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四步詩
- 北朝有個獨孤郎
- 宅不煩
- 2575字
- 2016-04-18 18:30:00
子龍沒有說話,只是拱手一稽,做了個請的姿勢。
李虎見子龍似乎胸有成竹,有心刁難他,呵呵淺笑。
“當日曹子建七步成詩,以豆言情,可謂妙至毫顛,今日子龍兄之才,人所共見,不如十步之內,以粟為題,吟詩一首如何?”
眾人一聽,暗道李虎著實過分,以粟為題倒還有些文章可做,但詩由情發,如此氣氛之下,十步范圍之內,如何能調動起情緒,吟出詩來?
就算能成,可在座均是文壇國手,若牽強附會,不免貽笑大方,若要不為人取笑,這短短十步,又該如何煉字用句呢?
聽著眾人的小聲議論,李虎得意洋洋,戲笑看著子龍。
紫鵑也心生疑慮,她當然明白,當初曹子建七步詩,乃是情境交融,逼出來的千古絕唱,子龍縱有奇才,措手不及之下,恐怕也難以成詩。
擔心地看著子龍,偷偷點了點他,紫鵑小聲說道:“子龍哥哥,若你不想理他,大可拒絕,這么無禮的要求,就算你拒絕了,別人也無話可說。”
子龍環視一周,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將目光對準了自己,暗道木已成舟,既然被人逼至此境,不若玩兒個痛快。
“十步……”
子龍略一猶豫,卻聽李虎笑道:“若子龍兄有甚疑難,十五步也行啊!”
子龍一笑,猛地抬頭道:“十步似乎太多了點,四步足矣!”
這下眾人皆大驚失色,這個年輕后生未免太過自負了,竟然班門弄斧,還變本加厲,妄想超越先賢,倒要看看你究竟有幾分本事。
不管眾人議論紛紛和不滿的表情,子龍撩起長衫,跨出一步,朗聲道:“春種一粒粟。”
眾人聽子龍開始吟詩,便提起耳朵,仔細聽著,誰知竟然是這么簡單的幾個字,毫無新意,毫無深度,簡直白話一般。
李虎不屑地冷笑出聲,眾人輕蔑視之,子龍卻面不改色,再跨一步道:“秋收萬顆子。”
一句方出,便聽到幾聲冷笑,間雜著搖頭嘆息,子龍偷眼瞧了下陽固,發現他竟然閉目凝神,殊不變色。
子龍也不猶豫,未去理會那些嘲笑和譏諷,跨出第三步道:“四海無閑田。”
這句念完,嘲笑之聲更甚,連紫鵑也不由捏緊粉拳,心道為何子龍哥哥今日竟如此大失水準?
陽固此時雖仍閉目,可也不由露出些失望神色,李虎則笑的更甚。
子龍見了,不以為意,穩穩邁出了第四步,雙目一閉,似有無限傷感與失望,最終喃喃道:“農夫猶餓死!”
陽固一聽這句,立刻雙目爆睜,精光閃閃盯著子龍,李虎聽了這句,也不由得笑容僵在了臉上。
這最后一句……
紫鵑當然喜出望外,迷蒙地看著子龍,又掃視眾人,發現眾人也都陷入了沉思,甚至有人搖頭晃腦將這四句反復吟誦。
紫鵑不由自主地拍起手來,片刻寧靜之后,伏月樓中傳出了震天的掌聲,間雜著眾人各種稱贊,讓子龍悠悠睜開眼來。
子龍拱手謝過眾人,緩緩走下二樓,來到眾人中間,接受著眾人的交口稱贊。
掌聲漸漸散去,李虎已面如土色,卻聽陽固說道:“子龍兄弟果然大才,一步一句,四步成詩,看來青史留名,更勝曹子建啊!”
陽固乃是眾文人中的佼佼者,為人又頗受人敬佩,他的說話,自然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視。
陽固卻不管旁人目光,只是定定看著子龍道:“小兄弟布局極細,前三句鋪敘開來,看似平淡無奇,甚至有些暗淡,但第四句一出,方知兄弟用意,前三句此時反而成了反襯,更令第四句意境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
眾人聽了不由得紛紛點頭應是,可陽固似乎還有話說。
“且小兄弟最令人佩服的還是選材立意,足見小兄弟胸藏天下,可惜陽某人不容于朝廷,不然必將為兄弟引路,真正為國為民效力,更好過皓首窮經空作賦!”
誰都沒想到,陽固竟然對一個籍籍無名的少年有如此高的評價,不由對子龍刮目相看,紛紛上前介紹自己,以求能夠結交子龍。
李虎看著子龍竟然一反之前低調的態度,憤憤嘀咕道:“真是個狡猾如狐,竟然故作低調,原來還暗藏后手,城府之深,實在可惡!”
紫鵑看了看李虎,笑道:“即是李公子出題,想必公子心中早有佳作,不如讓大家品評一下可好?”
眾人一聽這話,紛紛轉移視線,看著李虎,李虎在眾人視線之下,尷尬不已,雖然他也已有作品,但自知難以超越子龍。
可當著眾人,紫鵑如此咄咄相逼,實在讓他難以應付,正猶疑間,只見子龍上前兩步,微笑地看著他,李虎心中不由一顫。
不是他也要來落井下石吧?
李虎心中正忐忑,看著子龍的笑容,怎么都感覺是種不懷好意的奸笑。
子龍卻拍了拍李虎肩膀,依然保持著燦爛的微笑。
“作詩本就該有感而發,李虎兄弟突發奇想,給子龍出題考教,子龍已捉襟見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龍又怎能強人所難呢?”
子龍此話一出,眾人不禁暗自點頭贊許,李虎慚愧地低下了頭,心中已生敬佩之意,紫鵑眼中放出異樣的光彩。
陽固點頭不已,忽然走到子龍身側,誠懇道:“子龍兄弟高風亮節,老夫佩服不已,不知子龍兄弟可愿同老夫走一遭,老夫拼卻老臉,也要保舉兄弟出仕……”
還沒等陽固說完,子龍已經搖頭推卻。
“陽老前輩,晚輩早就耳聞您的大名,晚輩有一言,不知說來是否妥當?”、
陽固一楞,朗聲笑道:“兄弟不必為難,在座都是文壇好友,怎么也肯買老夫兩分面子,有話但講無妨!”
子龍見陽固如此信任自己,敬佩陽固為人,心中一股熱血直沖顱頂。
“方今亂世,朝廷不思掃除妖孽,反而變本加厲,奢靡無度,致使民不聊生,前輩不也深受其害嗎?子龍雖然一條賤命,但也不想枉作犧牲,所以……”
聽了子龍的話,眾人都神色暗淡,赴會之人中,不乏朝廷中在仕之人,更多的則是眼見妖氛日重,心灰意冷,隱居各處。
陽固更是因之而被罷黜,如今專心文學,排遣愁緒,當然是對此最有體會之人。
紫鵑見眾人氣氛凝重,忙笑道:“今日詩會,只為談詩論賦,莫談國事,小女子愿奉上新曲一首,還請各位品評!”
說著便取來古琴,一曲流觴,眾人這才漸漸放下愁緒。
可陽固與李虎,卻仍耿耿于懷,拉著子龍來到角落里,私下談了起來。
“子龍兄弟,你的大才陽某甚是佩服,你的見地也甚是透徹,你的人品也頗合陽某心意,但你的選擇……”
子龍當然知道陽固雖然被掃地出門,但卻深處江湖仍憂其君,但所謂選擇,也要適時而動,他的北魏,即將成為歷史。
未來北地的霸主,將在幾年后,粉墨登場,不知道這位老先生,若是看到天下大亂的樣子,會是怎樣的一副表情?
“陽老先生,天下大勢,并非一人之過,也不是一人就能左右,子龍一介凡夫俗子,即難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也難應付朝中那些勾心斗角,請老先生諒解!”
說完,瞥見陽固心灰意冷的失望神情,隱隱透出淡淡憂傷,子龍不禁有些不忍,再看看這些尚不知國將亡矣的所謂學士們,尚在醉生夢死,不免對陽固這樣的老頑固,更加心折。
正感懷間,卻沒想到李虎竟然比陽固還要激動,一陣疾言厲色,讓子龍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外表不羈的浪蕩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