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懸案大全集
- 楊紅林 翟文明
- 1113字
- 2019-01-02 20:57:51
愷撒的悲劇
他是古代西方最偉大的統帥和征服者之一,與亞歷山大齊名。偉大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曾專門為他創作了一部戲劇:《尤利烏斯·愷撒》。他雖然生活在古羅馬共和時期,卻常被人們稱為“大帝”。在后世的歐洲,他的名字就被作為帝王的專用詞,最典型的當屬俄國的“沙皇”。然而,他又是一位悲劇性的人物。正當他處于事業頂峰之時,卻被陰謀者所刺殺,身中23刀而死。更可悲的是,刺殺者當中,居然有他最信任的、被他認為是自己的私生子的人。那么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偉大的征服者
公元前100年7月13日,羅馬著名的尤利烏斯家族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就是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政治家、軍事家尤利烏斯·愷撒。
公元前1世紀時的羅馬,正面臨一個轉型時期,雖然它的國力強盛,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在對外征服中屢屢獲勝,大量的奴隸和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羅馬,從而滋生了一批腐朽的貴族元老。另一方面,國內的階級矛盾日趨激烈。下層人民不斷起來反抗羅馬貴族的統治,著名的斯巴達克起義就使得羅馬元氣大傷。此前的幾百年,羅馬實行的一直是共和體制,但這時卻越來越走向集權和獨裁。在愷撒出生的那個年代,羅馬就先后出現了馬略、蘇拉等統治者。正是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就了愷撒的成就。愷撒的家世可謂相當顯赫,他在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都出身純粹的貴族家庭。赫赫有名的馬略還是他的姑父,而他外祖父也曾擔任過執政官,并在早年給予了愷撒強有力的支持。為此,在登上羅馬最高權力寶座后,愷撒還努力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神圣的家譜,聲稱自己是羅馬神話英雄伊尼阿斯的后裔。

愷撒像
在早年,愷撒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學習辯論、哲學、法律以及軍事等。經過嚴格訓練,他能講一口流利的希臘語,而且對希臘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對希臘古代偉大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充滿了崇敬和羨慕之情,發誓長大后要做亞歷山大式的人物,成為“羅馬第一人”。
公元前82年,愷撒通過在海外活動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并迅速顯示出了非凡的軍事和外交才能。公元前75年,他曾在旅途中被海盜劫持,最后以50塔蘭特的贖金獲釋。而他獲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一支艦隊,然后捕獲所有劫持他的海盜,并把他們全部釘上十字架。30歲時,愷撒通過選舉當選為財務官,并獲得元老院議員的資格。此后,他又曾在西班牙負責財政事務。就是在西班牙期間,發生了改變他命運的一件事。有一天,愷撒在神廟中看到了亞歷山大大帝的塑像,聯想到亞歷山大在30歲時已征服世界,而自己卻依然無所作為,于是抱負宏大的他主動辭職離開了西班牙。再次回到羅馬后,愷撒先后擔任了市政官、祭司長、大法官以及西班牙總督等顯赫的職務,從而一步步登上權力的頂峰。
公元前60年,通過一系列政治手腕,愷撒、龐培和克拉蘇(龐培是軍事實力派,克拉蘇則是羅馬第一富豪)締結了政治聯盟,這就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前三頭同盟”。三人結盟后,愷撒的勢力大增。但為了獲取能與另二人相抗衡的資本,愷撒于公元前58年發動了對高盧地區(相當于今天的法國)的戰爭,在長期的高盧戰爭中積蓄了實力。其間,愷撒率軍征服了外高盧,并占領了不列顛島北部800多個城市。當他回到羅馬城時,率領著部下風光無限地通過凱旋門,身后則是抬著繳獲的2800頂金冠的士兵,羅馬城萬人空巷,民眾紛紛去歡迎他。隨著大量戰利品和奴隸源源不斷地送到羅馬,愷撒的聲望幾乎達到了頂峰。公元前53年,克拉蘇在亞洲戰場上陣亡,于是愷撒與龐培之間的對抗也日趨激烈。公元前49年,愷撒與龐培之間的內戰終于爆發了。結果,愷撒的軍隊勢如破竹,龐培倉皇逃往希臘,不久又逃往埃及,最終在那里被殺。內戰結束后,愷撒被選為終身獨裁官,而且還擁有統帥、大教長和“祖國之父”等尊號,集各種大權尊榮于一身,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后來,西方的一些帝王便紛紛以“愷撒”自稱,如俄國的“沙皇”就由此而來。

愷撒手托著地球,這寓示了他的雄心。
在西方歷史上,愷撒是與亞歷山大和漢尼拔齊名的偉大軍事家和征服者。他在軍事戰術上的主要貢獻,就是善于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巧妙地分割敵軍,將其各個擊破;在戰斗隊形中通常留有強大的預備隊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用來加強部隊在主要方向上的突擊力量,這是一項偉大的創舉。另外,由于他決定采用的歷法成為現在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的前身,并且把7月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JULY,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更難得的是,愷撒還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勤于著述,流傳到后世的著作有《高盧戰記》、《內戰記》等,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戰爭回憶錄,文筆清晰簡樸,行文巧妙。
“祖國之父”的結局
打敗龐培,贏得羅馬內戰后,愷撒被羅馬公民大會和元老院授予了終身榮譽頭銜——“祖國之父”。愷撒順理成章地把軍、政、司法和宗教大權都掌握在手中,建立起個人的獨裁而開明的統治。首先,他對已經非常腐敗的共和制度進行了改革,在元老院增補了300名成員,而這些成員多數來自被元老貴族輕視的商業和一般職業階層,他們宣誓絕不反對愷撒的任何命令。另外,愷撒還慷慨地授予自由奴隸的子女和高盧人以公民權,給受迫害的猶太教徒以宗教信仰的自由,還將許多居民移居到法國、西班牙、希臘等地。他采取種種措施制止了稅收官的投機活動,保證了貨幣的穩定和流通等。總之,獨裁的愷撒卻給人民帶來了一個公平、仁慈、開明的社會,將羅馬塑造成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帝國,使羅馬成為古代最鼎盛的帝國之一。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歷史學家稱他是才干卓絕、仁慈大度的君主,一位出類拔萃的政治家。
然而就結局而言,愷撒又是一個悲劇人物,而其根源之一就在于他的自負。事業上的巨大成功,使躊躇滿志的愷撒認為,幾百年的羅馬共和政體已經名存實亡了,他甚至對親信說:“共和國,這是一句空話,現在已經沒有內容了!”愷撒的軍事獨裁,引起了一部分以共和派自居的羅馬元老貴族的嚴重不滿,而有些原來支持他的人也因他的自負而感到失望。于是,有一部分人,包括守舊集團、對改革失望者和宿敵殘余逐漸結合起來,為了共同的目的,組織起一個陰謀集團,以保衛“共和”之名密謀采取恐怖襲擊。據說當時愷撒已察覺一些危險的跡象并聽到暗殺傳言,但他卻不顧那些善意的警告,未作防范,甚至曾在回答死亡的問題時戲稱:“突如其來的死是最好的死法。”
公元前44年3月15日,陰謀集團的成員身藏匕首,邀請愷撒來元老院議事,只待愷撒一到,突然行刺。雖然有人已事先警告他這天有人要暗殺他,愷撒卻沒帶衛隊,只身一人來到元老院開會。在他從容地坐上黃金寶座后,一個刺客假裝懇求他辦事,抓住他的紫袍,其實是行動的暗號,隨后所有陰謀者一擁而上,刀劍像雨點般落在他的身上。起初,愷撒還極力反抗,但當他看到最為信任的布魯圖也舉刀向他刺來時,便放棄了抵抗,最終身中23刀,死在元老院大廳龐培的雕像旁邊,時年56歲。愷撒死后,羅馬元老院按照法令將其列入眾神行列,尊稱為“神圣的尤利烏斯”,并決定封閉他被刺殺的那個大廳,同時決定將3月15日定為“弒父日”,元老院永遠不得在這天集會。

表現愷撒被刺死的繪畫
2000年來,在西歐,3月15日這一天一直被視為不祥的日子。不過,愷撒雖然死了,但羅馬國家體制變化的歷史走向卻已不可逆轉。不久,他的繼承人屋大維建成了真正的帝國,使羅馬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歷史也似乎證明,以帝制替代共和制,的確是無法阻擋的趨勢,而愷撒只是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而已。
愷撒與布魯圖
據記載,愷撒在臨死前所說的最后一句話是:“還有你,我的孩子?”這句話是針對刺殺者之一布魯圖而說的。長期以來,關于愷撒與布魯圖之間的神秘關系,有著太多的說法,至今沒有絕對準確的結論。
布魯圖(公元前85~前42年),也是古羅馬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是羅馬顯貴家族的后裔,而他的母親塞爾維利婭年輕時曾是愷撒的情婦。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盡管愷撒有許多情婦,但他最愛的卻是布魯圖的母親塞爾維利婭。早在公元前59年,在愷撒出任第一任執政官期間,曾買了價值600萬塞斯退爾的珍珠送給塞爾維利婭,可見他們當時的感情絕非一般。事實上,愷撒年輕時確與塞爾維利婭瘋狂相愛,而布魯圖就恰好出生于那個時候。因此,愷撒私下里一直認為布魯圖是自己的兒子,許多羅馬人也相信這樣的傳言。

布魯圖半身塑像
可惜的是,布魯圖本人卻一直憎恨這種說法。公元前77年,布魯圖的父親被龐培暗殺,布魯圖被叔父收養。成年后,他靠發放高利貸迅速地成為了顯貴,并進入了元老院,開始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不過,在政治上,他屬于保守共和派,從而與愷撒站在對立面。因此,在公元前49年爆發的龐培與愷撒的羅馬內戰中,盡管與龐培有著殺父的不共戴天之仇,布魯圖卻加入了前者的陣營。不久,在希臘戰場上,龐培大敗。可能的確是出于慈父之情,愷撒對反對他的布魯圖非常仁慈。他命令部下,在戰爭中不得傷害布魯圖。最終,布魯圖寫信向愷撒請求原諒,而愷撒也慷慨地既往不咎,將他召入了自己的陣營。據說,愷撒當時把一柄長劍和一把犀利的匕首交到布魯圖手中說:“孩子,這些是作為軍人不可缺少的,留在身邊用吧。”但是,他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武器有一天卻用在了他的身上。
歸順愷撒后,布魯圖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由于他機智過人,富有管理國家的才干,所以得到了愷撒的寵愛和信任。愷撒在征服高盧,建立獨裁統治制度之后,把總督大權交給了布魯圖,還使其擔任城市法官等顯要職務。正像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普魯塔克所說:“愷撒不但深愛塞爾維利婭而且也愛布魯圖,雖然他不過是私生子。”愷撒一直把布魯圖當作最親密的朋友,甚至在遺囑中將他作為第二繼承人。
然而,政治立場上的沖突最終導致布魯圖再次站到了愷撒的對立面。面對愷撒在羅馬的獨裁統治,一直以共和傳統維護者自居的布魯圖開始發生了動搖。的確,愷撒的一系列政治舉措給羅馬共和制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他對元老院熟視無睹,任意處置貴族高官,這些都招來了保守派的憎恨。公元前44年3月,愷撒開始全力準備對小亞細亞地區的帕提亞人的戰爭。當時許多羅馬人都深信一種預言:只有國王才能打敗帕提亞人。于是社會上流言四起,認為愷撒將真的要在羅馬稱王。
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共和保守派對愷撒的憎恨,也進一步將他推向了死亡的邊緣,這就是愷撒與埃及艷后克麗奧帕特拉的關系。
據記載,當初愷撒與龐培發生內戰時,曾追殺后者到托勒密王朝統治下的埃及。當時,該王朝內部正陷入爭奪王權的混亂之中。爭斗的雙方都希望獲得愷撒的支持,以鞏固自己的權力。有一天傍晚,愷撒駐地的衛兵通報,說埃及國王要將一件珍貴的禮品送給他。隨后一名埃及仆人扛著一條毛毯進來,結果里邊躺著一位絕代佳人,她,就是后世聞名的埃及艷后克麗奧帕特拉。很快,兩人陷入了熱戀當中。愷撒在埃及逗留了相當一段時間,并在這里迎來了兒子愷撒里昂的誕生。在平定了小亞細亞的龐培余部之后,愷撒帶領著克麗奧帕特拉和他們的兒子回到了羅馬。據說,當愷撒班師凱旋,全羅馬都沉浸在狂歡之中。游行隊伍抬著2800多個金冠進入城市,威風凜凜的愷撒高坐在戰車上接受人民的歡呼致敬;在愷撒身后是規模龐大的步兵、騎兵和壯觀的戰斗表演;晚上還表演了非洲人與400頭雄獅的搏斗,以及亞洲和希臘的舞蹈。
但是,在歡迎他們的同時,本來就對愷撒的威望惴惴不安的元老們,對于一同前來的克麗奧帕特拉及其兒子,表現出了高度警覺。他們懷疑愷撒會照搬埃及的東方傳統,自立為羅馬國王,并讓他那并非羅馬公民、在羅馬沒有繼承權的埃及兒子接管王位。并且,他們擔心熱戀中的愷撒很可能把克麗奧帕特拉看得比羅馬的統治還重要。
于是,一些與愷撒水火不容的人開始秘密聯合起來,并成功地將布魯圖拉攏過來。面對有稱王企圖的愷撒,布魯圖表示了堅決的立場:“為國家自由而死,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職責!”事實證明,布魯圖對愷撒可謂是恨之入骨。在他心中,愷撒就是暴君的代表,而除暴安良是他的“天命”,刺殺愷撒天經地義。而且,布魯圖從來不把自己看作是愷撒的兒子。另一方面,當時整個羅馬城有許多人動員布魯圖行動起來,別再猶豫。他們還不斷提及他的先祖,以此來鼓動他,因為他是第一任執政官布魯圖的后裔,而母系則起源于另一個高貴的塞爾維留斯家族。
雖然后來意大利的著名政治理論家馬基雅維利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如果布魯圖裝成一個傻瓜,他就會成為愷撒。”不錯,只要布魯圖能夠與愷撒站在一起,他遲早會得到一切的。然而,布魯圖卻選擇了與反對派一起策劃推翻愷撒的陰謀。
公元前44年3月15日這一天,當謀殺者們將刀劍刺向愷撒時,愷撒起先還奮力抵抗,并一面喊叫一面掙扎。可是,當他看到布魯圖手里的匕首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后絕望地喊道“還有你,我的孩子?”于是用外袍蒙上了頭,心甘情愿地死于亂刃之下。因此,很多后世的歷史學家認為,即使愷撒在臨死之時,仍認為布魯圖就是自己的孩子,而他也絕對想不到布魯圖會參與謀殺自己。
愷撒死后,其部下宣讀了他生前立下的遺囑。在這遺囑中,愷撒指定自己姐姐的孫子屋大維為自己的繼承人,給其3/4的財產,并指定屋大維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同時將自己的名字傳給他;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了監護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中幾個竟是參與陰謀的兇手;此外,他還把臺伯河的花園留給人民公用,并贈予每個公民300塞斯退爾。值得一提的是,當中還指定了布魯圖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2000年來,對于布魯圖的這一行為,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他是大義滅親、勇于反抗暴政的英雄,在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名作《尤利烏斯·愷撒》中,就稱他是“一個最高貴的羅馬人”。然而,有些人卻將他列入了叛徒和背信棄義者的名單,文藝復興時代的詩人但丁,在《神曲》中就將他視為一個邪惡的出賣者,在地獄里受到無情鞭笞。但布魯圖始終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天經地義的偉大之舉,正像他曾說過的“我愛愷撒,但更愛羅馬”。愷撒死時年已56歲,而這時的布魯圖才40歲,只要稍有耐心,深受愷撒器重的布魯圖很有可能獲得羅馬的最高權力,他這么做確實非同尋常。但是,不同的立場決定了對他的評說將不會停止爭議。

愷撒的妻子請求丈夫留在家里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清晨,愷撒的妻子告訴他說她做了個可怕的夢,她哭著勸告愷撒不要到元老院去。愷撒當時吃了一驚,但最終沒有改變主意。
殺死愷撒之后,布魯圖等人立即宣布,這是“自由面對暴政的一次勝利”,但是大多數羅馬人并不接受布魯圖等人的說法。事實是,愷撒的突然遇刺,使擁有百萬人口的羅馬城很快陷入了騷亂,帝國處于動蕩分裂的危險邊緣。愷撒最好的朋友、軍事副統領安東尼果斷地采取行動,很快平息了騷亂。在愷撒的葬禮上,安東尼將象征權力威望的斗篷,高高舉過朋友的臉龐,發誓要為他報仇雪恨。布魯圖等人逃亡希臘,在那里籌集資金、征募士兵、組建軍隊,但他們根本就不是愷撒派的對手。最后,布魯圖戰敗自殺,還有一種說法稱他是見到愷撒的鬼魂后慚愧而自盡的。其他人也難逃懲罰,陰謀刺殺愷撒的人中,幾乎沒有誰在他死后活過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并以不同方式死于非命,其中有些就是用刺殺愷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