變化很大,總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小,與徑流量的地域分布大致相對應。外流區的河網密度較大,大都在0.5千米/平方千米以上,山區在0.7千米/平方千米以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和河網密度高達1~2千米/平方千米以上,杭嘉湖平原甚至高達12.7千米/平方千米,是中國河網密度最大的區域,顯然這與人類活動有著密切關系。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雨量稍少,云貴高原又有大面積巖溶地貌分布,故河網密度都較小,除成都平原外,大都在0.5千米/平方千米以下。在秦嶺—淮河以北,渤海濱海低地和東北三江低地的河網密度約0.3~0.5千米/平方千米,其余大部分地區在0.3千米/平方千米以下。內流區的河網密度,山區往往高達0.1~0.5千米/平方千米,但至山麓地帶河網密度立即減小。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等是中國河網密度最小的區域,均在0.05千米/平方千米以下。西藏內流區的河網密度為0.1~0.3千米/平方千米,東部稍高于西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宁德市| 绥阳县| 思南县| 囊谦县| 青铜峡市| 云浮市| 鸡西市| 绵阳市| 晋中市| 乐业县| 长白| 辽源市| 乐昌市| 两当县| 淮北市| 彭州市| 额敏县| 林周县| 云林县| 南投市| 新竹县| 娱乐| 稷山县| 宣化县| 新建县| 孟津县| 垦利县| 习水县| 平和县| 无锡市| 孙吴县| 木里| 云霄县| 天镇县| 台北市| 苏州市| 芮城县| 延吉市| 石城县|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