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旅游
悠久的歷史與名山大川構成了陜西豐富的旅游資源。巍峨的秦嶺山脈橫亙陜西中南部,滾滾黃河縱穿秦晉峽谷,造就了華山、驪山、太白山、天臺山和黃河壺口等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陜北的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陜西的嵐山毓色可與江南媲美?!扒刂凶怨诺弁踔荨保瑢m闕遺址、名寺古剎在陜西隨處可見。秦皇陵兵馬俑、宋代碑林彰顯著華夏文明的不朽。
[華山] 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南,為中國五岳之一,號稱“西岳”。海拔2154.9米?!渡胶=洝贩Q“遠而望之,又若華伏”,遠望之若花狀,由此而得名,又名太華山。華山是一座由花崗巖組成的山體,但縱橫節理發育,易風化侵蝕,加上南北兩大斷層錯動和東西兩側流水下切,將華山分割成座座俊秀山峰,其中最著名的有東(朝陽)、西(落雁)、南(蓮花)、北(云臺)、中(玉女)五峰。自古華山就以雄奇險峻著稱,有青柯坪、千尺幢、擦耳崖、蒼龍嶺、長空棧等景點。其中千尺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長空棧道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華山崖陡路險,諸峰間僅南北一徑,有“自古華山一條路”之說。從山麓至絕頂,廟宇古跡、天然奇景處處可見。南峰為華山最高峰。
[大小雁塔] 大小雁塔皆位于西安市東南面,相距3千米。一大一小,遙遙相望。古人曾把雄偉高大的樓閣式大雁塔稱為“偉丈夫”,而將秀麗玲瓏的密檐式小雁塔稱作“嬌夫人”。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為保存高僧玄奘從天竺(今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經而建。塔高64米,呈方形角錐狀,共7層。塔身磨磚對縫,結構堅固,底層四面有磚券拱門,是我國樓閣式磚塔的典型。小雁塔為唐高宗獻福所建。塔為密檐式方形磚建筑,高15層,現存完整的13層,高45米。雁塔晨鐘為“長安八景”之一,是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底層有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唐太宗、唐高宗撰文碑,至為珍貴。
[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西安市城南,占地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館藏文物11萬多件,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國家級博物館。主體“陜西古代史陳列館”,集周、秦、漢、唐等歷史朝代在陜西出土文物的精華,有3000多件珍貴文物,以商周青銅器,秦漢瓦當、陶俑和盛唐的唐三彩、金銀玉器、瓷器等為主。充分地反映了周、秦、漢、唐等10余個封建王朝建都西安的歷史風貌,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
皇 陵
陜西的皇陵可以說堪稱全國之最。較為典型的有黃帝陵、昭陵、乾陵。黃帝陵在距西安以北約200多千米處,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之陵。據史載,黃帝姓公孫,號軒轅,建國于有熊,亦稱有熊氏,被譽為中華“人文之祖”。黃帝陵高3.6米,周長48米,墓前有“橋山龍馭”玉石碑。據說,黃帝乘龍升天后,人們將他的衣冠埋在這里。相傳有漢武帝手植的古柏,約有古柏8萬余株,是全國最大的古柏群之一。昭陵位于西安西北約70千米處的九峻山上。相傳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李世民是唐朝第二個皇帝,開創了“貞觀盛世”。昭陵始建于貞觀十年(636),歷時13年之久。它開創唐代帝王“以山為陵”的先例,是陪葬最多的一座皇陵,是初唐文物的集中代表。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千米的山上,距西安80千米,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是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和迄今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墓。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到現在的主要是陵墓石刻。它是中國帝陵中唯一的皇帝夫婦合葬陵。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臨潼城東5千米的下河村驪山北麓。始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竣工,歷時38年。總面積約56平方千米。有內城和外城兩重,外城矩形,周長6210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城周長3840米,底基呈方形。據《史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毕鄠鹘ㄓ泻廊A宮殿,并設百官位次;以明月珠為日月,鑄金銀為雁鳧,刻玉石為松柏。現挖掘的各類建筑主要有陪葬墓坑、兵馬俑坑、珍禽異獸坑、石料加工場等遺址。陵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實際上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秦始皇陵是一個巨大的文物寶庫,現挖掘面積只有三千平方米,但出土文物就在四五萬件,對研究中國秦朝政治、文化、軍事和冶金技術等提供了實物資料。現陵墓封土堆47.6米,有石階可攀登而上。
[秦兵馬俑坑] 秦兵馬俑坑位于西安秦陵外城東側1.5千米處。1974年和1976年發現挖掘1號坑,共出土武士俑、戰車、馬匹有6000余個,是個古代大型軍事長方陣形,為中軍;2號坑面積6000平方米,有兵馬俑1600件,由騎兵、戰車、步卒和射手混編而成,為右軍;3號坑平面呈凹形,面積520平方米,內有戰車一乘,衛士俑68個,配有大批武器,似為指揮部,為后軍;4號坑為右軍,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4個坑有機地形成了一個軍陣體系。陵旁還出土兩組銅車馬俑,每組配4匹馬同時還有馭手。車、馬、人雕鏤精致,鎦金鍍銀,金碧輝煌。兵馬俑的發現展示了秦始皇當年行軍作戰、統一六國的雄偉陣容,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開辟為地下博物館。

彩繪陶俑 秦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兵馬俑2號坑出土,彩繪陶俑因大火的焚燒失去了原來的色澤,大部分彩繪脫落。
秦陵彩繪銅車馬 秦陵彩繪銅車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側20米外,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于真車、真馬、真人的1/2。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銅馬車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有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秦陵銅車馬共有3000多個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活鉸連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手段進行組裝,比例合格,構圖科學,體現了中華民族工藝的博大與精細。特別是一二號車的傘蓋,其厚度僅0.1~0.4厘米,而面積分別為1.12平方米和2.3平方米,整體用渾鑄法一次鑄出。秦陵彩繪銅車馬是20世紀考古史上發現的結構最復雜、形態最大的古代青銅器,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具有極高的技術價值。
[黃帝陵] 黃帝陵位于陜西省黃陵縣城北,碑陵高約3.6米,周長48米。墓前碑亭內立有“橋陵龍馭”碑和“黃帝陵”碑。黃帝號軒轅氏,有熊氏,是少典之子,原為氏族部落首領,在阪泉戰勝炎帝,統一黃河流域,他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炎黃之孫即來源于此。相傳黃帝創文字、定算術、制衣冠、造舟車、定音律,被譽為中華“人文之祖”。中華民族散布世界各地的人每年都要舉行祭祀活動。因《史記·五帝本紀》上有“黃帝崩,葬橋山”的記載,故歷代均有橋山黃帝陵舉行祭祀大典。在黃帝廟內有一株高19米的千年古柏,相傳為漢武帝手植,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人來此尋根問祖。
[乾陵] 乾陵位于西安西北的乾縣境內。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兩個皇帝(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同時又是一對夫妻的合葬墓。
乾陵以山為陵,四周有闕門和巨型石刻,有象征帝王陵墓的華表1對。此外,還有翼馬1對,朱雀1對,鞍鐙飾馬5對,戴冠、著長袍、握劍的將軍石人10對,述圣記碑和無字碑。無字碑上面有保存比較完整(旁有譯文)的女真文字,述圣記碑碑文計8000字,為歌頌高宗的文治武功之辭,且陵前排列了61尊王賓石人像。
乾陵墓內情況現雖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乾陵是一座巨大的、燦爛的地下文物寶庫。乾陵于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陵] 昭陵位于禮泉縣城東北20多千米處,始建于貞觀十年(636)葬長孫皇后時,至貞觀二十三年(649)才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為唐代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墓。陵園面積為2萬公頃,今其建筑僅存遺跡。陵園門內列置貞觀時期14個少數民族首領的石刻像,如吐蕃贊普弄贊、焉耆王突騎支、阿史那杜兒等。據史載,昭陵前后安置五道石門,并設東、西廂,列置許多裝有殉葬品的石函。另外,還在山上建造了房舍和游殿等,特修了直接通往墓門的棧道。
昭陵是唐代帝王“以山為陵”的先例。昭陵附近有200多座陪葬墓冢,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就有167座。墓主多為諸王、公主和著名臣僚,還有中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將領。此外,昭陵還保存有大量的唐代書法、雕刻、繪畫作品,為研究中國傳統的書法、繪畫等藝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昭陵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陪葬最多的一座帝王陵。
[大明宮遺址] 大明宮位于西安市北龍首塬上。唐是貞觀十一年(634)初建,最初名永安宮,是太宗李世民為其父李淵修建的夏宮。大明宮是唐代著名宮殿之一。據史載,全宮占地12平方千米,有33個門,丹鳳門為正門,含元殿為正殿,其北是宣政殿,中書、門下兩省以及弘文、史館分列左右,此外還有30余處宮殿、亭、觀等毀于唐末戰亂?,F存遺跡有含元殿、麟德殿、翔鸞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尚可辨識。考古工作者于1957~1959年發掘了四座城門和含元、麟德兩殿遺址,其中麟德殿遺址臺基高5.7米,南北長130米,東西寬70米。大明宮于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清宮] 華清宮位于西安市區30千米的臨潼山區。從驪山山麓直至山頂布滿門樓殿宇。自古即以溫泉和風光優美而著名,為唐代離宮。據載,唐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派當時的建筑師閻立本負責設計,把驪山改建為湯泉宮。唐天寶六年(747),唐玄宗再次大規模擴建,改名華清宮。唐玄宗常帶楊貴妃來此游樂,唐玄宗住在這里的寢宮叫飛霞殿,殿南的御用浴池名蓮花池,全用白石砌成,池中有兩朵白石雕成的蓮花,溫泉從在花心隱藏的泉眼中流出。蓮花池西面的芙蓉池,是楊貴妃專用的浴池?,F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烽火臺遺址和“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等。
[楊家嶺革命舊址] 楊家嶺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市西北約3千米的楊家嶺村。面向西南而筑,進門為中央大禮堂,磚木結構穹窿式形制。禮堂后面有一座三層小樓房,是當時的中央辦公廳。周恩來舊居在北面山上最西邊的院子里,東邊的院子則為朱德舊居,再東是毛澤東舊居。東北有一排曾是中央直屬機關的窯洞。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就是在這里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4月23日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這里召開的,中共中央在這里為爭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不懈努力。楊家嶺革命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涼山] 清涼山位于延安市東北,與鳳凰山、寶塔山隔著延河而立。北宋范仲淹在登臨此山時曾留“金明阻西嶺,清涼峙其東。延水正中出,一郡兩雄城?!钡脑娋?。這里曾經是中國革命的圣地??谷諔馉帟r期,是新華總社、新華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中央印刷廠等機構的所在地。山上有唐、宋時雕鑿的石窟寺,有數以萬計神態各異、生動逼真的佛像、菩薩、力士等石刻。其中1號窟號稱萬佛洞,洞內刻有佛像1萬多尊,各具特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3號窟里有一尊兩耳垂肩、大腹便便的彌勒佛。山中的詩灣有50多處歷代名人學者的摩崖題刻。此外,清涼山還有琵琶橋、仙人洞、月兒井、撒珠坡、桃花洞等古跡勝景。
清涼山現已成為集歷史古跡、革命文物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游觀光點。
[藥王山] 藥王山位于耀州城東1.5千米,海拔約1000米。也稱馨玉山、五臺山。自古為關中渭北名勝之一,在方圓4千米的山上有五座山峰,分別為瑞應、起云、升仙、顯化、齊天,峰頂平地如臺,是醫宗圣地。唐代后期,因有被后世尊稱為“藥王”的孫思邈在此隱居,改為藥王山。北宋徽宗敕額“靜應廟”,加號孫思邈為妙應真人。山中古廟林立,以藥王廟最雄偉壯觀。廟內正殿有孫思邈泥塑像,端莊慈祥,形神兼備。山上遍布石刻是藥王山的一大勝景,被譽為“藥王碑林”,是研究我國醫學的寶貴資料。
[黨家大院] 黨家大院位于陜西韓城市東北9千米,是當地保存較好的北方傳統民居建筑。始建于元至順二年,現仍保留明、清四合院140余座,祠堂12座,戲樓2座,貞節牌樓1座。村內巷道用條石鋪砌,每戶宅院全是青磚砌筑的高大門樓,門樓兩側墻上有傳統治家格言、詩文及磚雕、木雕圖案,是研究明清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