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平衡你的情緒——讓快樂飛揚(2)
- 心理平衡術:讓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 文成蹊編著
- 4438字
- 2016-05-06 10:51:26
到了第二天,貝羅尼到其他的一個地方去辦公事。在他等車的時候又碰到了那三位女游客,她們正在交頭接耳地議論些什么。她們中的一個人看到了貝羅尼,便朝他走過來問道:“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么地方?”
貝羅尼聽后朝她們微微彎下腰,回答說:“真是不敢當,我就是你們所要找的貝羅尼。”三位英國游客大吃一驚,再一回想起昨天的失禮,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貝羅尼是法國著名畫家,但他能虛心接受外行人的批評,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這就是謙虛的精神在他身上的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如此,我們要時刻保持謙虛的品格,懂得接納他人,也只有這樣才能平衡自己的內心情緒,成就自己。同時,就算你自己真的有本事,也不該到處炫耀,可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未必就是最好的。再者,如果你沒有相應的本領或能力的話,人們就會認為你是一個自吹自擂的人,從而懷疑你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些人總是很喜歡吹噓,他們總是逢人就夸耀自己有多能干,但是這樣的后果卻是讓聽到他吹噓的人感覺到他的膚淺,而那些即使有很高的成就卻仍然謙虛的人,往往會讓人感覺他的厚重。所以,無論你是否真的有很高的能力,都無須吹噓。你的成就和能力就擺在那里,別人自然會看到的,你不去吹噓炫耀,它也依然存在,相反如果你過分吹噓炫耀,反而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進而對你的那些能力表示不屑或鄙夷。
學著謙虛一些吧。能力不足時謙虛,會讓你很快進步,而有能力后依然謙虛,則會讓你得到更多人的欽佩和敬重。
心理平衡小課堂
不懂得謙虛謹慎的人總會把自己捧到天上,一旦出了什么事,他們就會重重地摔一跤。而且,不懂得謙虛謹慎的人總喜歡高昂著頭,從來不注意腳下,這時他們經常會被絆倒。謙虛的人卻會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路,雖然走得慢,可他們走的每一步都是有理有據的。
人生沒有完美但有美麗的風景
我們每個人自身都會有缺憾、不完美,這是人生的常理,然而可怕的是我們會因為這些缺憾、不完美而變得消極,甚至自暴自棄。生活本身就不存在完美,如果你對生活要求得太高太完美,那么,你在不能得到完美的時候,就會對生活產生抱怨情緒,并因之傷心失望。
因此,在缺憾、不完美面前,你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把缺憾變成你奮斗的動力,只有這樣,你才能平衡抱怨、悲傷的情緒,也才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正是人生的不完美,才使得你擁有了生命的美麗風景。
有個人幸運地獲得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但那并不是一顆完美的珍珠——珍珠上面有個小斑點。他想將珍珠上的斑點剔除,于是就狠下心來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卻還在,他接著又削去了第二層,原以為可以把斑點削掉了,可斑點依舊頑固地留在上面,于是他不斷地削掉一層又一層……最后那個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也不復存在了。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不完美:外貌上的、性格上的、經歷上的……它們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人人都有。就像故事中的那顆珍珠,即使它很大很美麗但也會有瑕疵,并且沒有了瑕疵,美麗也就無形了,其實,生活亦同此理。沒有誰會擁有完美的人生。不管是身體的不足,還是經歷的遺憾,都是生活的不完美,然而正是因為這種不完美,才會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美景,體會到人生的美麗。
然而,面對不完美或瑕疵,大多數人都想去掩飾。但是,很多時候,刻意掩飾往往會讓自己活得很累,有時甚至還會鬧得很尷尬。把自己的不完美袒露人前,也就同時把自己的真誠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了人們面前,反而擺脫了心中的羈絆,平衡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生活中多了更多輕松和快樂。下面的事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在加拿大歷屆著名領導人中,有一位享譽世界的“蝴蝶總理”。他就是加拿大第32屆總理——讓·克雷蒂安。大家是否聽過他美麗稱號背后的故事呢?
小時候的克雷蒂安,曾患有嚴重的口吃。一天,他無意中從書上讀到一篇關于蛹一步步蛻變成蝴蝶的神奇歷程的故事,這則故事給了他很大的觸動。在他看來,一只弱小的蛹都能變成美麗的蝴蝶,那么,比踴強大很多的自己又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于是他結結巴巴一字一頓地對媽媽說:“媽媽,總有一天我也要化蛹成蝶!”媽媽鼓舞他說:“親愛的,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從此,小克雷蒂安在媽媽的指導和幫助下每天口含石子,開始了刻苦的講話訓練。雖然很多次嘴角磨出了血,但他仍堅信著成為一只蝴蝶的可能。經一番艱苦練習,他終于克服了先天的缺陷,練就了杰出的演講才能,并在后來的總理大選中,以絕對票數領先……
讓·克雷蒂安并不是一個天才,但是,他卻走出了天才的路。雖然身有殘疾,但是,他勇敢地走出了先天缺陷的泥沼,化蛹成蝶。
事例中的讓·克雷蒂安以行動宣示了:即使自己身體上不完美,有缺陷,也可以通過頑強的意志力將其克服,并獲得成功。沒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努力,只要平衡好自己的內心情緒,誰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自身天生不如他人的地方,而是一種堅定的信念,一種不畏任何阻撓和壓力直沖云霄的姿態,一種不卑不亢將壯志之根牢牢扎進信念沃土的底氣。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完美,缺陷也是組成完美的一部分。人生注定要與“缺陷”相伴,而與“完美”相去甚遠。所以,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種豁達、成熟,更是一種智慧!當一個人懂得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時,他的情緒就會得到平衡,他也就真正地成熟起來了。要相信正是你的不完美,才令你更美麗。
所以,不要因為一些不完美就否定自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即便你沒有功成名就,沒有榮華富貴,但是這并不說明你就失敗了,不要因為自己不完美心生抱怨,自暴自棄,而要以平和、快樂的心平衡自己的情緒,同時對生活少一點期待,你就會有更多的滿足,你就會發現,不完美的人生也有美麗的風景。
心理平衡小課堂
能夠真正獲得成功,真正被眾人認可和尊重的人只會是那些內心平衡的人。有的人看起來幸福,而有的人卻總是郁郁寡歡,原因就是后者始終看到的是自己的不完美,并無限地將其放大;而前者也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是卻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諒解他人,而不是耿耿于懷
在現實生活中,當你因某事心懷憤恨而一時難以排解時,不妨嘗試著去包容諒解令你厭煩惱怒的人和事,也許這能助你緩解憤怒的情緒,解決矛盾并實現目標。其實,那些總是耿耿于懷于他人“壞處”的人,最終折磨的還是自己的心靈,身心痛苦不堪,甚至于迷失自我,走上邪路。但是,如果我們能適度地對他人的過失加以諒解寬宥,有時就能達到比嫉恨、指責更好的效果。
諒解他人的處境,忘掉他人的過錯,就意味著你已經掌握了一劑良藥,能夠讓你的怨恨、耿耿于懷變得煙消云散,無影無蹤。情緒也就獲得了平衡,同時心靈也就得到了解放。
1754年,還是上校的喬治·華盛頓正率部駐防于亞歷山大市。當時,正值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期間,一個叫做威廉·佩恩的人和華盛頓圍繞著選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爭論的過程中,華盛頓無意間說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話,火冒三丈的佩恩怒不可遏,一拳就把華盛頓打倒在地。
次日,華盛頓讓人將一張便條帶給佩恩,約他在一家小酒館見面。佩恩認為這將會是一場決斗,因此在做好準備后就趕到了酒館??闪钏泽@的是,華盛頓給他的不是冰冷的手槍,而是一杯美酒。
一見佩恩來到酒館,華盛頓馬上站起身,熱情歡迎,并向佩恩伸出了手,誠懇地說道:“佩恩先生,昨天確實是我錯了,我那樣說是不應該的,不過你已經用你的拳頭挽回了面子,假如你覺得到此可以解決的話,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成為朋友吧!”
聽完華盛頓的話,佩恩十分激動,兩只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此后,佩恩成為了華盛頓最忠實的朋友。
與佩恩相比,華盛頓當時的權勢要大得多。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利報這一拳之仇,出口惡氣。然而,他并沒有那么做,華盛頓以諒解和包容的心,平衡了自己的憤怒情緒,化解了與他人的沖突。也正是由于他的這種做法,才使得他少了一個敵人,多了一個真誠的朋友。因此可以說,諒解他人的過失,損失的只是一些私心,得到的卻是一份情誼,一種成就。
諒解他人的人是有著寬廣胸懷和巨大包容之心的人,他們善于忘記仇怨,不妄加指責他人,并能夠原諒他人的過錯,這是成就大事者的典型特征。而不能做到包容他人的人,給他人,給自己,帶來的都不會是好心情,甚至可能傷害彼此。
周先生的母親和他們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但是,婆媳關系一直不太好。半年前,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婆媳鬧翻了。母親哭著要喝毒藥;妻子打碎玻璃,叫著要跳樓。他勸母親,母親罵他娶了媳婦忘了娘;他求妻子,妻子吵他眼里只有老娘,沒有媳婦!折騰了大半夜,每個人都精疲力竭,事情也沒有得到解決。
第二天一早,母親負氣離家出走。他一氣之下,把妻子趕出了家門,不久兩人就離了婚,孩子判給了妻子。而后的半年里,雖然他四處尋找,一直也沒有母親的音信。一家四口就這樣散了,留下的是無盡的悲傷和悔恨。
許多事我們只能用到“如果”,如果當時婆媳二人中,能有一個人懂得諒解和包容,能有一個人平衡了自己的情緒,不因一些小事便失去理智,也許事情的結局就不會這么悲慘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正的仇怨,只是因為誤會、理念差異、不經意的傷害等才導致了各種仇怨、憤怒的滋生。只要對方心存歉意,誠惶誠恐,你心懷包容、諒解,不念舊惡,以禮相待,那么雙方就都會感受到彼此的誠心,進而化干戈為玉帛,其樂融融。因此,何必為了一些小事而致使情緒失控、內心失衡呢?我們要知道諒解他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諒解寬宥自己。
心理平衡小課堂
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發生矛盾與沖突在所難免,面對沖突,一顆充滿包容與諒解的心總能經得起怒火的焚燒,從而閃耀出如金子般的光芒。摒棄了憤怒和指責,平衡了自己的內心情緒,擁有了包容和諒解的心,你就能夠在沖突中與對方化敵為友,將痛苦的陰霾轉化為快樂的陽光。
經營長處,不要揪住自己的短處不放
清代詩人顧嗣協在一首《雜興》詩中寫道:“駿馬能歷險,力量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長貴適用,慎勿多苛求?!钡拇_是這樣,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關鍵要知道自己“長”在那里,“短”在那里,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有所作為。
睿智的人懂得經營自己的長處,以運用自己的長處獲得成功和幸福;而愚笨的人會揪住自己的短處不放,最終掉進痛苦的陷阱中無法自拔。如果僅僅揪住自己的短處不放,就容易使自己陷于自卑和痛苦之中,使得情緒失去平衡,因此就需要你經營自己的長處,使自己獲得成長的信心、快樂和優勢。
在一次油畫展覽會上有兩幅價值連城的油畫。第一幅油畫是半身像,第二幅油畫的人物卻沒有勾畫出手,只是用背影將手巧妙地隱去。兩幅油畫栩栩如生,色彩搭配精妙絕倫,畫面上人物神情的逼真感讓觀畫人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如此生動形象的畫自然引起了很多觀眾的駐足觀看,不過介紹油畫的兩位作者的時候卻讓觀眾大跌眼鏡,但又是值得思考的。
畫展方介紹說:第一幅油畫的畫家不善于畫下身線條,所以他在作畫的時候總是有意地避開下半身勾勒。第二幅油畫的畫家不善于描繪人物手的輪廓,所以他會采取朦朧的手法將這一致命的缺點彌補在無形之中。