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決定一切,因為攝影是用光的藝術,認識和掌握光線的性質是風光攝影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大自然中有很多種光,如日光、月光、星光、閃電光和極光等。光是有方向和角度的,太陽東升西落為各種物體留下了長短、大小不一的美麗光影;光是有顏色的,季節的不同、時間的變化、氣候的催發,讓自然光具有了各種色彩,把大地涂抹得形色俱佳;光是有溫度的,冷色光明亮、強硬,暖色光微弱、柔和;光是有性格的,不同顏色、亮度、角度的光能描繪出物體的不同特征,表現不同的寓意,營造截然不同的環境氛圍。
攝影離不開光,有光才有影,有光才有色,光、影、色構成了風光攝影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個合格的風光攝影師應該成為把控光線的高手。光線可以幫助我們造型,讓我們拍攝的物象形神兼備;光線可以幫助我們構圖,讓我們的照片更加協調,引人入勝;光線可以幫助我們訴說胸臆,讓我們的所想所愿通過畫面與觀者溝通,達到“畫非話,話在其中”的共鳴。
自然中的光線雖然是廉價的,但它卻時常給你創造奇跡、給你驚喜。即使在暗夜中,也會有星光相伴,能拍出神秘莫測的作品;即使烏云密布,也會有閃電相隨,會為你在驚恐之余留下“刀光劍影”。然而光線又是寶貴的:為了一抹亮麗的霞光,攝影師會苦熬幾個小時;為了追求一束奪目的天光,攝影師會朝不食夜不寐,費盡心思;為了拍到心中的那一束光線,攝影師會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這就是光的作用,也是攝影的魅力。光是有神力的,它賦予自然界各種物象新的生命,又為無數生命創造了煙云氤氳的環境,這個世界才有了“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的絕美光影景色,讓無數人為之傾倒。我們應該贊美光線,它讓我們有了諸多美好的愿望,經久為之心儀。光永遠是美麗的。

拍攝過程:初秋壩上草原總是這樣招人喜愛,當你還沒有從烏云密布的沉悶中醒來時,風就撕裂了云層,陽光從裂開的縫隙中投射下來,斜照在山脊上,眼前的一切都改變了。大塊的烏云不停飄移,山丘、大地、天空的色彩發生了改變。本來昏暗無序的場景被光線分成三個色塊,近景的山坡被烏云遮擋形成暗褐色,遠處的天空烏云密布呈灰藍色,處在中景的山林被陽光照亮,黃綠相間,色彩豐富協調,構成了畫面的主體,視覺沖擊力極強,充分展現了草原的秀美景色。拍攝時使用偏振鏡,有意壓低天空的色調,營造風雨欲來的氛圍。鏡頭對著照亮的山脊測光,以樹林為焦點完成拍攝。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
拍攝時間:2004年秋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32、1/8s
1 自然光線的軌跡
大自然賜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山水、花草、樹木,它還用光線將山水、花草、樹木涂抹上了美麗的色彩,讓我們享受到了光與色的饕餮盛宴。大自然的光是偉大、詭異、飄忽不定的。怎樣才能用好自然光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讓作品具有視覺沖擊力?來看看自然光是怎樣變化的吧。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四時。不同的季節、時段,自然光線的強度和色溫都在發生變化,自然景物的影像也會隨之變化。了解和把握自然光線的變化規律是攝影師的必修課。我們外出拍攝都是在不斷變化的自然光線條件下進行的。
每天早晨,當一抹曙光染亮天際時,我們的拍攝也就開始了。晴天的天空由暗藍色變成紫紅色再變成橘紅色,雖然這段時間的光線較弱,地面景物的細節很難看清,但那寧靜的氛圍引誘你不得不去驚擾它。此時天空的亮度和色彩變化極快,如果恰巧碰到云霧,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景色出現。隨著太陽不斷升高,光線的色溫也在升高,方向也由平射、斜射改為直射(頂光),此時景物缺少了柔和的層次和豐富的色彩,已不太適合風光拍攝。如果你還有充足的體力,不妨到山澗、樹下、河邊去尋找一些有趣的景物,全當是“佐餐”,來豐富拍攝過程。如果天氣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產生了奇特的光線效果,你的好運來了。特殊天氣產生特殊的作品,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中午時分太陽達到最高點,色溫也到了頂點,拍攝光影效果明顯的畫面也越來越難,這時可以利用強烈的光線拍大地或山林的色塊,獲得出色的作品。當然,這需要一些拍攝技巧,如使用濾鏡或紅外鏡片能拍出具有神奇效果的照片。
一天中最好的拍攝時間是下午的四五點到太陽落下地平線之前。這時,晚霞布滿天空,且停留的時間較長,更利于拍攝。絢麗的晚霞毫不吝嗇地為大自然潑灑上了靚麗的色彩,不要再等了,打開快門接受這豐厚的饋贈吧。
不同季節、時間的自然光線變化差異很大,光影的效果不盡相同。自然光線的變化給我們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各種各樣特殊的光影效果正是攝影師追求和捕捉美妙瞬間的最佳時機。走進大自然,經受四季的考驗,在光的引導下捕光捉影,這才是一個攝影者最快樂的體驗。

拍攝過程:一天拍攝結束后,我借住在了老鄉家里。午夜,電閃雷鳴,滂沱的大雨狠勁敲打著牧民簡易房的屋頂,到了凌晨,風雨停住了,草原又變得無聲無息。東方微微地泛亮,我猶豫片刻,還是決定到不遠的湖邊碰碰運氣。當黎明到來時,太陽沖破了云層,天邊露出了一抹曙光,色彩也在漸漸變化著,不一會兒,眼前的天空掛上了一道五彩繽紛的天幕。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頭牛走到了水泡子邊,闖進了我的視野,好一幅綺麗的景色。我無法抑制此時的激動,20多分鐘用完了4個膠卷,完整地記錄下了日出前這一難得的景象。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御道口拍攝時間:2004年夏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未使用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11、1/4s
范例一 純色山林,綠在其中
大自然的美麗在于它的包容。當中午的直射光照到壩上時,它沒有讓我失望,它用全部的綠色鋪滿了我的視野,這何止一個“美”字了得。我喜歡壩上的夏天,當太陽升到高點時,炙熱刺眼的光線充滿了整個空間,明晃晃的,眼睛都快被照得睜不開了,這樣的光線雖然會讓我失去拍攝興致,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可以拍攝的場景。我在山崗上行走,放眼望去,整個草原、山野和樹木都披上了濃濃的綠裝,也映綠了我的眼簾。突然,幾只跳動的白色精靈出現在我的視野中。近處的山坡上,一群山羊在悠閑地吃草,眼前的畫面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在單一色調的畫面中,白色山羊像跳動的音符,使畫面有了靈氣,更加生機盎然。看著那躲在綠蔭下互相嬉戲、悠然自得的羊群,我不愿驚擾它們,輕輕地按下了快門,記錄下了夏日壩上草原的綠野仙蹤。與羊群的邂逅不僅收獲了作品,也讓我有了與壩上難舍難分的情緣,我希望還有下一次草原之旅,還在此時此刻與那些精靈重逢。

提示:中午雖然不是最佳拍攝時間,但是在特殊的環境中利用這時的光線,能夠拍攝出物體本身純正的色彩。如果遇到分布新奇的色塊可以不計較光影效果,以色塊為主要元素進行拍攝,整個場景色調統一也不失為美景,當然有白色的羊群點綴更是難能可貴了。值得注意的是羊群的位置、姿態要恰到好處。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
拍攝時間:2006年夏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32、1/15s

范例二 不同性質光線的光影效果
光線的強度和色溫直接影響著景物的視覺效果,同一個景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蛤蟆壩這個地方我來過多次,每次拍攝都因光影效果不理想而放棄。2005年的深秋,我又穿越了這塊土地,草原一片蒼涼,漫長的冬季快要到了。太陽就要落山,陽光從低角度投射到了對面的山尖上,這時的光線色溫很低,云彩被染成了淡淡的紅色。已經枯萎的草地和山坡上的白樺樹在光線的照射下泛出耀眼的金黃色,牧民的馬匹在山下吃草,強化了場景中的內容,使畫面活了起來。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光線,于是選擇了一個較低的位置進行拍攝,目的是增加前景的內容,并使小山顯得高大雄偉一些,展現山之雄渾與天之高遠。我在同一個位置用不同的角度拍攝了十幾幅照片,這一幅最能體現我的想法。
這幅作品成功的另一個因素是冷暖明暗對比形成的反差讓畫面更加生動。雨后的天空,云還沒有完全散去,被陽光浸染成橘紅色的云和遠處的藍天形成冷暖對比,金黃色的山和樺樹林呈暖色調,又與前景草場暗部的冷色調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奇妙的光線讓畫面呈現出冷暖色帶的均勻分布,構成了美麗的金秋景色。

提示:除了等待最佳光線外,為了表現主要方面,構圖宜采用簡潔的表現手法。增加畫面的前景,采用低角度拍攝,使較小的山體顯得高大雄偉些,展現山之雄渾與天之高遠。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蛤蟆壩拍攝時間:2005年深秋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16、1/15s

2 等待最佳光線
所謂最佳光線是相對于拍攝主體而言的,它包括光照的角度、強度、色溫以及營造的氛圍等要素。一幅好的風光攝影作品,一定是在最合適的季節中某一天出現了極好光線的條件下拍攝的,再好的場景若沒有最佳的光線也不可能產生好的作品。但最佳光線又不是隨時都有的,了解不同季節、時間、地域、場景光線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是攝影者的基本功。有時,為了采擷到一束美麗的光線,攝影師會付出極大的艱辛,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等待老天爺的恩賜。
當我們外出拍攝時,經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我們做了充分準備,與朋友驅車幾百公里到達目的地,然而吝嗇的老天爺卻不肯賞給一束光。有時我們去拍日出,早早地蹲在海邊、山頂,等待著那一線天光的出現;有時在雨后的山野里,飄散的云將陽光分解成碎塊篩漏在大地上,我們等待著那一束屬于自己的光線投射到已選好的景物上。光線雖然漂浮不定,但耐心等待總會有回報的。

拍攝過程:一個好場景,它一定在一年當中的某個時段光影效果是最好的。這個場景我拍攝了許多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根據太陽光線的運行軌跡,我感覺秋季來這里拍攝應該是最理想的。深秋時節,草原的綠色被秋霜打去,濃濃的金黃色粉墨登場。站在山坡上,夕陽西下,草原被灑上了柔和的橘紅色余暉,高大的樺木翹望著夕陽,每一片葉子都在陽光下閃爍著溢彩的金光,所有的景物都飽滿光鮮,流暢的線條綿延不絕,美麗動人,宛如一幅油畫。側逆光很好地刻畫出山梁的起伏層次,秋季光線透徹,強度相對較大,一幅色彩飽和、空間通透的秋景圖就這樣產生了。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
拍攝時間:2004年深秋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32、1/4s
范例一 等候光線的惠顧
風光攝影考驗的是攝影師的眼力,發現風光是第一位的。不知道拍什么,再嫻熟的技術和先進的設備都不可能拍出有意境的作品。當你知道要拍什么時,等待和抓取最佳時機就是關鍵了。
御道口大峽谷是壩上草原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之一。我多次到這里,從峽谷的北面向南拍,拍攝角度及背景都是最佳的,就是光線常常不如意。早晚都是側光,近景和遠景同時都會被陽光照射,畫面雜亂,主次難分,沒有一個明顯的主體,幾次拍攝都失敗了。但這里獨特的地勢和色彩令我很不甘心,如果有好的光線,這里會有更多的拍攝素材。我反復地踏勘、記錄,覺察到只有在下午四點多時這里的光照角度最好。只要峽谷里沒有霧氣,通透性好,光照強度足夠,就可能出現好的效果。有了這些分析后,我接連幾天的下午四點多在同一地點等待理想中的光線。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一個雨后的下午,拍攝到了這極難出現的光影。兩山之間的谷底鋪滿了陽光,草地明亮了起來,黃綠相間的樺樹點綴其間,畫面美極!拍攝后,我異常興奮,久久不愿離開,情緒一直停留在那光線變化的場景之中。此后每當回憶起這次拍攝經過,心底還能泛起一絲沖動,至于等待的辛苦和失望,早已淡忘了。

提示:拍攝時需要注意明暗對比不要過于均衡,最好是暗部多亮部少,而且要注意暗部細節的處理。太暗就會死板,起不到烘托氛圍的作用。其次,峽谷底部常有霧氣,場景視野遠、通透性差會影響照片效果。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御道口大峽谷
拍攝時間:2005年秋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 / 22、1/30s

范例二 多次拍攝的經歷
往來壩上數年,這塊土地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從我第一次走進它時就被牢牢吸引。小河頭是我每次拍攝必須造訪的地方,一是離駐地比較近——有人說過美的地方就是離你最近的地方;二是每個季節這里的光影都有不同的魅力。
冬天,壩上的氣溫常在-30℃左右,沒有風時拍攝尚可進行,如果遇到4級以上的風,即使晴天也伸不出手,一兩分鐘就能將你全身凍透,相機也可能會因為嚴寒而停止工作。冬季是攝影師最艱難痛苦的拍攝季節,然而冬季又是攝影師向往的拍攝季節,別具一格的雪景給攝影師提供了拍攝的好時機,這種矛盾是無法化解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攝影師總能給觀者帶來常人所不容易見到的美景。冬季,小河頭冒出的泉水在-40℃時也不會結冰,站在河邊,看著潔白的雪堆和晶瑩剔透的冰花懸在深色的泉水上面,對比是那么強烈。構圖時我將畫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是泉水和冰花,為的是表現它們之間的黑白反差和冰花的質感;上面是雪。為了交待周圍環境和氣氛,用正方形組織畫面,強化了嚴謹、穩重的視覺效果。在同一個場景,小河頭給我的作品增加了無與倫比的感受和意境。

提示:拍攝這樣的小景,嚴謹的構圖和細膩的質感表現是關鍵。使用小光圈來擴大景深,焦點對準你最想表現的那一個點。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小河頭拍攝時間:2005年冬季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2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32、1/4s

3 相同場景、不同光線,風景迥異
在照相技術被更多人認識的今天,相機已成為家庭的必需品,數碼相機的普及讓更多人有機會到大自然中去拍攝風景。然而,作為一個專業攝影師,或游走于原野山川,或長期駐足一個區域進行創作,久而久之便會有一種感受:在同一場景不同光線條件下得到的藝術觀感是完全不同的。這提醒攝影師要認識光線變化,把握拍攝機會,不斷調整追求的效果和表達的意境,才能拍出優秀的作品。我們都有過在同一個場景多次拍攝的經歷,因為不同光線下會產生不同的光影效果。
不同的季節和天氣也會使光線產生不同的變化,即使在同一個場景,光線的變化也會產生不同的景象。這就是說,場景是相對固定的,氣候、光線卻是隨時變化的,特殊的光線和氣候狀況會產生奇特的光影效果。一個場景在不同的季節、光線條件下有多種表現,只要細心觀察、用心思考、把握時機,無論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拍攝到好的作品。

拍攝過程:壩上的小河頭,春夏秋冬都會令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天氣與光線角度的變化演繹出它不一樣的攝人心魄的風景。剛剛進入冬季,小河頭的水從地下涌出,升騰的霧氣在斜射陽光照射下,使銀白的雪地有了生機,遠山不再孤寂,白樺更顯婀娜;到了夏天,小河頭的水多了,清晨冷濕氣流的吹拂中常有帶狀的晨霧浮在山腰,在低角度光線照射下,蜿蜒的小河靜靜地流淌,飄渺的云霧在山林穿梭,這里的美麗讓無數攝影者傾倒。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小河頭拍攝時間:2006年冬季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20mm
濾鏡:未使用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 / 22、1/8s
范例一 同一場景不同光線
同一個場景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給人的視覺感受不一樣,有時甚至有天壤之別。壩上小河頭四季的景色在不同光線照射下,總是洋溢著不同的韻味。這大概就是眾多攝影愛好者樂此不疲往來于小河頭的原因吧。
當太陽就要落山時,云層不斷地加厚。由于空氣中的水汽作用,色溫變得很低,金色的余暉把河岸的沙地斷面鍍上了一層橘紅的顏色,潺潺流淌的河水倒映著藍天,形成了冷色調,冷暖對比的色彩反差直接沖擊我的視覺和心靈。在其他拍攝條件都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這也不失為一幅耐人尋味的作品。我在小河頭這個區域拍攝了許多作品,也許這一幅不是這個場景中最好的,但它一定是和其他光線條件下感受不一樣的。這里的晨暉與落日,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讓很多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

提示:畫面中明暗的比例要控制得當,一般情況下亮的部分占畫面的三分之一最理想。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小河頭
拍攝時間:2005年秋季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2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 /32、1/4s

范例二 側光的使用
這幅作品和上一幅作品是在小河頭相同的位置拍攝的,不同的是這次拍攝的時間是第二天早晨,光線的方向變為了左側光。拍攝時擴大了拍攝視角,將對面的小山頭納入了畫面,天空也納入進來。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整個場景中的色彩既豐富又明快,彰顯出秋季多姿多彩的濃烈氣氛。
在構圖時,我有意打破常規,大膽利用側光形成的大面積陰影作前景,忽略明暗、主次關系,以濃墨重彩的表現方式進行拍攝,這也正好能表達我所感受到的現場氛圍。攝影藝術的表達形式沒有成規,不能完全按照一種固定的模式進行拍攝。不管采用的是什么樣的表現形式,都是為你最強烈的感受和最想表達的意境服務的。

提示:拍攝此類色彩濃烈的作品,畫面的色彩飽和度一定要足夠。除了準確的曝光外,使用偏振鏡能改善畫面的效果,它既可以降低天空的亮度,又能使天空的藍色與明快的金色形成色彩對比,同時還能讓散射光消除,使畫面更通透。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小河頭
拍攝時間:2005年秋季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2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 /32、1/8s

4 不同天氣情況下的光線效果
外出拍攝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天氣情況,如晴天、陰天、雨天、霧天、雪天等。隨著天氣的變化,自然光線也在變化。對于攝影師而言,天氣沒有好壞之分,光線也無所謂優劣,怎樣利用不同的光線變化表達我們的感受,是攝影師經常要回答的問題。
晴天的光線雖然相對好把握,但天空缺少內容。拍攝時應多以地面景物為主,選擇高角度拍攝,將天空的一小部分放在畫面內。只要有了適合塑造畫面的光照角度,就能達到設想的效果。逆光、側光、順光都可以大膽嘗試。
陰天的光線方向性不強,我們稱之為散射光或漫射光。景物缺少了生動的光影,但在平和的陰天散射光條件下,景物的色彩更加真實飽滿,質感更加細致,給刻畫景物的局部細節和質感提供了絕好的條件。
雨天更為神奇。尤其是雷雨天,烏云翻滾著,天時亮時暗,有時雨還下著,烏云間會突然出現一個洞,太陽突然鉆了出來,就像舞臺的追光,怎么拍都好看;有時還會在眼前突然出現一兩道重疊的彩虹,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景色。
雪天在沒有風的情況下顯得特別寧靜。眼前連綿起伏的山崗被皚皚白雪包裹得嚴嚴實實,一個人站在山頂上,好像整個世界都是你的。不要說拍片,只要你置身于雪景中待上一會,都會感覺到一種心靈的凈化和洗禮。陰天的雪景,光線雖差一些,但如果此時在潔白的雪中走來一匹馬,或在遠山上生長著一棵孤獨的小樹,畫面就會簡潔而充滿詩情畫意。斜射的陽光讓雪地的色調冷暖分明,尤其是暗部的雪在藍色天空的反射下影調更加漂亮,你只需按動快門,讓這美好的景色留在記憶里。
天氣的變化考驗著攝影師的意志,錘煉了攝影師的技能。而那變幻莫測、綺麗無比的光線則是給攝影師最好的獎勵。

拍攝過程:冬季,我又來到小河頭對面的山丘上,還是同樣的位置和角度,但景色完全不一樣了。才過了兩個月的時間,流光溢彩的秋色就蕩然無存,大地已被厚厚的白雪覆蓋,樹枝上掛著晶瑩的冰凌,秋季濃烈的色彩已變成了黑與白的簡單色調,一種凝重寂靜的感覺油然而生。前景的線條和色彩沒有了秋季的浪漫,更顯得淡雅舒緩。在清晨太陽跳出地平線的那一瞬間,我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在最前面的山脊上,雪被染成了淡淡的玫瑰色,分離了后面的山巒,冷暖分明又不失真實,明暗相依又呈現出韻律。一幅冰清玉潔、幽靜淡雅的瞬間景致被我捕捉到了。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小河頭
拍攝時間:2005年冬季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未使用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 /22、1/4s
范例一 神奇的天光
我總是把從云縫中篩下的光線稱為“天光”,這樣的光線神奇但難以把握。天空烏云翻滾時會有奇異的天光出現,每當這時我就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誰知道接下來它會產生怎樣意想不到的光影效果呢?壩上的夏季,天氣就像小孩的臉一樣說變就變。這個季節的壩上主要以綠色為主,變化多樣的是云霧。應該說夏季的草原才是最真實的,豐盈的雨水,給碧綠的草原帶來了勃勃生機,牛羊和其他生靈在抓緊一切時間補充養分。一次我冒雨去軍馬場拍片,午飯后看到大片厚厚的灰藍色積雨云在頭頂翻滾,籠罩了整個天空。我來到離駐地不遠處的小山上觀察云層的變化,山下是一片濕地,牛羊絲毫不受天氣的影響,在綠草地上貪婪地享用著美餐。這里視野開闊,位置很好,我盼望著那神奇的天光出現。壩上的7月,山風很大,穿著沖鋒衣都感覺很冷。我支好三腳架,調好相機,眺望著眼前的一切。幾分鐘后,突然天空的云層中散開一個大洞,一束明亮的天光射向大地。我選擇在光線正好照到牛羊的位置時開始拍攝,一幅最能體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意境的夏季草原景色作品完成了。在夏季,這種景象在壩上很常見,攝影師應該有預見性,事先選擇好拍攝位置。

提示:大朵的烏云移動較快,很容易產生奇特的光影變化,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選擇拍攝位置,快門速度不宜太慢,否則容易導致云彩邊界不清。曝光要以太陽照射到的那一片草地為主。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軍馬場
拍攝時間:2005年夏季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20mm
濾鏡:偏振鏡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 /22、1/8s

范例二 平和的陰天散射光
陰天散射光條件下的拍攝對攝影師來說才是真正的挑戰。在散射光下,有時你會覺得無從下手,分不出主次,看不到光影,連心情都會受到影響,甚至覺得攝影這門用“光作畫”的藝術就只能停止了。這是由于慣性思維所致。雖然陰天的光線沒有方向和明暗反差,但散射光會給我們另外一種便利:可以忠實地還原物體的本來面目。這種特性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散射光雖然光感和方向性差,但物體色彩的飽和度會大大提高,拍出的畫面色彩真實、質感強。
陰天可以放棄依靠光影效果塑形的題材,轉而尋找能用色彩說話的場景。雖然開始時你會有些茫然,畫面容易雜亂,但只要用心尋找,不斷感悟,就會逐漸找到感覺。
壩上夏季的陰天水汽大,空氣不透明,幾米外的物體看起來朦朦朧朧的,有種虛無縹緲又深不可測的感覺。一天,我外出尋找拍攝場景時,發現了遠處一片金燦燦的油菜地。油菜地前面是綠油油的大麥田,二者形成了由綠到黃的漸變色區。一陣微風掃過,麥浪起伏,宛如一條彩帶在飛舞,此情此景,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遠處的黃色在整個場景中很跳躍,雖然面積不大,但它能和遠處若隱若現的山巒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畫面簡潔協調。因為受地形條件的限制,沒有高點,拍攝場面很單一,所以也就沒有過分地追求變化,而用最簡單的線性構圖,定格了由黃、綠、藍三色構成的清翠與幽遠。

提示:簡單的畫面更適合表現情感和意境,突出主體、表達感受是第一位的。在抓取這樣的畫面時,焦點聚焦在中景上比較合適。

拍攝參數
拍攝地點:內蒙古壩上草原
拍攝時間:2005年夏季
相機:哈蘇501cm 鏡頭:180mm
濾鏡:未使用
膠卷:富士±Velvia50
曝光組合:f /22、1/8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