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桐,你在哪里?”過了后山,劉道德扯著嗓子喊道。同時,神識外放。
聲音在山間飄蕩,并沒有對方的回應(yīng)。
連喊了幾次,見沒有回應(yīng),他再次撥通電話,詢問具體位置。
“我也不知道在哪里,你沿著山溪走,有個高坡,我是從那里摔下來的。對了,旁邊還有一株彎腰柳樹,造型很獨(dú)特”林小桐疼的直咧嘴,吸著氣回應(yīng)。
“彎腰柳樹,我知道了,等著,五分鐘趕到。”劉道德對附近山中非常熟悉,聽她一講,立刻知道具體位置。
調(diào)轉(zhuǎn)方向,又朝前奔出兩三里遠(yuǎn),繼續(xù)開口呼叫,果然聽到對方微弱的回應(yīng)。
等他到溝坡邊,就見林小桐跌坐在草地上沖自己揮手。劉道德趕忙快步跑到跟前,急聲詢問:“怎么樣了?”
“疼,腳腫的快成饅頭。”林小桐咧著嘴回答,配合的卷起褲管。
“我看看”劉道德說著蹲下身去,只見足踝處一片紅腫,有二指多高。
“嚴(yán)不嚴(yán)重”林小桐強(qiáng)忍著疼意問。
“沒多大問題,我用銀針刺穴,立刻就好。你別亂動……”說完,劉道德打開隨身攜帶的布搭,抽出幾根明晃晃的銀針。
沒等對方反應(yīng)過來,他手腕一抖,銀針已經(jīng)迅速扎下。隨即香火念力從指間流出,將足踝處淤血迅速驅(qū)散。
相應(yīng)的,絲絲病氣被導(dǎo)入劉道德體內(nèi)。
“咦,這么快,好像不疼了。”林小桐驚喜的叫道。她曾經(jīng)看過劉道德給人治療蜂毒的情景,當(dāng)時就覺得很神奇。如今自己親身體驗(yàn),更覺得不可思議。
幾根小小的銀針,竟然有那么大的威力。此刻她感覺足踝處一股熱流涌動,紅腫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
短短幾分鐘功夫,已經(jīng)恢復(fù)如初。
感覺沒有大礙,劉道德才收起銀針開口:“沒事了,你站起來慢走兩步試試”
“我試試”林小桐聞言手扶小樹起身,試探著朝前走幾步,完全感覺不到疼。她立刻興奮的叫道:“劉道德,你太厲害了,人家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你這一會兒工夫,全治好了。”
說著她跺了一下腳,微皺眉頭:“哎呀……還疼”
劉道德忙上前扶住她,叮囑道:“哪有那么快,你現(xiàn)在走平路應(yīng)該沒啥問題。不過到底是傷筋動骨,還需要慢慢修養(yǎng)幾天才能徹底好,最近千萬別再爬山或者跑步了。”
香火念力,亦非萬能。
“哪我怎么出山?”林小桐慘兮兮的問道。
“來吧,我背你”劉道德收好銀針,蹲身回答。
“那……麻煩你了。”林小桐略微猶豫,俯身上去。話說這么被背著,她還是第一次呢。
“沒事”劉道德說著站起身,開玩笑的反問:“這么重,你有一百二十斤吧?”
“哪有,你找打,我前兩天才稱的,一百零點(diǎn)。”林小桐攥起拳頭,輕輕敲打著他的腦袋。
女人,果然對自己的體重很敏感。
熱熱的氣流吹著耳朵,癢癢的。劉道德頓時有些心猿意馬,忙轉(zhuǎn)移話題:“對了,你怎么摔下來的?”
“我看那柳樹造型挺獨(dú)特,就想找個合適角度拍張照片,哪知道一腳在溝坡邊踩空,跌下來就崴住了……”林小桐郁悶的解釋。
她懷疑自己最近幾天是不是特別倒霉,啥事兒都攤上了。在家被父母嘮叨,好不容易出來散心,結(jié)果又崴腳。
不過幸虧有這懶人,否則剛才可真是哭都哭不出來。
想到這里,她好奇詢問:“劉道德,聽說你醫(yī)術(shù)都是跟爺爺學(xué)的?”
“嗯”劉道德點(diǎn)頭回答。
“你這么高明的醫(yī)術(shù),怎么不開個診所,是沒是沒有行醫(yī)資格證呀?”林小桐再問。
“行醫(yī),太累!”劉道德自然不會告訴她自己能夠治病,并非醫(yī)術(shù)高明,而是香火念力的功勞。
“好吧,當(dāng)我啥也沒問。”林小桐頓時無語。想想這人的性格,又表示理解。這人屬于能躺著絕對不站著的主兒,讓他整天和病人打交道,根本不可能。
回去路上,劉道德走的并不快。
等出了后山,他把林小桐放下,讓對方走走看。
“沒事,不跺腳不疼。”林小桐走了十來米遠(yuǎn),徹底放下心。
到家,林小桐從推拉箱中拿出筆記本,坐在石桌前上網(wǎng),順便查看是否有客戶打招呼。這兩天過年,一直沒登陸掏寶查看。劉道德則繼續(xù)晾曬衣服。
剛連上網(wǎng),就聽到接連不斷地提示聲響起。
看過留言,大多都是老客戶的拜年信息,很多還在詢問啥時間能有土雞蛋。
林小桐一一打招呼,順便告知,訂單要到初十以后,鎮(zhèn)上快遞開業(yè)才能處理。而且剛開春,柴雞產(chǎn)蛋不經(jīng)常,發(fā)貨還會出現(xiàn)延遲,等不及可以暫時去別家看看。
其他家店鋪唯恐自己的生意不好,她卻愣是把客戶往外推。
沒辦法,貨源供給不上。過年這段時間,母雞倒是產(chǎn)了四五百雞蛋。可一個也沒留下,除了劉道德自己吃,剩余都被劉道喜拿走。
他那農(nóng)家樂過年一直忙,自家土雞蛋不夠用,只能從這里拿。
將信息一一回復(fù)完畢,林小桐剛要關(guān)閉聊天呢。
突然又一個對話框彈出,是個陌生人,詢問她家是否賣有三根湯,說自家孩子春上抵抗力弱,想給他弄點(diǎn)三根湯喝。
“劉道德,啥是三根湯?”
“咱們這里三根湯有兩種,一種是蘆葦根、葛根,茅草根,另一種把葛根換成蒲公英根,怎么了?”他反問。
“有網(wǎng)友想給自家孩子熬制,我在網(wǎng)上搜搜看,有賣的沒?”林小桐說著啪啪敲打鍵盤。
一查,還真有,而且銷量還不錯。
她立刻開口建議:“咱們過些日子也賣三根湯吧?”
“不行”劉道德想了想,表示反對。
“為什么,你嫌累?”林小桐只能想到這個強(qiáng)大的理由。
“非也”他搖了搖頭:“只有新鮮的三根效果才好,可是堆積在一起,用紙箱子裝好后很容易腐爛變質(zhì)。”
“這樣呀,我看看人家怎么包裝的”林小桐仔細(xì)看過又道:“沒問題的,你過來看看。人家用麥秸稻草隔開的。”
“這倒是個辦法。”查看過后,劉道德沒啥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